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前列腺增生症是男性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发病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上,其病变多从前列腺尿道黏膜下开始,呈纤维肌腺型及纤维肌型生长.由于前列腺解剖位置的特点,增生腺体的增大引起膀胱颈梗阻症状如排尿困难、膀胱有残余尿并易继发感染、结石和膀胱憩室等,若不及时治疗,最后可导致肾积水、肾功能损害而危及生命[1].但前列腺肥大是一种良性疾病,及时治疗可治愈.前列腺增生手术方法很多,经尿道行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是一种较安全、有效且病人痛苦较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增生症是男性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发病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上,其病变多从前列腺尿道黏膜下开始,呈纤维肌腺型及纤维肌型生长。由于前列腺解剖位置的特点,增生腺体的增大引起膀胱颈梗阻症状如排尿困难、膀胱有残余尿并易继发感染、结石和膀胱憩室等,若不及时治疗,最后可导致肾积水、肾功能损害而危及生命[1]。但前列腺肥大是一种良性疾病,及时治疗可治愈。前列腺增生手术方法很多,经尿道行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是一种较安全、有效且病人痛苦较小的手术方法[2]。1临床资料本组前列腺增生症2185例,均为男性,年龄52~95岁,平均67.5岁。2…  相似文献   

3.
1 前列腺的超声解剖1.1 前列腺解剖前列腺是由腺体和纤维肌肉组成的腺肌性器官,外有包膜.它基底向上,尖部朝下,呈倒置的栗形,位于膀胱部下方并围绕尿道.前列腺位于耻骨联合后,直肠前,尿生殖隔之上.前面窄而钝圆;后面比较宽阔平坦.中央有一条线的纵沟,前列腺的前侧面有脂肪和结缔组织,内含前列腺周围静脉丛,它与盆壁软组织如提肛肌闭孔内肌等相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间质结节的演化过程,进一步认识前列腺增生病理组织学分类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5个前列腺增生的间质结节做了波形蛋白、肌细胞肌动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结合HE切片和免疫组化结果发现前列腺间质结节的早期为幼稚的纤维性结节,随着结节内肌纤维母细胞向平滑肌细胞和纤维细胞的双向分化,间质结节可继续演化为纤维肌性结节和肌性结节.55个结节按免疫组化分类,纤维性结节占42%,纤维肌性结节占51%,肌性结节占7%.结论:前列腺早期的纤维性结节随着肌纤维母细胞向平滑肌和纤维细胞的分化而演化为纤维肌性结节和肌性结节,明确这种演化过程可进而认识前列腺增生的病理学分类.  相似文献   

5.
我们对50例前列腺增生的病人经直肠超声检查,同时动态观察排尿时,尿道扩张情况。在前列腺增生时,内腺明显增大,致使内、外腺比例失调,并有增生结节形成。由于增生结节的挤压,尿道迂曲变长,扩张受限,扩张>0.4cm者,无残余尿存在,≤0.4cm者,约半数以上可见残余尿。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增生是一种最常见的老年男科疾病.其发病率可随着男性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据我国的统计数据显示,男性在51-60岁时患前列腺增生的几率约为30%,在81-90岁时患此病的几率超过了90%。现代医学认为,前列腺增生是由前列腺内层尿道腺和尿道下腺的上皮细胞及基质发生增生、腺泡呈囊性扩张、结缔组织及平滑肌发生结节样增生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7.
良性前列腺增生间质结节的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间质结节的演化过程,进一步认识前列腺增生病理组织学分类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5个前列腺增生的间质结节做了波形蛋白、肌细胞肌动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结合HE切片和免疫组化结果发现前列腺间质结节的早期为幼稚的纤维性结节,随着结节内肌纤维母细胞向平滑肌细胞和纤维细胞的双向分化,间质结节可结续演化为纤维肌性结节和肌性结节。55个结节按  相似文献   

8.
邵强  马俊 《友谊医学》2001,24(3):156-158
目的:观察我国正常成人男性的前列腺各区带的形态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方法: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了50例成人尸体正常前列腺标本。年龄在20-40岁,结果:前列腺固有腺体可分为周围区、中央区,移行区和尿道周围腺区,各具有解剖和组织学特点,而且根据各区带的分界,可钝化性分离出各区独立的标本,与前列腺相邻时必须熟悉McNeaL对于前列腺重新分区的概念,并掌握不同区带的解剖部位及各分区所具有的特殊组织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闸门失灵——逆行射精前列腺实际上是一个肌纤维和腺性组织。在腺体内外及其周围起码有3组功能不同的肌群,在各种不同神经的支配下,在相互协调地发挥开关这些管道“闸门”的作用。围绕单个腺叶的肌纤维和包围整个前列腺体外的平滑肌在射精时收缩,将精液排出;前列腺与膀胱颈连接处尿道周围是尿道内括约肌;前列腺远端即在射精管开口的远方有尿道外括约肌围绕。当排尿时,逼尿肌收缩膀胱,此时尿道内、外括约肌都放松,尿被排出体外;射精时,前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诊断前列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列腺癌是5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高发癌,在美国男性发生率中占第一位,其死亡率为第二位。近年日本前列腺癌亦有显著增加,其对策应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现已应用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进行前列腺癌普查。前列腺分内、外腺包绕尿道,前列腺肥大症系因内腺肿大压迫尿道,患者出现排尿困难和尿潴留。而前列腺癌发生于外腺,初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检测前列腺内外腺宽度之比对前列腺增生分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58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观察前列腺内腺区(即移行区及尿道周围组织)回声情况,测量全腺区和内腺区最外缘之间的左右径及上下斜径、尿道前列腺动脉有关血流动力学参数,计算前列腺(内腺)体积和重量、内外腺厚度之比、内外腺宽度之比,按前列腺重量分4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内外腺宽度之比、移行带指数、内外腺厚度之比、尿道前列腺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阻力指数与前列腺重量呈正相关(P<0.01),随着前列腺增生程度的增加,这些指标均相应增大.结论:前列腺内外腺宽度之比与内外腺厚度之比及移行带指数一样,均是前列腺增生分度较好的形态学指标,对前列腺增生分度的准确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前列腺增生是临床上常见的男科病.据2011年的调查资料显示,在我国50~ 65岁的男性中,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为55.8%,在我国66~ 85岁的男性中,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超过85%.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前列腺增生是由于前列腺中的尿道腺和尿道下腺的上皮细胞与基质层发生增生及结节样改变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3.
B型超声诊断前列腺增生症284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慧 《九江医学》2000,15(2):81-82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形态与体征的相关性。方法:对不同症状的284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采用B型超声诊断仪检测其前列腺声像图特点。结果:随着前列腺增生内腺增大,内外腺比例失调,其排尿困难亦加重。尿道前曲愈明显,走行改变随着前列腺的增大而加重,血尿与结石无明显关系,而与尿道前列腺部前屈的程度有关。结论:B型超声诊断检查对前列腺增生症的较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慢性前列腺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前列腺呈倒栗形 ,正常前列腺大小为 3cm×2 .5cm× 2 .5cm ,重约 2 0g,包绕前列腺尿道。精囊和输精管壶腹位于膀胱底和直肠下 1 /3之间 ,直肠指诊常难触知。前列腺组织可分为两个腺组 ,即外腺组和内腺组 ,二者由纤维组织隔开。外腺组是前列腺癌和前列腺炎的好发部位 ,内腺组易发生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分为中央区 (约 2 5 % )、外周区 (70 % )和移行区 (5 % ) ,外周区是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癌的好发部位 ,而移行区易发生前列腺增生。尿道周围还有一些腺体叫尿道周围腺体 ,也是前列腺增生的发源地。1  发病情况和定义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我国正常成男性的前列腺各区带的形态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方法: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了50例成人尸体正常前列腺标本,年龄在20-40岁。结果:前列腺固有腺体可分为周围区,中央区,移行获尿道周围腺区,而且各具有解剖和组织学特点。结论:本研究说明在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以及研究时必须熟悉McNeaL对于前列腺重新分区的概念,并掌握不同区带的解剖部位及各分区所具有特殊组织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前列腺内血流分布情况与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声像图特点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利用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前列腺增生85例,前列腺癌52例进行对比观察分析.结果 前列腺增生球形弥漫性增大,内腺增大明显,外腺受压变薄结节多分布在内腺.前列腺癌表现为弥漫性增大,左右不对称,结节多发于外腺.前列腺癌的血流分布比前列腺增生丰富,峰值流速及阻力指数两者有差异,癌肿阻力增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准确可靠的显示前列腺内动脉血流分布情况有助于鉴别诊断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在提高前列腺癌确诊率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罗志雄  欧阳征仁 《中外医疗》2014,33(6):60-61,64
目的采用经直肠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前列腺增生症及前列腺癌进行检测,通过其血流动力学特点,反映前列腺增生症与前列腺癌血供情况,评价对前列腺增生症与前列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经直肠彩超对5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和30例前列腺癌(Pca)进行检测,测量前列腺大小,观察尿道前列腺动脉,对前列腺内动脉血流情况进行分级,测量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结果前列腺增生症(BPH)组体积明显增大,多为强回声结节,主要分布在内腺。前列腺癌(Pea)组体积增大,多为低回声结节。主要分布在外腺且双侧叶不对称。前列腺癌血流分级、阻力指数(RI)均高于前列腺增生。两组各项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列腺癌的血流丰富,阻力指数RI〉0.75。结论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的血流分级及血流参数RI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琦教授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认识与治疗思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ProstatitisCP)是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由于前列腺解剖位置特殊,前列腺导管呈直角或斜行进入尿道,不利于腺体引流,而利于尿道病原微生物进入腺体;前列腺上皮有脂膜存在,抗菌药物不易从血浆弥散入前列腺腺泡;前...  相似文献   

19.
就像许多交通要道容易出现交通事故一样,人体的许多枢纽部位也是疾患多发区。男人的尿道与生殖管道相汇的部位——前列腺区正是这样一个多灾多难的枢纽要塞。 纵横交错的“排灌枢纽” 前列腺是男性的性器官,位于膀胱下方,环绕着尿道起始部,呈栗子形,正常成年男子的前列腺只有20克左右。前列腺本身有16~32条腺管开口于尿道内。此外,精  相似文献   

20.
45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和42例前列腺癌,伴有腺上皮不典型增生15例,约半数以上Ⅱ-Ⅲ°肿大呈结节状,有的结节内同时可见腺癌和部分不典型增生的腺上皮细胞,说明前列腺癌发生与前列腺增生产间有一定的形态学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