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关节镜技术在膝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关节镜在盘状半月板损伤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3例膝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施行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部分或大部分切除成形术。结果术后4例并发关节血肿。23例随访5~22个月,平均9.7个月。按Lysholm等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9例,良3例,中1例。结论关节镜微创技术诊疗盘状半月板损伤具有确诊率高.创伤小等优点,术后膝关节症状缓解明显,病变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保守治疗CT跟踪观察意义。方法 对颅脑损伤患者324例颅内血肿在5—40ml之间,共行扫描759次,保守治疗。结果 在保守治疗过程中,颅内血肿不断增大,其它部位出现迟发血肿,而手术治疗19例,另有14例CT扫描血肿略增大,仍保守治疗。结论 颅脑损伤保守治疗用CT跟踪观察可以动态掌握病情变化,扩大保守治疗范围,减少患者手术负担,易被患者接受,是一种完全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血肿、剧痛、功能障碍是四肢骨与关节损伤的主要病症尤其是对骨筋膜室综合征脂肪栓塞综合征挤压综合征等合并症有效的防治更是骨伤科探讨的新课题。10年来笔者运用中医药理论自拟消瘀定痛汤治疗9540例病人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共收治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病人44例。行MRI检查的18例影像显示:脊髓损伤信号89%位于间盘水平,且存在间盘损伤。分析表明:两种机制造成了脊髓的损伤,一是脊髓受到了一过性挫伤,二是脊髓受到突出间盘的压迫。根据损伤机制及治疗的需要,进一步将本病分为两型。一型为一过挫伤型,二型为间盘突出型。前者需保守治疗,后者应行手术治疗。对34例非手术治疗病人肌力恢复的半定量评价,为本病进一步手术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是一种先天性畸形,它容易损伤、破裂,症状严重者易造成关节功能障碍,多需手术治疗。自2002年1月~2003年6月采用关节镜下离子冷凝刀(Stryker公司)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4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  相似文献   

6.
腹膜后血肿是腹部损伤常见的并发症。因其往往被脏器损伤的症状所掩盖或混淆而被忽视。为此Baylis曾提议把腹膜后血肿作为一种独立的临床疾病加以对待。由于腹膜后血肿致伤原因不同和出血的来源各异,在认识和处理上迄今仍然是一个混乱而有争论的问题。本文就此提出几点浅见以供参考。一、血肿的动态学观察:Litwin把腹膜后血肿分为稳定型血肿(Stationary hematomas)和扩展型血肿(expanding hematomas)。并指出稳定型常表明腹膜后挫伤,而扩展型血肿则提示严重的血管或肾脏损伤。Trunkey进一步强调扩展型血肿如果呈搏动性(Pulsatile)则经常合并大的动脉损伤。因此对腹膜后血肿必须进行动态学的观察,无论在保守治疗过程或在手术探查中,都必须密切注意血肿是否在  相似文献   

7.
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是一种先天性畸形,它容易损伤、破裂,症状严重者易造成关节功能障碍,多需手术治疗。自2002年1月~2003年6月采用关节镜下离子冷凝刀(Stryker公司)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4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颅内血肿在颅脑损伤中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继发性损害。我院在21年中(1958~1979)共收治经手术证实的颅内血肿3489例,占同期颅脑损伤住院人数的19.8%。现对其诊断及治疗的某些经验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后颅窝硬膜下血肿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颅脑损伤后后颅窝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手术治疗20例,保守治疗12例。20例预后不良,12例预后良好。结论后颅窝硬膜下血肿的预后与GCS评分、硬膜下血肿量、中脑周围结构、第四脑室改变、幕上脑积水有关。其中GCS评分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病率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8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病例临床资料,对病情经过GCS评分,影像学检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老年重型颅脑损伤者病情复杂,并发症多,颅内血肿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青壮年,颅内血肿以硬膜下血肿多见。结论:影响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疗效的因素复杂,且相互有叠加效应,预后差。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颅脑损伤的程度与分型手术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颅脑损伤类型与并发症各不相同,处理方法各异,颅脑损伤的分型与格拉斯哥分级、分法来确定颅脑损伤的程度与性质,头颅CT扫描来确诊,脑挫裂伤、血肿、水肿的范围,中线移位,脑室受压性质来选择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如果血肿挫裂伤范围小,中线居中可非手术治疗,血肿挫裂伤范围大,中线移位时急诊手术治疗。结果 颅脑损伤患者头颅CT不正常,挫裂伤,血肿、水肿的范围大,中线移位,脑室受压,颅内压检测如颅内压2.5~3.5kPa时应行血肿,脑挫裂伤坏死脑组织清除术。颅内血肿,脑挫裂伤坏死脑组织清除术后颅内压检测,颅内压〉2kPa,需要降低颅内压治疗。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紧急头颅CT检查确诊血肿,挫裂伤范围大,脑室受压,中线移位时开颅血肿,脑挫裂伤,坏死脑组织清除术越早效果越好,减轻并发症。加强脱水,降低颅内压,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减少死亡率和伤残率。  相似文献   

12.
外伤性脑内血肿为颅脑损伤中较重的一种类型,治疗困难,死残率高。我院自1996.11~2000.7对26例外伤性脑内血肿采用手术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结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将394例不具备手术适应证的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8例)应用脱水剂、激素、钙离子拮抗剂、抗生素、止血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206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救脑化瘀汤口服或鼻饲,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明显,疗程缩短。提示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救脑化瘀汤可提高疗效,加快脑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膝盘状半月板并损伤的关节镜治疗45例回顾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膝关节盘状软骨为一常见膝部疾患,传统治疗方法为切开关节囊行半月板全切术,术后易引起膝关节内非生理状态下早期关节退变的发生。微创关节镜手术已成为目前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主要方法。现对2003年1月~2005年5月共45例,47膝盘状半月板损伤行关节镜治疗作一总结和分析。1临床  相似文献   

15.
股骨骨折合并股深动脉损伤临床并不多见 [1],误诊可能导致局部反复出血、血肿形成、筋膜窒综合征、肌肉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2].本文报告一例股骨干闭合性骨折合并股深动脉损伤,继而发生巨大血肿、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以及术后针对骨化性肌炎的预防进行了综合治疗和短期随访.  相似文献   

16.
颅内压监护下治疗颅内血肿;颅脑损伤的CT分级与预后;颅内静脉窦损伤的手术治疗(附28例报告);脑震荡大鼠认知行为障碍及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化;外伤性后颅窝血肿25例诊治体会;脑弥漫性轴素损伤的诊治;口服(鼻饲)氯硝安定治疗颅脑损伤后四肢肌张力增高27例诊治分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分析在治疗过程中的有效治疗措施及患者的死亡原因。结果 27例患者得到救治,恢复良好的患者主要是通过降低颅内压清除血肿手术治疗完成,患者的死亡原因主要为严重脑挫裂伤原发或继发脑干损伤、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对颅内压的降低及血肿清除等治疗,同时为患者做好全面检查和检测,防止并发症出现。  相似文献   

18.
我院1966~1980年,共收治小儿颅脑损伤256例。按国内分类标准,重型颅脑损伤60例,占23.4%,现将诊治情况简要讨论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男45例,女15例,年龄6个月~16岁,平均8.4岁。颅内血肿15例,其中硬膜外血肿4例,硬膜下血肿10例,脑内血肿1例。脑挫裂伤(包括脑干伤)45例。手术治疗37例,其中颅内血肿清除15例,脑挫裂伤去骨瓣减压6例,开颅清创术12例,凹陷骨折复位术4例;非手术治疗23例,主要是应用20%甘露醇脱水,同时应用地塞米松、冬眠合剂等。按Jennett等关于重型颅脑损伤预后标准,本组治疗结果是,良好42例(70%),中残8例(13%),重残4例(6.7%),死亡6例(10%)。二、讨论(一)关于诊断1.颅内血肿:小儿颅脑损伤中颅内血肿并不少见,占29~46%,本组占25%。小儿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大脑皮质抑制能力较低,脑受压时多缺乏典型表现,颅内血肿的意识改变,中间清醒期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微创穿刺和保守治疗时颅内血肿的疗效。方法把同期分析总结的176例颅内血肿病人分成两组,其中116例应用微创穿刺清除血肿。60例保守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全部病例均在1-7d内拔除穿刺针,急性硬膜外和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率达100%,高血压脑出血清除率80%-100%,血肿20-30ml共44例,30- 120ml共72例。结论微创穿刺清除颅内血肿损伤小、见效快、清除率高,是颅内血肿清除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颅脑损伤的诊断与治疗问题。方法:总结分析483例小儿颅脑损伤。结果:323例药物治疗。160例手术治疗,包括开放性损伤清创,凹陷骨折复位,颅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治愈390例,好转63例,死亡30例。死因:颅内血肿脑疝,原发性脑干损伤及颅内感染。结论:小儿颅脑损伤易出现休克,偏瘫及抽搐发生率高,生命体征变化快,应针对上述特点作出正确诊断,并及早解除脑受压,控制高热及抽搐,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