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物与人》2014,(1):29-29
金线莲素有“药王”、“金草”、“神药”、“乌人参”等美称。九峰全线升级的“健康专家系列”金线莲82068、82096、82200三款新品重磅上市.为新年助力。  相似文献   

2.
《药物与人》2014,(3):27-27
金线莲素有“药王”、“金草”、”神药”、“乌人参”等美称。九峰全线升级的“健康专家系列”金线莲82068、82096、82200三款新品重磅上市.为新年助力。  相似文献   

3.
《药物与人》2013,(12):29-29
2010年.知名茶企九峰茗茶独家将素有“药王”之称的珍稀中草药金线莲搬上茶桌.采用乌龙茶工艺创新制成金线莲茶,实现了从餐桌到茶桌的变化,轰动业界,也让金线莲一时声名大噪。现如今,九峰又独树一帜,针对不同群体的消费习惯.提炼出食用金线莲的三种方法、三种体验.创新让九峰金线莲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4.
《药物与人》2013,(11):71-71
近年来金线莲在养生领域很有名气.知名茶企九峰茗茶是最早将素有”药王”之称的珍稀中草药金线莲搬上茶桌.采用乌龙茶工艺创新制成金线莲茶.实现了从餐桌到茶桌的变化。如果在重阳节给老年人送上这样一份特殊的礼物,必定会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相似文献   

5.
《药物与人》2013,(9):69
最近茶界又一创举引人关注,九峰茗茶独家将素有"药王"之称的珍稀中草药金线莲搬上茶桌,采用乌龙茶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等制茶工艺创新制成金线莲茶。据业内有关人士表示,九峰金线莲茶既保留了金线莲自身营养、口味,又突破金线莲传统的蒸炖法,让人可以像  相似文献   

6.
《药物与人》2013,(10):73
金线莲何以称药?金线莲别名金线兰、金丝草,为兰科开唇植物花叶兰属多年生珍稀中草药。它生长于福建广东一带,其护肝保肝、清热解毒等多种功效在民间有很高的认知度。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内就将其定入"肝、脾、肾"三经,起到养血、凉血、护肝、清热解毒之功效,是历代皇室宫廷的养生御品。经权威专家鉴定,金线莲内含大多数活性物与冬虫夏草一致,堪称"南方的冬虫夏草"。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灵芝、金线莲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的气相色谱-质谱同位素内标分析方法。通过检测灵芝、灵芝孢子粉和金线莲中的PAEs含量,了解其污染及迁移状况,分析污染主要来源。方法依据GB 5009.27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第一法气相色谱-质谱法同位素内标法,优化质谱条件进行测定。以低本底样品进行低、中、高3种浓度水平的加标实验(n=6),计算回收率与相对标准偏差(RSD)。结果该法的检出限(MDL)为0.031~0.093 mg/kg,回收率为75.0%~118%,RSD为1.2%~12%;灵芝、灵芝孢子粉及金线莲中PAEs均有检出,其中DBP的检出率为60.0%(18/30),卫生限值超标率为20.0%(6/30);定型包装样品的检出率高于散装样品,通过包装材料吸收、扩散是主要原因。结论应加强中药材中PAEs的监测,改进灵芝、金线莲包装材料或包装方式,以减少PAEs的迁移污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金线莲胶囊(中药金钱莲提取物)治疗高龄老年人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69例患者经过1周洗脱后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采用金线莲胶囊治疗,对照组33例给予安慰剂,疗程30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43%),高于对照组(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尿酸值(438.7±49.6μmol/L)较治疗前(522.5±31.5μmol/L)和对照组治疗后(488.7±40.6μmol/L)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尿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线莲胶囊对高龄老年高尿酸血症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和耐受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金线莲植物叶提取物的安全性进行研究。 方法 根据《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GB 15193-2003)》进行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致畸试验、大鼠90 d喂养试验。 结果 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最大耐受剂量(maximum tolerated dose,MTD)大于35.00 g/(kg·bw),属无毒级;8~5 000 μg/皿剂量Ames试验结果为阴性、2.50~10.00 g/(kg·bw)剂量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及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2.92~8.75 g/(kg·bw)剂量对大鼠不具母体毒性、胚胎毒性和致畸作用;5.83~17.50 g/(kg·bw)剂量大鼠 90 d喂养试验对大鼠的体重增长、进食量、食物利用率、血常规指标、血生化指标、脏器重量、脏器/体重比值均无异常变化,大体解剖和组织病理检查均未见与金线莲植物叶提取物有关的异常改变。 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金线莲植物叶提取物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职业与健康》2009,(12):1268-1268
设有“论著”、“卫生学调查”、“职业危害与临床”、“实验·监测与检验”、“营养与食品卫生”、“流行病学与预防保健”、“环境与健康”、“学校卫生”、“卫生工程效果评价”、“专业论坛”、”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综述”、“继续医学教育”、“社区卫生”、“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相关疾病与临床”、“临床护理”等。  相似文献   

11.
按《国际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饰色彩的词语作为语素的词,必须使用汉字,如:“一律”、“一方面”、“一气呵成”等。还有下列情况下也应使用汉字:①“一”后为名词时不用“1”。例如:“看一眼”、“作一分析”、“这一事故很严重”等。②“一”之前为指示代词“每”、“某”等时不用“1”。例如:“每一个人”、“抽出某一个样品进行检验”等。③“一”在表示相同意义的形容词“同”之后不用“1”。例如:“在同一时期内”、“同一作者”等。④“一”与量词组或数量词作定语或泛指中不用“1”。例如:“这是一种新方法”、“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这里的“一种”和“一个”相当  相似文献   

12.
按《国际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饰色彩的词语作为语素的词,必须使用汉字,如:“一律”、“一方面”、“一气呵成”等。还有下列情况下也应使用汉字:1“一”后为名词时不用“1”。例如:“看一眼”、“作一分析”、“这一事故很严重”等。2“一”之前为指示代词“每”、“某”等时不用“1”。例如:“每一个人”、“抽出某一个样品进行检验”等。3“一”在表示相同意义的形容词“同”之后不用“1”。例如:“在同一时期内”、“同一作者”等。4“一”  相似文献   

13.
《职业与健康》2009,(8):815-815
设有“论著”、“卫生学调查”、“职业危害与临床”、“实验·监测与检验”、“营养与食品卫生”、“流行病学与预防保健”、“环境与健康”、“学校卫生”、“卫生工程效果评价”、“专业论坛”、”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综述”、“继续医学教育”、“社区卫生”、“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相关疾病与临床”、“临床护理”等。  相似文献   

14.
《职业与健康》2009,(9):937-937
设有“论著”、“卫生学调查”、“职业危害与临床”、“实验·监测与检验”、“营养与食品卫生”、“流行病学与预防保健”、“环境与健康”、“学校卫生”、“卫生工程效果评价”、“专业论坛”、”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综述”、“继续医学教育”、“社区卫生”、“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相关疾病与临床”、“临床护理”等。  相似文献   

15.
《职业与健康》2009,(11):1195-1195
按《国际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饰色彩的词语作为语素的词,必须使用汉字,如:“一律”、“一方面”、“一气呵成”等。还有下列情况下也应使用汉字:①“一”后为名词时不用“1”。例如:“看一眼”、“作一分析”、“这一事故很严重”等。②“一”之前为指示代词“每”、“某”等时不用“1”。例如:“每一个人”、“抽出某一个样品进行检验”等。③“一”在表示相同意义的形容词“同”之后不用…1’。例如:“在同一时期内”、“同一作者”等。④“一”与量词组或数量词作定语或泛指中不用“1”。  相似文献   

16.
《职业与健康》2016,(2):278-278
设有“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与职业相关疾病”、“实验·监测与检验”、“食品安全与营养”、“流行病学与预防保健”、“环境与健康”、“学校卫生”、“卫生管理与研究”、“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综述”、“继续医学教育”、“社区卫生”、“调查研究”、“基础与临床医学”等。  相似文献   

17.
[1]读者对象是以中、高级医药、科技、教育、环保、防疫、监督、劳动安全与劳动保护等科技工作者和基层专业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2]杂志栏目设有“论著”、“卫生学与流行病学调查”、“职业病临床”、“食品卫生监督与管理”、“实验·监测与检验”、“卫生工程效果评价”、“经验交流”、“问题讨论”、“环境与健康”、“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学校卫生”、“病例报告”、“综述”、“继续医学教育”、“基础医学·相关疾病与临床”、“临床护理”、“中医与中西医结合”等。[3]欢迎下列来稿(1)职业及环境有害因素对人体影响的基础性…  相似文献   

18.
《职业与健康》2010,(12):1402-1402
按《国际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饰色彩的词语作为语素的词,必须使用汉字,如:“一律”、“一方面”、“一气呵成”等。还有下列情况下也应使用汉字:①“一”后为名词时不用“1”。例如:“看一眼”、“作一分析”、“这一事故很严重”等。②“一”之前为指示代词“每”、“某”等时不用“1”。  相似文献   

19.
按《国际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饰色彩的词语作为语素的词,必须使用汉字,如:“一律”、“一方面”、“一气呵成”等。还有下列情况下也应使用汉字:①“一”后为名词时不用“1”。例如:“看一眼”、“作一分析”、“这一事故很严重”等。②“一”之前为指示代词“每”、“某”等时不用“1”。  相似文献   

20.
《职业与健康》2010,(13):1519-1519
按《国际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饰色彩的词语作为语素的词,必须使用汉字,如:“一律”、“一方面”、“一气呵成”等。还有下列情况下也应使用汉字:①“一”后为名词时不用“1”。例如:“看一眼”、“作一分析”、“这一事故很严重”等。②“一”之前为指示代词“每”、“某”等时不用“1”。例如:“每一个人”、“抽出某一个样品进行检验”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