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寻常痤疮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痤疮是青年或中年人常有的一种慢性皮肤病 ,一般常发生于面部 ,但也可发生于胸背甚至臀部。一般西医采用抗生素、激素及维生素治疗 ,效果欠佳 ,且疗效不确切 ,现就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 2 8例寻常痤疮 ,均在短期内取得良效 ,且疗效确切 ,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 2 8例 ,男性 16例 ,女性 12例 ;年龄在15~ 32岁 ;病程最长 4年 ,短者半年。均为面部痤疮 ,临床表现为 :点状痤疮 8例 ,丘疹性痤疮 15例 ,少汗脓性痤疮 5例。2 治疗方法治疗应用麻杏石甘汤加味 ,药方组成 :麻黄 8g ,杏仁 6g ,石膏 30g ,甘草 3g ,地肤子 9g ,白蒺藜 9…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清痤养颜面膜治疗不同证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肺经风热证、湿热蕴结证及痰湿凝结证痤疮患者各50例,三组患者均单纯外用清痤养颜面膜(杏仁20 g、桑白皮20 g、白芷20 g、僵蚕20 g、野菊花10 g、穿心莲20 g、十大功劳20 g、冬瓜仁10 g、乳香10 g、丹参10 g、大黄6 g、冰片2 g、薄荷10 g等)外敷面部,并配合蒸汽喷雾治疗,每周3次,连续治疗6周。结果:肺经风热证、湿热蕴结证、痰湿凝结证三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4%及90%,肺经风热证组疗效优于湿热蕴结证组及痰湿凝结证组(P<0.01);而湿热蕴结证组疗效又优于痰湿凝结证组(P<0.05)。结论:清痤养颜面膜治疗不同证型痤疮患者疗效均显著,其中以肺经风热证最佳。  相似文献   

3.
介绍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加味治疗小儿感冒咳嗽110例,治愈80例,明显好转12例,治愈率72.7%,该方具清肺平喘,宣肺化痰,利咽止咳之效。  相似文献   

4.
介绍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加味治疗小儿感冒咳嗽110例,治愈80例,明显好转12例,治愈率72.7%,该方具清肺平喘,宣肺化痰,利咽止咳之效.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5,(2):188-189
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麻黄、附子、细辛、辛夷、苍耳子、杏仁、石膏、乌梅、五味子、防风、银柴胡、炙甘草、生黄芩、桑白皮、芦根、党参、陈皮等)治疗过敏性鼻炎106例,并设对照组观察其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2%,对照组的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周璟 《陕西中医》2007,28(8):940-941
目的:观察宣肺泄热类中药配伍治疗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味(麻黄、杏仁、石膏、甘草、金银花、连翘、黄芩、败酱草等)治疗支气管肺炎48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5.8%。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宣肺泄热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风热型感冒15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自1983年以来,应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风热型感冒15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52例中,男84例,女68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81岁,体温都在38℃以上,其中38~30℃者92例,39.1~39.5℃者41例,39.6℃以上者19例。病程均在3天以内,在使用中药治疗期间均未使用其它药物。方药组成:麻黄6g,生石膏45g(先煎),杏仁10g,甘草6g,羌活10g,荆芥10g,板蓝根30g,前胡10g,炒牛蒡子10g,薄荷6g(后下)。每剂药服头煎(不服2煎),日2剂,连服2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疏风清肺饮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肺经风热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给予疏风清肺饮并根据症状进行加减,对照组给予二丁颗粒,1个月为1个疗程,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疏风清肺饮对痤疮(肺经风热型)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孙玉信教授运用麻杏苡甘汤治疗咳嗽临床经验。方法:以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加味治疗风寒、风湿、外风内热等证型咳嗽。结果:麻杏苡甘汤能有效缓解咳嗽症状。结论: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治疗风寒、风湿、外风内热等证型咳嗽有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桂枝甘草汤加味治疗心阳不振型胸痹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桂枝甘草汤加味(桂枝20g、炙甘草20g、檀香20g、冰片1g、薤白20g、人参10g、五味子10g)治疗。结果:显效46例,占40%,有效56例,占48.69%,无效13例,占11.31%。结论:桂枝甘草汤加味治疗心阳不振型胸痹心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采用口服中药配合穴位刺络拔罐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痊愈22例(44%),好转23例(46%),未愈5例(10%),总有效率90%。结论:中药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阮宗武  张奎阳 《陕西中医》1999,20(3):111-111
以麻杏石甘汤加味(炙麻黄、杏仁、石膏、甘草、鱼腥草、银花、黄芩、瓜萎皮、川贝母等)治疗球形肺炎30例,总有效率93.39%。提示本方具有清热宣肺,止咳化痰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梅花针联合枇杷清肺饮加减治疗肺经风热型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肺经风热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采用枇杷清肺饮加减治疗;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梅花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临床痊愈6例,显效15例,改善1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43.75%;治疗组临床痊愈19例,显效18例,改善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77.0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梅花针联合枇杷清肺饮加减治疗肺经风热型寻常型痤疮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王菊艳 《陕西中医》2009,30(11):1473-1473
目的:观察清热化痰,降气平喘类中药配伍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方法: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味(麻黄、杏仁、石膏、桑皮、黄芩、栝楼、丹参)配合西药干预治疗哮喘30例。结果:总有效率96.7%。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放血疗法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的疗效观察.方法:门诊收集肺经风热型痤疮患者共66例,治疗组34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同时配合放血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治疗.疗程30天,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结论:穴位埋线配合放血疗法对肺经风热型痤疮取得良好疗效,费用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我们从1963年以来应用三拗汤加味治疗小儿支气管炎患者196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196例患者中,男112例,女84例。年龄最大7岁,最小3个月,4岁以内占82%。病程3~12天。属肺热咳喘者95例,肺寒咳喘者101例。门诊治疗58例,住院治疗138例。治疗方法基本方:净麻黄5g 光杏仁 10g 粉甘草3g 鲜生姜3~5片豆腐200~400g 冰糖30~50g。将杏仁、甘草先用少量温水浸半小时,然后一起倒入大碗内豆腐上,把麻黄梗插入豆腐内,放生  相似文献   

17.
齐晓  刘芳棉 《陕西中医》2000,21(10):447-447
采用中药麻杏石甘汤加味(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紫菀、冬花、苏子等)。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流行性喘憋性肺炎60例,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治愈时间缩短,有显著性差异,两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提示清热宣肺,化痰定喘法在治疗本病中有缩短病程,提高临床治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月美  房栋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4):351-351,356
目的观察茯苓杏仁甘草汤加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作期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加味茯苓杏仁甘草汤。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茯苓杏仁甘草汤加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作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陕西中医》2017,(7):938-939
目的:观察清肺除刺方在肺经风热型痤疮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80例肺经风热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西药治疗)及观察组(清肺除刺方治疗)各4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不良反应发生率10%、复发率0%,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不良反应发生率20%、复发率1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皮损积分、性激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肺除刺方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且无复发,可作为临床治疗方案使用。  相似文献   

20.
麻奋石甘汤是清热平喘名方,由麻黄、杏仁、甘草、石膏四味药物线,其中麻黄宣肺平喘;石膏清泄肺热;杏仁润肺平喘;甘草调和诸药。用麻杏石甘汤治疗百日咳、鼻渊、遗尿,均获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