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三峡坝区中小学教师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将5440名中小学教师前十位阳性检测结果进行排序.然后分别按照不同性别、年龄分组统计,分析阳性结果,并与现用的参考区间进行比较.结果 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血压高占阳性检测结果前三位,慢性咽炎阳性检测率较高;不同性别、年龄组阳性检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随年龄的增长阳性结果呈上升趋势,男性高于女性.结论 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高血压是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慢性咽喉疾病是不可忽视的危害健康的另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农村居民超重和肥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分层随机抽样原则,随机抽取斗门区两个镇4个自然村,并对其农村居民进行入户调查和体检。结果:被调查人群超重、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29.8%和6.9%,女性超重患病率高于男性,肥胖差异没有显著性。而静坐时间、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强度和每周轻度运动次数,是农村居民超重和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且不同的性别影响因素不一样;超重及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高尿酸等慢性病密切相关。结论:斗门区农村居民超重和肥胖患病率稍高于国家平均水平,且与许多慢性疾病密切相关,应引起足够重视,重点倡导居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增强工作强度,预防超重和控制肥胖。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2012年吉林省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患病情况,分析其分布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采取调查问卷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共收集吉林省32个调查县(市、区)18~79岁常住居民20 839人的有效数据。以体质指数(BMI)作为超重、肥胖的判定指标。样本经过复杂加权后,统计描述吉林省成年人超重(24≤BMI<28)、肥胖(BMI≥28)的患病率,分析不同人群中超重、肥胖的分布,探讨体质量超标(BMI≥24)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012年吉林省成年人超重率为32.3%(男性34.3%,女性30.2%;城市32.9%,农村31.6%);肥胖率为14.6%(男性16.3%,女性12.8%;城市14.6%,农村14.6%);吉林省成年男性超重率及肥胖率均高于女性(P<0.001),但城乡间超重率和肥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男性、45~55岁、已婚或离异、其他职业、既往吸烟、饮酒和肉食为主饮食者更容易发生体质量超标;而吸烟、素食为主饮食、睡眠时间超过7 h者不容易发生体质量超标(P<0.05)。结论:与2010年全国、吉林省调查结果比较,2012年吉林省成年人超重、肥胖患病率增高,体质量超标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性质、吸烟、饮酒、饮食习惯和睡眠时间,提示应根据相关影响因素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切实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膳食多样化评分(DDS)为评价指标,了解吉林省18~65岁农村成年居民膳食多样化与超重和肥胖状况,并分析膳食多样化与超重和肥胖的关系。方法:2012年6~7月本课题组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吉林省选取674名农村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运用食物频率法调查居民各类食物摄入频率和摄入量,测量居民身高和体质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计算DDS,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在控制混杂因素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不同膳食多样化程度农村居民超重和肥胖发生的危险性。结果:吉林省农村居民DDS整体水平较低,62.4%的居民DDS在6分及以上,11.8%的农村居民DDS为3分及以下,肥胖检出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膳食多样化程度分级为适中和充足的居民,发生超重和肥胖的危险性分别是膳食多样化程度不足者的0.946和0.816倍。结论:目前吉林省农村成年居民膳食多样化程
度较低,发生超重和肥胖的危险性较高;随着膳食多样化程度增加,发生肥胖的危险性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08年吉林省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和分布特点,为青少年肥胖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08年吉林省6 505名9~18岁青少年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测量收集资料,计算体重指数(BMI),利用WGOC标准(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标准)和IOTF标准(欧洲肥胖问题工作组标准)对不同年龄段的BMI、超重率和肥胖率进行分析。结果:按WGOC标准分析,吉林省9~18岁青少年总体超重率为10.07%,肥胖率为6.90%,超重加肥胖率为18.51%;按IOTF标准分析,吉林省9~18岁青少年总体超重率为11.74%,肥胖率为4.30%,超重加肥胖率为16.05%。与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结果(7~22岁男生超重率为8.20%,肥胖率5.07%;女生超重率4.61%,肥胖率2.6%)比较,吉林省青少年总体超重率和肥胖率明显增高。11~14岁是肥胖症的高发阶段,12岁是肥胖症发生最危险年龄。对于同年龄段,男生的肥胖率明显高于女生,按WGOC标准,9~18岁男生超重率为11.94%,肥胖率为10.05%;9~18岁女生超重率为8.50%,肥胖率为4.27%。在12岁时男生超重率为19.77%,肥胖率为20.53%;12岁女生超重率为12.84%,肥胖率为10.89%。结论:吉林省青少年肥胖状况呈上升趋势,男生肥胖状况明显重于女生,学校、家长等应该对此引起注意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阳春市中学生超重、肥胖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该市中学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阳春市中学生超重发生率为6.98%,肥胖率为2.81%;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父母肥胖、进食快、喜吃蔬菜是肥胖的影响因素.结论 中学生肥胖的发生主要与不良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还与父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安徽某医学院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代谢综合征(MS)和脂肪肝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并对脂肪肝与MS及其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按照中华医学会关于MS和脂肪肝的诊断标准,对2010 ~2012年某医学院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3年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观察体检人群中超重或肥胖、高血糖、高血压、MS的检出率及脂肪肝的患病率.结果:3年体检资料MS检出率分别为23.9%(27/113)、16.7%(19/114)和14.4%(16/111),各年不同性别间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MS相关因素检出率血脂紊乱最高,其次为高血压、超重或肥胖,高血糖检出率最低;脂肪肝3年患病率依次为27.4%、32.5%和35.1%,各年不同性别间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与超重或肥胖、高三酰甘油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超重或肥胖、血脂紊乱及高血压是体检人群MS健康干预的重点;脂肪肝与MS及其组分具有相关性,超重或肥胖、高三酰甘油可能为体检人群脂肪肝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在超重和肥胖的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超重和肥胖人群比例明显增加,而超重和肥胖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独立因素,肥胖导致胰岛素抵抗,使胰岛功能受阻,形成恶性循环,而且由于肥胖,患者对胰岛素不敏感,导致降糖药物剂量加大,甚至磺脲类药物治疗的失效和糖脂代谢紊乱加剧以及血压、血脂的升高.本研究对超重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指导,让患者了解有关糖尿病知识,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体质量、合理膳食、坚持运动、规范用药、保持心情愉快,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2016年吉林省延吉市城区儿童和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及相关的生活方式,阐明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普查方法对吉林省延吉市城区6~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42 132人进行身高和体质量测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采用问卷调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参加体检调查对象中抽取10~14岁儿童和青少年1 523人,调查饮食习惯。采用中国肥胖工作组制定的标准筛查超重和肥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方法筛选超重/肥胖影响因素。结果:2016年吉林省延吉市城区6~17岁儿童和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总体检出率分别为16.7%和18.4%,超重+肥胖检出率为35.0%。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18.6%,22.0%)均高于女生(14.7%,14.4%)(P<0.01)。7~13岁男生各年龄组超重检出率均高于同年龄的女生(P<0.05或P<0.01),男生各年龄组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同年龄的女生(P<0.01)。男生超重检出率在12岁达到高峰,在6~10岁肥胖检出率(23.8%~25.6%)均较高,11~17岁肥胖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每周吃烧烤食物≥ 3次(男生OR=1.767,P=0.010,95% CI:1.148~2.719;女生OR=2.205,P=0.002,95% CI:1.327~3.664)和节食减肥(男生OR=2.113,P<0.001,95% CI:1.456~3.065;女生OR=2.128,P<0.001,95% CI:1.430~3.167)增加儿童和青少年超重/肥胖风险,每周吃甜点心≥ 3次(男生OR=0.359,P<0.001,95% CI:0.226~0.573;女生OR=0.324,P<0.001,95% CI:0.186~0.565)和按时吃三餐(男生OR=0.683,P=0.028,95% CI=0.486~0.960;女生OR=0.624,P=0.016,95% CI=0.424~0.916)可降低超重/肥胖风险。自我评价体型在超重肥胖和每天按时吃三餐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结论:吉林省延吉市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日常饮食习惯和节食减肥是超重/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超重及肥胖与社会经济地位的关系,为超重和肥胖的健康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对辽宁省某市7791名35岁以上居民进行超重及肥胖与社会经济地位关系的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家庭基本情况、居住环境、家庭年度总收入、家族史、医疗保障、吸烟饮酒情况、饮食习惯、睡眠质量、体育锻炼、体格检查状况.数据处理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超重和肥胖占总人数的45%,其中超重率33.5%,肥胖率11.5%.经多因素调整后,超重和肥胖人群在收入、职业、文化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家庭人均年收入和职业类型与超重和肥胖呈正相关;受教育水平与超重和肥胖呈负相关.结论 辽宁省某市超重及肥胖与社会经济地位关系紧密,应将高收入、白领职业和低学历人群作为重点健康干预对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重庆市中小学教师人群相关慢性疾病患病情况.方法 选择重庆市主城某区52所中小学6 969名教师2014年体检资料,对该人群超质量、肥胖、高脂血症、骨质疏松症、脂肪肝和高尿酸血症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该人群超质量、肥胖、高血脂、骨质疏松、脂肪肝和高尿酸血症总患病率分别为31.3%、7.5%、35.1%、34.7%、22.4%、22.2%,上述疾病在小于或等于44、>44~<60、≥60岁3个年龄段发生率有差异,年龄增长,患病率明显升高(P<0.05).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男性(P<0.01);男性脂肪肝、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于女性(P<0.01).结论 中小学教师人群慢性病患病率值得关注,应针对教师人群特点开展健康教育,加强该人群的健康管理和行为干预,以此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为探讨预防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4—2017年石家庄市6区3县2县级市24所中小学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2014—2017年石家庄市中小学有效体检学生人数共计102 820人,其中男生51 370人,女生51 450人,男生身高为(161.66±16.90) cm,体重为(55.81±18.73) kg,女生身高为(156.00±13.03)cm,体重为(49.72±13.87) kg。四年学生总体营养不良检出率为5.85%,超重率为16.24%,肥胖率为12.55%。男生营养不良检出率(7.06%)高于女生(4.66%),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也均高于女生(P<0.001),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14—2017年石家庄市中小学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P<0.05)。从小学到高中这三个学段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最差,其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最高(P<0.05)。不同学段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重度消瘦、轻度消瘦和生长迟缓检出率均与营养不良检出率保持一致(均有P<0.001)。经χ2趋势性检验,超重和肥胖率均有随年级增长呈下降的趋势(P<0.001)。结论 石家庄市中小学学生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应加强男生和小学生营养状况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广州港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方法 收集1997-2002年广州港4所中小学生的体检资料。结果 广州港4所中小学生平均营养不良发病率为23.39%,肥胖发病率为6.34%。营养不良发病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而肥胖发病率则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男女性别间差异有显性意义(P<0.01)。结论 中小学生营养不良与肥胖同时存在。今后的学生营养工作应防治中小学生营养不良与肥胖并举,全面推行以学校为中心的全民营养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兴山县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制定其防治对策。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兴山县年龄≥35岁的常住居民495人进行调查。结果:中老年居民吸烟率27.88%,饮酒率39.80%。15.76%的居民每晚睡眠时间在8h以上,30.51%的居民每晚睡眠时间少于6h。35.15%的居民经常食用烟熏食品、26.06%的喜欢甜食。56.16%的居民不参加体育锻炼。超重患病率为13.93%,肥胖患病率为0.81%。结论;我县中老年居民的各项卫生行为状况不够合理,应加强中老年居民健康卫生行为的宣传,以增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5.
张帆  易聪  方桂红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1):2160-2161
目的了解海口市龙华区农村中小学学生营养状况,为该地区进一步制定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海口市龙华区农村中小学各2所共计1850名7—18岁中小学生进行营养状况调查。结果参加调查的农村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为47.78%,以轻度为主,占总体的38.38%,中学生高于小学生,女生高于男生。总体超重率为4.54%,小学生高于中学生。总体肥胖率为5.62%,男生高于女生,不同学习阶段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生的营养教育和干预,改善其营养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深圳市龙岗区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状况。方法采用多级分层整群抽样法对深圳市龙岗区7所中小学校7~18岁的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应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质指数分类标准"筛查出各年龄组男女生超重与肥胖人数,分析比较各年龄组男女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结果深圳市龙岗区中小学生男生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2.27%和7.65%,女生超重、肥胖率分别为8.71%和5.25%,男女生超重率均高于肥胖率。小学男、女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4.43%和10.20%(χ2=24.901,P<0.01),小学男、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0.65%和7.19%(χ2=22.13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学男、女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0.10%和7.16%(χ2=16.148,P<0.01),中学男、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4.62%和3.24%(χ2=24.99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深圳市龙岗区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问题严重,尤其是小学男生。各学校、社区、家庭及有关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的健康卫生教育工作,防止中小学生超重、肥胖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潮州市农村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与体质指数(BMI)现状,为提高其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5年5月随机抽取潮州市3所农村小学的983名学生,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测定学生身高、体重,计算BMI指数,根据BMI判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同时采用自编营养与健康调查表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 11.6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983名学生中,低体重、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15.56%、4.88%和1.63%,男生和女生低体重、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低体重检出率在六年级时最高,女生则出现在五年级;男生超重检出率以三年级为最高,为6.72%,而女生则出现在四年级,占4.42%;肥胖检出率在潮州市农村小学生中相对较低。农村小学生的营养与健康知识水平较低,并且与文化程度有关;营养态度积极乐观;不良的饮食习惯、三餐比例不合理、营养摄入不均衡等行为广泛存在于小学生中。 结论 潮州市农村小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同时并存,营养知识欠缺,有必要加强对农村小学生的营养教育和干预,提高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善其营养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8.
农镇铭 《医学动物防制》2008,24(12):903-905
目的了解百色市区中小学生2007年营养状况,为学生营养不良、超重及肥胖的综合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填报说明及技术规范》要求对百色市区中小学生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采用《1995年全国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作为评价标准。结果共检测中小学生26664名,营养不良检出率为28.93%;营养过剩率为11.59%,其中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6.38%和5.21%。营养不良检出率女生高于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男生则高于女生,城市学生高于乡镇。结论百色市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同时存在,应加强对中小学生的营养均衡搭配。  相似文献   

19.
葛晓燕  刘正淑 《重庆医学》2017,(30):4236-4239,4242
目的 探讨青少年健康素养和体质量之间的联系.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该院体检中心接受健康体检的6812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对性别、自评健康状况、健康行为等个人资料进行收集,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对参与者进行分类(体质量不足、正常、体质量超标、肥胖),并让所有参与者进行青少年健康素养测试,通过调整相关协变量,对青少年健康素养和体质量间的关系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812名参与者,BMI平均值为(18.73±3.82)kg/m2,健康素养测试平均分为(25.01±6.08)分;同健康素养测试得分低于21分的青少年(17.3%肥胖)相比,得分在30分以上的青少年(12.4%肥胖)肥胖可能性低;在控制了变量健康状况自评、健康行为后,健康素养测试在30分以上的青少年体质量不足(RR=0.82,P<0.05)、体质量超标(RR=0.81,P<0. 05)或肥胖(RR=0.93,P<0. 05)的可能性较低;此外,无规律的体育活动、饮用含糖饮料的青少年更有可能体质量超标或肥胖.结论 健康素养和青少年体质量超标、肥胖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为了避免因肥胖导致的青少年健康问题,建议加强青少年健康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