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乳喂养是传统的喂养方式,但随着生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改变以及社会支持母乳喂养力量的削弱,使母乳喂养在持续下降。1影响母乳喂养的不良因素(1)不良的行为习惯:①开始哺乳时间晚:不知初乳的营养价值,乳量少或弃之不用;②喂养方式不当;③3月龄添加加糖米汤。(2)母亲负担过重,哺乳次数少。(3)夸大其词的代乳品产品宣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孕产妇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6—12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住院并产足月单胎的产妇277例为调查对象,采用母亲角色适应调查问卷、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简式量表(BSES-SF)和母乳喂养知识量表(BKQ)评估产妇母亲角色适应、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纯母乳喂养者共176例(63.54%),非纯母乳喂养者101例(36.46%)。与纯母乳喂养组比较,非纯母乳喂养组孕妇的剖宫产率较高(64.36%vs. 39.20%),新生儿性别符合产妇期待、母亲角色适应良好者、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良好者和母乳喂养知识掌握良好者占比较低(88.07%vs. 66.34%,90.91%vs. 71.29%,27.84%vs. 10.89%,29.55%vs. 13.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剖宫产是影响纯母乳喂养的危险因素,新生儿性别符合产妇期待、母亲角色适应良好、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良好和母乳喂养知识掌握良好是纯母乳喂养的保护因素(P <0.05)。结论 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较低。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掌握和了解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提高母乳喂养率,本文就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11年8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产妇及新生儿340例,对其分娩方式、开奶时间及母乳喂养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本组的340例产妇的母乳喂养率为84.12%,顺产产妇的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剖宫产患者(P〈0.05),开奶时间早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开奶时间晚产妇的母乳喂养率,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妇的开奶时间、分娩方式以及产妇的心理状态是影响母乳喂养率的主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
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食品,提倡母乳喂养是婴儿健康发育的根本保证。根据91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基金会(UNICEF)的有关规定;到2000年,我国4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要达到so%.为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我们医务工作者必须促进从人工喂养向母乳喂养,从按时哺乳向按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实施母乳喂养集束化管理对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和母乳喂养率的效果。方法 选取庐江县人民医院产科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2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将前100例设为对照组,后10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母乳喂养的常规宣教及护理,观察组实施母乳喂养集束化管理,观察两组产妇分娩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3个月及6个月的母乳喂养率,比较两组产妇出院前1天的母乳喂养知识得分。结果 观察组在分娩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3个月及6个月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知识得分为(86.67±5.16)分,高于对照组的(78.38±4.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母乳喂养集束化管理能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率,并提高初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  相似文献   

6.
本文调查了黄山市屯溪地区1993~1994年出生的401名婴儿不同喂养方法对体格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母乳喂养组(239例)的婴儿身高和体重明显高于同月龄儿的牛乳喂养组(162例)婴儿。因此,母乳喂养是儿童体格健康发育的主要措施,必须大力倡导母乳喂养,创建爱婴医院。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分析医务人员对哺乳期用药产妇母乳喂养决策相关因素的认知行为现状,以及对其进行科普干预的必要性。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 39 名医务人员关于哺乳期用药产妇母乳喂养决策相关因素的认知态度行为进行调研,分析参加调研医务人员的整体认知、态度、行为情况,以及医生、护士、药师在认知、态度、行为方面的差异。结果 20 种药品母乳喂养决策矩阵量表信度分析结果 Cronbach α 系数为 0.835,产妇使用头孢唑林(注射剂)、阿奇霉素(注射剂)时,不同职业受访对象间的决策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停药后恢复母乳喂养时机的具体建议,不同职业受访对象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药物容易进入乳汁的客观因素”选择倾向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临床决策参考依据的选择倾向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指导母乳喂养决策的相关医务人员存在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缺陷,开展对相关医务人员哺乳期用药母乳喂养决策科普干预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实施干预措施提高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进行产前检查并且在本院分娩孕产妇共400名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常规产前检查和母乳喂养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实施下列干预措施:做好产前宣教、产后母乳喂养护理及指导、严格执行《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实行产后随访。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良好90.0%(180/200)、正确掌握母乳喂养技术95.0%(190/200)、母乳喂养率87.5%(175/200)与对照组的55.0%(110/200)、正确掌握母乳喂养技术60.0%(120/200)、母乳喂养率65.0%(130/20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形式多样的母乳喂养干预措施可增强孕妇的母乳喂养的信心,正确掌握母乳喂养技术、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妇幼保健中母乳喂养的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在医院生产的自愿选择母乳喂养的产妇147例,给予母乳喂养的积极护理,宣传相关知识,探讨其护理方法,分析护理效果。结果147例产妇中99例(67.7%)产妇对本次母乳喂养的护理过程及方法很满意,45例(30.6%)产妇比较满意,不满意3例(2.0%)。结论母乳喂养对产妇及新生儿均有很多益处,产妇的心理护理也至关重要,加强母乳喂养的护理可减少喂养中乳房常见问题的发生,保证新生儿合理营养,促进产妇身体恢复。  相似文献   

10.
影响城市母乳喂养因素的分析山西医科大学(030001)张爱莲刘桂芬太原市妇幼保健院徐画母乳是婴儿最适宜的食品,是任何其它食品都无法替代的。近十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婴儿的母乳喂养率逐年下降。为了提高母乳喂养率,实现2000年4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1.
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对214例乙型肝炎(乙肝)血清学指标阳性的母亲血清、初乳进行了HBVDNA检测。结果:乙肝抗原阳性组母血、初乳中HBVDNA检出率分别为35.06%(54/154)、29.22%(45/154),其中10例乙肝e抗原阳性者母血及初乳中均植出HBVDNA。乙肝抗原阴性组母血、初乳中HBVDNA检出率分别为8.33%(5/60)、10%(6/60)。说明,母亲e抗原阳性是婴儿易受到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不宜母乳喂养。无症状乙肝表面抗原携带产妇和乙肝病毒感染后恢复期产妇体内可能存在低水平的病毒复制,有潜在的传染性,在推行母乳喂养时,新生儿应给予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以阻断通过母乳喂养所致的HB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孕期健康知识教育促进母乳喂养的效果。方法将200例足月孕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未进行孕期健康知识宣教,试验组给予孕期健康知识教育。比较2组母乳喂养知道掌握情况、母乳喂养主动程度和母乳喂养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优良率、母乳喂养主动程度和母乳喂养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在孕期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大力宣传母乳喂养知识,有利于母乳喂养成功。  相似文献   

13.
母乳喂养与产前母乳喂养健康宣教最佳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孕20周、28周孕妇分别由护理人员对其实行母乳喂养健康知识宣教,观察宣教对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定期检查的孕20周和孕28周孕妇各55例分别为观察I组和观察Ⅱ组,孕期常规检查的55例为对照组。观察I组、Ⅱ组由护士在孕妇学校通过光盘、讲课,有系统的为孕妇讲解母乳喂养的有关知识,对照组按常规在门诊进行检查和咨询。3组孕妇住院分娩期间都进行常规的母乳喂养健康宣教。结果观察I组纯母乳喂养率为92.73%,观察Ⅱ组纯母乳喂养率为90.91%,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为58.18%,观察I组与观察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实施母乳喂养健康宣教,可以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理想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的观察和护理。方法200例剖宫产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硬膜外自控镇痛)和对照组(肌注杜冷丁镇痛)。观察手术后48小时镇痛效果、母乳喂养情况、肛门排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48小时镇痛有效率差异极显著(P〈0.01);观察组母乳喂养成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最早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结论剖宫产手术后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好,安全、简便。产妇下床活动时间早,肠蠕动恢复快,肛门排气早。泌乳量增多,母乳喂养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5.
哺乳前后妇女血清泌乳素变化的观察:附3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亦琪  王小青 《江苏医药》1994,20(12):694-695
推行母乳喂养是实现九十年代婴儿健康和营养目标的一项关键性措施,日益受到当今世界各国的重视。本文从哺乳前后妇女血清中泌乳素(PRL)的变化来探讨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提出积极干预措施,以提高母乳喂养率。兹将30例观察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选择1994年2月至6月在我院分娩的健康产妇3O例。年龄22~35岁(平均25岁)。胎龄37~42周(平均39.l周)。其中顺产11例,仅有常见的产科合并症而刻宫产19例。新生儿体重280O~45009(平均32109)。受检前未使用任何影响PRL分泌的药物。二、标本采集产后2~7天(平均3.…  相似文献   

16.
母亲为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携带者所生婴儿是否可以母乳喂养的问题,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对32例HBV携带者孕妇及所生婴儿,在自愿的前提下,采取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阻断后,行母乳喂养。经过12~36个月临时追踪观察,采血检验HBV感染指标。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喂养方式对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志才  丘惠娴  周曙明 《河北医药》2010,32(13):1697-1698
目的比较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与人工喂养对婴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出生的正常体重儿348例,分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3组,纳入婴儿分别于1、3、6月龄进行丹佛智能筛查表(DDST)发育测试,同时记录6个月内患呼吸道感染、肺炎、腹泻、佝偻病等疾病的情况。结果婴儿常见病患病率以母乳喂养组最低、混合喂养组次之,人工喂养组最高,且3组中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婴儿在1、3、6月龄的DDST压线项目通过率中,大多数项目通过率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人工喂养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月龄中62.5%的项目,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月龄中38.46%的项目,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母乳是4个月内婴儿的最佳食物,其营养素齐全,能够减少患病率、全面满足婴儿体格生长,同时适时添加高质量的辅食对婴儿智能发育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持续静脉镇痛对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将无合并症和无母乳喂养禁忌证的剖官产术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持续静脉镇痛泵。对照组采用按需肌注哌替啶镇痛,观察两组产妇术后泌乳始动时间及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88%,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20%,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持续静脉镇痛泵用于剖官产术后有利于母乳喂养的实施和推广,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应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母乳喂养与咨询(附543例统计分析)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王雅芬,杨式薇,庄美玉指导陈文祯近年来,国际上已将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作为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我院自80年代初期产科病房已逐步建立母婴同室,1991年在此基础上,按国际促进母乳喂养成功十项措...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医护一体化管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母乳喂养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92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编号,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分为两组,每组46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医护一体化管理方法,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情况、母乳喂养情况(母乳喂养率、初次母乳喂养开始时间、住院期间母乳喂养天数)、相关并发症发生率(Ⅱ期及以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晚发型败血症)。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初次母乳喂养开始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母乳喂养率、住院期间母乳喂养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Bell分期Ⅱ期及以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晚发型败血症的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 对NICU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可以改善母乳喂养情况,减少住院期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