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中的苯妥英钠(DPH)浓度超过20微克/毫升时,可出现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眩晕及思睡等中毒症状。作者报导了2例与血中DPH浓度极度升高有关的舞蹈-指划症及脑病。  相似文献   

2.
天幕上的病变,于手术后,尤其是术后的近期内,常并发癫痫。作者报告了203例开颅术病人,以苯妥英钠(DPH)预防术后癫痫的双盲法试验的初步结果。凡术前有癫痫史、曾用过 DPH 以及易发生癫痫的脑脓肿病人均未统计在内。203例中,102例用安慰剂,发生癫痫者17例(16.7%);101例用 DPH,发生癫痫者8例(7.9%)。其中 DPH 达治疗血浓  相似文献   

3.
过去12年中已有作者研究了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血浓度与预防心源性猝死之间的关系。少数研究已明确显示,如果药物血浓度在治疗范围则能提高生存率。本文作者应用安搏律定(Aprindine)对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以下简称为室速和室颤)的生存者进行长期治疗,通过对药物血浓度和临床反应的观察,进一步阐明两者关系。  相似文献   

4.
氨茶碱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药物。其扩张支气管作用与血浓度有关(8~20μg/ml),且中毒浓度(最低9μg/ml)与治疗浓度(5~12μg/ml)之间有很大的重叠,浓度增高,则有中毒危险,并不能使支气管进一步扩张。若血中浓度适当,则罕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许多药物可  相似文献   

5.
苯妥英钠(DPH)从1938年起正式用于抗癫痫治疗。它是一种优良的抗癫痫药,已被广泛应用,至今尚无一种药物能完全取代它。体内过程 DpH在胃酸(pH约为2)中几不溶解,因此经胃吸收很少,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吸收。在成人DPH进入循环后约90%与血浆白蛋白和两种α-球蛋白相结合。人口服后血浆中半衰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丙戊酸钠常规剂型和缓释片治疗癫疒间 的临床疗效、血药质量浓度和药物不良反应。方法  3 3例癫疒间 病人服用丙戊酸钠常规剂型治疗 6月以上 ,换用同等剂量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 4周 ,分别于服药 12h和 2 4h清晨服药前测量两种不同剂型丙戊酸质量浓度 ,观察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丙戊酸钠缓释片谷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常规剂型 ;服用缓释片癫疒间 控制率 76%明显高于常规剂型 45 % (P <0 0 5 ) ,5例发作显著减少。常规剂型和缓释片治疗中共有 5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均与血药质量浓度水平升高和个体对药物耐受量有关。结论 丙戊酸钠缓释片持久平稳升高血药质量浓度水平 ,减少服药间期波动 ,是一种更有效、服用更方便抗癫疒间 药物剂型  相似文献   

7.
血-脑屏障与血-脑脊液屏障是不同的,因此抗菌素在脑脊液中的浓度不能用以计算脑组织或颅内脓液的药物浓度。为评价何种抗菌素最适于颅内脓肿治疗,作者对32例患者的颅内脓液及血清标本测定下列抗菌素的浓度: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邻氯青霉素、头孢菌素Ⅱ、庆大霉素、氯霉素、褐霉酸和林可霉素。应用青霉素的23例患者中17例在其脓液或/和血清中测得青霉素,说明青霉素透入脓肿较好,不能测得者有的是由于致病菌产生β-内酰胺酶,因此青霉素在血清和脓液中浓度波动很大,据临床反应判断每  相似文献   

8.
马洛替酯治疗晚血及晚血合并乙肝患者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期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晚血)的治疗至今尚无理想药物.1991年9月至12月间我站试用治肝病新药马洛替酯治疗22例晚血,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药物联合臭氧大自血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将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臭氧大自血治疗,在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与臭氧大自血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许安廷  孙睿杰 《山东医药》2005,45(12):69-70
由于血-迷路屏障的存在,使得全身用药在内耳中达不到足够的浓度,影响了药物的治疗效果,而为了达到有效浓度增加全身用药的剂量和时间,可能会引起较大的副作用,有时甚至是致命的.鼓室内给药可避开血-迷路屏障直接进入内耳,使得外、内淋巴液内的药物浓度较高,同时避免了全身用药的副作用,在理论上提供了一种治疗内耳疾病安全有效的方法,在临床实践中也证实了其可行性.鼓室内给药的理论基础是药物必须能够经圆窗膜渗透,在外、内淋巴液内达到有效的浓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讨论运用与年龄相关的肾脏生理学知识为老年人选择适宜治疗方法的重要性。人体构成的改变 80岁时,人体肌肉组织减少30%,总含水量显著降低。尽管脂肪组织增多,体重可保持不变甚或增加,但是许多药物在体内分布容量依然减少。如不重视这一变化,仍按原量给药可导致血中药物浓度升高,从而增加药物中毒的危险性。肥胖可使老年人脂溶性药物在血中的最初浓度下降而减弱药效;同时,由于贮存在脂肪中的药物缓慢释放,亦可导致药物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盐酸多奈哌齐(DPH)对血管性痴呆(VD)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75只雄性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VD模型组、DPH组(VD+DPH组)、DPH+长链非编码RNA-生长抑制特异性转录本5(lncRNA GAS5)无关片段组(VD+DPH+lncRNA GAS5 NC组)以及DPH+lncRNA GAS5过表达组(VD+DPH+lncRNA GAS5 OVE组),每组15只。采用小鼠双侧颈总动脉缩窄法构建VD模型。造模成功后2 d, DPH组小鼠给予DPH 1 mg/(kg·d)灌胃8周。Sham组和VD模型组小鼠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处理。VD+DPH+lncRNA GAS5 OVE组小鼠脑室注射lncRNA GAS5 (每只1 010 pfu)后构建VD模型,2 d后给予DPH 1 mg/(kg·d)灌胃8周。VD+DPH+lncRNA GAS5 NC组小鼠脑室注射lncRNA GAS5 NC后构建VD模型,2 d后给予DPH 1 mg/(kg·d)灌胃8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脑组织中ln...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冠心舒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足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冠心病治疗药物和抗心绞痛药物,试验组患者加服冠心舒通胶囊,3粒/次,3次/d,持续治疗45 d。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禁服其他改善心肌供血的药物。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0.59%,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冠心舒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足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苯巴比妥(PB)是治疗癫痫的有效药物之一。为了提高疗效,减少副反应,监测血苯巴比妥浓度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国内有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儿童血浓度的报告,尚未见关于成人的报道。我们近两年来用国产751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了128例癫痫患者血苯巴比妥浓度,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28例系门诊癫痫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和脑电图检查确定诊断,均单服苯巴比妥,并连续服药1个月以上,其中男59例,女69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别嘌呤醇对伴高尿酸血症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血浆B型利尿钠肽(BNP)及尿酸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伴高尿酸血症急性发作患者58例,利用计算机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29例,单纯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观察组29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别嘌呤醇治疗。治疗12 w后,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并分析用药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及BNP、尿酸浓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浆BNP、血尿酸、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慢性心力衰竭伴高尿酸血症急性发作患者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别嘌呤醇疗效较好,改善患者血浆BNP及尿酸水平,促进患者恢复,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6.
血管扩张药物治疗心力衰竭是病理生理学原理应用于临床医学取得成功的一个范例。对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首先考虑的是迅速恢复心输出量及减少肺充血,血管扩张药物的疗效已得到证明。慢性心力衰竭(CHF)血管扩张药物长期治疗的效果和地位究竟如何?本文对血管扩张药物治疗CHF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评价。一、理论基础 CHF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征,其基本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已知CHF病人的循环血中有三个血管收缩系统的激素浓度升高:儿苯酚胺、肾素-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及精氨酸加压素。这些激素浓度的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脂肪乳对地高辛中毒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30%脂肪乳250 mL治疗9例地高辛中毒患者,比较治疗前后地高辛检测血药浓度与理论代谢浓度之间的差异及对中毒症状的影响。结果 30%脂肪乳250 mL治疗后,患者血液地高辛浓度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地高辛药物浓度下降幅度远大于其理论代谢的下降幅度,并可缓解中毒患者的临床症状。结论 脂肪乳可有效清除中毒患者血中的地高辛。  相似文献   

18.
抗菌药物的体内分布是决定疗效的一个关键因素,若药物不能到达感染部位,细菌仍能不断繁殖。例如,青霉素为治疗脑膜炎球菌脑膜炎的首选,但用于化学预防消除带菌状态则无效,因为药物进入正常人的泪液、鼻分泌物和唾液的浓度不足。临床研究证明,抗菌素对呼吸道感染的效果主要取决于痰内的药物浓度而非血清浓度。由于各种抗菌素穿过血—支气管—肺泡屏障的能力可有差异,因而影响疗效,故作者对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Ⅰ和庆大霉素静注后进  相似文献   

19.
阿米替林、氯丙咪嗪、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度洛西汀、吗氯贝胺和苯妥英经2C19酶代谢,氟伏沙明、氟西汀、帕罗西汀和丙戊酸钠抑制2C19酶,理论上升高这些药物血浓度,而卡马西平和苯妥英抑制2C19酶,理论上降低这些药物血浓度。丙戊酸钠、苯妥英、阿戈美拉汀经2C9酶代谢,氟西汀、氟伏沙明、帕罗西汀和丙戊酸钠抑制2C9酶,理论上增加这些药物血浓度,而卡马西平和巴比妥酸盐诱导2C9酶,降低这些药物血浓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浓度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影响。方法结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存活的36只大鼠按电脑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低剂量阿托伐他汀组[5 mg/(kg·d)],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组[10 mg/(kg·d)]和对照组(等量0.9%氯化钠溶液),每组12只。假手术组10只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灌胃。实验过程共14 d。分别于大鼠心肌梗死后第1天和干预治疗14 d后,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大鼠心功能,以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评估大鼠血浆Lp-PLA2浓度。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的区别及血浆Lp-PLA2浓度与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关系。结果(1)急性心肌梗死后,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模型组大鼠心功能明显受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干预治疗14 d后,与对照组相比,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大鼠心功能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剂量组相比,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7%±4.8%vs.48.5%±5.8%,P<0.05)。(2)急性心肌梗死后第1天,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模型组大鼠血浆Lp-PLA2浓度均轻微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药物干预治疗14 d后,与对照组相比,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大鼠血浆Lp-PLA2浓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Lp-PLA2浓度较低剂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3)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心肌梗死后大鼠血浆Lp-PLA2浓度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609,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血浆Lp-PLA2浓度升高,阿托伐他汀能够下调血浆Lp-PLA2浓度;血浆Lp-PLA2浓度与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提示血浆Lp-PLA2浓度是预测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一个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