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滞证与血瘀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佑衡 《中医杂志》2001,42(6):379-380
血瘀证已明确定义为由瘀血内阻而引起的病变,而瘀血是血液运行失常的病理产物,为继发性致病因素。瘀血的形成除外伤原因外,必然有一个血液运行变化即血液运行缓慢或血质变浓变粘的过程。笔者认为这一过程应称为血滞期,这一时期所产生的病变则称为血滞证,它可有症状或无症状表现,它是  相似文献   

2.
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凡因某种因素引起的局部或全身血行不畅积于脉内,或溢出脉外则称为瘀血。由血瘀而产生的各种证候,均称为瘀血证。如瘀血肉蓄,可使久病不愈,或为癫狂;瘀于经络,可致关节痹痛;下焦瘀血,可见少腹疼痛,妇女闭经或痛经;瘀阻脉道,则迫血妄行,可见各种出血;肝气郁久,气滞血瘀,形成症瘕;心血瘀阻,可见胸痹疼痛。1瘀血的临床特点疼痛部位固定,痛如锥刺,痛处不移而固定,且呈持续性。胀满,《金医》云:“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内科病患者常自觉胸腹胀满而体征阴性者。各种出血见证,…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金匮要略>对瘀血的认识,<金匮>中明确指出"瘀血"的名称,而对不同疾病出现瘀血的症候时又有不同的名称,如干血、积、癥、血痹、肝着、黑疸等.瘀血的病因病机可以用张仲景的三因病症加以分析:邪气由外从皮肤而入,壅塞脉道,形成瘀血;邪气由经络血脉深入脏腑,瘀血停留结聚,则为并由内起;三为房事、金刃、虫兽所伤,形成瘀血.瘀血的外在表现有其共同的特征,又有多样的临床表现,但瘀血阻滞,气血不通是其共同的主线.<金匮>中明确提出血阻成瘀,应用下瘀血的方法,其所用活血类方剂可分为:和血活血法、活血化瘀法、破血运瘀法三类.  相似文献   

4.
全身血液运行不畅,或局部血液停滞,或体内存留离经之血,都称之为瘀血,又称为蓄血。瘀血的形成及致病特点多由于气滞、气虚、血寒、血热等原因而形成。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若因气滞,或因气虚推动无力,均可造成血液凝滞成瘀。寒凝血脉,则经过全身血液运行不畅,或局部血液停滞,或体内存留离经之血,都称之为瘀血。  相似文献   

5.
血瘀证有瘀血和血涩之分,仲景运用通利法是指选用通利二便或通利经络的药物治疗疾病的方法,瘀血证多两者合用,血涩证仅用后者.通利二便常用大黄、桃仁,通利经络常用当归、桂枝.  相似文献   

6.
《山东中医杂志》2016,(10):888-889
认为胃息肉为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全身为虚,局部为实,脾虚为本,痰瘀、浊毒为标。痰为阴邪,其性重浊黏滞,易阻碍气机,经络不畅则血行瘀滞,由痰生瘀或挟瘀而病,瘀血、痰浊积久化生郁热,变生浊毒,蕴而入血,积于胃膜,终致胃息肉形成。治疗要在健脾补虚的基础上,活血化瘀、化浊解毒,扶正化积为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7.
内科杂病一般病程较长,迁延不愈,往往引起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瘀滞,即古代医家所说"久病人络".<临证指南医案>说:"大凡经主气,络主血,久病血瘀","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病久气血阴阳亏虚,无力鼓动血运,血滞于经;或久病气机逆乱,"气有一息之不通,则血有一息之不行."所以,瘀血既是杂病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导致多种病证的病理因素.不论何种疾病,或是在病的某一阶段,凡是反映"瘀血"这一共同病理特征,或兼有"瘀血"症状,如瘀痛、青紫瘀斑、肿块、舌有瘀斑,脉涩、沉、结等,均可按异病同治原则运用活血化瘀法.  相似文献   

8.
"血不利则为水"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篇,原意指妇人因经水不通而致水气病."血不利"是指瘀血,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体内血液运行不畅阻滞于血脉、经络及脏腑等;"水"是水气病,即水肿.本文试图通过对血与水关系的分析,弄清瘀血导致水肿的病理机制,揭示"血不利则为水"的临床指导意义,说明活血化瘀法是临床治疗水肿的重要治法.  相似文献   

9.
安丽 《中医研究》1996,9(5):38-40
中医瘀血的宏观与微观之研究河南450004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丽主题词瘀血/超微结构瘀血/血液辨证中医学认为,瘀血是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它既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某些疾病的致病...  相似文献   

10.
李明华  巨文选 《陕西中医》2002,23(7):669-669
活血化瘀法是祖国医学治疗血瘀的总法则。《证治准绳》视污血为血瘀。《血证论》认为“离经之血为血瘀”。而《医林改错》则言“久病入络即血瘀”。血瘀是指血液循环迟缓和不流畅的病理状态。瘀血则是血不归经 ,滞于脏腑、肌肤或停于血管的病理产物。血瘀或瘀血的形成主要由于气滞、寒凝、痰浊阻滞或跌仆损伤等原因。   1 血瘀的临床表现 :1 .1 疼痛明显 ,如针刺 ,痛有定处 ,可形成包块 ,皮肤青紫 ,粗糙 ,肥厚 ,唇舌紫暗 ,有瘀斑 ,指甲紫绀等。1 .2 循环障碍及结缔组织变性类疾病 ,如冠心病、血栓性脉管炎 ,动脉血管痉挛 ,以及以血管病…  相似文献   

11.
1 行血止血法的理论依据①出血与瘀血互为因果 出血致瘀 :诱发出血的原因复杂 ,概括来说 ,凡影响气血运行的一切因素均可引起出血。而瘀血滞留 ,阻隔脉络 ,是出血的病理实质。出血之后 ,离经之血便为瘀血。此外 ,血热出血、热毒煎熬血液 ,多易致瘀。《医林改错》云 :“血受热则煎熬成块。”因此 ,血热出血与瘀血常互见。瘀血在内 ,出血不止 :瘀血留于脉内 ,血液运行不畅 ,一方面使血复从脉道破损之处溢出 ;另一方面瘀血不去 ,新血不生 ,留于脏腑经络之间 ,往往易形成痨损 ,脏腑经络即虚 ,又会导致新的出血。如瘀血久结 ,郁而生热 ,热从内…  相似文献   

12.
腰肌劳损是腰背肌纤维、筋膜等软组织,由于急性扭伤失治或慢性积累性损伤,而引起腰背部疼痛的一种病变。症状有腰背酸痛或胀痛,劳累加重,休息则轻。若适当活动或经常改变体位也会使症状减轻。亚健康状态的常见症状之一。祖国医学认为腰为肾之府,由于劳损于肾,或平素体虚,肾气虚弱,肾的精气不能充养筋骨、经络,故患部多为气血不畅或瘀血滞留于经络,血不荣筋,筋脉不舒,而致腰部筋挛疼痛。肾气虚弱,风  相似文献   

13.
肝掌、蜘蛛痣是肝硬化的常见体征 ,祖国医学称为手赤痕、血痣、血缕。中医内科学五版、六版教材臌胀篇均认为这是血瘀征象 ,如六版有 :“肝脾血瘀……颈部出现血痣或血缕”,五版认为 :“瘀热……入血则面颈胸臂等处出现血痣 ,手掌赤痕”。但作者认为将肝掌、蜘蛛痣作为血瘀证的辨证依据不妥。按《中医大辞典》 (李经纬 ,邓铁涛 .第 1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 995 ,1 682 )瘀血定义 :瘀血同血瘀 ,指血液瘀滞体内 ,包括溢出脉外而积存于组织间隙的或因为血液运行受阻而滞留于经脉内及器官内的。可因病致瘀 ,如跌仆损伤 ,月经闭止 ,寒凝气…  相似文献   

14.
艾华  梁世鹏 《河北中医》2010,32(4):606-607
瘀血证是血运不畅,阻滞于经络脏腑之间,或血不循经,溢于脉外,蓄积于体内所引起的临床病证。张仲景开辨证论治之先河,《金匮要略》中根据瘀血形成的原因、部位、程度及病程长短之不同,创制治瘀方近加首,  相似文献   

15.
心力衰竭(heart failvre)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症.由于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瘀血,临床表现主要是呼吸困难和无力而致体力活动受限和水肿.某些情况下,心肌收缩力尚可使射血功能维持正常,但由于心肌形成功能障碍左心室充盈压异常增高,使肺静脉回流受阻,而导致肺循环瘀血.祖国医学认为心的主要功能是主血脉和神志.心的病变多表现为血液运行障碍和神志异常等方面.充血性心力衰竭则属中医"心悸"、"气喘"、"水肿"等范畴.  相似文献   

16.
中医理论认为,血液在脉管内正常运行,环流不息,周流全身,则内可濡养五脏六腑,外则濡润四肢百骸,五官九窍.若在各种内外病因作用下,血液运行发生障碍,或血行迟滞,或血不循经,或成离经之血则均称为淤血.淤血阻滞于局部则变证峰出.因而淤血既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又是疾病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一、溃疡病的病理特点溃疡病属疮之类,即疮疡破溃。清代唐容川说:“疮者,血所凝结而成者也”。并认为:“血与气本不相离,内有瘀血,故气不得通”。又说:“诸疮既溃属于虚损”。《医学衷中参西录》说:“气血虚者,其经络多瘀滞”。方药中教授也认为瘀血往往继发于气血虚弱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溃疡病的瘀血证多在脾虚气滞的基础上产生,而瘀血形成后,又反过来阻碍气机,使气滞、脾虚加重。由此可见溃疡病的病理特点为脾虚、气滞、血瘀,三者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18.
高脂血症临床辨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脂血症与肾病、糖尿病、肝胆病、动脉硬化等疾病有密切关系 ,在心脑血管疾病中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在临床实践中 ,对本病进行辨证论治 ,收到满意的疗效 ,现介绍如下。1 病因病理1.1 肝肾亏虚 :因先天不足、房事不节或年老体虚 ,导致肝肾亏虚 ,精血不足 ,布散失调 ,邪阻经络。1.2 脾虚失运 :因饮食不节 ,恣食肥甘 ,伤于脾胃 ,使脾虚健运失司 ,导致痰浊脂膏内生。1.3 痰瘀阻滞 :情志不舒 ,气郁血滞。痰瘀互根 ,血积日久 ,化为痰水 ;痰浊流注经络则可形成瘀血。2 辨证论治2 .1 肝肾亏虚 :症见头昏晕痛 ,健忘失眠 ,心悸耳鸣 ,腰酸…  相似文献   

19.
瘀血体质是体内瘀血内阻或存在血液运行不畅的潜在倾向,导致脏腑组织血液循环障碍,表现以血瘀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类型。中医学认为瘀血体质形成于先天,定型于后天,主要与后天的跌扑损伤、久病入络、年老致瘀等因素有关。如《灵枢·贼风》:"若有所堕坠,恶血在内而不去";《素问·痹论》:"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灵枢·天年》:"六十岁……血气懈惰"。然,脾胃为后天之  相似文献   

20.
瘀血的病因与临床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排出和消散,停留体内,或血行不畅,壅遏于经脉以内,瘀积于脏腑组织,失去其生理功能的均称为瘀血.汉代许慎<说文>说:"瘀,积血也."首先提出瘀就是血液停积,不能流通的意思.<伤寒论>还提出"蓄血"证,蓄血,亦指瘀血,如"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形成瘀血的原因很多,临床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