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人胸膜腔积液42例临床分析范振芹张乐浩*张文强邓秀芝(威海市市立医院呼吸内科,264200*胜利油田妇幼保健院)关键词老年人;胸膜腔积液老年人胸膜腔积液病因复杂,临床易误诊。我科自1989年1月至1995年12月收治老年人胸膜腔积液42例,临床分...  相似文献   

2.
聚合酶链反应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52例结核性和13例非结核性胸腔积液进行结核菌DNA聚合酶链的反应检测(PCR-TB-DNA)。结果 结核性胸腔积液PCR-TB-DNA阳性检出率为61.5%,非结核性胸腔积液PCR-TB-DNA阴性检出率为92.3%,检测准确度为67.7%。结论 PCR法有较高的特异性,但灵敏度不高,易造成漏诊,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胸腔积液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比较68例老年组胸腔积液和74例非老年胸腔积液的病因分布、症状特点和治疗转归。结果68例老年组胸腔积液主要原因为:恶性胸腔积液20例(29%)、漏出液15例(22%)、肺炎旁胸腔积液14例(21%)、结核性胸膜炎13例(19%)、原因不明6例:而非老年组以肺炎旁胸腔积液(43%)、结核性胸膜炎(19%)为主。老年患者结核性胸膜炎以咳嗽、气短为主要症状,仅39%有发热,其疗效与非老年组相同。结论老年胸腔积液的主要原因依次为恶性胸腔积液、漏出液、肺炎旁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膜炎。老年结核性胸膜炎症状不典型,经治疗预后仍良好。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恶性胸腔积液的短期预后差别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4.
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urokinase,UK)对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34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73例)和对照组(61例),治疗组于每次抽液前2小时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IU,其它治疗两者相同。结果治疗组抽液总量2763±641ml、胸膜厚度1.7±0.4mm、胸膜粘连发生率19.18%(14/73),对照组分别为1984±607ml、2.5±0.5mm和47.54%(29/61),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B超下观察到分隔光带明显减少。结论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能有效溶解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中的纤维分隔,明显降低胸膜肥厚的程度和粘连发生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我科从1993年1月~1995年10月收治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46例。发现肺部有不同程度改变21例(45.6%),胸膜腔渗出6例(13.0%)。27例肺、胸膜改变中X线胸部正位片提示:双肺纹理增多模糊8例(29.6%),双肺斑片影7例(25.9%),双侧性胸膜腔渗出液4例(4.8%),单侧性胸膜腔渗出液2例(7.4%),反复咳嗽无痰2例(7.4%)。持续性胸痛2例(7.4%)。肺部可闻湿性罗音2例(7.4%)。Bcrnardo等尸检发现[1],红斑狼疮合并肺脏病变的原因为免疫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泡膜呈颗粒状沉着,免疫组织病理学证实狼疮性肺炎系DNA、抗DNA抗体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作用,导致肺实质纤维化和肺间质小血管非特异性炎症等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6.
结核性胸膜炎(简称结胸)与肺癌胸膜转移(简称癌胸)引起的胸膜腔积液,因临床症状、体征、X线等有相似之处,易误诊。本文就1982年~1989年收治的96例经胸膜活检病理证实的结胸与癌胸患者,将有关资料进行临床分析,以进一步探讨结胸与癌胸的特征,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总结临床和(或)病理证实的老年人胸腔积液40例,男女之比为5.7:1.病因按所占比例依次为:恶性胸腔积液(40%)、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20%)、胸膜腔细菌感染(15%);胸部X线表现,由肺癌引起者常为大量胸腔积液,且多无气管及纵隔移位或反向患侧移位;实验室检查:恶性胸腔积液及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胸水白细胞数多在0.5~1.0x109/L,胸水中间皮细胞在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常<l%,在恶性胸腔积液常>10%,胸水腺苷脱氨酶(ADA)在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均>100U/L,在恶性胸腔积液均<45U/L,胸水乳酸脱氢酶(LDH)在恶性胸腔积液及胸膜腔细菌感染时明显增高。本文尚提出“病因未明的胸腔积液”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非结核性咯血32例误诊原因分析江阴市人民医院邓国炯关键词咯血;误诊中图法分类R441,7自1989年以来,我院收治误诊为结核性咯血病人32例,现就误诊的原因作一分析。一般资料本组32例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18~72岁,平均42.2岁,32例中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心包积液的病因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9月~2008年12月诊断有心包积液的病例56例。结果:心包积液病因依次是结核性26.8%,肿瘤性25.0%,心力衰竭性17.9%,结缔组织病8.9%,其他病因及诊断不明的占14.4%。误诊5例。结论:肿瘤性心包积液和结核性心包积液发病率高。误诊主要发生在肿瘤性、结核性、结缔组织病之间。  相似文献   

10.
非特异性心包炎伴两侧胸腔积液误诊1例唐本宗谢福林(南充市第三人民医院637000)患者,女性,42岁,教师,因上感后反复心前区持续性剧烈压榨样疼痛,于1997年7月29日入院。该患者于1996年7月患上感后,心前区持续性压榨样疼痛,呼吸,咳嗽疼痛加剧...  相似文献   

11.
聚合酶链反应早期诊断结核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诊断结核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2例结核性关节炎与20例非结核性关节炎的关节积液分别应用酸染色镜检,分离培养和PCR检测。结果 42例结核性关节积液三种方法的检出率分别为:镜检法19.0%,培养法38.1%,PCR法66.7%,后者显著高于前二者(P〈0.01)。20例非结核性关节积液抗酸染色镜检和分离培养结果均为阴性,PCR阳性率10%。结论 PCR技术检测关节积液中的结核杆菌具有快速、敏感和高效等优点。对关节结核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秦小雯 《广西医学》2005,27(8):1264-1264
胸腔积液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由于其原因多种多样故常造成误诊。其中恶性胸水被误诊为结核性胸水是最多见的。现对我院收治的15例恶性胸腔积液初诊误诊为结核性渗出性胸腔积液的误诊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肺吸虫病胸腔积液的三种性质(附33例分析)黄小萍,韩晔肺吸虫病所致的胸腔积液已逐渐见诸报道。作者自1987年~1995年12月收治各种原因的胸腔积液433例,其中肺吸虫病胸腔积液共33例(占7.6%):脓性积液8例、血性积液7例、浆液性积液18例,报...  相似文献   

14.
B型超声诊断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型超声诊断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分析长春地质学院医院赵羽近年来大学生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发病较多,其中病人主要是来自偏远地区农村的学生。仅1990年9月~1992年9月2年内我院收治了8例学生结核性胸膜炎,均有胸腔积液。其中单侧胸腔积液7例,1例为包裹...  相似文献   

15.
常岐  熊继勇  刘志国 《中外医疗》2013,32(17):173+175-173,175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腺苷脱氢酶(ADA)和乳酸脱氢酶(LDH)对结核性胸腔积液和癌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的住院病人。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组60例,非结核性胸腔积液组60例,漏出性胸腔积液组20例,分析其ADA和LDH的水平。结果结核性胸腔积液中ADA含量升高显著,癌性胸腔积液中ADA含量轻度升高,结核性胸腔积液中ADA含量高于癌性胸腔积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性胸腔积液中LDH含量升高显著,结核性胸腔积液中LDH含量轻度升高,癌性胸腔积液中LDH含量高于结核性胸腔积液,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ADA和LDH对结核性胸腔积液和癌性胸腔积液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LAK细胞肌注治疗结核性腔膜积液疗效初探(附2例报告)德曼丽(锦州市中心医院干诊科)王月,栾晓梅(锦州市中心医院内科)基于LAK细胞可刺激机体的免疫功能及对机体有特殊的支持性治疗作用,作者于1993年3月至4月对1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及1例结核性心...  相似文献   

17.
郎松梅 《西部医学》2011,23(7):1314-1315
目的探讨老年胸腔积液病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150例老年胸腔积液患者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0例老年胸腔积液患者病因中恶性胸腔积液86例(57.3%),结核性胸腔积液30例(20.0%),心功能不全14例(9.3%),细菌感染8例(5.3%),肝硬化4例(2.7%),其他疾病及不明原因8例(5.3%)。结论老年胸腔积液病因复杂,临床诊断时应拓宽思路,以减少临床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胸膜腔灌注顺铂(DDP)、足叶乙苷(VP-16)、α-干扰素(IF—α)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6例NSCLCTNMⅢB-Ⅳ期合并胸腔积液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并胸膜腔灌注DDP100mg/次、VP-16200mg/次、IF—Q600万U/次。7~10d重复应用。结果:共接受治疗71个周期。可评价例数26例,CR16例。PR7例,NR3例。胸腔积液无复发生存3个月以上21例(91.30%),6个月生存率为53.85%。结论:排尽胸腔积液后胸膜腔内灌注DDP、VP-16、IF—α治疗NSCLC所致恶性胸腔积液有明显疗效,是控制积液和改善症状有效的方法,且耐受性好,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胸腔积液是临床常见的病症,是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胸膜腔积液的形成和吸收动态平衡,导致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和吸收过缓,临床产生胸腔积液。常见于结核性、炎症性、低蛋白性、肿瘤性等原因。胸腔穿刺抽液是治疗胸腔积液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明确胸腔积液性质,协助诊断。我院于2006年5月-2008年5月共收胸腔积液患者89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庞伦祥 《重庆医学》2011,40(7):670-671
目的分析心包积液病因变化及误诊原因。方法对1990~2009年收治的381例心包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包积液病因依次为肿瘤性占21.5%、结核性占17.3%、心力衰竭性占13.6%、尿毒症性占8.9%、非特异性占8.1%、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占7.8%,其他各种原因合计占22.6%。结核性心包积液由10年前22.5%下降为13.0%,而肿瘤性心包积液则由10年前13.3%上升为28.4%(P<0.05)。误诊32例。结论不同时期心包积液病因构成不同,肿瘤成为当前心包积液的首位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