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 NB)是一类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碍(即储尿和∕或排尿功能障碍),进而产生一系列下尿路症状及并发症的疾病总称。神经源性膀胱常可造成肾盂扩张积水、泌尿系感染,最终导致成肾脏功能受损或丧失,肾功能衰竭是此类患者死亡的原因[2]。脊髓损伤患者的排尿功能障碍多年来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焦点问题,也是至今尚未很好解决的医学难题。我国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寿命低于发达国家,其主要原因是对泌尿系统并发症的治疗和护理水平较低[3],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加强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统管理。系统的泌尿系统管理,对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有着积极的影响。现就脊髓损伤患者的泌尿系统管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神经源性膀胱是控制膀胱排尿中枢神经系统(脑或脊髓)或周围神经病变所引起的一种排尿功能障碍称为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bladder)[1]。神经源性膀胱排尿机能障碍致尿潴留引起膀胱及尿路感染,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2]。  相似文献   

3.
正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障碍,通常还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主要包括心血管、性、膀胱和肠道功能障碍[1]。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neurogenic bowel,NB)[2] ,是脊髓损伤后肠道失去中枢神经支配造成感觉运动障碍,使结肠活动和肛门直肠功能发生紊乱,导致结肠通过时间延长,肛门括约肌失去自主控制,表现为便秘、大便失禁等  相似文献   

4.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损伤,而且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全球脊髓损伤的年发生率约为15—40例/百万[1]。随着我国交通和工业经济的发展,脊髓损伤患者明显增加。脊髓损伤除了造成躯体瘫痪外,还会导致其他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其中神经源性膀胱就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于绝大多数脊髓损伤患者[2]。在一项美国标准脊髓损伤系统的研究中,伤后1年81%的患者报告有一定程度的膀胱功能受损。根据受伤节段的不同,膀胱和括约肌功能障碍的类型各不相同,并且产生一系列泌尿系统并发症。而且神经源性膀胱所致的肾功能损害是脊髓损伤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针对我国1976年唐山地震脊髓损伤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我改良膀胱冲洗改善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病人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由护理人员常规应用生理盐水500 mL为病人进行改良膀胱冲洗,2次/周;观察组由病人或照顾者应用生理盐水500 mL进行自我改良膀胱冲洗,2次/周。连续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泌尿系结石率、尿培养阳性率和泌尿系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泌尿系结石,两组治疗期间尿培养阳性率和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脊髓损伤病人掌握自我改良膀胱冲洗技术,可以获得良好的神经源性膀胱疗效,改善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肖玲玲  孟伶 《现代护理》2006,12(10):901-902
控制膀胱的中枢或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称为神经源性膀胱[1]。若损伤发生在骶髓平面以上,由于骶髓内的排尿中枢仍保持完整,但失去了高级排尿中枢对它的控制,表现为逼尿肌反射亢进及反射性排尿;若病损发生在骶髓部,则因排尿中枢受损,表现为逼尿肌无张力[2]。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即为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神经源性膀胱是SCI临床常见合并症之一,病情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因此做好患者膀胱功能的康复与护理,减少并发症,提高其生存质量成为治疗中极为…  相似文献   

7.
<正>神经控制系统紊乱造成下尿路功能障碍称为神经源性膀胱,通常需在存有神经病变的前提下才能诊断[1]。神经源性膀胱可分为失禁型排尿障碍、潴留型排尿障碍、潴留和失禁型排尿障碍。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治疗及康复时间比较长,患者出院后由于护理连续性的中断,缺乏科学膀胱功能训练,加之患者依从性差,  相似文献   

8.
<正>脊髓损伤患者因其自主性神经活动丧失,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丧失而造成尿潴留,长期留置导尿管容易造成泌尿系感染,反复的泌尿系统感染引起的肾衰竭是造成脊髓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5]。患者在住院期间均能配合治疗,但出院后随着症状的好转易淡忘维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继而在行为上懈怠导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维护不到位。本科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训练成功出院的患者进行延伸护理健康指导,以督  相似文献   

9.
神经源性膀胱现代治疗及康复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控制膀胱的中枢或周围神经发生病变后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称为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这在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中比较多见.过去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尿路感染及排尿功能障碍导致的肾功能衰竭是其主要死因.上世纪50年代后,神经源性膀胱所致的死亡率有显著下降,主要原因是:①间歇性导尿术的应用;②无法导尿时对患者处理手段的改进;③泌尿系统感染防治水平的提高;④专项康复护理中心的建立;⑤长期肾脏功能的随访监测;⑥现代尿流动力学检测技术的发展;⑦对结石治疗水平的提高[1].本文将对神经源性膀胱的现代治疗及康复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刘文伟  黄春丽  黄东挺 《护理研究》2010,24(6):1456-1458
脊髓损伤(spinal cordinjury,SCI)是脊柱骨折和脱位引起结构和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以下脊髓功能(运动、感觉、反射)障碍;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损伤。表现为受伤平面以下,单侧或双侧的感觉、运动、反射的全部或部分丧失,常伴有膀胱平滑肌和排尿反射消失,导致尿潴留,溢出性尿失禁。尤其是截瘫病人的膀胱或括约肌失去神经支配后发生功能障碍,出现尿潴留或尿路感染,而膀胱内高压状态导致膀胱输尿管反流,又逆向损害肾功能,即神经源性膀胱,最终导致肾衰竭。  相似文献   

11.
正能主要由膀胱和括约肌共同完成,并由神经系统协调[1,2]。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于神经源性病变导致膀胱支配异常,表现为膀胱和括约肌活动改变。引起神经源性膀胱的主要病因包括,包括脊髓损伤、脑卒中、外伤性脑损伤、脑瘤、脑膜脊髓膨出、脑瘫、多发性硬化、椎间盘疾病、帕金森病、糖尿病以及恶性贫血[3-9]。Manack等人报道[10],神经源性膀胱的病人中29%-36%的患者有复发性尿路感染,6%-11%有梗阻性尿路疾病,9%-14%有尿潴留。如误诊或治疗不当可导致肾病、甚至肾功能衰竭,对患者身心健康和寿命造成严重影响。此外,神经源性膀胱引起  相似文献   

12.
<正>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全球每年脊髓损伤的发病率为10.4—83人/100万人[1]。SCI患者常在运动、感觉、反射及括约肌等方面遗留功能障碍[2]。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是SCI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躯体神经活动之间的协调性丧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较好的护理措施.[方法]将68例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病人按入院日期单双号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传统护理(对照组)和个体化护理(实验组),比较两组病人自主排尿时间的差别.[结果]实验组病人自主排尿时间比对照组短.[结论]针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不同特点,实施个体化护理措施,更有利于膀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胡艳红  王秋开 《护理研究》2011,25(9):810-811
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早年被称之为神经源性膀胱或简称神经膀胱,这类疾病常同时伴有尿道功能障碍和膀胱尿道功能的协调性异常,临床表现以下尿路功能障碍最多见,进一步可导致上尿路功能障碍[1]。尿动力学检查可客观评价下尿路  相似文献   

15.
控制膀胱的中枢或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称为神经源性膀胱[1].若损伤发生在骶髓平面以上,由于骶髓内的排尿中枢仍保持完整,但失去了高级排尿中枢对它的控制,表现为逼尿肌反射亢进及反射性排尿;若病损发生在骶髓部,则因排尿中枢受损,表现为逼尿肌无张力[2].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即为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神经源性膀胱是SCI临床常见合并症之一,病情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因此做好患者膀胱功能的康复与护理,减少并发症,提高其生存质量成为治疗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本文就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护理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闫桂虹  郭江雪 《天津护理》2010,18(3):170-172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源性膀胱(rleurogenic bladder,NB)是骨科及康复科临床常见难题。控制膀胱的中枢或周围神经发生病变后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称为神经源性膀胱。神经源性膀胱等下尿路功能障碍最严重的直接后果是上尿路损毁、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早期正确处理神经源性膀胱将最大限度地避免尿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外伤后脊髓横断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所致膀胱排尿功能障碍是医学上的一大难题。我科肖传国教授创建肖氏手术方法 ,人工建立体神经 -内脏神经反射弧控制排尿 ,获得成功。通过对 31例脊髓神经损伤病人利用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躯体神经与骶神经吻合 ,重建膀胱功能[1 ] ,经过 1a~3a随访 ,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 998年— 2 0 0 0年 ,我科共收治外伤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病人 31例。男 2 7例 ,女 4例 ;年龄最大的 60岁 ,最小的 2 2岁 ,平均 36岁。受伤时间最长 2 0a ,最短 6个月 ,平均 5 .5a。…  相似文献   

18.
李春梅  郭珊珊  李敏 《全科护理》2016,(12):1244-1246
[目的]探讨艾灸结合吴茱萸热熨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脊髓损伤病人按照不同损伤部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间歇性导尿术和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艾灸结合吴茱萸热熨4周,4周后观察两组病人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均残余尿量减少,膀胱容量增加,膀胱功能平衡状态得到改善,但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艾灸结合吴茱萸热熨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9.
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于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常见的合并症之一[1]。在美国,总计有超过20万的SCI患者,每年新增病例约1万人[2],而我国每年新增病例达5  相似文献   

20.
一年来收治脊髓损伤36例,B超对脊髓损伤后导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进行检查,为临床治疗提供了较有价值的依据。1 对象与方法36例患者均为外伤后致不同平面脊髓损伤,男23例,女13例,年龄17~74岁,平均年龄25岁。采取百胜AU3黑白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膀胱适度充盈后,经腹部各切面扫查,做好各项记录,因脊髓损伤后常导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尿失禁或尿潴留,故作前嘱病人多次饮水,留置尿管者关闭尿管1~2 h后检查,均能获得较为满意的膀胱声像图,全部病例入院时做膀胱B超检查,治疗后(平均1个月)复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