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征云 《包头医学》2015,(3):144-145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以下简称: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的MRI表现详细分析.结果:①0级2例解剖结构正常仅表现软骨下骨质和骨髓明显水肿②Ⅰ级4例软骨局部信号减低,间隙略增宽骨髓水肿明显,软骨下骨质细微侵蚀;③Ⅱ5例结构模糊间隙稍宽软骨不规则破坏,部分碎裂,软骨下骨明显侵蚀囊变骨髓水肿较明显局部可见脂肪沉积④ Ⅲ级4例软骨明显碎裂混杂间隙假增宽或明显变窄,骨质明显侵蚀硬化,有融合,骨髓水肿散在,有脂肪沉⑤Ⅳ2例软骨基本破坏消失,仅少量残存,间隙大部分或完全以纤维或骨性融合骨质硬化和脂肪沉积明显[1].结论:MRI技术观察关节软骨,软骨下骨板及关节旁骨髓水肿或脂肪沉积具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改变的MRI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覃杰  邓星河  康庄  林云崖  唐文杰 《广东医学》2006,27(9):1374-1375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SUH)早期改变的NRU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0个AS骶髂关节早期改变的NRI表现。结果 MRI显示47个SIJ滑膜软骨异常,45个关节骨髓水肿,28个关节骨髓内脂肪沉积,15和6个关节分别见到骨质侵蚀及骨质硬化。动态增强示3个关节无强化,30个轻度强化.重度强化17个。结论 滑膜软骨异常、骨髓水肿、脂肪沉积等是AS骶髂关节早期改变的MRI重要征象,可作为诊断早期AS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价值,为临床对病情的评估提供更多依据.方法:AS患者30例,根据临床病情活动指数(BASDAI)评分分为3组,即静止组、可疑活动组、活动组,所有患者均行骨盆正位片、MRI检查,对患者进行平片分级,并采用MRI评分系统(SPARCC)对骶髂关节病变行活动性评分,对3组病人的上述检查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和相关性研究.分析AS骶髂关节MRI脂肪信号并评估脂肪沉积的程度,与平片分级做对照研究.结果:3组之间SPARC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ARCC与BASDAI评分呈正相关(rs=0.66,P<0.05);骶髂关节平片Ⅰ~Ⅱ级,MRI表现无或轻度脂肪沉积.平片Ⅲ级,MRI表现中度或重度脂肪沉积.平片Ⅳ级,MRI表现重度脂肪沉积.结论:在AS骶髂关节病变中,骨髓水肿程度的SPARCC评分可作为判定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的依据之一,骶髂关节脂肪沉积的程度可以反映AS患者病情轻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骶髂关节炎的MRI征象,提高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对37例68个骶髂关节符合1984年修订的纽约临床诊断标准(MNY)【1】AS患者行MRI检查者,分析其MRI征象。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的早期MRI征象包括:关节软骨不规则增粗、扭曲、信号改变,骨髓水肿,局灶性骨质侵蚀、缺损、中断、囊变。结论 MRI可提高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骶髂关节炎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计算机体层摄影(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强直性脊柱炎(AS)髋关节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6例AS髋关节改变患者的髋关节进行CT与MRI技术检查,MRI检查采用冠状面及横断位T1WI、T2WI、快速反转恢复序列(STIR),发现滑膜病变时加做脂肪抑制T1WI增强检查。将检查结果进行影像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评价CT与MRI技术检测AS髋关节改变的敏感性。结果 66例AS患者共132个髋关节侧位,CT显示髋臼及股骨头缘虫蚀状囊状骨质破坏14个,韧带骨化6个,关节间隙狭窄7个及关节缘骨质硬化9个;MRI显示髋关节间隙模糊伴狭窄5个,关节面下方骨破坏36个,骨髓水肿39个,骨髓脂肪沉积30个,肌腱韧带附着点炎症34个,关节周围积液55个。MRI增强关节滑膜异常强化32个。CT显示异常的髋关节侧位共15个,MRI显示异常的髋关节侧位共90个,髋关节异常检查率分别为11.4%(15/132)和68.2%(90/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对于髋关节骨结构改变显示良好,MRI不但能显示早期骨质结构异常,还能显示AS髋关节受累的急性炎症改变,MRI检查有助于AS髋关节受累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共72个临床证实的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RI上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表现为骨髓水肿(n=67),软骨不规则增厚、扭曲或变薄、缺失(n=60),滑膜增生(n=49),关节积液(n=70),关节面骨质侵蚀或囊变(n=47),关节间隙改变(n=45),关节增生(n=9)。结论MRI是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早期诊断最有价值的影像手段。  相似文献   

7.
郭素娟  高敏  夏大玉  李楠  晁欣欣 《吉林医学》2014,(24):5398-5399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成像对强直性脊柱炎(AS)髋关节病变与股骨头无菌坏死(ANFH)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50例髋关节病变的病例,从中选取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早期病变及股骨头无菌坏死早期病变病例共20例,分为两组,每组各10例,运用MRI成像进行影像学早期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疾病发病原因及病理机制不同,其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AS髋关节早期病变病例10例)较B组(股骨头无菌坏死早期病变病例10例)相比,A组的平均年龄明显低于B组,而病程A组明显较B组长。结论:MRI检查能够从髋关节的软骨面下骨质改变、关节滑膜、关节间隙、关节腔积液、关节面软骨的改变,以及有无骨髓水肿和骨质疏松等方面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与股骨头无菌坏死的早期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SCT和MRI在强直性脊柱炎(AS)腰椎骨突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82例,均进行MSCT检查、MRI扫描。分析AS腰椎骨突关节病变的MSCT、MRI表现,并比较MSCT和MRI对骨突关节病变、腰椎骨突关节病变和椎体病变的检出率。结果病变早期,MSCT表现为轻度骨质增生变尖,MRI扫描的DW1序列清楚显示高信号骨髓水肿。MSCT腰椎骨突关节病变检出率为90.2%,椎体病变检出率为58.2%;MRI腰椎骨突关节病变检出率为80.5%,椎体病变检出率为46.3%。在AS腰椎骨突关节病变方面,MSCT检出率为90.2%,MRI检出率为80.5%,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在AS腰椎椎体病变方面,MSCT检出率为90.2%,MRI检出率为80.5%,两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SCT和MRI均能够提示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骨突关节病变,但MRI能检出MSCT无法检出的骨髓水肿、软组织水肿等病变,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强直性脊柱炎X线、CT、MRI特异性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各期特异性影像学特征,为诊断和治疗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调查我院近几年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病例的影像学特征,分析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学特点.结果 患者以腰骶疼痛、晨僵等为主要症状.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CT表现示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滑膜部的髂骨侧,骶髂关节变毛糙、模糊、受侵蚀出现率最高.双侧X线检查16例AS中,Ⅰ级2例,Ⅱ级5例,Ⅲ级7例,Ⅳ级2例.16例均有骶髂关节变毛糙、模糊、关节变窄等征象.平扫CT显示16例,≥Ⅱ级14例中骶髂关节异常,即骶髂关节变毛糙、模糊、受侵蚀,病变局限于一侧3例,占18.75%;双侧不对称者6例,占37.5%;5例关节出现硬化,占31.25%,其中2例双侧硬化程度不一致,占12.5%;3例关节融合,占18.75%;另同时合并关节变窄者6例,占37.5%,2例仅有左侧关节间隙变窄,右侧正常.CT不足Ⅱ级者,进行MRI检查.本组中Ⅰ级2例,采用MRI扫描均可见骶髂关节周围骨髓信号不同程度异常,1例于T1WI呈现低信号,为不均匀减低和连续性碎裂现象;1例压脂T2WI及STIR呈现高信号、不规则增厚,该例临床表现软骨破坏、关节旁水肿和广泛脂肪沉积.结论 通过X射线、CT和MRI检查对诊断强直性脊柱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强直性脊柱炎(AS)临床特点,提高对AS早期诊断率以利于及时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发病形式、首发关节或部位、首发症状、实验室检查、MRI影像等临床特点。结果:发病形式多隐匿,首发关节多见于骶髂关节,首发症状多以下腰部疼痛为主,且尤以夜间痛明显。骶髂关节MRI 134例,占67.68%,以双侧骶髂关节骨髓水肿及软骨破坏为主,单侧骶髂关节病变者少见。HLA-B27阳性者183例,占92.42%。血沉阳性者160例,占80.81%。C反应蛋白阳性者141例,占71.21%。类风湿因子阳性4例,占2.02%。结论:在已经确诊的AS患者一级亲属中筛查早期患AS患者。骶髂关节MRI及骶髂关节解剖特点提示AS患者侵犯骶髂关节顺序,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后更易早期确诊AS,以利于早期治疗,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在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期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初次确诊为放射学阴性脊柱关节炎患者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共119例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改变.[方法]选取确诊为放射学阴性脊柱关节炎(nr-axSpA)患者59例和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60例,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骶髂关节X线及MRI检查等进行分析,比较nr-axSpA患者和AS患者在临床表现、疾病活动度和影像学改变的差异.[结果]59例nr-axSpA患者和60例AS患者经确诊后纳入研究,nr-axSpA组男性患者比率(66.1%)显著低于于AS组(86.7%)(P=0.008).与AS组相比,nr-axSpA组的病程较短(P=0.001).Nr-axSpA组的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指数(BASDI)和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评分(ASDAS-CRP)均高于AS组(分别为P<0.001,P=0.002),Bath强直性脊柱炎测量指数(BASMI)优于AS组(P< 0.001).MRI检查结果显示nr-axSpA的骶髂关节骨髓水肿发生率显著高于AS组(P=0.004),而侵蚀、脂肪沉积、强直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S组(分别为P=0.002,P=0.049,P<0.001).[结论]Nr-axSpA患者疾病活动度及骶髂关节炎症表现显著高于AS患者,骨髓水肿合并骨侵蚀可作为中轴型脊柱关节炎(SPA)早期诊断的MRI特异性表现.  相似文献   

12.
骶髂关节MRI检查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涌  曾阳东 《广西医学》2009,31(4):482-484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早期骶髂关节MRI表现及对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3例患者行骨盆X平片及双侧骶髂关节MR扫描,对比分析X线、MRI扫描征象。结果23例AS患者中X线检出率52.2%,MRI检出率87.0%。Ⅰ-Ⅱ级患者MRI可见关节软骨增厚、信号异常,滑膜信号异常,以及骨髓水肿;Ⅲ-Ⅳ级患者除有Ⅰ-Ⅱ级的表现之外,还可见大范围的骨质硬化、骨髓内脂肪沉积。Ⅰ-Ⅱ级病变MRI检出率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Ⅲ、Ⅳ级病变两种方法检出率相似(P〉0.05)。结论MRI能够显示AS患者骶髂关节的早期病理改变,可作为AS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SIJ)病变的低场MRI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37例ASSIJ病变患者的MRI表现,并与X线、CT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37例AS患者中,34例MRI显示SIJ软骨异常、19例显示关节下骨髓水肿、21例显示脂肪沉积、29例显示骨质破坏、11例合并髋关节病变.X线平片检出SIJ病变0~Ⅰ级14例、Ⅱ级4例、Ⅲ级14例、Ⅳ级5例;CT检出SIJ病变0级4例、I级3例、Ⅱ级12例、Ⅲ级13例、IV级5例;MRI检出SIJ病变Ⅰ级7例、Ⅱ级14例、Ⅲ级11例、Ⅳ级5例.结论 低场MRI可清晰地显示SIJ软骨异常、骨髓水肿、脂肪沉积及早期骨侵蚀改变,是ASSIJ病变早期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析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进行MRI、CT、X线检查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入选该院2013年9月—2015年6月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病人50例,分别进行MRI、CT、X线检查,比较3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性. 结果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 MRI 检查的诊断准确率 94.0%显著高于 X 线检查的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22,P<0.01),CT检查诊断准确率92.0%显著高于X线检查的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47,P1<0.01);CT检查与MRI检查的诊断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5,P3=0.70);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检查囊性变或侵蚀、骨质硬化、毛刺感、欠光滑等影像特征显著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MRI特征主要为关节韧带、软骨与滑骨的强化,骨髓水肿,关节软骨破坏. 结论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进行MRI检查准确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及MRI等影像检查方式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相关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临床怀疑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x线平片、CT及MRI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3例患者中x线平片检查确诊病变的7例共9侧;CT检查明确11例18侧骶髂关节病变;MRI检查23例患者均表现为异常,特别是X线平片及CT不能显示的骨髓水肿、滑膜病变、脂肪沉积、肌腱附着点炎、被摸炎及关节软骨破坏。结论MRI能发现X线平片及CT不能显示的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病变表现,为临床怀疑强直性脊柱炎病变相关性骶髂关节炎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检查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42例疑似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同时行MRI、X-ray及常规血清检查.结果 95.3%患者出现MRI改变,关节积液18例(其中2例合并骨髓水肿),关节软骨水肿、变性、破坏8例,骨侵蚀、关节间隙狭窄5例,骨髓水肿4例,韧带及副韧带增厚3例,腱鞘膨大积液6例.结论 MRI有助于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是一种比X线更敏感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抗原B27(HLA-B27)和磁共振成像(MRI)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6例早期AS患者MRI图像和HLA-B27检测结果,分析和总结二者的临床作用。结果 66例早期AS病例中,MRI图像分析63例滑膜软骨异常,56例有骨髓水肿,46例有骨质浸蚀,39例有脂肪沉积;HLA-B27(+)60例。结合HLA-B27(+)和MRI异常表现正确诊断52例;漏诊或误诊的14例中HLA-B27(-),放射学有所改变6例;HLA-B27(+),放射学改变不典型5例;HLA-B27(+)3例。结论骶髂关节MRI影像表现和HLA-B27检测结果能为早期AS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对不具备AS典型症状和放射学改变的患者应该全面分析与有相似症状的其他病症详细鉴别,定期复查随访可以减少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18.
来氟米特与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来氟米特与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服用来氟米特和柳氮磺吡啶,并治疗1年,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个月记录患者症状、体征、AS活动指数(BASDAI)、AS功能指数(BASFI)等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腰背痛、晨僵时间均改善,疼痛关节数、BASDAI、BASFI、红细胞沉降(ESR)、C-反应蛋白(CRP)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比较两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来氟米特组的胃肠道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柳氮磺毗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来氟米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与柳氮磺吡啶相当,但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抗原B27(HLA-B27)与CT、MRI联合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S)髋关节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9月医院47例确诊为AS髋关节病变患者HLA-B27检测及CT、MRI影像学资料,分析HLA-B27、CT、MRI单独及三者联合诊断的准确率及CT、MRI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组41例HLA-B27阳性(87.23%);本组47例患者84个髋关节受累,HLA-B27+CT+MRI联合诊断的准确率为95.24%高于CT的79.76%、MRI的84.71%(P0.05)。CT检查显示42髋关节隙狭窄,22髋骨性关节面破坏,38髋关节面或经关节面下骨破坏,67髋髋臼、股骨头边缘硬化,骨赘形成,31髋股骨滑膜附着处突出;31髋有关节腔积液,11髋关节腔内肉芽组织增生。MRI检查47髋关节间隙狭窄;48髋伴随骨骨髓水肿,呈T1低信号,T2高信号,增强扫描后中度强化;54髋软骨呈不规则增厚、扭曲、变薄,41髋关节面破坏,55髋关节囊明显扩张,可见液性信号影,增强扫描可见关节囊增厚。结论 HLA-B27与CT、MRI联合诊断可提高AS髋关节病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丰富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与分析MRI与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病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7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别采用MRI和CT进行扫描检查,根据本次检查结果来判断患者病变程度,同时与临床骨质异常检出率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采用MRI检查I级强直性脊柱炎骶骼病变敏感性为33.33%(26/78)明显高于CT检查17.95%(14/78)(P<0.05),对于II级以上病变采用MRI与CT检查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出骨质异常率明显高于MRI检出率(P<0.05)。结论相对MRI来说,采用CT扫描检查具有更高分辨率,其可有效诊断强直性骶骼关节病变,而采用MRI检查可更好的显示关节软骨异常和脂肪沉积等病变,一般用于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病变患者,为临床及早发现和诊断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病变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