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特异性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反义核酸体外抗病毒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观察互补于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的三段硫代反义核酸(ASON)体外抗病毒作用,采用ELISA和PAP-ELISA法检测ASON作用前后2,2,15细胞上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e抗原及X抗原(HBsAg、HBeAg、HBxAg)含量变化及细胞原位杂交检测细胞内HBVDNA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三段ASON均可抑制HBsAg、HBeAg和HBxAg的表达,其抑制率分别为80.65%、62.76%和78.07%;细胞内HBVDNA也明显减少。据此认为,HBxAg表达量下降可能系ASON序列特异性封闭作用所致,而HB-sAg和HBeAg表达量以及HBVDNA含量降低,可能是通过HBxAg对HBVDNA启动子的反式激活功能降低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肝舒胶囊在体外细胞培养中抗HBV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舒胶囊在2.2.15细胞培养中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方法:用2.2.15细胞体外培养,对肝舒胶囊抗HBV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肝舒胶囊5g/L加药后4d对2.2.15细胞HBsAg和HBeAg的抑制率为51.16%和74.83%,在加药后第8天抑制作用达高峰,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率分别为75.72%和80.02%。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检测15例小儿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AV、HBV、HCV标志及肝组织内HBsAg、HBcAg发现HAV和HCV标志全部阴性,HBV标志全部阳性。15例HBV感染中,血清HBVDNA阳性11例。其中HBsAg(+)、HBeAg(+)9例,HBsAg(+)、HBeAb(+)2例。综合血清其它的感染指标与肝脏病理及免疫病理的变化对11例血清HBVDNA阳性病例作了重要分析。进一步证实HBeAg为临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HDV感染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选HBV血清标志物阳性患者,同时进行HDV感染的检测.供血员做正常对照.HDV感染和HBV血清标志物皆用相应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结果289例HBV血清标志物阳性患者中,有40例HDV感染阳性,阳性率为138%.在HBSAb(+)组,无HDV感染阳性者检出;在HBSAg(+)或HBCAb(+)或HBeAb(+)组患者中,HDV感染阳性率分别达176%,188%、252%,明显高于HBeAg(+)组(109%);并且HDV感染阳性率在HBSAg·HBCAb·HBeAb(+)患者中,高达262%,明显高于HBSAg·HBCAb·HBeAg(+)者(109%).结论①HDV感染性率在HBSAg·HBCAb·HBeAb(+)患者中高于HBSAg·HBCAb·HBeAg(+)患者.②HDV感染阳性率与HBV复制的速度和数量不全相关.  相似文献   

5.
HBV感染者血清HBeAg/IC和HBV DNA间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资料与方法:HBV感染者117例,正常对照20例,研究对象排除其它肝炎病毒感染,半年内未经抗病毒及免疫治疗。采用ELISA及Nasted-PCR方法分别检测HBV感染者血清中HBeAg/免疫复合物(IC)和HBV DNA。 结果:117例HBV感染者血清中共检出HBeAg/IC阳性23例,HBVDNA阳性 55例, HBeAg/IC阳性者中 HBVDNA阳性率为91.3%(21/23例),而HBeAg/IC阴性的94例中HBV DNA阳性34例,阳性率为36.2%,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8.15…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中乙型肝炎病毒X抗原表达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基因工程技术由大肠杆菌合成重组乙型肝炎病毒(HBV)X抗原(HBxAg)并制备兔抗-HBxIgG以检测HBxAg,合成一对以HBVX基因序列为模板的引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HBVDNA。免疫组织化学和血清学方法分别用以分析肝病患者肝组织中的HBxAg和血清标本中的HBxAg、抗-HBx。发现HBxAg在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患者肝组织中检出率为72.7%,在肝炎后肝硬化(LC)中为92.6%,而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在LC中检出率为47.8%。在CAH、慢性迁延性肝炎和LC的血清中HBxAg的阳性率分别为44.4%、66.6%和33.3%,与HBeAg的阳性率相似,而且在这些HBxAg阳性的血清中可检出HBVDNA的存在,HBxAg的表达与HBV复制紧密相关,HBxAg可能是一慢性HBV感染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肝病患者丁肝病毒感染标志物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波  张岩 《山东医药》1997,37(8):10-11
从117例肝病患者因清中检出24例丁肝病毒(HDV)感染者,总感染率为20.5%。发现慢性活动性肝炎(CAH)者的HDV感染率明显高于生肝炎(AH);HDV感染乾的HBsAg均为阳性;乙肝病毒(HBV)复制指标阳性者的HDV感染指标阳性率显著高于HBV复制有性者。提示:(1)HDV感染可加重病情,使病情慢性化。(2)HBsAg与HDV密切相关。(3)HDV感染似有促进HBV复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Pre-S-2抗原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PreS2抗原与乙型肝炎患者HBV标记的关系.方法血清HBsAg(+),HBeAg(+),HBcAb(+)的乙型肝炎患者26例,血清HBsAg(+),HBeAb(+),HBcAb(+)的乙型肝炎患者47例及健康献血者20例,血清用RIA法检测PreS2抗原及用PCR法检测HBVDNA.结果血清HBsAg(+),HBeAg(+),HBcAb(+)的乙型肝炎患者26例,PreS2抗原与HBVDNA均阳性(100%);血清HBsAg(+),HBeAb(+),HBcAb(+)的乙型肝炎患者47例,PreS2抗原30例阳性(638%),17例阴性(362%),HBVDNA32例阳性(681%),15例阴性(319%),PreS2抗原与HBVDNA均阳性28例(596%),均阴性14例(300%).健康献血者20例,PreS2抗原阳性1例(50%),阴性19例(950%),HBVDNA阳性2例(100%),阴性18例(800%),PreS2抗原及HBVDNA均阳性0例(0%),均阴性18例(800%).结论PreS2抗原可作为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活动与传染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树Qu实验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再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乙肝病毒(HBV)实验感染树Qu的稳定性与实用性。方法 用含HBV的2.2.15细胞或乙肝患者混合血清以不同剂量,经不同途径接种60只健康树Qu,观察其临床表现,检测血清ALT、HBsAg、HBeAg及HBV-DNA,肝组织行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部分树Qu出现一过性食欲不振、稀便;60只树Qu不同时粗ALT水平均在正常范围;8只树QuHBV标志物一过性阳性;肝组织未见类似于人乙  相似文献   

10.
肝细胞癌患者肝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抗原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过氧化物酶与抗过氧化物酶(PAP)法检测了73例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组织中的丙型肝炎病毒抗原(HCVAg)和HBsAg及HBcAg。结果显示:HCVAg,HBsAg和HBcAg的检出率分别为28.8%,75.3%和26.0%,HCVAg阳性的肝细胞多呈散在分布,HCV染色颗粒既可见于细胞浆也可见于细胞核,HCVAg的检出与HBV的感染态多显著相关,提示,HCV可在HCC患者的肝细胞中表达,H  相似文献   

11.
不同基因区反义寡核苷酸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表达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反义寡核苷酸(ASON)特异性抗病毒作用。方法在HepG22.2.15细胞中观察了4段16聚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不同功能区的ASON对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结果ASON能显著抑制HBV基因的抗原表达(P<0.001),在S基因区设计的ASON对HBsAg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C基因区的ASON(P<0.05)。反之,在C基因区设计的ASON对HBeAg的抑制作用又明显优于S和Pre-S2基因区的ASON(P<0.01)。4段ASON的联合用药并不能增强其对HBV的抑制作用。结论ASON可能成为一种有开发潜力的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12.
树鼩实验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再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乙肝病毒(HBV)实验感染树的稳定性与实用性。方法用含HBV的2.2.15细胞或乙肝患者混合血清以不同剂量、经不同途径接种60只健康树。观察其临床表现,检测血清ALT、HBsAg.HBeAg及HBV-DNA。肝组织行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部分树出现一过性食欲不振、稀便;60只树不同时相ALA水平均在正常范围;8只树HBV标志物一过性阳性;肝组织未见类似于人乙型肝炎的典型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为阴性。结论树不能持续稳定感染HBV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HBeAg阴性(双抗体夹心法)与HBeAg/IC形成及HBV变异株A1896的关系,评价HBeAg/IC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单克隆抗HBe固相ELISA检测血清中HBeAg/IC;套式多聚酶链反应检测HBVDNA;3'碱基特异多聚酶链反应判断A1896变异;ELISA检测HBeAg、抗HBe,研究对象为117例慢性HBV感染者,20例健康对照统计处理采用卡方检验.结果HBeAg/IC阳性血清中HBVDNA检出率明显高于HBeAg/IC阴性血清,P<0001(913%vs362%);29份HBeAg阴性、HBVDNA阳性血清中仅5例(172%)检出A1896,而且其中2例与野毒株(G1896)混合感染并伴HBeAg/IC阳性.29份中17份(587%)为HBeAg/IC阳性的G1896感染;血清抗HBe阳性组A1896检出率高于抗HBe阴性组,P<005(25%vs32%).结论HBeAg/IC为HBV活跃复制指标;临床HBeAg阴性、HBVDNA阳性患者仍多数为G1896感染,HBeAg/IC形致双抗体夹心法不能检出HBeAg;抗HBe应答可能为促使前C变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观察和评价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的近期疗效。HBeAg阴性/HBV DNA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26例(包括11例乙肝肝硬化),HBeAg阳性/HBV DNA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30例(包括10例乙肝肝硬化),均以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并继续观察5-16个月。两组的ALT/AST复常率分别为84.7%/88.5%和86.7%/86.7%(P>0.05),肝硬化患者Child-Pugh积分均明显下降,HBV DNA全部阴转。HBeAg阳性组3例发生YMDD变异,HBeAg阴性组无1例变异。拉米夫定对于HBeAg阴性/HBV DNA阳性者,同样是十分安全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HBeAg阴性者的耐药发生率可能低于HBeAg阳性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和方法:经肝活检诊断为慢性迁延性肝炎(CPH)51例,均做PCR、斑点杂交进行肝组织、血清HBVDNA检测,同时用ELISA方法检测了HBV血清标志物。结果,HBVDNA检出率依次为肝组织PCR941%(48/51)、血清PCR922%(47/51)和肝组织斑点杂交902%(46/51)。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χ2=0495,P>005)。各项血清标志物总检出率HBsAg372%(19/51),HBeAg333%(17/51)和抗-HBe215%(11/15),显著低于PCR和斑点杂交HBVDNA的检出率(χ2=30.9,P<0005)。在抗-HBe(+)的11例患者中10例检出肝组织和血清HBVDNA,8例抗-HBs(+)患者,6例肝组织及血清PCRHBVDNA阳性,结论:表明抗-HBe(+)及/或抗-HBs(+)不能代表HBV复制停止或被清除,并且肝脏病变可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6.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23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各期血吸虫病患者及50例HBsAg阳性的非血吸虫病对照人群血清丁型肝炎病毒(HDV)标志物,用斑点杂交检测晚期血吸虫病(晚血,AS)患者HBV-DNA。结果表明,HBsAg阳性的晚血患者HDV标志物(HDV-M)检出率14.5%,显著高于急性血吸虫病(急血)、慢性血吸虫病(慢血)患者(2.5%)及对照人群(2.0%)(P<0.05)。随访观察发现,HBV/HDV双重感染的晚血患者病死率40%,显著高于单纯HBV感染的晚血患者(8.5%,P<0.05),提示晚血患者是HDV感染的易感人群,HDV感染是HBsAg阳性晚血患者病情加重或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HBV/HDV双重感染与晚血患者死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海藻硫酸多糖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材料与方法:海藻硫酸多糖(SPS)是自制的一种天然硫酸酯多糖。在HBV基因转染的人肝癌细胞系 2.2.15细胞中,观察SPS在对HBeAg和HBsAg的抑制作用,以齐多夫定和灵芝多糖作为对照药物。选用鸭肝炎动物模型,以阿昔洛韦为阳性对照,观察SPS对DHBV感染鸭血清DHBV DNA水平的抑制作用。 2.结果:SPS在 2.2.15细胞培养中对HBsAg和HBeAg的分泌有明显抑制作用,随着SPS浓度的增高,对HBeAg和HBsAg表达的抑制作用增强,最高抑制率分别为70.1%±4.2%(IC5…  相似文献   

18.
对339例住院分娩新生儿及其父母和1656例非肝病患儿进行了血清乙肝五项(HBVM)和抗-HCV测定。发现产妇感染乙肝病毒(HBV)进行HBeAg、HBsAg阳性才胎儿宫内感染的危险性最大,其中5例“大三阳”产发所生婴儿中有4例(80%)HBsAg阳性;3例父亲和2例婴儿HBsAg阳性者中,有2例父亲和1例婴儿HVB-DNA阳性。非肝病患者HBV感染率达24.1%,其中HBsAg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硫代磷酸反义寡核苷酸(S-ASON)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方法 作者以2.2.15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在HBV基因S区和C区的翻译起始位点设计合成了2段16聚S-ASON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培养细胞上清中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的分泌情况。结果 当S-ASON浓度为每天2μmol/L时,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率可分别达到88%和75%,而无关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S区编码产物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为了进一步明确 HBV基因组 S区编码产物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的临床价值,用双抗体夹心 ELISA法检测 90份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标本HBsAg·PHSA-Re、Pre-S1和 Pre-S2,并与 HBVM及 HBVDNA PCR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抗 HBc、HBsAg·PHSA-Re、HBVDNA(PCR)及 Pre-S2的阳性检出率为最高,分别为87.8%、73.3%、72.2%和64.4%,以HBVDNA作为HBV感染的金标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HBsAg·PHSA-Re与 HBVDNA和HBeAg的符合率最高,分别为 76.7 %和 74.7 %;MBsAg·PHSA-Re与 HBVDNA具有高度相关性。HBsAg·PHSA-Re做为早期诊断HBV感染及判断是否具有传染性方面,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血清学指标,Pre-S2也可作为HBV复制活跃的标志之一,用于急慢性肝炎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