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头颈部癌术后或放化疗后复发或转移7例患者,在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术。随访观察局部控制、疼痛缓解情况等。结果 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1-14个月,1例病灶完全缓解,3例病灶部分缓解,2例病灶无明显变化,1例病灶增大。其中3例患者顽固性疼痛获得明显改善,3例患者疼痛得到不同程度缓解,1例无效。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手术精确可控,微创,安全,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疗效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超声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经影像学检查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根据Halarism经验公式确定植入粒子的数量及粒子分布范围,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将放射性粒子植入预定部位,术后CT检查粒子分布情况及漏植情况,定期行超声及CT复查,按照WHO标准评估疗效。结果 18例患者29个病灶125I粒子植入分布理想,无漏植情况出现,植入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中完全缓解18(62.1%),部分缓解7例(24.2%)稳定3例(10.3%),进展1例(3.4%)。结论超声引导下粒子植入治疗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疗效确切,操作安全,为粒子植入的首选引导方式。  相似文献   

3.
杨永锋  翟福山  刘明 《河北医药》2008,30(11):1668-1669
目的介绍CT引导下125I粒子永久植入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的技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16例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颈部转移淋巴结行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依据植入前1周内CT图像应用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制定粒子植入计划,按计划在CT引导下穿刺植入125I粒子,术后4~6个月内复查CT观察粒子分布、不良反应及疗效。结果16例共植入粒子128粒。根据疗效评价标准判定,完全缓解(CR)31.25%(5/16);部分缓解(PR)43.75%(7/16);无恶化(AC)18.75%(3/16);恶化(PD)6.25%(1/16)。总有效率(CR PR)为75.00%(12/16),未见急性并发症和治疗相关的放射损伤。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永久植入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颈部转移淋巴结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56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在手术治疗的同时或手术治疗后1周,采用125I放射性粒子组之间植入近距离照射治疗,观察其术后的并发症,及有无复发等情况。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12个月,仅有1例出现皮肤伤口不愈,1例皮肤潮红,余54例患者疗效满意,未见明显出血、感染及颌骨损伤,所有患者未见局部复发及淋巴结转移,生存状况良好,不良反应率为3.6%。结论手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作为一种新的临床治疗途径,并发症少,局部控制率高,近期效果令人满意,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56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在手术治疗的同时或手术治疗后1周,采用125I放射性粒子组之间植入近距离照射治疗,观察其术后的并发症,及有无复发等情况。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12个月,仅有1例出现皮肤伤口不愈,1例皮肤潮红,余54例患者疗效满意,未见明显出血、感染及颌骨损伤,所有患者未见局部复发及淋巴结转移,生存状况良好,不良反应率为3.6%。结论手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作为一种新的临床治疗途径,并发症少,局部控制率高,近期效果令人满意,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放射性离子125碘永久性植入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沈蓉  周遵伦  黄林 《江西医药》2006,41(1):39-41
目的 评价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中行放射性离子^125碘(^125I)永久性植入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19例均施行根治性手术,术中将^125碘(^125I)粒子植入切除肿瘤的瘤床和癌细胞转移途径的淋巴结区域。结果 本组病例中来发现盆腔复发,元死亡病例。1例患者出现放射性神经反应,1例患者出现腹部伤口延迟愈合:无1例患者出现因植入^125I粒子而导致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125碘(^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近距离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方法简单,安全,效果好,可以认为不失为妇科恶性肿痛联合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放射性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1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放射性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的效果,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寻求新的方法,提高治疗水平.方法 采用术中、术后粒子植入术、食管支架捆绑粒子植入及CT引导下经皮穿刺粒子植入术,配合外放疗及化疗.结果 1年内共治疗19例,5个病种随访3~12个月,所有的患者都取得近期疗效.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局部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B超引导下^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胸壁及颈部转移瘤方法及疗效.方法 术前根据肿瘤大小、粒子剂量、放射有效范围等利用TPS系统计算出粒子分布及最佳数量,术中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将粒子按计划植入预定部位,术后CT薄扫粒子植入部位及检查有无漏植.结果 8例胸壁转移瘤及12例颈部转移瘤患者放射性粒子均成功植入预定部位,所有患者未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9例患者肿瘤完全缓解(CR),6例患者肿瘤部分缓解(PR)缩小>50%,5例肿瘤部分缩小(缩小<50%),总有效率(CR+PR)75%(15/20).2个月、半年、1年随访中,无复发病例.结论 放射性粒子永久植入人体治疗肿瘤疗效确切,B超引导下粒子植入具有实时监视、定位准确、方法简单、无放射损伤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涎腺恶性肿瘤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生率约占上皮源性肿瘤的7%左右[1],其生物学特点为生长速度较为缓慢,早期自觉症状不明显,颈淋巴结转移较少见,但局部浸润性较强,且易发生远处转移。目前涎腺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辅以放疗等其他治疗。传统外放疗放射区域大,周围正常组织对放射线耐受量低,患者常有皮肤破溃感染、唾液腺及口腔反应、吞咽和张口困难及颌骨骨髓炎等副作用,且化疗对头颈部腺源性肿瘤相对不敏感;而125 I放射性粒子组织内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是一种新兴的微创疗法,属于放射治疗的一种,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有效、易防护、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工作中已应用。本文将125 I放射性粒子内放疗在涎腺恶性肿瘤的治疗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组织间植入碘-125(125I)粒子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27例恶性肿瘤患者,其中肝癌肺转移10例、原发性肝癌4例、肝癌椎体转移3例、结肠癌肺转移3例、胰腺癌3例、肺癌2例、肝癌腹壁转移1例、十二指肠乳头癌术后局部复发并不全肠梗阻1例,在CT导向下植入125I粒子,利用治疗计划系统(TPS)确定植入粒子的数量及位置,术后2个月复查CT评估疗效。结果 27例中,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13例,稳定(SD)7例,进展(PD)2例,总有效率66.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碘-125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安全、微创,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中~(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近距离照射治疗晚期无法切除的胰腺癌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6年间11例手术无法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行术中B超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近距离照射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接受手术中~(125)I粒子植入的患者术后1、3个月CT复查,肿瘤平均比术前缩小70%。其中有4例患者肿瘤在术后2个月后完全消失;3例明显缩小;2例肿瘤体积无明显变化,但未进一步增长;2例患者因粒子分布不均匀而肿瘤增大,但在~(125)I粒子分布区肿瘤缩小,无~(125)I粒子分布的区域肿瘤生长明显。生存时间:最短者5个月,最长者13个月,平均9.6个月。结论对手术不能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行术中~(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肿瘤组织间植入近距离照射治疗,可使肿瘤明显缩小或消失,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减轻晚期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125I组织间照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黑龙江医药科学》2003,26(4):39-41
目的 研究125I组织间照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入选52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随机分成内照射组(25例)和外放疗组(27例).内照射组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法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术中植入法.外放疗组采用常规分割放疗.结果 内照射组治疗后3个月有效率88%,12个月后局部控制率为80%;外放疗组治疗后3个月有效率63%,12个月后局部控制率51.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内照射组未出现放射损伤症状,未发现粒子脱落或游走等并发症;外放疗组出现3例急性放射性肺炎和8例急性放射性食道炎.结论 125 I组织间照射治疗NSCLC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分割放疗,是NSCLC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CT导引下放射性125I粒子永久组织间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男19例,女9例,年龄28~81岁,中位年龄56岁。其中肝癌术后转移7例,胰腺癌术后转移5例,胃癌术后转移3例,结直肠癌术后转移1例,卵巢癌术后转移1例,食管癌术后转移2例。按WHO疼痛程度分级标准,Ⅰ级5例,Ⅱ级13例,Ⅲ级10例;均药物止痛效果欠佳。均在CT导引下行125I粒子永久组织间植入治疗。结果 28例疼痛患者中,1周后显效16例,有效7例,无效5例,有效率82.14%。1个月后显效19例,有效5例,无效4例,有效率85.71%。3个月后显效22例,有效4例,无效2例,有效率92.86%。6个月后显效21例,有效6例,无效1例,有效率96.43%。结论 CT导引下经皮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永久组织间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性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对控制患者疼痛症状有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60例恶性肿瘤患者在CT导引下经皮穿刺在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所有患者在植入术前均采用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粒子植入计划,然后在CT导引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粒子植入完后行CT扫描观察粒子在瘤体内的分布情况,术后1、2、3、6个月进行CT复查分析其疗效。结果全部患者行粒子植入术后粒子在瘤体内分布满意,随访CT检查24例病灶消失,原病灶处仅残存粒子,28例病灶缩小,4例病灶大小无明显变化,4例病灶复查较前有所增大。结论 CT导引下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是对恶性肿瘤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肝癌伴门静脉癌栓采用经导管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的临床价值探析。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21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为研究对象,行门静脉125I粒子植入术。手术方法采用超声导引穿刺门静脉,经导管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癌栓及肝功能的变化、总有效率和术后并发症。结果经导管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后,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9例,患者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53.45%、36.75%,平均生存期为(14±2)个月。结论经导管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疗效确切,且创伤性小、操作简单,有着良好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对3例卵巢恶性肿瘤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的观察与护理。结果 3例卵巢癌患者完成125I永久性植入的治疗,实施了相关护理。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的治疗,需要更完善的护理,较妇科常规护理和外科常规护理难度更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粒子结合中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技术方法并评价具体临床价值。方法:12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均在CT引导下进行肿瘤内125I粒子植入术。使用的设备为东软公司生产的双排螺旋CT—Neuviz Dual,采用珠海和佳公司生产的TPS计划系统及穿刺针,中科院生产的125I粒子。首先根据肿瘤的大小,利用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出治疗肿瘤所需要125I的最佳数量,然后经CT导向下经皮穿刺将125I粒子均匀植入到肿瘤内进行组织间放疗、并配以中医中药。结果:所有病人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内分别进行CT检查随访。结论: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粒子结合中药治疗是一种治疗脊柱转移瘤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粒子结合中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技术方法并评价具体临床价值.方法:12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均在CT引导下进行肿瘤内125I粒子植入术.使用的设备为东软公司生产的双排螺旋CT-Neuviz Dual,采用珠海和佳公司生产的TPS计划系统及穿刺针,中科院生产的125I粒子.首先根据肿瘤的大小,利用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出治疗肿瘤所需要125I的最佳数量,然后经CT导向下经皮穿刺将125I粒子均匀植入到肿瘤内进行组织间放疗、并配以中医中药.结果:所有病人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内分别进行CT检查随访.结论: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粒子结合中药治疗是一种治疗脊柱转移瘤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术中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近距离照射治疗晚期无法切除的胰腺癌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6年间11例手术无法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行术中B超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近距离照射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接受手术中125I粒子植入的患者术后1、3个月CT复查,肿瘤平均比术前缩小70%.其中有4例患者肿瘤在术后2个月后完全消失;3例明显缩小;2例肿瘤体积无明显变化,但未进一步增长;2例患者因粒子分布不均匀而肿瘤增大,但在125I粒子分布区肿瘤缩小,无125I粒子分布的区域肿瘤生长明显.生存时间最短者5个月,最长者13个月,平均9.6个月.结论 对手术不能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行术中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肿瘤组织间植入近距离照射治疗,可使肿瘤明显缩小或消失,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减轻晚期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术中腹腔内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及氟尿嘧啶缓释粒子对患者术后腹腔内局部复发及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10月诊治的97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植入放化疗粒子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于术中肿瘤切除及淋巴结清扫后在腹腔内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20粒,同时给予氟尿嘧啶缓释剂1000mg,术后4周开始进行6个周期常规化疗;对照组腹腔内不进行干预性治疗,术后化疗方案同研究组。采用χ2检验对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66%和5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4,P<0.05)。结论术中腹腔内植入放化疗粒子可以降低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治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3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