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分析教师群体的婚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由河南省某地市分层抽取2所大学、3所高中、4所初中、3所小学的已婚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04份。采用0LSON婚姻质量问卷(共12个因子,每一条目均采用1~5分5级评分制,评分高提示婚姻质量好。)评估教师的婚姻质量。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共10个症状因素,0~4级5级评分,得分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评估教师的症状情况。采用抑郁量表(SDS)(由20个条目,按1~4级评分。评分越高,抑郁程度越重。)评估患者调查者的抑郁情况。结果:①不同类型学校教师的婚姻质量:高中、初中和小学教师的婚姻质量总分高于大学教师。初中教师的婚姻质量总分明显高于大学教师,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大学教师的SCL-90总分高于高中、初中和小学教师,以过分理想、解决冲突、经济安排、性生活、亲友关系、角色平等和信仰一致七因子方面呈现出心理问题较多的趋势。②不同性别教师的婚姻质量:男性婚姻质量总分明显低于女性(t=-3.841,P<0.05)。③回归分析结果:性生活、经济安排两个因素进入方程,成为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两个重要因素。④因子分析结果:4个因素的特征值大于1,解释了总方差的69.843%。⑤系统聚类分析结果:第一个因子心理健康和第四个因子客观条件性成为一类;第三个因子夫妻婚姻适应性和婚姻评价性为一类。结论:大学教师婚姻质量评分低于中小学教师;男性教师群体婚姻质量总体评价较低,女性教师的婚姻质量满意度高于男性;高职称的教师性生活满意度最差,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教师婚姻质量也是满意的;性生活、经济条件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是出现抑郁情绪的主要原因,而抑郁情绪又对自己的婚姻质量进行负性评价。因此,影响教师婚姻质量的因子主要是心理健康水平、夫妻关系的适应性、婚姻的评价及外部的客观条件性这四个因素。  相似文献   

2.
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及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调查社会支持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于2004-08/2005—08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学校为单位或以教研组为单位,分别从河南省焦作地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本科)抽取承担教学工作的教师630名为观察对象。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定社会支持情况。该量表包含10个条目,包含主观支持(4条)、客观支持(3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3个维度。总分为10个条目计分之和。总分越高,说明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测评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共有90个问题,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附加项10个症状因素。采用5级评分法。在测试中统一指导语,要求观察对象根据近1周来的实际感觉,逐项填写调查问卷各条目,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将不同类型学校教师心理状况评分与全国成人常模进行比较。 结果:发放问卷630份,收回合格问卷570份,有效率90,5%。①学校教师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常模。②大学教师心理健康各因子评分低于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相对高于小学教师和大学教师。③男性人际关系、敌对、偏执、精神病性项目评分高于女性,女性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等项目评分高于男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④中年教师组(40~55岁)症状自评量表9项因子评分均高于青年教师组(25~40岁),尤其在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偏执因评分上,中年教师组明显高于青年教师组。⑤男性教师群体社会支持总体评价较低,女性教师的社会支持利用度高于男性。⑥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性相关,除主观支持维度与症状自评量表的强迫症状、敌对、精神病性无显著性相关外,社会支持的3个维度均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均呈现显著性相关(P〈0,05或P〈0,01)。 结论:学校教师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常模。不同类型学校、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教师之间心理健康水平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男性教师群体社会支持总体评价较低,女性教师的社会支持利用度高于男性。所有教师的社会支持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成正相关,不完善的社会支持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卫生状况及其婚姻质量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卫生状况及其婚姻质量,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焦虑、抑郁自评量表,Olson婚姻质量问卷对4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43例健康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艾森克个性问卷评分E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N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总均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Olson婚姻质量问卷评分婚姻满意度、性格相容性、夫妻交流、业余活动、性生活等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卫生问题,其婚姻生活质量欠佳。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重视心理干预和家庭治疗。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患者婚姻质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婚姻质量问题,为早期干预做好家庭及社会支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60例精神分裂症和57例正常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及Olson婚姻质量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Olson婚姻质量问卷评分婚姻满意度、性格相容性、夫妻交流、业余活动、性生活、与亲友关系等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婚姻和生活质量差,可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及疾病的预后,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初中学生的自我差异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初中学生自我差异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于2005—03选择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初一至初三年级学生共265名作为被试对象,采用集体施测完成症状自评量表和自我差异问卷的调查。症状自评量表包含躯体症状、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10个因子,采用5级评分,0为从无、1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自我差异问卷基于自我描述问卷修订而成。在原问卷的基础上,每道题前面加上“现实中……”“我希望,……”,以构成2份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问卷。自我差异问卷包含学业自我差异、非学业自我差异和一般自我差异3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学业自我差异中又分为数学、言语、一般学校;非学业自我差异中又分为体能、外貌、同性关系、与父母关系、诚信一可信赖、情绪稳定性。主要记录初中学生的学业自我差异总分、非学业自我差异总分、一般自我差异总分以及总体差异分数。各维度计算方法为:自我差异分数=理想自我分数一现实自我分数。学业自我差异总分:(学业自我差异各维度分数之和)/该维度下题目数,其他维度总分计算同上。结果:发放问卷265份,收回合格问卷为240份,有效率为90.6%。①初二年级学生的自我差异分数偏高,学业自我差异、非学业自我差异以及一般自我差异的分数也是初二年级的差异分数最高。②心理健康因子方面,分数较高的主要有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精神病性、敌对5项,其中初二年级分数偏高。③学业自我差异总分与个体抑郁、焦虑因子呈显著相关;初中学生外貌自我差异与人际关系因子显著相关;非学业自我差异总分分别与个体心理健康总分、躯体症状、强迫、精神病性和其他因子显著相关;自我差异总分分别与心理健康的精神病性、其他因子显著相关。④初一年级学生一般自我差异明显低于初二年级[F(2.169)=4.074,P〈0.05],初二年级学生精神病性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年级[F(2.169)=3.287,P〈0.05]。非学业自我差异、自我差异总分、人际关系和焦虑这几个维度中,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结论:初二年级学生自我差异分数显著高于初一、初三年级,自我差异各维度的得分也是初二年级偏高;自我差异与心理健康因子的关系中,受影响最大的心理健康因子是抑郁、焦虑、精神病性;自我差异维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同性关系、外貌、非学业自我差异和自我差异总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抑郁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1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睡眠质量,以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量表)和BECK抑郁自评问卷(BDI)分别评估生活质量和抑郁情况。记录年龄、性别、婚姻、干体重、血红蛋白、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白蛋白、C-反应蛋白、透析前及透析后血肌酐、尿素氮。结果睡眠质量较差(PSQI评分〉5)的血液透析患者占76.1%;睡眠质量较好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生理及心理健康总分均高于睡眠质量较差组(P〈0.01),睡眠质量较差组的抑郁评分高于睡眠质量较好组(P〈0.05);中-重度抑郁患者(BDI评分≥8分)占63.4%,该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生理及心理健康总分均低于非中-重度抑郁组(P〈0.01),且睡眠质量差(P〈0.01);SF-36生活质量总分、生理健康总分及心理健康总分和睡眠质量及抑郁相关(P〈0.01),睡眠质量和抑郁是生活质量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较差、抑郁较为常见,睡眠和抑郁之间相互影响,并且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及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社会支持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于2004-08/2005-08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学校为单位或以教研组为单位,分别从河南省焦作地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本科)抽取承担教学工作的教师630名为观察对象。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定社会支持情况。该量表包含10个条目,包含主观支持(4条)、客观支持(3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3个维度。总分为10个条目计分之和。总分越高,说明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测评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共有90个问题,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附加项10个症状因素。采用5级评分法。在测试中统一指导语,要求观察对象根据近1周来的实际感觉,逐项填写调查问卷各条目,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将不同类型学校教师心理状况评分与全国成人常模进行比较。结果:发放问卷630份,收回合格问卷570份,有效率90.5%。①学校教师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常模。②大学教师心理健康各因子评分低于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相对高于小学教师和大学教师。③男性人际关系、敌对、偏执、精神病性项目评分高于女性,女性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等项目评分高于男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④中年教师组(40~55岁)症状自评量表9项因子评分均高于青年教师组(25~40岁),尤其在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偏执因评分上,中年教师组明显高于青年教师组。⑤男性教师群体社会支持总体评价较低,女性教师的社会支持利用度高于男性。⑥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性相关,除主观支持维度与症状自评量表的强迫症状、敌对、精神病性无显著性相关外,社会支持的3个维度均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均呈现显著性相关(P<0.05或P<0.01)。结论:学校教师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常模。不同类型学校、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教师之间心理健康水平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男性教师群体社会支持总体评价较低,女性教师的社会支持利用度高于男性。所有教师的社会支持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成正相关,不完善的社会支持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夫妻关系及婚姻质量与抑郁情绪的相关性。方法对深圳市4550名中学生家长采用一般情况问卷、Olson婚姻质量问卷、夫妻冲突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夫妻之间)和贝克抑郁量表进行调查,将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结果Olson婚姻质量问卷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与夫妻支持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与贝克抑郁量表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夫妻冲突与满意度和性格相容性有关(P〈0.05或0.01),夫妻支持与性别、过分理想化、满意度和信仰一致性有关,抑郁与性别、性格相容性、夫妻冲突和支持有关(P〈0.01)。路径分析显示:性别、性格相容性和满意度是抑郁的预测变量,对抑郁情绪产生直接影响。结论夫妻之间性格相容和满意度是影响夫妻冲突和支持的重要因素,且对情绪有着间接或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加强心理健康宣传的同时,应强调夫妻间的接纳和宽容的重要性,增进夫妻间交流和沟通的技巧,提高婚姻质量。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农村与城市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西部地区农村与城市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并进行比较。方法,于2003-01/2004—12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康奈尔医学指数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西部地区12省农村与城市小学至大学的6129名教师进行个性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分层比例抽样调查,并进行比较。入组年龄18~62岁,平均34.17岁,其中农村教师1813名,城市教师4316名。性别条件中男女比例大致相等,民族条件中主要为汉族教师,个别为少数民族教师,但精通汉语。按照中国常模结果的划分标准,将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按照1-5的5级评分方法)划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结果:共发放问卷6837份,收回有效问卷6129份,有效率为89.64%。①在艾森克人格问卷比较中,农村教师的精神质量表分高于城市教师,掩饰性量表分低于城市教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②康奈尔医学指数问卷测试结果中,既往健康状况、抑郁、愤怒分项农村教师均分高于城市教师(P〈0.001),眼和耳、心血管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生殖泌尿系统、疲劳感、习惯分项为城市教师高于农村教师(P〈0.001,P〈0.05)。③农村教师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总分以及症状自评量表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10个因子分明显高于城市教师,差异显著(P〈0.05)。农村教师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的阳性结果总检出率分别为36.46%,34.16%,39.38%,城市教师分别是26.85%,27.48%,32.6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总体水平上,西部地区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城市教师,有心理问题者比例高于城市教师,其现状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偏远山区教师心理健康状态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长期工作于偏远山区的小学教师,由于环境和条件等因素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目的:分析山区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以寻找对策提高山区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设计:以偏远山区教师为观察对象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单位:忻州师范学院教育系。对象:于2003—12/2004-02在山西省的五台、神池、河曲等七个县市,选取最为偏远山区的28所学校随机抽取教师182名作为调查对象。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山区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评。症状自评量表由90个项目组成,包涵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焦虑、抑郁、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采用5级评分(1从无,2轻度,3中度,4相当重,5严重)。评估标准:因子分≥2分者即有轻度症状者;只要有1个因子得分≥3分者,则被视为可能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主要统计指标为9个因子评分,中度痛苦水平因子检出率(因子分≥3),阳性项目数(因子分≥2分)。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主要观察指标:山区男女教师和不同年龄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状况。结果:发放问卷182份,收回合格问卷146份,有效率80.2%。①心理问题总检出率为51.7%,其中男教师为48.8%,女教师为53.3%。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者占6.1%,其中男教师为1.4%,女教师为4.8%。各种心理问题在山区教师中的检出率为2.1%-12.3%,按检出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强迫症,焦虑。人际敏感,抑郁,躯体化,精神病性,偏执,恐怖,敌意。②山区教师症状白评量表的总分和总均分明显高于常模,阳性项目数相对于常模较低,但阳性项目的平均分却明显高于常模。说明山区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总体上差于国内正常人群。③山区教师在症状白评量表所有因子的得分上均明显高于国内正常人群的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④山区女教师的阳性项目数、阳性项目均分都高于男教师。女教师在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因子上得分都高于男教师,差异有显著性(P〈0.05)。⑤≥30岁的教师阳性项目均分、躯体化、恐怖等因子的得分高于30岁以下的教师,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山区教师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集中表现在强迫、人际敏感、焦虑、抑郁、躯体化等方面。山区教师症状白评量表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平均分以及各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国内正常人群。女教师心理问题发生率高于男教师。30岁以上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