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目的研究早发冠心病(CAD)患者临床危险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CAD患者1 344例按照性别和年龄分为早发组和对照组各672例,研究早发CAD临床危险因素,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吸烟史、高血压、高胆固醇(TG)、高甘油三酯(TG)、高纤维蛋白原、高血红蛋白(Hb)及CAD家族史是早发CAD的危险因素;吸烟、高TC、高Hb及CAD家族史是影响早发CAD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早发CAD具有较多危险因素,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型糖尿病(DM)是冠心病(CAD)最重要的危险因子之一,DM病人比非DM具有较高的CAD的发病率,预后差,死亡率高。45~74岁男性和女性DM病人患CAD危险是非DM的2.4和5.1倍。DM对大血管的危害不仅表现在较高的CAD的发病率,也体现在具有较高的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和充血性心衰发病率。DM患第一次心肌梗死的危险等危于非DM病人曾有过心肌梗死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脂联素(adiponectin)由脂肪细胞分泌,其结构与胶原蛋白相似,是一种新的脂肪特殊基因产物,在循环中有很高的浓度.adiponectin对内皮细胞有抗炎作用,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并抑制巨噬细胞转化为泡沫细胞.肥胖者的血浆adiponectin浓度明显低于非肥胖者,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动物模型中adiponectin与胰岛素抵抗相关.吸烟是CAD疾病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多数流行病学的前瞻性调查已证实吸烟与CAD死亡率的关系,停止吸烟可以降低CAD的死亡率.几种病理机制可以解释吸烟对CAD的损害,如刺激交感神经,血管收缩,内皮损伤,脂质代谢异常等.但是,吸烟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对adiponectin与CAD患者吸烟状态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刘晓辉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2985-2987
近些年来老年冠心病(CAD)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在不断上升,已逐步成为威胁我国老人健康的第一杀手〔1〕。据美国心脏协会日前公布的全美心脏病与脑卒中统计资料显示〔2〕: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中,CAD的发病率可为36.2%,65岁以上者占43%,CAD致死病例75%为老年人。因此,加强社区老年CAD的研究和综合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社区老年CAD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综合干预措施等方面的进展做一简要综述如下:1社区老年CAD的危险因素1.1高血压是老年CAD发病的重要因素北京地区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动脉炎(TA)合并冠心病(CAD)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3月在北京安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TA患者101例,分为TA合并CAD组28例和TA不合并CAD组7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A合并CA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山东地区冠心病(CAD)及其危险因素关系。方法 177名住院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CAD组(n=92),对照组(n=85)。记录入院患者CAD的危险因素,测量血压。检测血脂、空腹血糖(FP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空腹血浆Hcy浓度,统计高Hcy血症的比例。结果 CAD组中男性、早发CAD家族史、吸烟、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P均<0.05),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01)。CAD组FPG、TC、LDL-C和hs-CRP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CAD组空腹Hcy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13.7±3.2)vs(9.5±1.5)μmol/L,P<0.001〕,高Hcy血症患者明显增加(67.4%vs 17.6%,P<0.001)。相关分析显示控制了CAD其他危险因素后,血浆Hcy水平与收缩压(r=0.201,P=0010)、吸烟(r=0.163,P=0.037)弱相关,与CAD事件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538,P<0.001)。结论血浆Hcy水平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其水平与收缩压和吸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慢性冠状动脉疾病(CAD)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ACS患者29例(ACS组)、CAD患者58例(CAD组),正常体检者47例(对照组)。检测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引起CAD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年龄:70岁以下患者[OR=1.10,95%CI(1.015,1.191)]、70岁以上患者[OR=1.355,95%CI(1.090,1.686)];其次是TSH[OR=1.548,95%CI(1.201,1.996)]。引起ACS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年龄,70岁以下患者与正常人群无统计学差异,70岁以上患者[OR=1.317,95%CI(1.048,1.656)]。结论:TSH指标异常是CAD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年龄是CAD和ACS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该文系“欧洲前瞻性肿瘤与营养关系研究”一部分。1138名健康男女随访8年后发生冠心病(CAD)。2237名年龄性别配对对照组。8年后发生CAD的人与8年后仍然保持健康的人比较,血浆髓性过氧化酶(MPO)明显增高。MPO在最高第4分位的人比最低第1分位的人发生CAD与心肌梗死的危险增加1.5倍(P<0.01)。矫正传统的危险因素[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体质量指数(BMI)、吸烟、糖尿病]后,MPO最高第4分位的人较最低第1分位的人发生CAD的危险比为1.36。与传统的预测性危险因子比较(最高一级与最低一级比较)…  相似文献   

9.
对于冠状动脉疾病(CAD)有3个公认的危险因素:①血中有高水平的总胆固醇或其替代物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②高血压;③吸烟。其中任一个的水平越高,患冠心病的可能性就越大,自然,如有不止一个危险因素,则CAD的危险相应地加倍。现在,实验和临床研究提出了第四个危险因素,即血中有低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然而与其它危险因子不同,HDL与CAD的危险呈逆相关,HDL水平越高,危险越低,因此,HDL可看成一种潜在的抗粥样硬化发生因子。支持其起保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2DM合并无症状冠心病(CA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328例既往无CAD病史,亦无胸闷、胸痛等CAD相关症状的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分为单纯T2DM组(T2DM)和合并无症状CAD组(ACAD)。结果 ACAD组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高血压病、入院前服用降压药及他汀类药物比例高于T2DM组(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增加、有高血压病及吸烟为T2DM合并ACA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2DM合并ACAD的危险因素是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和吸烟。  相似文献   

11.
大量流行病学及实验研究证明.HBP伴高脂血症是CAD的主要危险之一。本观察HBP及HBP伴CAD患血脂特点,为临床治疗HBP及防治CAD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内科》2016,(4)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冠心病(CAD)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133例T2DM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CAD组(伴CAD,35例)和非CAD组(不伴CAD者,98例),检测两组患者的IMT及颈动脉斑块情况,绘制ROC曲线,评估其诊断T2DM伴CAD的价值。结果 CAD组患者的IMT较非CAD组明显增厚,斑块分级显著高于非CAD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ICA-IMT、CCA-IMT及斑块分级是T2DM伴CA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显示,以颈内动脉起始处-内中膜厚度(ICA-IMT)≥0.9 mm、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1.3 mm以及斑块分级≥2中任意2项作为阳性,诊断CAD的特异度为84.25%,灵敏度为95.33%。结论 ICA-IMT、CCA-IMT及颈动脉斑块分级是T2DM合并CAD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IMT及对颈动脉斑块进行分级可作为预测T2DM合并CAD安全、有效、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高血压(EH)病人日益增多,而EH和2型糖尿病(T2DM)关系密切,同时两者均为冠心病(CAD)的主要危险因素,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3次指南指出T2DM是CAD的高危症,因此EH患者常合并T2DM、CAD,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肌老化同样是心肌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然而老年  相似文献   

14.
即往有报告认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病人家族发生冠心病(CAD)较多,认为OSA是CAD的独立危险因子(Chest,2007,1:118-121)。参数OSA(%)非OSA(%)PCAD家族史(+)61.064.00.511早年因冠心病死亡家庭史11.86.00.025该研究收治588名志愿者,进行多导睡眠仪检查,其中316名有OSA,202名无OSA,全体人员中2/3都有CAD史。有OSA的人中,家庭有因CAD早年死亡的人为无OSA者2倍。多因素回归分析证明OSA与早年因冠心病死亡家庭史明显相关,矫正后危险比为2.13(95%CI1.04~4.66,P=0.046)。结语:有OSA的人,无论是否健康或已有CAD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非CHB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危险因素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38例CHB合并CAD患者及同时间段451例年龄匹配的CAD不伴有CHB患者,测定血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尿酸、空腹血糖等传统的CAD危险因素的水平,对比冠状动脉病变特征。结果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在CHB组和非CHB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Logistic相关分析显示:与非CHB组比较,CHB组高血压的发生率增加、总胆固醇水平、空腹血糖水平增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两组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HB可能在CAD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二者间关系仍需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联合眼底动脉检查对老年冠状动脉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年龄>60岁的209例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为非CAD组73例(管腔狭窄<50%)和CAD组136例(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parPWV及根据Keith-Wagener分级法对眼底动脉病变分级。baPWV>1400 cm/s和眼底动脉硬化≥Ⅱ级定义为危险因素。结果 CAD组患者baPWV>1400 cm/s和眼底动脉硬化≥Ⅱ级的比例显著高于非CAD组(P<0.001)。多因素1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典型胸痛症状、baPWV>1400 cm/s和眼底动脉硬化≥Ⅱ级都与CAD的发生相关(P=0.000)。校正了其他危险因素后baPWV>1400 cm/s和眼底动脉硬化≥Ⅱ级2种危险因素联合是CAD的独立预测因素(OR=15.034,95%CI:5.930~38.119,P=0.000)。结论 baPWV>1400 cm/s和眼底动脉硬化≥Ⅱ级是预测CAD的有效因素之一,baPWV联合眼底动脉检查作为无创检测方法可有效预测老年CA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CAD)患者糖化血清白蛋白(GA)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内科住院患者124例,分为CAD与非CAD组,检测并比较两组GA、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餐后2 h血糖(2 h PG)等指标。CAD的诊断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GA的独立危险性。结果检出CAD患者82例(66.13%),其GA、2 h PG、Hb A1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亚组分析显示,正常糖耐量组CAD患者GA明显较高(P=0.006);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和多支病变者GA水平均高于无CAD者(P=0.028,0.043);高血糖组亚组分析结果同正常糖耐量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在所有对象和不同亚组分析中,GA均是CA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GA在高血糖或者正常糖耐量水平的CAD患者中均明显升高,是CA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血脂异常是老年人患冠状动脉疾病(CAD)的一个危险因素。本文提供了1793例老年人的血脂与是否患CAD相关性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9.
许多群体研究和其他研究都证实颈动脉疾病的症状(如 TIA,颈动脉杂音及卒中)和体征与冠脉疾病(CAD)之间存在某些关联,本文通过对在343例 CAD 及167例非 CAD患病例之中的 CAD 危险因素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范围(B 型超声积分)的定量分析,评价了颈动脉粥样硬化(CAA)与 CAD 关联的一致性、关联强度及净效应。  相似文献   

20.
华潞 《山东医药》2011,51(36):5-6
冠心病(CAD)是一个严重威胁生命的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费用疾病,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因而,需要确定一些可以检测出易患CAD和发生恶性心血管事件的标记物,来帮助指导CAD的预防。心率是一个在临床上非常容易检测的指标,同时又是CAD患者独立于其他危险因子如左心功能衰竭的总病死率和心血管病死率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