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目的研究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种壳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RP C18柱色谱等手段对阳春砂仁种壳7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薄层色谱信息鉴定所得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阳春砂仁种壳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1)、香草酸(Vanillic acid,2)、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3)、槲皮素(Quercetin,4)、谷甾醇-β-D-葡萄糖苷(sitosteryl-β-D-glucoside,5)。结论五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砂仁种壳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圆锥绣球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圆锥绣球茎枝水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茵芋苷(1),isotachioside(2),8-甲氧基香豆素-7-O-β-D-葡萄糖苷(3),6-甲氧基香豆素-7-O-β-D-葡萄糖苷(东莨菪苷,4),3,4,5-三甲氧基苯酚-1-O-6-α-L-鼠李糖基-(1→6)-O-β-D-葡萄糖苷(5),伞形花内酯-7-O-β-D-芹菜糖基-(1→6)-O-β-D-葡萄糖苷(6),伞形花内酯(7),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东莨菪素,8)和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9)。结论: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魏书香  王桐  丁丽琴  邱峰 《中草药》2017,48(15):3026-3031
目的对浙江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 var.chekiangensis种子的70%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浙江七叶树种子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等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浙江七叶树种子中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R,3R-3,7,3′-三羟基-5′-甲氧基二氢黄烷-5-O-β-D-葡萄糖苷(1)、槲皮素-4′-O-β-D-葡萄糖苷(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槲皮素-3-O-[β-D-木糖基(1-2)]-β-D-葡萄糖苷(4)、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鼠李糖苷(5)、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鼠李糖苷(6)、山柰酚-3-O-[β-D-木糖基(1-2)]-β-D-葡萄糖苷(7)、山柰酚-3-O-[β-D-木糖基(1-2)][β-D-葡萄糖基(1-3)]-β-D-葡萄糖苷(8)、(-)-表儿茶素(9)、槲皮素(10)。结论化合物1、2为首次从七叶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9为首次从浙江七叶树种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16,(3)
目的研究细叶杜香Ledum palustre L.的化学成分。方法细叶杜香的正丁醇提取物采用硅胶、ODS柱、HPLC柱及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秦皮苷(1)、6-甲氧基香豆素-7-β-D-葡萄糖苷(2)、槲皮素(3)、β-谷甾醇(4)、山奈酚-3-β-D-葡萄糖苷(5)、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6)、flavanol glycoside(7)、芦丁(8)。结论化合物1、2和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中华枸杞Lycium chinense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D101大孔吸附树脂、ODS等柱色谱以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现代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并对部分化合物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筛选。结果 从中华枸杞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O-(6-O-3-羟基异丁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6-甲氧基香豆素(1)、东莨菪苷(2)、东莨菪素(3)、反式对香豆酰基-β-D-葡萄糖苷(4)、cassoside I(5)、对羟基苯乙酮-4-O-β-D-吡喃葡萄糖苷(6)、苯甲醇吡喃葡萄糖苷(7)、苯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8)、柚皮素-7-O-β-D-葡萄糖苷(9)、5-O-对香豆酰奎尼酸甲酯(10)、绿原酸甲酯(11)。结论 化合物1为1个新的香豆素葡萄糖苷,命名为枸杞苷E。化合物10和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弱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头花蓼全草正丁醇部位的烷基糖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2017,(8)
目的:研究头花蓼全草正丁醇部位的烷基糖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Sephadex LH-20、反相硅胶柱层析及MCI凝胶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化学成分,通过与文献报道的波谱数据对比分析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头花蓼全草正丁醇部位中分离鉴定了7个烷基糖苷类化合物,分别为:1-O-丁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1-O-丁基-α-D-呋喃葡萄糖苷(2)、1-O-丁基-β-D-呋喃葡萄糖苷(3)、2-O-丁基-β-D-吡喃果糖苷(4)、3-O-丁基-β-D-吡喃果糖苷(5)、2-O-丁基-α-D-呋喃果糖苷(6)、2-O-丁基-β-D-呋喃果糖苷(7)。结论:其中,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和5为首次从蓼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和5为首次从蓼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巴天酸模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涌  罗建军  李冲 《中药材》2013,(1):57-60
目的:研究巴天酸模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的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巴天酸模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酚(1)、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2)、大黄素甲醚(3)、大黄素(4)、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5)、高丽槐素(6)、高丽槐素-3-O-β-D-葡萄糖苷(7)、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8)、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9)、2-O-甲基肌醇(10)、决明酮-8-O-β-D-葡萄糖苷(11)、酸模素-8-O-β-D-葡萄糖苷(12)。结论:其中,化合物6、7、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昆明山海棠根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昆明山海棠根皮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O-(-)甲基-表没食子儿茶素(1)、3,4-二甲氧基苯基-β-D-葡萄糖苷(2)、3,4,5-三甲氧基苯基-β-D-葡萄糖苷(3)、(2R,3R)-3,5,7,3',5'-五羟基黄烷(4)、2-O-deacetyleuonine(5)、tripfordine C(6)、peritassine A(7)、hypoglaunine C(8)、雷公藤春碱(9)、雷公藤晋碱(10)、雷公藤碱(11)。结论: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蜜炙黄芪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蜜炙黄芪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重结晶、凝胶柱色谱等手段,从蜜炙黄芪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鉴定它们的化学结构。结果与结论:分离鉴定了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芳香膜菊素-7-O-β-D-葡萄糖苷(1),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2),毛蕊异黄酮(3),芒柄花苷(4),2′-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葡萄糖苷(5)。  相似文献   

10.
海平  苏雅乐其其格 《中草药》2015,46(21):3162-3165
目的研究蒙药多叶棘豆Oxytropis myriophy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薄层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多叶棘豆全草氯仿和醋酸乙酯萃取物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1)、4-羟基苯乙酮(2)、5,4′-二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3)、5,7-二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4)、异鼠李素(5)、山柰酚(6)、苯乙酮-4-O-β-D-葡萄糖苷(7)、2-羟基-6-甲氧基苯乙酮-4-O-β-D-葡萄糖苷(8)、6-甲氧基香豆素-7-O-β-D-葡萄糖苷(9)、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10)、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1)。结论 11个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7、8为首次从棘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阳春砂与绿壳砂、海南砂的ITS-1测序鉴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从分子水平鉴别阳春砂及其伪充品。方法:从阳春砂及其常见伪充品绿壳砂、海南砂中提DNA,以核基因组通用引物ITS-1为引物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进行测序。结果:样品ITS-1序列长度均为248bp,但绿壳砂有7个碱基与阳春砂不同,海南砂有12个碱基与阳春砂不同。结论:1序列可有效地鉴别阳春砂及其伪充品。  相似文献   

12.
H Pan  F Huang  P Wang  L Zhou  L Cao  R Liang 《中药材》2001,24(7):481-483
OBJECTIVE: To identify Amomum villosum Lour. and some their adulterants on molecular biology. METHOD: The DNA of Amomum villosum Lour. and some their adulterants were extracted, and amplified using ITS-1 primer. The amplificed DNA were purified and then sequenced by direct PCR sequencing method. RESULT: The ITS-sequence of all of the samples are 248 bp in size. But there are 7 bases in Amomum villosum Lour var. xanthioides (Wall.ex Bak) T.L. Wu et Senjen and 12 hases in Amomum longiligulare T.L. Wu. differing from Amomum villosum Lour. CONCLUSION: The ITS-1 sequence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effectively Amomum villosum Lour. and their adulterants.  相似文献   

13.
中药砂仁中的黄酮苷化合物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研究阳春砂仁水溶性成分。方法 :各种色谱法分离纯化 ,光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 :从阳春砂仁水溶性成分中分得槲皮素的 2种黄酮苷 ,槲皮苷和异槲皮苷。结论 :2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阳春砂仁中获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盐炙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乙醇提取、硅胶等柱色谱分离纯化,并根据NMR、MS等波谱方法和理化性质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木脂素类化合物9个,分别为(+)-松脂醇-O-β-D-葡萄糖苷(1)、松脂素(2)、松脂醇-4′,4″-O-β-D-葡萄糖苷(3)、表松脂素(4)、鹅掌楸苦素(5)、(+)-1-OH-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合物(6)、(+)-1-OH-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7)、(+)-中脂素-4′,4″-O-β-D-葡萄糖苷(8)和(+)-丁香脂素-O-β-D-葡萄糖苷(9);其他类化合物1个,为原儿茶酸甲酯(10)。结论:化合物(10)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和(4)为一对对映异构体,化合物(6)和(7)为一对同分异构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桫椤Cyathea spinulosa Wall.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桫椤的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4-烯-3,6-二酮(1)、豆甾-3,6-二酮(2)、麦角甾醇(3)、原儿茶醛(4)、1-O-β-D-glucopyranosyl-(2S,3R,4E,8Z)-2-[(2-hydroxyoctade-canoyl)amido]-4,8-octadecadiene-1,3-diol(5)、(2S,3S,4R)-2-[(2'R)-2'-hydroxytetracosanoylamino]-1,3,4-octade-canetriol(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结论:其中,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燕麦麸皮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用95%乙醇回流提取,采用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制备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燕麦麸皮分离得到15个黄酮类化合物,依次为山柰酚3-O-(2",3"-O-二对羟基桂皮酰基)-α-L-鼠李吡喃糖苷(1),山柰酚3-O-(3"-O-对羟基桂皮酰基)-α-L-鼠李吡喃糖苷(2),山柰酚3-O-(2’’-O-对羟基桂皮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3),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4),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5),蒙花苷(6),田蓟苷(7),杨梅树皮苷(8),槲皮苷(9),山柰酚3-O-芸香糖苷(10),芦丁(11),小麦黄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2),小麦黄素(13),山柰酚(14),木犀草素(15)。结论:化合物1~9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砂仁中微量元素的溶出特性及形态,探讨微量元素的生物活性.方法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砂仁中13种元素含量及溶出率,分别用0.45 μm滤膜,正辛醇-水萃取体系,将砂仁水煎液中元素区分为可溶态与悬浮态、醇溶态与水溶态,并分析各形态.结果 所建立的分析方法 ,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9 8~1.0000,RSD为0.1%~5.0%,测定标准物质灌木枝叶中元素含量与参考值有良好的一致性.砂仁中Co溶出率最高,各元素溶出率并非按照元素在药材中总量高低排序.砂仁的元素溶出以悬浮态居多,仅Cr的可溶态/总溶出大于50%.水煎液中 Fe、Mo和Cd的Kow参数在胃、肠液酸度下均大于1,而Cr、 Ni的Kow参数均小于1,元素的Kow值受pH影响.结论 砂仁中微量元素的溶出特性及形态,与砂仁的生物活性与功效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阳春砂总酚、总黄酮含量,比较抗氧化活性差异,为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福林酚比色法测定总酚含量;采用硝酸铝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评价砂仁抗氧化活性。结果:没食子酸线性范围为0.2~1.6mg/mL(r=0.997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52%(RSD=2.53%,n=9);芦丁线性范围为0~0.7mg/mL(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7%(RSD=2.61%,n=9)。DPPH清除率最强为(92.45±1.79)%(S9),羟自由基清除率最强为(84.52±0.51)%(S3),还原能力最强为OD700(1.23±0.01)(S13)。结论:不同产地阳春砂药材在总黄酮、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建立的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阳春砂中总酚、总黄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砂仁复方挥发油提取工艺优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砂仁复方挥发油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酸龙脑酯收率为指标,采用气相色谱仪,运用正交设计法优选砂仁复方挥发油提取工艺备件。结果优选出的砂仁复方挥发油提取工艺为:取砂仁捣破,其他药材切成饮片,加水浸泡0.5h,加水量为药材量的96倍,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4h。结论采用该提取工艺提取砂仁复方挥发油有效成分乙酸龙脑酯收率较高且稳定,说明该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20.
云南引种阳春砂与阳春砂药理活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云南引种阳春砂与阳春砂主要成分挥发油的药理活性。方法 针对砂仁药材的功能主治,设计了砂仁主要药效成分挥发油止泻、镇痛和对离体兔空肠自发活动影响的药效学实验。建立10%番泻叶致诱导的小鼠腹泻模型、0.6%醋酸溶液致小鼠扭体等模型,观察云南引种阳春砂与阳春砂主要成分挥发油的药理作用。结果 云南引种阳春砂的挥发油均有剂量依赖性的止泻作用,其中剂量为270 mg·kg-1作用较明显;镇痛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两者对兔离体空肠自发活动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云南引种阳春砂与阳春砂药理活性无明显差异,为评价引种阳春砂的质量提供一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