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骶管麻醉复合异丙酚用于小儿泌尿外科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50例小儿有泌尿外科疾病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骶管麻醉组(Ⅰ组,n=25)和氯胺酮组(Ⅱ组,n=25),Ⅰ组应用骶管麻醉复合异丙酚全麻,Ⅱ组应用氯胺酮全麻.于麻醉前、切皮、术中、手术毕记录其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并比较两组苏醒时间.结果:诱导后和术中两组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有着显著的差异.Ⅰ组明显低于Ⅱ组(P<0.05),苏醒时间也短于Ⅱ组(P<0.01).结论:骶管麻醉复合异丙酚用于小儿泌尿外科手术,呼吸、循环稳定,麻醉满意,术后恢复快,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复合小剂量氯胺酮-芬太尼麻醉用于小儿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0 例患儿分成骶管阻滞复合小剂量氯胺酮-芬太尼麻醉组(SKF 组,n = 30 ) 和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麻醉组(KM组,n = 30) ;记录手术前、切皮时、手术结束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观察两组氯胺酮用量、清醒时间、精神症状和麻醉效果.结果:手术切皮时SKF组的BP、HR,明显低于KM 组,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KF 组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KM 组;术后清醒时间明显缩短,麻醉效果优于KM 组.结论:骶管阻滞复合小剂量氯胺酮-芬太尼麻醉应用于小儿外科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沈苓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2):2829-2830
目的:探讨异丙酚辅助小儿骶管阻滞在下腹部及会阴部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下腹部及会阴部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成两组:异丙酚辅助骶管阻滞麻醉组[观察组(A)]和氯胺酮麻醉组[对照组(B)]。A组用0.2%罗哌卡因1 mg/kg骶管阻滞,异丙酚复合静脉麻醉。B组以肌内注射氯胺酮4 mg/kg,同时给以0.04~0.06 mg/kg咪达唑仑,根据睡眠深度及应激反应追加氯胺酮。结果:B组在术中探查时HR、RR明显优于A组(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异丙酚复合骶管麻醉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是一种镇痛完善、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术后镇痛的安全实用麻醉。  相似文献   

4.
氯胺酮、异丙酚用于小儿门诊手术的麻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氯胺酮、异丙酚复合麻醉用于小儿门诊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患儿,ASA~级,随机分两组:A组:单纯用氯胺酮麻醉;B组:用氯胺酮、异丙酚复合麻醉。比较A、B两组的用药剂量、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用氯胺酮(145±20)mg,术后(100±9.8)min清醒;B组氯胺酮用量(85±15)mg、异丙酚(100±20)mg。复合麻醉后清醒完全,副作用较少,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结论:氯胺酮、异丙酚复合麻醉是小儿门诊短小手术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门诊小儿口腔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门诊小儿口腔手术患儿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 =42)与对照组(n=42),对照组给予氯胺酮肌注诱导麻醉,观察组给予氯胺酮静脉注射诱导麻醉,异丙酚维持麻醉.对比观察两组患儿麻醉不同时间点心率、麻醉起效时间、患儿清醒时间、氨胺酮总用量及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在麻醉后5 min和手术结束时心率与麻醉前心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麻醉后5 min和手术结束时心率明显高于麻醉前,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在麻醉后5 min和手术结束时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起效时间、清醒时间短于,氯胺酮总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呕吐3例,对照组呕吐12例.两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口腔小儿门诊手术应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麻醉起效快,麻醉过程平稳,安全性好,效果优于单纯氯胺酮麻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异丙酚联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斜疝修补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优点。方法:选择择期行斜疝修补手术的小儿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Ⅰ组(实验组)采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Ⅱ组(对照组)采用氯胺酮加地西泮静脉麻醉。麻醉过程中监测循环呼吸相关参数,同时记录麻醉效果、不良反应、氯胺酮用量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Ⅰ组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Ⅱ组(P〈0.05),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0.05),术后躁动等不良反应少于Ⅱ组。结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斜疝修补手术比氯胺酮加地西泮具有更多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硬膜外麻醉在小儿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3—8岁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氯胺酮组(K组)和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组(KP组)。观察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的情况并记录,记录麻醉苏醒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K组与KP组比:MAP、HR明显升高,呼吸频率明显增快,局麻药用量增加,苏醒时间延长,术中及术后躁动且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多。结论氟胺酮复合异丙酚加硬膜外麻醉用于小外科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稳定,术后苏醒快。  相似文献   

8.
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静脉麻醉应用于烧伤手术临床已有成功报道,但对于时间较长的烧伤后整形手术,有时仍无法保证患者充分的镇静和镇痛.笔者在异丙酚-氯胺酮基础上分别辅以力月西与安定应用于小儿烧伤后整形手术,比较2种复合麻醉的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加氯胺酮麻醉在小儿下腹及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 将50例1~5岁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平均为25例,A组患者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加氯胺酮麻醉治疗,B组患者采用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氯胺酮用量、镇痛及肌松效果,麻醉苏醒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A组腰麻-硬膜外联合加氯胺酮麻醉镇痛及肌松效果优于B组;A组循环、呼吸功能较B组稳定(P<0.05),肢体不自主运动、喉痉挛等不良反应较B组少(P<0.05);A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5);术后A组苏醒快且平稳,恢复期精神症状少,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腰麻-硬膜外联合加氯胺酮麻醉应用于小儿下腹及下肢手术具有麻醉效果确切、全麻药用量少、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是一种效果好且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静脉麻醉与单纯氯胺酮麻醉在小儿中小手术中对呼吸循环功能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30例中小手术患儿分成两组:异丙酚-氯胺酮(PK)组15例,术中异丙酚4~6mg/(kg.h)与氯胺酮2~3mg/(kg.h)混合液持续静脉泵入;氯胺酮(K)组15例,术中氯胺酮1~2mg/(kg.h)间断静脉注射。结果术中PK组循环功能较K组稳定,术中发生肢体不自主运动及眼球震颤较K组少;PK组术中氯胺酮用量、术后恢复时间与K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静脉麻醉能使小儿中小手术麻醉更平稳、术后苏醒更快,更适合于小儿中小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硬膜外小剂量氯胺酮用于膝关节松解术后早期康复治疗时镇痛的量效关系及副作用的发生率,探讨这种镇痛方法在早期康复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单侧膝关节松解术的患者80 例,随机分成4 组,即股神经阻滞组(C 组,n=20)、股神经阻滞加硬膜外注射氯胺酮0.15 mg/kg 组(K1 组,n=20)、股神经阻滞加硬膜外注射氯胺酮0.2 mg/kg 组(K2 组,n=20)和股神经阻滞加硬膜外注射氯胺酮0.25 mg/kg 组(K3 组,n=20)。麻醉成功后,K1 组、K2 组和K3 组的患者在硬膜外中注射对应剂量的氯胺酮,C组患者在硬膜外中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所有患者术后在股神经鞘中留置导管并且注入0.2%罗哌卡因30 ml。术后8 h、24 h、32 h、48 h 接受康复训练,每次训练前5 min 经股神经鞘留置导管注射0.2%罗哌卡因30 ml用于镇痛。观察康复训练中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患肢主动关节活动度,并记录4 组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73 例患者参与最后的统计分析。在术后8 h,K1 组、K2 组和K3 组在康复训练中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1),而在其他时间点,K2 组和K3 组在康复训练中的VAS评分低于C组和K1 组(P<0.05);K2 组和K3 组的患肢主动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C组和K1 组(P<0.05),K3 组中5 例患者出现精神症状(P<0.05)。结论硬膜外超前应用小剂量氯胺酮用于早期康复治疗的镇痛具有可行性,0.2 mg/kg 是相对有效和安全的剂量。  相似文献   

12.
不同丙泊酚复合用药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麻醉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丙泊酚联合氯胺酮、芬太尼和曲马多的麻醉效果,探讨无病人工流产麻醉药物的最佳配伍。方法自愿行人工流产者15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50例。A组:丙泊酚200mg+氯胺酮50mg的混合液;B组:丙泊酚200mg+芬太尼0.05mg的混合液;C组:丙泊酚200mg+曲马多100mg;静脉给药。观察三组病人术前、术后的血压(MAP)、呼吸(RR)、心率(HR),氧饱和度(SpO2)及所用丙泊酚的量和清醒时间。结果A组定向力恢复时间长于B、C组(P〉0.01),B组循环呼吸抑制较氧胺酮、曲马多组明显(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氯胺酮、芬太尼和曲马多的麻醉效果各有特点,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七氟醚-异丙酚静吸复合麻醉用于婴儿眼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眼科手术患儿60例,性别不限,年龄3~12个月,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I组患儿采用静吸复合麻醉,Ⅱ组患儿采用全凭静脉麻醉。I组患儿七氟醚4~6%吸入诱导,术中七氟醚吸入浓度调至1.5~2.5%,持续静脉注射异丙酚4mg/(kg·h)维持麻醉。Ⅱ组患儿肌肉注射氯胺酮6mg/kg,开放静脉,眯达唑仑0.1mg/kg、芬太尼2μg/kg、阿曲库铵0.5mg/kg诱导后气管插管,术中异丙酚4-6mg/(kg·h)持续静注维持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O)、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时(T2)、停药时(T3)、气管拔管时(T4)、拔管后10min(T5),记录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变化,并记录苏醒时间、苏醒延迟发生率、呼吸再抑制发生率、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与麻醉诱导前比较,I组T1时HR降低(P〈0.05);与Ⅱ组比较,I组苏醒时间缩短,苏醒延迟发生率、呼吸再抑制发生率、术后躁动发生率均降低(P〈0.01)。结论七氟醚复合异丙酚用于眼科手术患儿麻醉可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少,术后苏醒迅速,适合婴儿眼科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胸腔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择期行胸腔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EA组),每组45例。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GEA组于诱导前取T7~8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2%利多卡因5ml,测定麻醉平面后给追加量。GEA组术毕行硬膜外镇痛。观察术中全麻药用量,苏醒、躁动和催醒例数,血液动力学、肺功能、术后疼痛和肺部并发症的情况。结果:GEA组较GA组全麻药用量少,苏醒快,躁动和催醒例数少,血压较GA组明显低,HR也相对较慢(P<0.05)。肺功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GEA组术后无明显疼痛及出现肺部并发症。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胸腔手术病人可减轻应激反应,循环状态稳定,是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全麻对行先天性心脏病导管封堵术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和术后麻醉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将行先天性心脏病导管封堵术患儿72例,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右关托咪定静脉全麻组(A组)和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全麻(B组),每组各36例。患儿术前均给予阿托品0.01mg/kg,A组患儿静脉注射丙泊酚1.5mg/kg,缓慢注射右美托咪定1.Omg/kg,输注时间超过10min,以诱导麻醉,继以右美托咪定0.5μg/(kg·h)和丙泊酚4~6mg/(kg·h)持续泵入维持,B组丙泊酚用法同A组,诱导时复合使用氯胺酮1.0mg/kg,继以0.5μg/(kg·h)维持。术中常规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呼吸幅度、血氧饱和度和心电图变化,以改良Steward苏醒评分评估患儿术后麻醉恢复时间。【结果】两组在心内操作时心率均较麻醉诱导前显著增加(均P〈0.01),但B组较A组更为明显(P〈0.05)。B组麻醉恢复时间显著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静脉全麻下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对操作过程中的心率影响更小,麻醉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环肌切开术的麻醉安全性。方法 :肥厚性幽门环肌切开术新生儿 2 0例分两组 ,每组 10例。A组 :在浅基础麻醉下行骶管阻滞 (0 .2 %布比卡因 2 mg/ kg) ;B组 :氯胺酮和 r- OH静脉复合全麻。对两组患儿术中的 SPO2 、RR、HR变化及麻醉效果、围术期并发症作比较。结果 :术中 SPO2 、RR A组变化不大 ,但 B组变化幅度较大 ,两组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 ;A组围术期分泌物增多、呕吐、误吸等并发症明显少于 B组。结论 :浅基础麻醉下骶管阻滞是新生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环肌切开术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有效预防围术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血浆儿茶酚胺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ASAI-Ⅱ级的肝癌和食管癌病人88例,分成两组:W组(44例)在诱导前硬膜外导管不加药,Y组(44例)则加入0.5%的布比卡因4ml,测定诱导前后的血压、心率、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值。结果:两组的心率和血压在诱导后(插管前)显著降低,Y组尤为显著(P<0.05)。插管后Y组血压略有升高,而W组插管后血压明显上升,与Y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插管前W组的儿茶酚胺显著高于Y组(P<0.05)。插管后5min两组的儿茶胺都升高,W组尤为明显。插管后1h,Y组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略增加(P>0.05),而W组比插管后低(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能减少血浆CA的释放,在保持机体适度的应激反应能力的同时,控制亢进的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到2010年2月于我院进行手术的8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氯胺酮组37例使用氯胺酮单独麻醉,联合组43例采用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的麻醉方法,观察两组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术后苏醒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联合组术前和术后HR和RR变化优于氯胺酮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低于氯胺酮组的2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患儿苏醒时间短于氯胺酮组,两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手术麻醉的效果优于单一的氯胺酮麻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