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在宫颈癌术前病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宫颈癌初诊患者术前MRI检查宫颈癌肌层浸润、阴道受累、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资料,并与术后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观察比较与术后病理分期诊断的准确性及一致性,同时探讨MRI对宫颈癌肌层浸润、阴道受累、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结果以术后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术前MRI分期诊断与术后病理分期检查结果一致性Kappa=0.64,P﹤0.001,其诊断符合率为79.66%。术前MRI对肌层浸润、阴道受累、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77.78%、73.91%、87.18%和77.78%,特异度分别为98.0%、96.11%、8 0.0%和9 4.0%,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92%、81.36%、84.75%和91.53%,且检验一致性分别为Kappa=0.794、0.605、0.664和0.687,P﹤0.001。结论MRI对于宫颈癌术前分期具有较高准确率,且对宫颈癌肌层浸润、阴道受累、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MRI对宫颈癌术前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型超声(B超)、CT与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检查在子宫内膜癌术前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经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3例接受CT检查,54例接受MRI检查,130例患者均接受了超声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3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对子宫内膜癌术前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符合率、误诊率、漏诊率以及Youden指数,并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关于子宫内膜肌层浸润一致性分析中,MRI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较CT与B超高(κ值为0.602,0.327与0.226);关于淋巴结转移一致性分析中,CT和MRI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较B超高(κ值分别为0.706,0.703与0.336)。结论MRI对于子宫内膜癌术前肌层浸润的诊断价值具有明显的优势,CT与MRI用于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转移均显示出较高的诊断价值,B超诊断价值虽然不及前两者,但是其易操作性与低廉的价格适合子宫内膜癌术前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普遍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子宫内膜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子宫内膜癌确诊病例82例,采用DCE-MRI联合DWI对子宫内膜癌的肌层浸润情况及术前分期诊断,分析其灵敏度与特异度,并判断其术前分期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 DCE-MRI联合DWI获得正确诊断肌层浸润深度70例,准确率为95.89%;对浅肌层和深肌层浸润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90%。对75例病例的术前分期获得正确的诊断,准确率为91.46%,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良好,Kappa指数为0.88(P0.05)。结论 DCE-MRI联合DWI成像对子宫内膜癌的术前分期与肌层浸润深度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能改善病人的诊断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检查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评价及指导手术方式选择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首诊子宫内膜癌患者4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将MRI术前临床分期及判断肌层浸润深度、宫颈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MRI诊断子宫内膜癌Ⅰ a期的准确率为89.3%(25/28),诊断Ⅰb期、Ⅱ期、Ⅲ期及以上的准确度分别为6/9、2/3、1/1;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准确率为75.61% (31/41);诊断宫颈间质有无受累准确率为95.12%(39/41);MRI诊断有无淋巴结转移准确率85.37%(35/41).结论:MRI对分析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受累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有较高的准确度,可用于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马蔚  李建军 《安徽医学》2015,36(9):1124-1127
目的:探讨B超、CT及MRI在子宫内膜癌手术前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1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均进行了B超检查,其中40例患者实施了CT检查,43例患者实施了MRI检查。结果 B超对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差。 CT对肌层浸润的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较低( K=0.326),而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较高( K=0.702);MRI对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结果与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结论MRI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术中肉眼估计肌层浸润深度的准确度,指导术中淋巴结处理方式,有利于准确的手术分期及术后辅助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比较I期子宫内膜癌术中肉眼观察的肌层浸深度及术后显微镜下组织学肌层浸润深度.结果:119例可评价I期子宫内膜癌病例中,术中准确估计肌层浸润深度106例.术中肉眼观察肌层浸润深度的准确度为89.1%.子宫肌层浸润深度>1/2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的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6%、90.3%、70.9%和95.5%.结论:术中肉眼估计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是可靠的、经济、快速的估计子宫肌层浸润度的方法,可以用于帮助手术医生筛选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高危病人.  相似文献   

7.
龙艳  高志霖 《吉林医学》2014,(35):7906-7906
目的:探讨MRI在诊断子宫内膜癌及术前分期及其临床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病例27例,术前行MRI检查并将其显示肿瘤浸润肌层深度、有无宫颈、阴道受侵、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MRI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比较:Ⅰa期、Ⅰb期和Ⅱ期各存在1例误判,Ⅲ期以上MRI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一致。MRI对肿瘤术前评估与手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瘤浸润肌层深度、有无宫颈及阴道受累、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准确率较高。结论:MRI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肿瘤侵犯范围、有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等术前分期方面具有很高的准确率,是临床选择合适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与病理结果做对照,分析MRI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宫颈受累及淋巴结转移判断的准确性,以提高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应用.方法:对135例经分段诊刮和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病例进行磁共振检查,观察肿瘤范围、结合带显示、宫颈累、淋巴结的情况,进行术前临床分期,并与术后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MRI对于子宫肌层侵犯的诊断为符合率69%;对于子宫颈管浸润的诊断符合率为85%;对于淋巴结转移高危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78%.结论:磁共振有利于提高子宫内膜癌术前临床分期的准确性,值得临床医生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术前病理、术中肉眼判断肌层浸润深度及冰冻切片病理预测临床Ⅰ期子宫内膜腺癌高危因素[子宫内膜样腺癌病理分级为G3和(或)肌层浸润深度≥1/2者]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0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妇科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Ⅰ期子宫内膜腺癌102例患者的病理资料,以术后切除子宫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预测高危因素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结果术前病理分级预测高危因素的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93.8%,阳性预测值为73.7%,阴性预测值为91.6%,Kappa值为0.63。术中冷冻切片病理分级预测高危因素的敏感度为44.4%,特异度为91.4%,阳性预测值为61.5%,阴性预测值为84.1%,Kappa值为0.08。术中肉眼判断肌层浸润深度评价的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86.4%,阳性预测值为56.0%,阴性预测值为90.9%,Kappa值为0.50。术中冰冻切片判断肌层浸润深度的敏感度为76.5%,特异度为89.8%,阳性预测值为68.4%,阴性预测值为93.0%,Kappa值为0.63。综合术前、术中病理预测高危因素的敏感度为79.4%,特异度为85.3%,阳性预测值为72.9%,阴性预测值为89.2%,Kappa值为0.63。结论术前病理分级与冷冻切片相比有较高准确性,与术后病理有较高的一致性。术中冷冻切片判断肌层浸润深度与术后病理有较高的一致性。综合术前、术中病理预测与术后病理有较高的一致性,判断不需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的可靠性较高,但对需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的可靠性稍低,术前分级和冰冻切片判断肌层浸润深度结合可能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前CA125水平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CA125水平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组织分级、宫壁肌层浸润深度、宫外淋巴血管受累范围、淋巴结状况和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CA125水平升高与子宫内膜癌晚期和淋巴结状况(是否浸润)有关,也与子宫肌层浸润深度、肿瘤病理组织分级有关。接受器操作特性(ROC)曲线显示子宫内膜癌浸润的深度、宫外淋巴血管受累范围及肿瘤病理组织分级等在预测晚期子宫内膜癌的准确度分别为73%、78%和80%。CA125水平预测晚期子宫内膜癌的准确度可高达94%,将CA125临界值定为35ku/L时,其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7%和90%,阴性预测值为97%,阳性预测值为78%。结论CA125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淋巴转移(阳性淋巴结)和宫外蔓延扩散的一种重要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参照病理FIGO分期结果,评价MRI对I、II期子宫内膜癌肌层和宫颈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并FIGO分期,术前MRI平扫、增强扫描,并根据M图像FIGO分期,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MRI诊断子宫内膜癌局限内膜2例,浸润浅肌层15例、深肌层9例、宫颈7例。根据病理结果,MRI评价〈1/2肌层浸润的敏感性为94%(15/16)、特异性80%(8/10)、准确性89%(23/26)、阳性预测值88%(15/17),阴性预测值89%(8/9);≥1/2肌层浸润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0%、94%、89%,阳性预测值89%(8/9),阴性预测值88%(15/17);评价浸润宫颈的敏感性为86%(6/7),特异性为95%(18/19)诊断准确性为92%(24/26),阳性预测值86%(6/7),阴性预测值95%(18/19)。结论对I、II期子宫内膜癌肌层和宫颈侵犯的诊断,MRI有较高的价值,对可疑内膜癌的患者应列为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超声、CT、MRI对子宫内膜癌分期、粘膜层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且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已接受超声、CT、MRI检查,且影像学资料完整,比较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子宫内膜分期、粘膜层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 MRI与病理分期符合度最高,为97.5%;80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肌层浸润58例,45例术前超声提示肌层受侵,44例CT提示受侵,52例MRI提示受侵;14例病理证实宫颈浸润,超声、CT、MRI分别检出16例、12例、15例;术后病理提示淋巴结转移9例,超声、CT、MRI分别检出2例、8例、10例。结论 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粘膜层侵犯、淋巴结转移评估方面效能最佳,CT次之,超声最低。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成像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磁共振成像(MRI)对子宫内膜癌定性诊断及分期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资料,依据FIGO分期原则,将术前MRI分期与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MRI判断子宫肌层浸润深度的正确率为70.0%,浸润浅肌层和深肌层的正确率分别为73.3%和80.0%.结论 MRI诊断正确率较高,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术前常规影像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分段诊刮、磁共振成像在子宫内膜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通过对3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分段诊刮及MRI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从而探讨分段诊刮及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分段诊刮是早期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手段,可在术前了解子宫内膜癌的性质及分化程度,但不能判断是否有肌层的浸润、浸润的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而MRI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具有较高术前评估的价值,并且可以较为准确的在术前评估宫颈有无受累.MRI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评估价值.结论 分段诊刮可在术前了解子宫内膜癌的性质及分化程度.对于可疑子宫内膜癌或经诊刮后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MRI能清晰地显示子宫内膜癌的病灶范围及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对术前分期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磁共振(MRI)以及超声造影在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6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相关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术前患者均行MRI以及超声造影检查,随后行手术治疗后予以病理检查,分别评估MRI以及超声造影在术前分期以及肌层浸润程度上评估价值。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MRI诊断Ⅰa期、Ⅰb期、Ⅱ期与术后病理诊断Kappa值分别为0.889、0.817、0.701;超声造影诊断Ⅰa期、Ⅰb期、Ⅱ期与术后病理诊断Kappa值分别为0.964、0.913、0.900,MRI与超声造影评估术前肌层浸润程度Kappa值分别为0.531与0.758;肌层无浸润或者浅浸润患者体积转运常数显著低于肌层深浸润患者(P<0.05);肌层无浸润或者浅浸润患者到达时间、达峰时间、增强时间等超声造影参数显著低于肌层深浸润患者,峰值强度明显高于肌层深浸润患者(P<0.05)。结论MRI与超声造影用于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诊断中价值优异,但是超声造影在术前分期以及肌层浸润程度上应用价值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术中肉眼估计肌层浸润深度的准确度,指导术中淋巴结处理方式,有利于准确的手术分期及术后辅助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比较I期子宫内膜癌术中肉眼观察的肌层浸润深度及术后显微镜下组织学肌层浸润浓度。结果:119例可评价I期子宫内膜癌病例中,术中准确估计肌层浸润深度106例。术中肉眼观察肌层浸润深度的准确度为89.1%。子宫肌层浸润深度>1/2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6%、90.3%、70.9%和95.5%。结论:术中肉眼估计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夜是可靠的、经济、快速的估计子宫肌层浸润深度的方法,可以用于帮助手术医生筛选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高危病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法则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风险的评估价值,以评价最优法则。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5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基于内膜活检病理和增强MRI检查,应用改良Mayo法则(病灶长径界值为2cm)及其调整法则(病灶长径界值为3、5cm)进行术前淋巴结转移风险分层,最终比较规范手术的病理分期。另外,应用ESMO及GOG-99法则,基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淋巴结转移风险分层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基于改良Mayo法则判定,158例患者中低危组90例,高危组68例。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低危组有8例术后升级为高危,其中6例G3、2例ⅠB期;高危组有25例术后降级为低危,主要为宫腔肿瘤病灶长径>2cm,但没有肌层浸润或浅肌层浸润,1例为术前外院增强MRI提示肌层浸润>1/2,术后证实为浅肌层浸润。术前淋巴结转移风险评估的敏感度为76.6%、特异度为84.3%,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value,PPV)为91.1%、阴性预测值(negativepredictivevalue,NPV)为63.2%,将...  相似文献   

18.
    
张杨  屠文刚  袁玉山  宋斌  王丽  时倩倩 《安徽医学》2013,34(9):1384-1386
目的探讨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经分段诊刮及手术病理证实的8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行MRI检查,判断子宫肌层浸润程度和宫颈侵犯情况并进行术前分期,将术前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88例子宫内膜癌病理分期Ⅰa期57例,Ⅰb期22例,Ⅱ期9例。按照FIGO 2009分期标准,术前MRI分期Ⅰa期、Ⅰb期、Ⅱ期准确率分别为96.6%、94.3%和97.7%。结论应用MRI评价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和宫颈侵犯情况较准确,能提高术前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子宫内膜癌浸润、淋巴结转移、宫颈间质受累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术前MRI检查和手术病理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为依据,评估术前MRI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宫颈间质受累情况的诊断准确性。结果MRI诊断子宫内膜癌浸润程度的准确性为89.2%(66/74),其中鉴别浅肌层浸润的准确性为90.2%(46/51),鉴别深肌层浸润的准确性分别为87.0%(20/23);诊断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为79.7%(59/74);诊断有无宫颈间质受累的准确性为95.9%(71/74)。结论术前MRI检查可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肌层浸润鉴别和宫颈间质受累的诊断评估中发挥积极影响,但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中准确性较低,建议将其作为辅助手段应用于早期预测筛查中,以节省治疗时间,提高诊疗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44例经分段诊刮病理学诊断证实的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病例术前进行MRI(T<,1>WI、T<,2>WI、DWI和增强图像)检查,观察肿瘤信号、肿瘤范围、结合带显示情况和宫颈累及情况,判断深肌层浸润和宫颈浸润情况并进行术前分期;将术前分期结果 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肿瘤T<,1>WI多为等信号,T<,2>WI多为高信号,DWI为明显高信号,增强成像表现为肿瘤明显强化.MRI判断深肌层浸润的敏感度为85.19%(23/27),特异度为96.04%(97/101),诊断准确率为91.60%(120/131).MRI判断子宫内膜癌浸润宫颈的准确率为92.31%.结论 应用MRI评价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宫颈浸润情况较准确,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术前常规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