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本文对17例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着重探讨了酮症酸中毒的治疗。认为胰岛素疗法仍应用于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而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则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同时应积极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硷平衡的紊乱。  相似文献   

2.
儿童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并发脑水肿是治疗酮症酸中毒的一种致命性合并症。文献复习17例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于治疗中发生脑水肿,14例死亡。作者报告1例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滴注而发生脑水肿,经立即静脉输入甘露醇洽愈。患者为13岁男孩,因10天来多尿,3天来烦渴,数月内体重减轻11kg而入院。尿化验酮体强阳性,尿糖定量2g/dl以上,血糖400~800mg/dl(手指毛细血管法(?),乃给予正规胰岛素5μ静注,继之按0.1μ/kg/小时,持续静脉点滴(4μ/小时)。2小时后患儿共接受正规胰岛素7.4μ和1,600ml的静脉输液,排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由于体内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或缺乏引起的高血糖,高有机酸和酮体堆积导致的代谢性酸中毒,若不及时诊治,患者可呈昏迷状态称为糖尿病昏迷,预后极为严重。儿童Ⅰ型糖尿病(IDDM)酮症酸中毒的发病率可高达50~70%。近年来由于临床上广泛应用胰岛素,DKA的病死率已大为下降,约1%左右,若不及时诊治仍然是儿童糖尿病致死的主要急性并发症。我院于1986~1995年11月共收住院儿童Ⅰ型糖尿病患者209例,其中合并酮症酸中毒者90例占43%,现将诊断与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应用胰岛素泵治疗儿童及青少年1型糖尿病(T1DM)对糖代谢的影响 ,随访10例胰岛素泵治疗的T1DM患儿 ,分别观察胰岛素泵治疗前、后6个月的糖化血红蛋白值(HbA1c)、胰岛素用量、严重低血糖及酮症酸中毒发生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 ,胰岛素泵治疗6个月后HbA1c 显著下降 ,治疗前为8.97 %±1.69 %,治疗后为7.51 %±1.17 % (t=2.52 ,P<0.05) ;胰岛素用量无显著下降 ;未发生严重低血糖和酮症酸中毒。表明胰岛素泵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 ,明显降低HbA1c,减少低血糖及酮症酸中毒的发生 ,是儿童及青少年T1DM常规治疗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5.
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型糖尿病 (IDDM)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我院 1990~ 1999年收治 1型糖尿病 2 5例 ,其中 18例有酮症酸中毒 ,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2 5例中男 8例 ,女 17例 ,年龄 3~ 13a ,发生酮症酸中毒 18例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 15例。其中有明显感染史 16例 (肺炎 6例 ,肺结核 2例 ,上呼吸道感染8例 )。重症肺炎并上消化道出血 1例 ,死亡 1例 ,4例有家族史。均符合 1997年国际糖尿病专家组制定的 1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检查血糖、尿糖、血气分析、CO2 CP、血电解质、尿酮体检查 ,酮症酸中毒组也符合该病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及C肽、胰岛素水平在儿童1型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6例确诊的1型糖尿病合并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患儿及16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健康小儿(对照组1)和30例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2)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及C肽、胰岛素水平进行检测并作比较。结果患儿组C肽、胰岛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ΔP<0.05),提示空腹C肽、胰岛素测定对诊断儿童1型糖尿病有重要价值;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在儿童1型糖尿病中的检出率为62.5%,对儿童1型糖尿病的的诊断有重要意义;1型糖尿病患儿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者C肽水平与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阴性者无差别(P>0.05)。结论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及C肽、胰岛素水平的联合检测对儿童1型糖尿病的诊断更加敏感并可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7.
应用胰岛素泵治疗儿童1型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的可行性。方法 将在我院住院的1型糖尿病合并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的患儿12例,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例,分别使用胰岛素泵皮下输注胰岛素和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常规胰岛素的用量为0.05~0.10IU/(kg.h),观察血糖、β-羟丁酸、尿酮体的变化,结果 ⑴两组患儿的血糖在使用量为0.05~0.10IU/(kg.h)经  相似文献   

8.
材料及方法本文报告12例小儿糖尿病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的结果。12例中8例酮症酸中毒,4例高血糖无酸中毒(3例耐胰岛素性糖尿病,1例胸部手术后)。男女各半。年龄4~15岁。体重14~60公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标准包括高血糖、酮尿和严重的酸中毒(碳酸氢盐<12毫当量和/或血PH<7.2)。其中6例是近期确诊的,另6例已接受过胰岛素治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儿童常见危急重症,治疗延误或治疗不当会影响糖尿病患儿的预后。国内儿科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发布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处理方案极大地提高了国内儿科救治水平,美国糖尿病学会2006年发布了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方案,与国内方案比较更为细化,在胰岛素治疗开始时间、纠正酸中毒指征及补钾等方面均有所不同,且更强调脑水肿的发现与治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组 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均为首次发病 ,以急性腹痛为首发和主要症状 ,表现为持续性全腹痛 ,5例伴呕吐或腹泻 ,6例均被误诊。给予抗感染、对症及支持等治疗无效。经血生化及尿常规检查考虑为糖尿病酮症 ,其中血糖 18.7~2 6 .1mmol/L、尿酮体 ( ~ ) ,5例低钾、低钠 ,并经腹透、B超及详细查体 ,除外急腹症确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立即改用盐水扩容 ,给予胰岛素规范治疗 ,均完全缓解出院 ,随诊复查各生化指标维持正常。腹痛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6例$大连市儿童医院!116012@陈爱勇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儿科急症之一,也是儿童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关键。DKA是体内胰岛素水平低下或缺乏引起的高血糖、高有机酸及酮体堆积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若不及时治疗引起糖尿病昏迷后果相当严重。现在就我院近5年来儿科住院患儿DKA13例的诊治经过进行概括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对儿童1型糖尿病并酮症或酮症酸中毒(DK/DKA)的疗效。方法本院内分泌科2003~2005年收治的1型糖尿病并DK/DKA患儿43例,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组予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予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比较二组患儿血糖、尿酮体、血pH值变化,住院时间长短。结果1.治疗组血糖下降相对稳定,纠正酸中毒后无反复。2.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未出现低血糖,对照组2例出现。3.住院时间治疗组[(11.92±4.72)d]较对照组[(17.35±4.83)d]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01)。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并DK/DKA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儿童糖尿病是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易发生酮症酸中毒(DKA).如不及时纠正易引起休克、昏迷以至死亡.一般资料根据我院制定常规,Ⅰ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如下:具有典型三多一少,随意血糖大于11.0mmol/_(?)尿糖阳性,易发生DKA,用胰岛素治疗有效.我院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脑水肿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993—2005年住院治疗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脑水肿患儿的临床特征及病因进行分析,并与未并发者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在71例酮症酸中毒患儿中,有6例临床表现符合脑水肿的诊断标准,临床确定为并发脑水肿,并发率为8·4%。6例均为重型酮症酸中毒。与未发生脑水肿同等程度的重型酮症酸中毒患儿相比较,并发脑水肿患儿酸中毒更为严重,在治疗期间血钠上升缓慢及持续低钠血症,尿素氮水平升高。6例患儿中有5例应用碳酸氢盐治疗,用量大于未并发者。结论糖尿病儿童并发重型酮症酸中毒易发生脑水肿。严重酸中毒、血钠上升缓慢或持续低钠血症、血尿素氮升高及碳酸氢盐的使用有可能增加脑水肿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5.
从肾小球滤过的胰岛素约98%由肾近曲小管重吸收,40%回到静脉,剩余的在肾实质降解,只有不到1%由尿排出。本文研究了1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病人尿内胰岛素的排出,并以9例控制良好的糖尿病人和1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结果糖尿病患儿尿排出胰岛素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而DK组尿内胰岛素含量比糖尿病控制组明显升高(50倍),酮症酸中毒恢复后8~10天,胰岛素排泄显著下降,与控制组已无不同。通过本研究发现DK有高胰岛素尿组所用胰岛素量比控制组病人为少,说明尽管血浆胰岛浓度有所不同,但尿清除胰岛素的能力是恒定很少变化的。文章讨论了几种可引起DK期间尿胰岛素排泄增加的因素。然而从肾病综合征接近正常的尿廓清率来  相似文献   

16.
胰岛素泵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对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疗效.方法 将2005-2008年收治的1型DKA患儿64例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予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予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血精变化、DKA纠正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血糖下降相对稳定,酸中毒纠正时间治疗组[(16.91±4.223)h]短于对照组[(23.31±3.797)h](P<0.001),且无反复.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未出现低血糖,对照组出现1例.住院时间治疗组[(15.63±2.458)d]短于对照组[(20.88±3.348)d](P<0.001).结论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索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仍在持续,逐渐遍布全球。儿童作为易感人群,发病人数日益增多。儿童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性疾病COVID-19伴有胃肠道症状患者易有低血糖风险,而感染使血糖升高难于控制,严重者可能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本文针对合并COVID-19的糖尿病患儿住院期间的诊治提出建议。在积极治疗COVID-19的同时,若合并DKA要注意积极补液、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加强血糖监测,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合理饮食。  相似文献   

18.
目前儿童和青少年的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因此对其进行规范的诊断和治疗显得日益重要。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诊断包括糖尿病的诊断和其后的分型。糖尿病自身抗体检测,胰岛素和C肽释放试验均可帮助分型诊断,有时会出现分型困难的情况,这时要把重点放在有效控制血糖上。一旦确诊,必须马上开始改变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控制体重等。药物治疗包括二甲双胍和胰岛素的单用或联用,治疗要根据高血糖的严重程度、有无酮症和(或)酮症酸中毒来选择。不同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诊断伊始就要进行并发症和合并症的评估,同时在以后的随访中也要定期复查血脂、肝酶、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要监测血压,筛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糖尿病眼病等。  相似文献   

19.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治疗,以减少临床上的误诊、误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7例DKA的临床资料.结果 儿童DKA以原发性糖尿病为多见,伴有少数继发性药物性糖尿病,但疾病初期易误诊(47.1%).针对DKA的治疗以液体复苏、纠正酸中毒和控制血糖为原则,其中液体复苏应首选等张的生理盐水,纠正酸中毒应补充适量的碳酸氢钠,控制血糖以小剂量胰岛素静滴为宜.17例患儿中15例经上述处理均治愈出院,仅2例放弃治疗.结论 及时确诊、小剂量胰岛素静滴调控血糖、液体复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是救治DKA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儿童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一种急性合并症。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如不及时抢救往往导致死亡。即使在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情况下,自1950年以来,糖尿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