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不同营养途径对危重症病人营养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危重症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ICU危重症病人45例,分为A组(PN支持) 、B组(EN支持)和C组(PN+EN支持),每组各15例.分别于营养支持前和连续营养支持治疗8 d后测体质指数(BMI)、血清总蛋白(TP)、ALB、Hb、淋巴细胞总数(TLC)、IgA、IgG和 IgM、 T细胞亚群(CD3、CD4、CD8)百分比,并进行临床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分析对比.结果:给予营养支持8 d后,42例(93.3%)病人康复,3例(6.7%)死于原发病.三组病人的Hb均明显升高,EN组和PN+EN组的TP、ALB较PN组有显著升高,EN组TCL和IgM、PN+EN组IgG和IgM均较PN组升高.结论:三种途径营养支持均可改善危重症病人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EN或联合EN的效果更加明显.在危重症病人的治疗中,可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合理地选择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给予全肠外营养(TPN)及肠内营养(EN)、肠外营养(PN)混合支持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将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TPN组及EN+PN组,并对比营养支持前后两组CD3、CD4、CD8、CD4/CD8、CD3/CD25、IgA、IgG、IgM、血清白蛋白的变化。结果给予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两种营养支持均可提高其CD3、CD4、CD8及CD3+/CD25+比值(P〈0.05,P〈0.01);两种营养支持方式均可显著升高IgA、IgG、IgM、(P〈0.05)及血清白蛋白浓度(P〈0.01)。与TPN组比较,EN+PN组CD3、CD4、CD8、CD4/CD8比值、IgA、IgG、IgM浓度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早期TPN及EN+PN支持均可促进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及提高,EN+PN的作用优于TPN,对于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应早期给予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3.
肠内+肠外混合营养支持在危重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肠内 肠外混合营养(EN PN)在危重病中的支持效果,将ICU中6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EN PN组(30例)和PN组(30例),在营养支持前1 d及营养支持第10天测量三头肌皮皱厚度、上臂肌围、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结果表明EN PN组在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增高方面优于PN组(P均<0.05)。认为对于危重病患者,EN PN在防止肠道细菌易位和多脏器功能不全中起一定的作用,有更好的营养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结肠癌术后肠内营养(EN)联合肠外营养(PN)与全肠外营养(TPN)对患者术后应激和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4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术后分别接受肠内外联合营养(EN+PN)和全肠外营养(TPN),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第1、第7d测定补体C3,IgA,IgM,IgG,CD3,CD4,CD8,CD4/CD8。结果 6d后补体C3,IgA,IgM,IgG,CD3,CD4,CD8,CD4/CD8的恢复程度,EN+PN组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TPN对比,联合使用EN和PN更能有效促进结肠癌术后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对其蛋白质营养状况的影响及临床意义,并与胃肠外营养(PN)支持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将喉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于术后24小时开始营养治疗,营养支持时间平均15天。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5天测量体质量;术前及术后1、7、15天测定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记录营养治疗费用、并发症、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体质量、血清PA、ALB均较术前降低(P<0.05);Hb水平在术前、术后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EN组的治疗费用显著低于PN组(P<0.01);EN组与PN组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术后早期EN支持是喉癌等非腹部手术患者安全、有效、经济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预防食管癌术后感染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10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肠外营养组(PN组)各50例,术后EN组早期行肠内营养,PN组给予全肠外营养支持;分别于术后第1、8天采用Array360测定仪检测体液免疫指标(血液中IgA、IgG、IgM),采用Beck-man-Coulter Epics XL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NK细胞、B淋巴细胞).结果 EN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各1例,PN组分别为4、5、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第1、8天与PN组术后第1、8天的IgA、IgG、IgM、CD3+、CD4+、CD8+、CD4 +/CD8+、NK细胞、B淋巴细胞比较,EN组术后第8天与术后第1天及PN组术后第8天比较,IgA、IgG、IgM、CD3+、CD4+、CD4 +/CD8+、NK细胞、B淋巴细胞升高(P<0.05),而CD8+降低(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可预防食管癌术后感染的发生,可能与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术后给予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在临床应用价值方面的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胃癌病人术后经EN和PN支持治疗的效果.将胃癌术后病人根据营养支持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EN组(130例)和PN组(70例).比较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血肌酐、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钙、IgA、IgG、IgM水平的变化以及各种并发症发生率、营养支持时间、营养支持平均每天费用及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 结果:术后第7天,EN组病人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与PN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和IgA、IgG、IgM水平升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N相比,EN组在经7d营养支持后,白细胞计数、肌酐、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钙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EN组术后切口感染和肠梗阻发生率均低于PN组,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均少于PN组. 结论:与PN支持比,EN可有效地改善胃癌术后病人的营养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和生长激素(GH)对危重病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 7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EN+GH组.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分别于营养支持前后检测血生化、营养状态指标及肠道黏膜通透性.营养支持治疗10 d后测定两组的免疫学指标与T细胞亚群.营养支持期间每天测定氮平衡,并计算累计氮平衡.结果 EN+GH组体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的改善优于EN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EN+GH组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显著高于EN组(P<0.05).EN+GH组IgA水平显著低于EN组,而CD4、NK水平显著高于EN组(P<0.05).EN+GH组肠道通透性显著低于EN组(P<0.05).EN+GH组累计氮平衡为正氮平衡,而EN组为负氮平衡,二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早期EN支持能迅速改善危重患者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适量应用GH能增强免疫功能,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李云峰  张晨光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8):3664-3666
[目的]研究胃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外营养(PN)支持补充外源性清蛋白前后血液营养指标和体液免疫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32例胃肠癌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营养组(n=17),对照组(n=15).营养组于术后24 h开始营养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8 d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IgA、IgG、IgM)、预后营养指数(PNI)值的变化. [结果] (1)血液营养指标:胃肠癌患者术后当天血清ALB、PA均显著低于术前,TRF、PNI有降低趋势;术后营养支持后8 d时上述指标均恢复到术前水平,ALB、PA升高较为明显,而术后对照组8 d时ALB、PA、TRF、PNI下降更为严重;术后8 d时营养组与对照组比较所有被检血液营养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 (2)体液免疫指标:胃肠癌患者术后当天血清Iga、IgM均显著低于术前;术后营养支持后8 d时IgA、IgM均恢复到术前水平,IgM升高较为明显;术后对照组8 d时IgA、IgG、IgM降低更为严重.术后8 d时对照组的IgG和IgM与营养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低蛋白血症广泛存在于胃肠癌患者中,大手术可致血清蛋白水平进一步下降,术后早期肠外营养支持补充外源性清蛋白能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机体免疫功能,有助于促进术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危重症病人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比研究危重症病人EN与PN支持的效果.方法:将48例危重症病人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对比观察营养支持后两组病人的Hb、PA、血清总蛋白(TP)、ALB等营养指标以及腹泻、腹胀、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高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EN支持后,病人的Hb、TP和PA明显升高(P<0.05);而PN组与营养支持前比较,病人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N组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EN组.结论:EN支持可较好地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并发症少,是危重症病人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1.
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对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肠外 肠内营养(PN EN)与全肠外营养(TPN)支持,对危重症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危重症病人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每组20例.试验组接受PN EN,对照组接受TPN,两组等氮、等热量供给.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浆总蛋白、清蛋白、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浓度,外周血IgA、IgG、IgM、淋巴细胞总数(TLC)及T细胞亚群CD3、CD4百分率和CD4/CD8比值.结果:试验组TLC和Ig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D4和CD4/CD8比值也有升高(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N EN较TPN更能改善危重症病人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肠内和肠外联合阶段性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45例分为完全胃肠外营养组(TPN组,n=25)和肠内营养加肠外阶段性营养组(PN+EN组,n=20)。观察两组治疗结果以及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营养支持后PN+EN组的APACHEⅡ评分和CT评分均显著低于TPN组(P〈0.01)。营养支持两周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血清淀粉酶和血肌酐水平均较营养支持前显著下降(P〈0.01),血清白蛋白、总蛋白、血钙水平均较营养支持前显著升高(P〈0.01),但是两组的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PN+EN组患者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TPN组(P〈0.01),平均住院天数也显著短于TPN组(P〈0.01)。结论肠内和肠外联合阶段性营养支持方式的疗效优于完全胃肠外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在危重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研究ICU危重病人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效果.方法:对ICU中56例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肠内营养支持组32例,肠外营养支持组24例.结果:本组病人52例康复,4例死于原发病.经肠内营养支持后,血清前清蛋白明显升高(P<0.01),血清清蛋白和血红蛋白亦有升高(P<0.05);而肠外营养支持后,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对比,肠内营养支持组病人血清前清蛋白和清蛋白均高于肠外营养支持组(P<0.05),上臂肌围和肱三头肌皮皱厚度无显著差异.结论:ICU危重病人救治中,应根据疾病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肠内营养有更好的代谢效应及营养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外 肠内营养(PN EN)与全肠外营养(TPN)支持,对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2-2006年30例危重症病人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每组15例。试验组接受PN EN,对照组接受TPN,两组等氮、等热量供给。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浆总蛋白、清蛋白、血红蛋白浓度,外周血IgA、IgG、IgM、淋巴细胞总数TLC、CD4/CD8比值。结果试验组TLC、CD4/CD8比值和Ig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N EN较TPN更能改善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病人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应用三种不同供能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入住的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90例,随机分为肠内供能组、肠外供能组和肠内外联合供能组,每组30例。采集各组患者治疗后第1、14天的外周静脉血,检测免疫球蛋白Ig A、Ig M、Ig G及血清蛋白、前蛋白,同时记录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包括上消化道出血、呕吐及腹泻等)以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情况。三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供能治疗第14天,肠内外联合供能组免疫球蛋白、前蛋白及白蛋白与肠外供能组、肠内供能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肠内外联合供能组发生消化道应激性溃疡5例、腹泻及吸入性肺炎6例,肠外功能组发生消化道应激性溃疡14例、腹泻及吸入性肺炎32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应用肠内外联合供能是提高其机体免疫功能和减少临床并发症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16.
吴伦清  陆光成  潘宇 《现代保健》2013,(19):135-137
目的:研究胃癌术后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对患者营养况的影响。方法:将需要营养支持的胃癌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肠内组(EN)和肠外组(PN),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的基本营养状况,及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1)EN组体重、上臂围(MAC)、上臂肌围(AM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和、血红蛋白(Hb)均高于P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N组血浆白蛋白(ALB)、总淋巴细胞(LYM)下降较EN组明显(P〈0.05);(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EN组为10.52%,PN组为23.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EN在改善患者营养方面优于PN,并且EN可降低胃癌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不同途径营养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食管癌三野术后颈部吻合口瘘不同途径营养支持。方法将54例食管癌术后3~14天并发颈部吻合口瘘患者根据营养支持途径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观察颈部吻合口瘘愈合时间、营养指标、肝功能的变化。结果52例瘘口愈合,2例继发纵隔感染死亡。两组平均愈合时间相似,肠内营养组瘘愈合后第1天血转铁蛋白较肠外营养组显著增加(P〈0.05)。肠外营养组瘘愈合后第1天肝功能指标较瘘发生第1天和肠内营养组瘘愈合后第1天均显著升高(P〈0.05)。肠内营养组肝功能无波动。结论肠内营养作为吻合口瘘治疗基础,能够提高机体蛋白合成,保护肝脏功能,同时经济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