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对脊柱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行CT检查并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 4 0例脊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 2例转移瘤共累及 32个脊椎 ,CT表现为骨质破坏的占 2 5 /32 ,成骨型占 4 /32 ,混合型占 3/32。在溶骨型转移中 ,18个病灶位于椎体后 2 /3,18个病灶同时累及椎弓及附件。 16例伴周围软组织肿块 (12例为局限性 )。 4例骨巨细胞瘤和 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均表现多房膨胀性骨质破坏。 3例血管瘤显示为网眼状影像中夹杂低密度脂肪。 3例神经纤维瘤均显示骶孔扩大。 2例骨髓瘤表现为椎体及附件膨胀性溶骨破坏 ,骨皮质完整或破坏。脊索瘤、骨软骨瘤、畸胎瘤、软骨肉瘤及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各 1例。在CT上也各有特点。结论 :CT在明确病灶部位和范围及定性方面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40例脊柱肿瘤CT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T对脊柱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行CT检查并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40例脊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转移瘤共累及32个脊柱,CT表现为骨质破坏的占25/32,成骨型占4/32,混合型占3/32,在溶骨型转移中,18个病灶位于椎体后2/3,18个病灶同时累及椎弓及附件,16例伴周围软组织肿块(12例为局限性),4例骨巨细胞瘤和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均表现多房膨胀性骨质破坏。3例血管瘤显示为网眼状影像中夹杂低密度脂肪。3例神经纤维瘤均显示骶孔扩大,2例骨髓瘤表现为椎体及附件膨胀性溶骨破坏,骨皮质完整或破坏,脊索瘤,骨软骨瘤,畸胎瘤,软骨肉瘤及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各1例,在CT上也各人特点,结论:CT在明确病灶部位和范围及定性方面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临床常见脊柱肿瘤及瘤样病变的流行病学发病情况及构成比。方法 通过对西京骨科医院骨肿瘤科和铜川市人民医院骨科1990年至2007年收治的640例脊柱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临床各种常见脊柱肿瘤的构成比及其在不同年龄、性别及部位的发病情况。结果 640例脊柱肿瘤及瘤样病变中良恶性之比为062∶1;良性与恶性肿瘤男女性别比为1.11∶1与0.77∶1;年龄分组中良性肿瘤好发于31~40岁和41~50岁,恶性肿瘤及转移瘤好发于51~60岁和>60岁;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转移瘤、神经鞘瘤、脊索瘤、骨髓瘤、骨巨细胞瘤、神经纤维瘤,其中脊柱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是转移瘤,原发恶性肿瘤中最常见为脊索瘤,其次为骨髓瘤。良性肿瘤最常见为神经鞘瘤,其次为骨巨细胞瘤;良性肿瘤的好发部位为腰椎,恶性肿瘤的好发部位为骶椎和腰椎,转移瘤好发部位为胸椎。结论 在脊柱肿瘤及瘤样病变中,以恶性多见,尤其是转移瘤高发;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转移瘤好发于60岁以上患者。  相似文献   

4.
骶骨肿瘤以脊索瘤和骨巨细胞瘤最为多见,其中脊索瘤约占29.2%,目前手术治疗,脊索瘤术后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67.6%和39.9%^[1]。大多数医生多采取保留骶神经的“囊内切除术”,以尽可能保留患者大小便功能、性功能和行走能力。因骶骨及其周围的血供非常丰富,常导致术中出血凶猛,难以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脊索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例脊索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0例脊索瘤患者发病于骶尾部16例,垂体鞍区2例,鼻咽部1例,颈椎1例;临床表现为发病部位疼痛、下肢麻木、视野缺损、鼻腔出血、吞咽异物感等肿瘤压迫效应及神经损害症状;影像学表现:X线及CT检查表现为破骨性改变,MRI表现为T2WI呈高信号;免疫表型:CK(AE1/AE3)、Vimentin、S-100、EMA均呈阳性表达。结论 脊索瘤为低度恶性或局限侵袭性肿瘤,好发于骶骨,鉴别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综合分析,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骶骨骨巨细胞瘤的CT增强扫描特点及其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0例骶骨肿瘤患者的CT增强扫描特点,依据病理结果,划分骨巨细胞瘤(实验组)与非骨巨细胞瘤(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研究CT增强扫描后CT值的变化特征.结果在60例骶骨肿瘤中,骨巨细胞瘤22例,增强后强化最显著区域平均CT值为121.59±21.82HU;非骨巨细胞瘤38例,增强后强化最显著区域平均CT值为61.24±20.60HU;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当CT值≥97HU时,诊断骨巨细胞瘤的敏感度为90.9%,特异性为99.97%.结论 CT增强扫描,CT值的定量分析在骶骨骨巨细胞瘤的定性诊断中有一定的导向价值.  相似文献   

7.
 骶骨肿瘤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后者较多,以转移癌为主。原发性骶骨肿瘤中以脊索瘤为最多见,而骨巨细胞瘤、骨肉瘤、软骨肉瘤次之,发生于骶骨的尤文氏肉瘤则少见。近年来我院收治尤文氏肉瘤患者10例,其中发生于骶骨者2例,现报告如下: 例一:陈×,10岁,骶部疼痛,双下肢痛,麻木,大小便失禁二月,于1978年7月13日入院。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骶骨肿瘤发病率低,一旦发现肿瘤往往比较大,且对放、化疗不敏感,包括脊索瘤、骨巨细胞瘤和神经鞘瘤等[1]。因此手术治疗成为主要手段。骶骨肿瘤因解剖结构复杂、瘤体巨大、周围静脉丛丰富,以致术中出血量较多,且多伴神经功能异常。合并糖尿  相似文献   

9.
脊索瘤(Chordoma)是一罕见恶性肿瘤,起源于残余的胚胎脊索,发生在脊柱轴线上神经与躯干骨交界处附近。本病约50%发生于骶尾部,35%在蝶骨底区,15%在椎体~2。多采用手术切除。本瘤生长缓慢、病程长,多有局部疼性压迫症状。Cummings(1983)等报告自1958年以来收治的25例脊索瘤病人中,年龄在23—77岁之间,中数年龄53岁。肿瘤位于颅底者10例,皆有颅神经受累,有的继发肿块阻塞鼻咽。其中位于蝶枕骨9例,颞岩骨1例。自出现症状到诊断为期1月到4年,中数12月。位于骶尾部12例皆有不同程度的局部疼痛及肿块,伴有尿道和肛门括约肌的功能障碍。位于腰椎者2例,颈椎者1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骶尾部肿瘤手术治疗的中远期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993年4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47例骶尾部肿瘤患者,其中包括脊索瘤13例,囊肿6例,骨巨细胞瘤4例,脂肪瘤3例,皮脂腺瘤3例,软骨肉瘤3例,恶性源性肿瘤3例,转移癌3例,纤维瘤2例,畸胎瘤2例,神经纤维瘤、纤维脂肪错构瘤、神经节细胞瘤、良性间叶瘤、低度恶性纤维母细胞瘤、孤立性纤维瘤、恶性神经鞘瘤各1例.术前主要临床症状:骶尾区疼痛37例,臀部及大腿麻痛33例,大小便障碍5例,双侧下肢肿胀、难以入睡1例.术前行选择性瘤血管栓塞术15例.6例行前后路联合手术,41例行后路手术.良性肿瘤全部为瘤外切除,恶性肿瘤为瘤内切除.结果 术中出血量500~5000ml,平均3000ml,术前行选择性瘤血管栓塞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300ml.13例失访,余34例患者获得随访2-11年,平均随访时间6.4年.8例脊索瘤术后均反复出现局部复发,最快者为术后1个月复发,因其他脏器发生转移而死亡;4例骨巨细胞瘤3例失访,1例随访3年下肢功能、感觉活动良好,无大小便障碍.3例软骨肉瘤术后1例出现复发后死亡,2例无瘤生存;2例转移性癌和3例恶性源性肿瘤术后均死亡.全部良性肿瘤预后较好.结论 骶尾部肿瘤发病率较低,起病隐匿、症状轻微者占多数.术前行选择性瘤血管栓塞能够有效降低术中出血的风险.良性肿瘤可进行边缘完整的切除,预后良好;而单纯手术治疗对骶尾部恶性肿瘤来讲,复发率高,预后差,采用全骶骨切除或手术联合放化疗可望降低术后复发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附105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Liu P  Tao S  Xia K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4):313-315
目的总结骨巨细胞瘤诊断、治疗中的经验和体会,对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效果提出评价和探讨。方法搜集并复习105例骨巨细胞瘤患者的资料,对照临床与X线、组织学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手术效果及预后进行了较长期的随访观察。结果患者主要临床特征与国内、外统计情况基本相同,本组有多发性1例及发生远处转移2例。部分病例的X线、组织学表现与临床不尽相符。刮除术组术后复发率36%,瘤段截除组术后均无复发,但不能有效保留关节功能。结论须强调临床、影像学与病理诊断相结合的原则,争取早期诊断和手术,尽可能保留关节功能。术前应用DSA行肿瘤血管栓塞有助于骶骨、骨盆部位手术的成功及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小肠肿瘤1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加强对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表现、诊断技术及病理类型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21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1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依次为腹痛、贫血、消化道出血、黄疸、消瘦、呕吐、腹部包块、发热.原发部位为十二指肠者74例(61.2%)、空肠28例(23.1%)、回肠19例(15.7%).确诊方法包括ERCP和外科手术.121例患者中,恶性肿瘤占85.1%( 103/121),以腺癌、恶性间质瘤常见;良性肿瘤占13.2%( 16/121),腺瘤常见;交界性间质瘤占1.7% (2/121).结论 原发性小肠肿瘤最常见临床表现为腹痛、贫血,且大部分为恶性肿瘤,ERCP和外科手术可以确诊;加强对其认识有望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块骨溶解症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影像学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报道1例大块骨溶解症病例,结合文献总结本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影像学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结果大块骨溶解症的临床表现、病理结果及X线检查常不一致,极易误诊、漏诊;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病理学亦无特异性,早期以血管增生为主,后期以纤维组织增生为主;X线表现为大量骨质溶解吸收但无骨质增生硬化,无骨膜反应,无瘤骨形成,早期边界模糊,后期界清、锐利。结论大块骨溶解症早期诊断困难,必须综合临床表现、病理及X线检查等结果;应根据本病活动期或静止期,给予对症治疗,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and Purpose: Cardiac myxoma is a major primary heart tumor which often causes unexpectedsymptoms or sudden death. This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its clinical 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biological behavior.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pathologic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featuresof 66 cases with cardiac myxoma was conducted. Results: In 66 patients with cardiac myxoma, 61 cases hadinvolvement of the left atrium, one case in both the right ventricular and left atria. The female: male ratio was2.7:1. Patients had symptoms of blood flow obstruction and systemic alterations with performance of arterialembolization. Tumors were spherical, lobulated or irregular in shape, and soft and brittle. Immunohistochemicalmarkers of vimentin and CD34 in tumor cells were positive. Conclusion: Cardiac myxoma always exists in theleft atrium and is more common in women, with divers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pathomorphism. Althoughproliferative activity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are low, in addition to thorough surgical resection, strengthenedreview is important for young patient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结合病理总结骨盆骨巨细胞瘤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32例骨盆骨巨细胞瘤患者均经手术与病理证实,其中骶骨18例,髂骨6例,耻骨4例,坐骨4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CT和MRI检查,将影像学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并由双盲法分析确认.结果 骨盆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包括膨胀性骨质破坏、溶骨性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32例中,膨胀性病变26例,溶骨性骨质破坏6例,软组织肿块18例.CT显示骨质破坏优于x线平片,MRI可清晰显示肿瘤周围的软组织肿块和神经血管侵犯情况.结论 综合临床表现与X线平片、CT、MRI检查资料可提高骨巨细胞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改变和手术方式及影响肿瘤全切除的因素。方法 51例患者根据肿瘤生长部位不同而采取了不同的手术入路:(1)单纯颅中窝者,采用扩大中颅窝或扩大翼点入路;(2)骑跨中后颅窝者,采用乙状有入路;(3)单纯颅后窝者,采用枕下入路。结果 肿瘤手术全切除率为80.0%,术后完全恢复正常者为75.0%,仅2例患者术后2年有肿瘤复发。结论 新的手术方式提高了肿瘤的全切除率,特别是对于指导临床手术入路及肿瘤的全切除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肠肿瘤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及诊断方法.结果: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消化道出血、贫血、腹部包块、黄疸、消瘦、肠梗阻等.病理检查结果恶性肿瘤占26例,以腺癌、平滑肌肉瘤、恶性淋巴瘤为主.良性肿瘤11例,以平滑肌瘤、血管瘤、腺瘤为主.术前确诊率仅为24.32% (9/37).结论:小肠肿瘤恶性程度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检查手段相对不足,诊断上有一定的困难,临床医生应提高对小肠肿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2005年10月收治的20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主要l临床表现为腹部不适(6例),消化道出血(14例)。病变部位在胃(12例)、小肠(6例)、直肠(1例)、结肠(1例)。均行手术治疗。20例镜下均见梭形细胞,其中良性9例,交界性5例,恶性6例。免疫组化CD117(+)90%,CD34(+)85%。随诊率100%,患者均存活。结论内镜和影像学检查是发现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手段,术前确诊较网难,手术切除是病理确诊和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风湿病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以减少伴风湿病的恶性肿瘤的漏诊。方法选取以风湿症状为突出表现的副肿瘤风湿综合征患者28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拟诊风湿性疾病类型和原发肿瘤类型。结果风湿症状以多关节肿痛、肌肉疼痛最为常见,抗核抗体阳性率为28.6%,抗体滴度均较低且未见特异性抗体,类风湿因子阳性率为14.3%。28例副肿瘤风湿综合征患者中可见到多种风湿病表现,初次诊断以骨关节炎(8例)和骨质疏松(5例)居多,骨质增生、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各2例,硬皮病、风湿性多肌痛、缓和性对称性血清阴性滑膜炎伴可凹性水肿、纤维肌痛综合征及痛风各1例。罹患肿瘤中以血液系统肿瘤为主,为15例(53.6%),实体瘤共13例(46.4%)。结论多种恶性肿瘤可出现风湿病表现,对于风湿病难以解释的临床表现、常规治疗效果差者,即使有抗体阳性,也要警惕恶性肿瘤的可能,副肿瘤风湿综合征可为隐匿性肿瘤提供早期诊断的临床线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子宫腺瘤样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10例子宫腺瘤样瘤患者的手术组织标本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分析其临床及病理学特征。结果110例子宫腺瘤样瘤占同期子宫切除或子宫肿瘤剥除标本的1.55%,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109例位于肌层,1例位于浆膜下。镜下肿瘤排列成腺管样、微囊状、梁状、实性结构,肿瘤细胞扁平、立方状或上皮样。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CK、Vim、HBME-1、D2-40、Calretinin、WT-1阳性表达,CD34、EMA不表达。结论 子宫腺瘤样瘤并不罕见,但临床和病理组织学均易误诊。免疫组化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