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4 毫秒
1.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对罕少见病因肠梗阻诊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证实的罕少见病因肠梗阻的CT征象及临床表现,CT检查包括全腹部平扫、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增强扫描.结果 14例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肠梗阻表现.其梗阻原因分别为腹茧症2例、乙状结肠周围疝2例、闭孔疝3例、肠石1例、胆石6例.结论 MSCT检查除了能明确诊断肠梗阻外,还能明确导致肠梗阻的罕少见病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成人小肠梗阻(small bowel obstruction,SBO)少见病因的MSCT表现,提高对SBO病因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由少见病因引起的成人SBO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SCT表现,着重于病因分析。结果:17例中,梗阻病因为十二指肠旁疝3例,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1例,小肠套叠2例,植物粪石8例,胆结石2例及左侧闭孔疝1例。所有病因均具有特征性CT表现。结论:认识SBO的少见病因及其CT表现,对提高SBO病因的诊断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MSCT对肠梗阻部位和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证实的肠梗阻患者76例,均行全腹部CT平扫,其中32例加行增强扫描。结果:MSCT对肠梗阻部位诊断准确率为81.5%,对肠梗阻病因诊断准确率为84.2%。76例中,粘连性肠梗阻19例,肠道肿瘤(含复发)18例,炎性病变13例,肠扭转10例,腹外疝4例,肠套叠(不含肿瘤引起的肠套叠)4例,粪石性肠梗阻3例,肠系膜血管栓塞3例,原因不明2例。结论:MSCT可清晰显示肠梗阻的部位,准确判断病因,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4.
黄昌胜 《航空航天医药》2013,24(9):1091-109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成像技术在肠梗阻诊断及临床上的应用,寻求诊断肠梗阻的新方法.方法:选取疑似肠梗阻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X线平片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诊断,并将诊断结果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SCT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为95.0%,X线平片诊断准确率为72.5%,MSCT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明显优于X线平片,两种诊断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三维成像技术可明确肠梗阻的病因、梗阻部位及患病程度,提高诊断肠梗阻的能力,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技术在肠梗阻诊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技术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8例临床怀疑为肠梗阻病例的MSCT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双期增强扫描,32例行MPR-冠状位、矢状位图像重建,并将其中MSCT确诊为肠梗阻的病例与临床最终结果对照。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随访证实共78例。CT提示肠梗阻阴性5例,阳性73例,与临床最终结果符合,诊断肠梗阻敏感性达100%。大肠各段及十二指肠的定位诊断准确率达100%(43/43),空肠及回肠的定位诊断准确率达84.3%(27/35)。影像对于病因诊断符合率达90.4%(66/73),不符合率6.7%(7/73)。结论:MSCT技术的应用发展,已成为肠梗阻检查的重要手段。在肠梗阻定位诊断、病因诊断、血供情况的了解具有极大的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SCT后处理对肠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68例临床怀疑肠梗阻的病例进均行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进行薄层、多平面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容积再现法(VR)重建图像分析诊断,将其结果与结肠镜和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为100%,病因诊断准确率为93%,包括:肠道肿瘤17例,炎性病变15例,肠粘连12例,肠扭转9例,腹股沟疝6例,肠套叠2例,肠系膜血管栓塞2例,胆石性肠梗阻3例,粪石性肠梗阻2例。结论 16层螺旋CT多种后处理重建技术相结合能更清晰地显示肠梗阻病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小肠机械性梗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32例小肠机械性梗阻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11岁~78岁,急性肠梗阻7例、慢性肠梗阻25例。结果:完全性小肠梗阻9例,不完全性小肠梗阻23例;本组MSCT诊断小肠梗阻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5%,准确率97.2%,29例病因诊断正确(87.8%).结论:MSCT是诊断小肠机械性梗阻敏感、特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特别是在诊断梗阻原因方面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老年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老年肠梗阻患者MSCT表现进行分析,其中30例行手术治疗,6例保守治疗.结果:MSCT准确显示肠梗阻的病例为100%.30例手术治疗患者中,28例手术结果与MSCT表现相符,包括肠道肿瘤15例,粘连性肠梗阻6例,腹外疝2例,胆石性肠梗阻2例,炎性作用引起的肠梗阻3例.结论:MSCT对老年肠梗阻的程度、梗阻部位及梗阻原因的诊断有重大意义,可作为肠梗阻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薄层扫描及计算机后处理技术在确定肠梗阻病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肠梗阻108例,其中经手术后病理证实102例,肠镜活检证实6例。患者均采用64层GE light speed VCT机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将薄层容积扫描数据,在工作站进行后重建处理,获得兴趣区的MPR图像、曲面重组(CPR)图像、滑动薄层块最大密度投影(STS-MIP)图像。对肠梗阻的梗阻病因作出诊断,然后与手术及肠镜结果进行逐一对照。结果:MSCT及多平面重组技术对肠梗阻总的病因诊断符合率为90.7%。肠道本身病变39例,诊断符合数34例(87.2%);肠道外病变50例,诊断符合数46例(92%);肠道内病变19例,诊断符合数18例(94.7%),以上三种分类病因的诊断符合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2=8.79,P〈0.05)。结论:MSCT及计算机后处理技术在确定肠梗阻病因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肠梗阻患者的首选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肠梗阻的诊断及其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2-2013年期间55例肠梗阻患者的CT表现。结果55例肠梗阻患者中,MSCT正确报告52例梗阻部位,准确率为94%;梗阻原因有50例与临床诊断结果完全相同,其符合率为91%,其中有17例粘连性梗阻,11例肠道肿瘤,4例肠扭转,3例肠系膜血管栓塞,3例肠套叠,3例粪石性梗阻,1例结石性梗阻,3例腹股沟疝,2例动力性肠梗阻,1例肠外肿瘤压迫,2例小肠内疝。结论 MSCT能快速准确地显示肠梗阻的部位及病因,并能清晰显示肠管周围情况,对临床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腹部X线平片和CT对小儿肠梗阻的诊断价值,重点探讨小儿绞窄性肠梗阻的CT表现。材料和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4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手术证实肠梗阻23例,术前24h均拍摄腹部正侧位X线平片,其中14例行腹部CT扫描。结果:23例肠梗阻术前诊断正确率:腹部X线平片为69.6%(16/23):CT为100%(14/14)。其中,绞窄性肠梗阻术前诊断正确率:腹部X线平片为38.9%(7/18);CT为90.9%(10/11)。11例绞窄性肠梗阻的主要CT表现包括:小肠壁增厚9例;CT平扫肠壁密度增高7例和“靶征,,2例;CT增强扫描肠壁强化低于正常者6例,3例延迟扫描强化。肠系膜血管增粗水肿5例,4、肠壁积气4例,腹水6例。结论:CT诊断小儿肠梗阻,特别是显示肠绞窄,较腹部X线平片优越。  相似文献   

12.
小肠机械性梗阻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 CT对小肠机械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1例手术和临床证实的小肠机械性肠梗阻病人的 CT表现进行了分析。全部病人为腹平片和临床检查确诊为小肠机械梗阻病人。男 14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44 .8岁。结果 :完全性小肠梗阻 13例 ,绞窄性小肠梗阻 5例 ,不完全性小肠梗阻 3例。 1/ 3病例术前 CT显示梗阻病因 ,包括腹腔肿块 ,炎性狭窄。 5例中 4例 (80 % ) CT征象提示肠绞窄存在 ,早于腹平片。肠壁郁血增厚大于 3 mm,肠腔大量积液 ,气液平面中液多于气 ,腹腔广泛性液体渗出伴肠系膜水肿则提示绞窄性肠梗阻。结论 :在明确梗阻病因上 CT较腹平片有明显优势。显示典型绞窄性梗阻征象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较腹平片高 ,但无典型征象并不能排除绞窄性肠梗阻存在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4例临床怀疑为肠梗阻的病例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22例扫描前60min分次口服等渗甘露醇溶液1000~1500ml,余12例因腹张、呕吐频繁等原因未服甘露醇溶液。均行平扫+三期增强扫描。成像方法包括薄层横断面、多方位重建成像(MPR)、容积再现法(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血管成像。结果:在34例临床怀疑肠梗阻病例中,经MSCT检查明确为肠梗阻者27例,其中低位小肠梗阻14例,较高位小肠梗阻2例,11例为不同部位的结肠梗阻。其中炎性病变9例、粘连8例、肠道原发肿瘤7例、肿瘤术后复发或转移2例、腹股沟斜疝1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判断肠梗阻的部位、程度及原因、有无闭袢性肠梗阻及肠缺血、肠绞窄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Transverse colon volvulus is a rare but potentially fatal cause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We report the case of a 72-year-old woman presenting with clinically suspected intestinal obstruction. She underwent abdominal and pelvic computed tomography (CT). The diagnosis was obtained preoperatively: CT showed “the whirl sign”, indicative of a volvulu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B超、腹部x线平片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经手术证实为肠梗阻的2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4层螺旋CT检查135例;B超检查167例;腹部x线平片196例。比较三种方法术前诊断正确性。结果:64层螺旋CT、B超、腹部x线平片对肠梗阻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4.1%、86.8%、72.4%;对肠梗阻部位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0.7%、63.4%和53.5%;对梗阻原因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2.9%、59.2%、34.1%;对绞窄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76.7%、58.1%和27.9%;64层螺旋CT对肠梗阻、梗阻部位和梗阻原因的诊断与B超、x线片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B超与x线片相比也具有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64层螺旋CT对肠梗阻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明显优于B超及腹部x线平片检查,对临床及时制定治疗方案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肠梗阻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3 6例肠梗阻患者的腹部X线平片和CT表现进行分析。其中 2 4例行手术治疗 ,12例行胃肠减压、抗感染保守治疗。 12例有腹部手术史。结果 :腹部X线平片和CT准确显示梗阻程度的病例分别为 2 0例 ( 5 5 .6% )和 3 4例 ( 94.4% )。CT直接准确诊断梗阻病因 19例 ,包括结肠直肠癌 16例 ,肠系膜囊肿伴绞窄性肠梗阻 1例 ,结肠淋巴瘤合并肠套叠 1例 ,结肠脂肪瘤合并肠套叠 1例。 12例有腹部手术史者中 10例为粘连性肠梗阻 ,2例为麻痹性肠梗阻 ,结合手术史 ,CT诊断无误。结论 :对梗阻病因的判断CT明显优于腹部X线平片 ,CT可显示狭窄移行段的形态 ,有助于判断病因 ,可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肠癌致机械性肠梗阻的螺旋CT诊断的优越性。材料和方法:搜集64例曾于术前做腹部CT检查并经手术或纤维结肠镜病理证实为结肠癌引起机械性肠梗阻病例,就以下CT及腹部平片表现进行分析:①梗阻近、远侧肠管表现;②梗阻部位改变;③并发症的CT征象。结果:64例肠梗阻中,判断肠梗阻的有无,CT检查诊断64例(100%),X线平片诊断60例(93.7%);肠梗阻病因的判断,CT诊断64例(100%),平片诊断0例(0%)。全组64例在CT上均见肠腔内软组织肿块影、肠壁增厚和肠腔狭窄,其中4例见缺血性结肠炎。结论:结肠癌引起机械性肠梗阻的CT检查,对诊断梗阻的原因、部位、程度及发病缓急可提供更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易嵌顿并发肠梗阻腹外疝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4例经手术证实腹外疝并发肠梗阻的螺旋CT表现。结果 24例中,根据疝所在的位置,螺旋CT诊断腹股沟斜疝16例(右侧10例、左侧6例),腹股沟直疝1例,股疝3例(右侧2例、左侧1例),闭孔疝2例(右侧),腹壁切口疝2例。疝囊内容物均为小肠,伴大网膜7例(腹股沟斜疝6例、腹股沟直疝1例)。小肠不全梗阻11例,完全性梗阻13例,腹腔积液3例。结论多层螺旋CT不仅能明确腹外疝并发肠梗阻的部位及程度,而且能为临床提供疝内容物的种类、大小、与周围解剖关系等精细信息,对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及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Intestinal stenosis from mesenteric injury after blunt abdominal traum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e report a case in which blunt abdominal trauma resulted in injury to the mesentery with subsequent ischemic stricture of the adjacent small bowel. We present CT images at the time of trauma and 5 weeks later when clinical signs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occurred. We include images of enteroclysis and angiography of this uncommon sequela of blunt abdominal trauma. At surgery, a stenotic small bowel loop was found adjacent to a healed defect in the mesentery.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of the resected segment showed mucosal and submucosal ischemia with mucosal ulceration, mural inflammation, and fibrosis. Posttraumatic intestinal stenosis subsequent to a mesenteric tear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in a patient with a history of blunt abdominal trauma and signs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Received: 10 July 1998; Revision received: 14 October 1998; Accepted: 18 November 1998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肠闭锁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X线平片、消化道造影及CT检查对先天性肠闭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先天性肠闭锁患者的影像学资料。40例均行腹部立位和正侧位摄片,其中8例同时行上消化道碘水造影,26例行碘水灌肠造影,3例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结果:主要X线表现:高位小肠梗阻10例,低位小肠或结肠梗阻30例;腹腔内胎粪钙化5例,包裹性气腹2例,风兜征8例,胎儿型结肠24例,结肠宽径接近正常2例。主要CT表现:十二指肠闭锁处呈截断状3例。结论:X线平片对先天性肠闭锁的诊断及确定闭锁部位有重要价值,消化道碘水造影是确诊本病的重要依据,CT可作为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