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窥镜下(X-tube)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患者内窥镜下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结果 17例患者术程顺利,无一例患者发生神经器质性损伤,无被迫改开放式手术.围手术期发生椎间隙感染1例.17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4~12个月,平均8.2个月,优良率97.5%.结论 内窥镜下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手术切口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快,临床效果满意.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观察术后病情变化、预防感染、加强康复训练及术后功能锻炼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运用后路内窥镜结合可扩张通道管手术系统(X—Tube)对退行性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例退行性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运用后路内窥镜结合X—Tube行经单侧椎间孔入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TLIF)治疗,另一侧仅行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手术时间3—5小时。术中出血180—400ml,所有手术切口均1期愈合,无神经功能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8~18月,患者腰腿疼痛较术前明显缓解或消失。结论该方法切口小,术中软组织剥离轻,术中出血和术后引流少,术后伤口疼痛轻;但手术时间长,X射线量大,操作难度较高,应严格掌握适应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后路减压融合固定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4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并做好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术前JOA评分平均(10.2±5.8)分,术后(23.8±4.6)分;优良率为86.3%;侧弯度数由术前23.2°矫正到术后的10.5°,矫正率为54.7%;无一例发生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及假关节形成;无围术期死亡。术后1例发生泌尿系统感染,1例支气管感染,均经抗感染治愈。结论: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在围术期给予正确指导和精心护理,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自体骨粒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不稳症患者的护理方法 .方法 对33例腰椎不稳患者充分做好心理护理、术前训练,术后严密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予以康复训练指导.结果 33例患者综合疗效评价结果 优14例,良12例,可3例,优良率87.7%.结论 加强自体骨粒椎体间植骨结核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不稳定的护理是获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单、双侧椎弓根螺钉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采用后路椎体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资料完整的6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根据固定方式分为A、B两组.A组应用单侧椎弓根螺钉椎体间融合术治疗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40~56岁,平均48岁.术前诊断:腰椎椎间盘脱出4例,腰椎椎间盘术后复发6例,腰椎管狭窄症6例,腰椎退行性不稳8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4例.B组应用双侧椎弓根螺钉椎体间融合术治疗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42~67岁,平均52岁.术前诊断:腰椎椎间盘脱出5例,腰椎椎间盘术后复发6例,腰椎管狭窄症7例,腰椎退行性不稳6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8例.使用ODI评分、VSA视觉模拟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前评分及术后评分,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融合率、医疗费用、手术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ODI评分、VSA视觉模拟评分术前与术后3个月、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 05),两组融合率分别为92%、94%.结论 单、双侧椎弓根螺钉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疗效均满意,单侧椎弓根螺钉椎体间融合术创伤小,经济简便,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较好选择;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对28例腰椎滑脱患者行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利用减压时切下的棘突、椎板骨碎块,通过后路进行椎体间植骨融合。结果:随访12个月~30个月,平均20个月,28例患者的腰腿痛等临床症状缓解,26例患者完全复位,2例部分复位,术后4个月~6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28例患者均获得椎体间骨性融合。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破性骨折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6例,围手术期给予精心护理,并定期随访并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经过顺利,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s'角较手术前明显恢复(P<0.01).随访8~26个月,患者均能下地行走,X线摄片显示36例均骨性融合.围手术期病情稳定,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生理弯曲及神经功能.围术期相关护理及健康教育能够保证该项技术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8.
影像导航引导腰椎椎弓钉固定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影像导航引导腰椎椎弓钉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病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通过总结65例影像导航引导腰椎椎弓钉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病变手术患者的护理,介绍影像导航手术的方法、优点及围手术期护理的要点,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宣教、术后护理、并发症观察与功能锻炼要点。结果 65例退行性腰椎病变患者共植入椎弓钉螺钉260枚,得到的植入物实际影像图与导航虚拟手术路径图重叠,椎弓钉完整在椎弓根内为96%,手术效果优良率93%,无螺钉松动断裂,无硬膜损伤及马尾神经牵拉损伤并发症。结论 影像导航引导腰椎椎弓钉固定术是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辅助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和术后功能锻炼,可以极大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恢复率。  相似文献   

9.
影像导航引导腰椎椎弓钉固定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影像导航引导腰椎椎弓钉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病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通过总结65例影像导航引导腰椎椎弓钉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病变手术患者的护理,介绍影像导航手术的方法、优点及围手术期护理的要点,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宣教、术后护理、并发症观察与功能锻炼要点。结果65例退行性腰椎病变患者共植入椎弓钉螺钉260枚,得到的植入物实际影像图与导航虚拟手术路径图重叠,椎弓钉完整在椎弓根内为96%,手术效果优良率93%,无螺钉松动断裂,无硬膜损伤及马尾神经牵拉损伤并发症。结论影像导航引导腰椎椎弓钉固定术是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辅助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和术后功能锻炼,可以极大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恢复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效果。方法对75例退变性腰椎不稳症行后路椎体间融合和相应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结果 75例经14~30个月随访,优良率88%。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椎间融合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背景:经椎板关节突关节螺钉固定、椎问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疾患是一种独特的固定方法,可用于退变性腰椎的融合。目的:比较采用微创经腰椎间孔椎体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及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与常规开放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下腰痛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于武警广东总队医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轻度不稳患者49例,均采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内固定治疗。其中24例采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及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25例采用常规开放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两种固定方法术后椎体融合率、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及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改善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可见对无严重不稳的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相当,均能有效提高椎间融合率,使小关节稳定,解除临床症状,门诊随访满意。但采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及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液量明显减少(P〈0.05),说明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背景: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治疗可行全椎板减压内固定置入、单侧或双侧开窗减压、后路全椎板减压等方法.但采取何种方式治疗中是否需行椎间融合器植入内固定目前还没有定论.目的:评价以cage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植入固定并腰后路全椎板及双侧下关节突切除减压、自体小关节骨质移植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择经3个月保守治疗无效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1例,男23例,女18例,平均年龄60.3岁,行腰后路全椎板及双侧下关节突切除减压、自体小关节骨质及cage椎问植骨融合植入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随访24个月,术前及术后随访时JOA评分评价患者疗效,放射学检查患者植骨融合情况及手术节段椎体稳定性.结果与结论: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1),临床优良率为90%;40例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98%,1例患者有腰椎不稳征象.术后均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但有2例发生硬脊膜撕裂,1例发生椎弓根位置偏斜,1例假关节形成.结果提示腰后路全椎板及双侧下关节突切除减压、自体小关节骨质及cage椎间植骨融合植入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性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28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滑脱患者,采用椎板开窗减压+椎间、椎旁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28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内固定位置均良好,临床疗效优15例,良7例,一般5例,差1例,有效率78.6%。术后滑脱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后路减压、椎间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背景: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能够恢复椎间隙高度、维持腰椎生理前凸、提供腰椎的即刻稳定性及取得较高的椎间骨性融合率。目的:验证运用MAST 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微创系统行单侧椎弓根钉置入并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适应证及有效性。方法:在3.0cm的微创切口内放置MAST QUADRANT可扩张管,应用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32例。结果与结论:患者置入内固过程中未发生硬膜囊撕裂、神经根和大血管等副损伤。随访3个月以上。置入3个月后JOA评分明显高于置入前(P〈0.01),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低于置入前(P〈0.01)。X射线片显示椎间隙骨密度均逐渐增加,未发现椎间融合器移位、假关节、内固定松脱或折断等并发症,亦无炎症、过敏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40例经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8 ~ 75岁.滑脱部位:L4-5 28例,L5~S112例.根据Meyerding滑脱程度分级标准,Ⅰ度滑脱20例,Ⅱ度滑脱18例,Ⅲ度滑脱2例;峡部裂型滑脱15例,退行性滑脱2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6~18个月,平均10.7个月.患者术后4~10个月植骨均融合,平均6.5个月.无1例发生内固定器械松动、断裂.末次随访时根据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标准:治疗后12例评分改善率为93.8%,15例为87.5%,8例为81.3%,5例为75.0%,平均改善率为86.6%,均达显效.结论 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理想、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ast Quadrant可扩张通道下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开展的42例腰椎微创融合内固定手术,对手术配合进行记录和总结,提出术前、术中分步骤的具体护理措施,指出各关键环节的具体事项。结果:本组42例顺利完成手术,无转为开放手术病例,无1例发生术中并发症,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腰椎微创融合内固定术对软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快,良好的护理配合能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17.
背景:脊柱双侧内固定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但长期随访发现坚强内固定形成的应力遮挡效应会导致融合椎体的骨量丢失以及临近椎体退变加速。目的:观察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01/2010-01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对45例一侧肢体为主要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经椎间孔后路椎间融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果与结论:4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全部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JOA评分和目测类比疼痛评分两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固定后及末次随访与固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45例患者中优36例,良5例,可4例,优良率为91%。6个月后X射线及CT提示椎间融合,椎间融合器无移位,无沉降,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提示单侧神经减压椎间融合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是可行的脊柱外科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背景:改良自体骨融合术是松质骨与皮质骨的结合,将二者同时应用到腰椎融合术中,能起到互补的作用,在保证融合率的同时,又能减少椎间隙高度的过度丢失。目的:探讨钉棒系统内固定并改良自体骨后路椎间融合修复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将需要进行内固定治疗的60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按修改方式不同分为2组,每组30例。改良组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并改良自体骨后路椎间融合,对照组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并Cage后路椎间融合,在内固定后3,6,12个月随访,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腰腿痛改善率、椎间隙高度及腰椎生理前凸角的差异。结果与结论:与内固定前相比,2组患者在生活质量及腰腿痛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改良组的术后并发症更少,椎间隙高度及腰椎生理前凸角的保持方面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钉棒系统内固定并改良自体骨后路腰椎融合与钉棒系统内固定并Cage后路椎间融合疗效相近,但自体骨移植组术后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9.
背景:腰椎不稳、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源性腰腿疼等腰椎退行性疾病常需实施椎间融合,但采用哪一种植入物进行植入好?还存在争议。 目的:比较L4、5侧路单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与传统开放后路单椎间融合器联合单侧钉棒内固定的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标准的L4、5单节段退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行侧路单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治疗(试验组),45例行后路单椎间融合器联合单侧钉棒内固定的椎间融合(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7个月,平均13个月。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试验组1例出现内固定后椎间融合器移位但无相应症状发生。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住院天数、引流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植入治疗时间及植入治疗中出血量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的治疗后ODI及JOA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种方式治疗部分腰椎退变性疾病效果相当,但侧路单椎间融合器内固定创伤小、治疗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