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和分析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的影像学改变和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之间的相关性,为VCI的中医药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血管性痴呆组(VaD组)及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非痴呆组(VCIND组),对3组患者分别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和颅脑MRI检查.结果:①在VCI患者中医证候中,单一证候较少,多为复合证候.在本次研究中各个证候出现率由大到小为:肾精亏虚、痰浊阻窍、瘀血阻络、肝阳上亢、腑滞浊留、热毒内盛和气血亏虚.②在中医证候和磁共振成像改变的分析中,VCI的中医证候在不同部位的脑损害时的出现率具有显著差异性.③脑损害部位与中医证候积分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腑滞浊留、热毒内盛和肾精亏虚可能分别是基底节梗塞、脑萎缩和双侧半球梗塞的危险因素.结论:在VCI的中医证候中,痰浊阻窍证在头颅MRI上多表现基底节梗塞;瘀血阻络证多表现侧脑室旁梗塞;热毒内盛证多表现左侧脑半球梗塞;肾精亏虚证多表现双侧脑半球梗塞和脑萎缩,而瘀血阻络证则多表现为皮质损害.同时腑滞浊留证、热毒内盛证和肾精亏虚证可能分别是基底节梗塞、脑萎缩和双侧半球梗塞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从痰浊瘀血理论论述老年性痴呆的基本病因、病机,确立老年性痴呆的治疗原则。文章通过研究名老中医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文献中关于痰浊瘀血与老年性痴呆的论述,运用中医学理论系统论述痰浊瘀血与老年性痴呆形成与发展的关系,指出脏腑气血阴阳俱虚是老年性痴呆发生发展的基本病机,痰浊瘀血是老年性痴呆的直接原因。痰瘀之邪上蒙清窍、阻痹脑络,从而导致患者出现神志方面的一系列疾病,故应重视痰瘀理论与老年性痴呆的关系,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卒中后患者认知损害的脑影像学改变与中医证候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金洲  盛彤  刘峘  王永炎 《中医杂志》2004,45(2):132-134
目的:调查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中医证候分布与脑影像学改变的关系,确认卒中后认知损害的临床测定值,为卒中后认知损害的中医危险因素的干预和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对住院脑卒中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评定与头颅CT检查,并进行中医证候积分评定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各个证候出现率按概率大小排列为: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瘀血阻络证、肝阳上亢证、腑滞浊留证、热毒内盛证,以及气血亏虚证.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腑滞浊留对基底节梗塞后认知损害的相对危险度较高, 热毒内盛对梗塞伴脑萎缩后认知损害的相对危险度较高, 肾精亏虚证对左半球或双侧梗塞后认知损害的相对危险度较高, 但气血亏虚对放射冠梗塞后认知损害的影响呈负相关. 结论: 卒中部位和性质的影像学改变与中医证候有显著相关性,提示肾虚、痰浊、血瘀,以及腑滞、热毒可能是卒中后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 但与气血亏虚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4.
针对慢性偏头痛的疾病特点,导师李彬教授提出“阳郁络阻”为本病的主要病机。“阳郁络阻”即“阳气郁滞,脑络瘀阻”,风、寒、湿、热等邪气和情志内伤致阳气郁滞,阴血亏少、有形之邪尤其是痰浊与瘀血会造成脑络瘀阻,“阳郁”与“络阻”相互影响,缠绵不愈,最终导致慢性偏头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管性认知损害(VCI)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 对774例受试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检查,结合影像学、生化检查,初步筛选出VCI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NC组)142例,并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辨别、中医证候评分以及中医证候对于VCI的危险度研究.结果 VCI组痰浊蒙窍证、瘀阻脑络证、腑滞浊留证出现的比率和证候积分显著高于NC组,热毒内盛证、气血不足证的比率和证候积分低于NC组(P<0.05或P<0.01).NC组单一证候所占的比例高,VCI组多个证候比例高.中医证候对于VCI的危险度显示,痰浊蒙窍证、瘀阻脑络证、腑滞浊留证回归系数分别为3.472、8.866和3.921(P<0.01).结论 痰浊蒙窍证、瘀阻脑络证、腑滞浊留证在VCI患者中出现频率高、程度严重,其可能是VCI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高脂血症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高脂血症在中医古文献中的记载,其病因病机为脾、肝,肾之功能不足为病之本,而痰浊内蕴.瘀血阻络则为病之标。结合临床表现,将其分为肝阳上亢,痰浊内蕴、肝胆湿热,肾阳不足.肝肾阴虚5型,并提出相应的治法,方药。  相似文献   

7.
后循环缺血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治疗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循环缺血病因病机:情志郁怒,内风动越;饮食不节,痰阻脉络;过度劳累,肾精不足;气候变化,血液瘀滞。辨证论治:肝阳上亢、痰浊内蕴、肾精不足、瘀血阻络。  相似文献   

8.
张永文  张晓立  程艳 《河南中医》2016,(7):1294-1296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程日久,失治误治,痰瘀阻络,或劳欲过度,损伤肾气,或年老体虚,肾元不固,肌肉筋骨失其濡养,皆可导致关节畸形。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畸形的中医病因有:病久失治,素体虚弱,年老体衰。其病机特点:久病则瘀血阻络,多兼痰浊阻络,病久则肝肾不足,气血两虚。该病可分为瘀血阻络证、痰瘀痹阻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不足证等。由于瘀血阻络是RA关节畸形的重要发病机制,故活血通络是治疗的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9.
何华 《中医研究》2007,20(9):4-6
痰浊和瘀血在中风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关痰瘀与中风的关系,历代医家早有阐述。近年来,随着对中风病研究的不断深入,愈来愈多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了痰瘀互阻是中风病的主要病机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防治冠心病,临床研究成果丰硕,为促进和提高对冠心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本文用普赖斯定律根据文章重要性和影响力筛选出核心作者58位,主要论文142篇,其中关于冠心病的病因病机观点有血瘀学说、瘀毒从化说、痰瘀学说、阳虚血瘀说、络病学说、心脾痰瘀相关说、热毒说以及络风说等。不同冠心病病因病机观点阐发的角度不同,但实质基本一致。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主要与痰浊、瘀血、毒、虚等有关,属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心、心脉,与肝、脾、肾、肺四脏有关,脏腑气血阴阳亏损,尤其是心气血阴阳不足为本,痰浊、血瘀、热毒为标,痰浊、血瘀闭阻心脉,热毒损伤心脉,致心脉不通或心脉失荣而发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标本互为因果,因虚可致实,因实亦可致虚。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中医杂志》2017,(9):783-785
肖军教授认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基本病机为正伤肺虚、肺失宣肃,致使痰浊、瘀血、热毒等病理产物凝聚胶结于气道。基于"肺脾相关"理论,肖老师提出脾失健运、气血虚损是导致肺癌正气耗伤及痰浊、瘀血、热毒等病理产物形成的主要因素和重要前提,是联系肺癌痰瘀阻络证→阴虚毒热证→肺脾两虚证→脾肾两虚证病机发展过程的中心环节。治疗方面,肖老师以健运脾气为主,并灵活运用化痰、活血、解毒、滋阴、清热、散结等药物,攻补结合,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从痰瘀理论论述肝硬化形成发展的基本病因、病机,从而确立肝硬化的治疗原则。本文引用文献中关于痰浊瘀血与肝硬化的论述,运用中医学有关痰浊瘀血的理论,系统论述痰浊瘀血与肝硬化形成与发展的关系,从而指出肝硬化的直接病因为痰浊瘀血,痰凝血瘀是肝硬化发生发展的基本病机,认为慢性肝炎进展至肝硬化首先是脾肾亏虚,在此基础上产生痰浊瘀血,进而发展至痰凝血瘀交阻导致肝硬化,故应重视痰瘀理论与肝硬化关系,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脑血管性痴呆的中医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脑血管性痴呆的主要病因病机是痰浊凝滞,瘀血郁阻于脑,豁痰祛瘀为其主要治则。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关联规则探索现代文献研究中医高血压证型、病机的特征。方法:通过检索涉及高血压中医证型、病机的文献,采用Apriori关联性分析病机间关系、证型与病机间关系。结果:169个证型中,文献研究常见的是阴虚阳亢证、痰浊中阻证、肝阳上亢证、阴阳两虚证、肝火上炎证、肝肾阴虚证、血瘀证、气阴两虚证、肝阳化风证;36个病机中,文献研究常见的是瘀血、痰浊、肝阳化风、肝肾阴虚、阳亢、肝火上炎、阴虚阳亢、痰瘀互结。2瘀血更倾向与痰浊、阳亢、肝阳化风、肝肾阴虚、阴虚阳亢、肝火上炎等病机关联;痰浊更倾向与瘀血、肝阳化风、肝火上炎、肝肾阴虚、阳亢、阴虚阳亢、气虚、阴虚等病机关联;肝肾阴虚证与病机瘀血倾向关联;肝肾阴虚证和肝阳上亢证时与病机痰浊、肝阳化风、瘀血倾向关联;血瘀证与瘀血倾向关联。结论:高血压病机以肝肾阴虚为本,以痰浊,瘀血为标,以风阳内动为像。  相似文献   

15.
痰瘀同治治疗血管性痴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痰瘀同治治疗血管性痴呆,探究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理为痰瘀互阻于脑窍,髓海不足,痰瘀互阻证,以补肾益髓、化痰通络为法;痰浊瘀血,阻滞脑窍证,以豁痰祛瘀、通络开窍为法;脾肾阳虚,痰瘀阻窍证,以温补脾肾、开窍豁痰通络为法,并配合针灸、康复、心理、护理等治疗。  相似文献   

16.
从痰瘀交阻论治失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失眠病因繁多,概括其病机,总由脑府阴阳交通"不得从其道",气血失和所致.究其原因,除脏腑虚弱外,尚有痰浊、瘀血阻滞,本文综述了治疗痰瘀交阻所致不寐所运用的中医药证治方法和化痰祛瘀宁神药物的配伍运用及有关药理作用报道.  相似文献   

17.
董尚朴教授认为慢性前列腺炎病机复杂多变,基本归结为湿浊下注、热毒侵袭、湿热蕴结、肝郁气滞、瘀血阻络、脾虚气陷、肾气不足、脾肾阳虚等8个方面,病机特点是邪实者多而本虚者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皮质下白质脑病(SAE)脑循环动力学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对70例SAE患者进行影像学及脑循环动力学检查,同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SAE分型Ⅲ型与Ⅰ型和Ⅱ型相比,痰浊阻窍型、瘀血阻络型与其他证型相比脑循环动力学检查平均流速及流量显著降低,外周阻力与特性阻抗显著增高;Ⅰ型以瘀血阻络证发生率最高,Ⅱ型以痰浊阻窍证发生率最高,Ⅲ型以瘀血阻络证及肾精亏虚证发生率最高。结论SAE发病程度与微循环有关,SAE中医证型以痰浊阻窍证、瘀血阻络证为主,两证型脑循环动力学平均流速及流量显著降低,外周阻力与特性阻抗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9.
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阻络病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痰浊(热)、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气血津液运化失常,产生痰浊(热)、瘀血,痰瘀相互为患,搏结于络脉,致使络脉痹阻,又加重气血津液的代谢紊乱,导致本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痰瘀互结与糖尿病血管病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祝谌予教授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经验,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病因病机、防治原则、遣方用药等作了详尽论述。提出本病病机为气阴两虚,痰浊瘀血互结,日久痰浊瘀血闭阻脉络;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化痰散结为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