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对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67例中术后发生尿道癌10例进行分析,认为尿道癌的发生与原发膀胱癌累及前列腺尿道、膀胱内多发肿瘤、手术次数、膀胱肿瘤临床分期和分级有关。并对是否同时进行预防性全尿道切除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膀胱癌膀胱全切术后继发尿道癌的原因、诊治及其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9例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术后22例继发尿道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膀胱全切术后继发尿道癌与膀胱原发肿瘤大小、数量、是否复发、部位、病理分级和分期密切相关(P0.05),其中危险因素越多,尿道癌复发率越高。结论:膀胱癌膀胱全切除术后尿道癌发生与尿路上皮源性肿瘤的多中心性和肿瘤种植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膀胱癌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继发尿道癌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治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14年98例膀胱癌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继发尿道癌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行可控回结肠代膀胱术,1例行原位膀胱术,2例行回肠膀胱术。发生尿道癌时间为术后5~36个月。行尿道膀胱镜检查4例位于后尿道残端,2例位于前尿道,活检证实均为尿道尿路上皮癌,1例CT发现后尿道癌浸润周围组织及盆腔和腹股沟淋巴结的转移。4例行经会阴全尿道切除术,1例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6例均行化疗或辅助性化疗。结果本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尿道癌的发生率为6.1%,手术过程顺利。1例出现切口感染,经治疗后愈合。随访8~60个月,1例出现全身骨转移,1例出现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经淋巴结活检证实),另4例未发现远处转移。结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继发尿道癌发生率较低。尿道血性分泌物及肉眼血尿是尿道癌的主要临床表现。尿道膀胱镜检查是诊断尿道癌的重要手段,活检能够明确诊断,利用输尿管镜能提高活检的阳性率。CT和MR能明确肿瘤浸润的深度,并明确有无腹股沟及盆腔淋巴结的转移。全尿道切除术辅助化疗能提高膀胱癌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继发尿道癌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尿道复发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403例膀胱尿路上皮癌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患者资料,总结尿道肿瘤的复发率、原凼、诊断、治疗和预后。结果:6例患者出现尿道肿瘤复发,复发率为1.5%,均为男性。2例浸润性尿道肿瘤和1例尿道广泛表浅性乳头状瘤行全尿道切除术和新膀胱造瘘术,3例尿道表浅性乳头状瘤行经尿道肿瘤切除术和尿道内灌注化疗,术后2例复发,再次行全尿道切除术。2例浸润性尿道肿瘤和1例尿道广泛表浅性乳头状瘤在2年内因肿瘤复发或转移死亡。结论:膀胱多发原位癌、肿瘤侵犯前列腺尿道和基质、女性膀胱颈部是尿道复发主要原因。原位新膀胱的尿道复发率低于其他尿流改道术,全尿道切除术是尿道复发更可靠的治疗方案,尿道表浅性肿瘤的预后明显好于浸润性肿瘤。  相似文献   

5.
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前对浸润性膀胱癌(invasive bladder cancer,IBC)的治疗除了部分T2期膀胱癌行膀胱部分切除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外,大多采用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1975—1984年间,110例男性患者因膀胱癌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15例已证实或可疑尿道受累,其中10例作预防性或治疗性尿道切除术。年龄50—75岁,由于高度怀疑尿道受累,6例尿道切除与膀胱全切同时或术后2个月内,但术后病理均术发现尿道肿瘤,3例随访3年仍无瘤生存,余3例术后平均16个月时死于膀胱癌复发。4例因出现尿道受累作治疗性尿道切除术,分别于膀胱切除术后2、3、2、5年时施行。5例膀胱全切时发现前列腺尿道受累,因原发肿瘤已属晚期,未行尿道切除术,全部于术后平均6个月死于膀胱癌转移。  相似文献   

7.
膀胱癌膀胱全切术后尿道复发的风险评估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膀胱癌膀胱全切术后尿道复发的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78例膀胱癌膀胱全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发生了尿道复发。运用cox’s多因素回归模型对影响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价。结果 6例选择性尿道切除者无1例死于肿瘤;24例尿道复发者10例死于肿瘤转移。多因素分析表明前列腺受累、膀胱颈受累、三角区肿瘤、多发肿瘤和原位癌是影响尿道复发的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573,1.532,1.360,1.337和1.213。结论 前列腺受累、膀胱颈受累、三角区肿瘤、多发肿瘤或原位癌是预防性尿道切除术的指征。保留尿道的患者宜尽量行正位排尿的尿流改道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膀胱腺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膀胱腺癌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膀胱腺癌14例,全膀胱切除 尿流改道术4例,膀胱部分切除6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3例,姑息性尿流改道术1例;脐尿管腺癌7例,扩大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 尿流改道术2例,放弃治疗1例。结果5年生存率18%(3/16)。结论原发性膀胱腺癌宜采用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脐尿管腺癌宜采用扩大膀胱部分切除术,综合性治疗有助于提高复发、转移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用于临床治疗膀胱癌已有100余年历史,是目前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最有效的手段。2006年7月至2009年4月我院采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腹壁小切口行原位乙状结肠代膀胱术治疗膀胱肿瘤患者13例,对术后排尿进行了系统的训练指导,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膀胱肿瘤是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中发病率占首位的肿瘤,治疗后容易复发或转移是其独特的生物学行为之一。在当前,对复发、多发、浸润性膀胱肿瘤,几乎公认根治性膀胱全切术为最佳的治疗方案。但在膀胱全切时是否需同期行尿道切除,目前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加我们的临床体会,对膀胱全切术后出现尿道癌的发病率、高危因素、不同尿流改道方式以及男女性别差异等方面对尿道癌发生的影响进行探讨,对一旦发生尿道癌后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措施及治疗方式等并结合临床实践予以介绍,以期更进一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水平,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尿道癌复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移行细胞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根治性膀胱切除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主要手术方法。膀胱全切术后无论应用肠道原位膀胱替代还是尿液皮肤转向,均有可能发生尿道移行细胞癌。为了及早发现和提高对其治疗效果,本文就有关尿道癌复发的发生率、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有关一些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膀胱癌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后再发尿道癌的治疗方法.方法 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患者89例,术后发生尿道癌5例(5.6%),再发尿道癌平均时间18(9~32)个月.5例患者病理分期为T1~T2.因复发性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术4例,因膀胱多发癌行全膀胱切除术1例.采用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3例,回肠原位新膀胱术2例.5例患者术后因排尿不畅(3例)、肉眼血尿(1例)、血性分泌物(1例)再次就诊.尿道镜检查发现尿道肿物位于前列腺部尿道2例、阴茎部尿道3例.肿物呈菜花状向尿道腔内生长,可见基底部,肿物直径1~3 cm.尿道镜活检报告均为尿道尿路上皮癌,病理分期为T1~T2.5例均行TUR术,术后病理报告为尿道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Ⅰ~Ⅱ级.术后辅以羟基喜树碱尿道灌注,每周1次,共6周.结果 5例TUR术后平均随访37(24~52)个月,控尿满意,血尿和血性分泌物均消失,尿细胞学检查均为阴性,尿道镜检查无阳性发现.肿瘤未见复发、转移.结论 膀胱癌膀胱全切术后再发尿道尿路上皮癌可以选择保全尿道的TUR术和尿道灌注治疗,疗效较满意且生活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膀胱癌行全膀胱及尿道切除回肠膀胱术(Bricker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膀胱癌患者,一期施行膀胱及尿道全切回肠代膀胱尿流改道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均恢复良好,出现近期并发症5例,无远期并发症.26例均获随访1~10年,平均6.2年,5年生存率67.5%.结论 对于膀胱癌侵犯尿道及前列腺无法保留尿道的患者,采取一期切除膀胱及全尿道回肠膀胱尿流改道术,操作简单易行,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推荐为此类患者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中晚期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 对81例中晚期膀胱癌患者施行了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手术参照根治性TURBT原则,切除深度均达深肌层或膀胱壁外脂肪层,术后给予卡介苗(BCG)膀胱灌注化疗或放疗,随访3~24个月.结果 复发32例,复发率39.5%(32/81),对复发者再次行TURBT.死亡18例,死亡率22.2%(18/81).结论 对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或不愿意接受膀胱全切的中晚期膀胱癌患者可施行TURBT,以达到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5.
1998年 10月 ,我们在改良Indiana代膀胱术的基础上 ,为 1例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术患者 ,施行了回盲肠代膀胱 阑尾阴囊皮肤再造尿道成形术 ,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患者男 ,40岁 ,无痛性血尿 2周。病理诊断为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 ,病理分期为T3(Ⅱ )期 ,结肠及肛门括约肌功能检查均正常 ,确有膀胱及全尿道切除指征。2 .手术方法 :在常规连续性硬膜外麻醉下 ,由腹、会阴 2组手术同时开展 ,经腹手术 ,以常规方法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 ;经会阴手术 ,切除全尿道 ,留 1/5阴囊皮肤。 2组在尿道膜部会合 ,游离回肠 盲肠分别为 8 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行膀胱全切术后尿道再发肿瘤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提出预防及治疗措施,以降低尿道再发肿瘤的可能性。方法 回顾分析1978~1998年膀胱全切后尿道再发肿瘤19例。结果 尿道再发肿瘤占9%,均为男性。18例发生于后尿道,1例发生于前尿道,主要症状为尿道溢血。结论 再发原因除移行上皮肿瘤的多中心发生因素外,膀胱肿瘤已侵及前列腺及前列腺尿道的主要原因。“膀胱全切除”范围不够,残留前列腺及前列腺尿道以及膀胱切除时对肿瘤的挤压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少数病例也可经血行转移至前尿道。尿道全切术有替代后尿道切除术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新膀胱尿道吻合术多为单手操作, 本研究改良运用双手吻合法对10例膀胱癌患者进行手术, 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3~15个月, 患者排尿通畅, 未见吻合口瘘、狭窄。该法行新膀胱尿道吻合术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根治性经尿道电汽化术切除侵犯肌层膀胱肿瘤的疗效评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评估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术(根治性TUVBT)治疗膀胱肿瘤的中长期疗效. 方法已侵犯肌层的膀胱肿瘤患者39例.采用根治性TUVBT治疗14例,获随访12例,时间34~66个月,平均44.6个月.参照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手术原则,汽化切除肿瘤至膀胱壁外脂肪层.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25例,获随访22例,时间30~96个月,平均50.7个月.两组术后常规10-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化疗2年. 结果根治性TUVBT组术后肿瘤复发率33.3%(4/12);膀胱部分切除术组复发率31.8%(7/22),死亡率4.5%(1/2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对已侵犯肌层的膀胱肿瘤,根治性TUVBT可作为外科治疗的一种选择,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或不愿意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或开放手术者.  相似文献   

19.
王大伟  盛畅  鲁军  冯俭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0,25(10):750-751,754
目的:探讨同期经尿道切除膀胱肿瘤和前列腺治疗表浅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手术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16例表浅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先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切除膀胱肿瘤后同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切除前列腺.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膀胱穿孔和电切综合征发生,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2个月,6例发生膀胱肿瘤复发,平均复发时间14个月,复发部位均不在膀胱颈口和前列腺尿道,全部再次行TURBT.结论:同期经尿道切除膀胱肿瘤和前列腺治疗表浅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手术安全、短期疗效确切,可适用于一部分年龄较大伴有严重的下尿路梗阻的且肿瘤分期、分级低的表浅性膀胱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与传统开放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方法将2016-12—2018-06间太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依据术式不同分为2组,各35例。A组采用传统开放膀胱部分切除术,B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膀胱部分切除术相比,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微创性佳,术后康复时间短、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