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0 毫秒
1.
首先为《阴阳图》正名,其次列举见于古籍中之诸种《阴阳图》,最后对《.阴阳图》之实质及其生成加以考释。本文以《周易》、古代阴阳家之说、《黄帝内经》等为根据,阐明阴阳之基本概念。即指寒暑。寒来暑往,为自然界之最大变化。其实质便是阴阳二气,阴消阳长,阳极生阴,阳消阴长,阴极生阳.周而复始之变化过程。人类万物皆遵循其变化而变化。此变化规律,便是天地自然之大道。故曰:“一阴二阳之谓道”。市《阴阳图》则是表现阴阳二气消长变化之动态图。  相似文献   

2.
从医学经典理论阴阳二十五度论证阴阳睡梦学说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阴阳睡梦——天人昼夜之道(睡眠醒觉与阴阳出入,阳寤阴寐与昼夜交替,阴阳睡眠与心神动静,阴阳承抱与协和睡眠);卫气循行——阴阳二十五度之说(营卫气昼夜循行的道路,卫行循行阴阳各二十五度,阳跷阴跷与循行异常);阴阳水火既济——睡梦失常调理之长(不寐的个体阴阳偏颇,失眠的阴阳心理调节,经方调节失眠的范例)。  相似文献   

3.
诊病疗疾必察阴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它以取类比象的方法来说明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如:“以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火为阳,水为阴……”等,以理推之来概括事物的属性。对人体来说,外为阳,内为阴,反应着人体内脏与体表之间存在的相对立与制约的关系。脏为阴,腑为阳,反应了脏腑之间的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相对、相用、相制的对立与统一。所谓“形为阴,气为阳”,形是指人体物质结构,而气是生理功能的动力,反应了人体物质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  相似文献   

4.
论脑和女子胞的阴阳五行属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阴阳五行界定法则,将五行纳入阴阳时,火为阳,水为阴。脑在五行属火,为阳;女子胞在五行属水,为阴。五行之中,每一行再分阴阳时,脑和女子胞均为阳。脑为阳中之阳,在天干地支为丙午。女子胞为阴中之阳,在天干地支为壬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五运六气理论是《黄帝内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将其中的三阴三阳与六气相结合,更是三阴三阳理论发展的新的模式。三阴三阳六气具有阴阳属性和五行属性,五行的相生相克理论贯穿始终。本文根据《黄帝内经》中对三阴三阳六气的相关记载,以及对三阴三阳、六气的追根溯源,分别从三阴三阳六气的概念、阴阳属性、五行属性、致病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阐明阴阳五行学说是三阴三阳六气的根源,而五行学说又是三阴三阳六气致病的核心思想,其致病特点分为单独致病和相兼为病,复杂而多样,熟练运用三阴三阳六气致病特点,并对司天、在泉、胜气、复气等要素进行综合考虑,能为临床辨证论治及治未病提供全新的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6.
五脏皆有气、血、阴、阳,肝亦有其气、血、阴、阳。肝主疏泄而藏血,体阴而用阳,自《内经》起即不乏有关肝气虚与肝阳虚的论述。近代秦伯未则明确指出:“肝虚证有属于血亏而体不充者,也有属于气衰而用不强者,应包括气、血、阴、阳在内。即肝血虚、肝气虚、肝阴虚、肝阳虚四种”。然世人多偏于肝阴血之不足,略于肝阳气之衰微,以致影响脏象学说与阴阳学说的完整性。为进一步阐明肝气虚与肝阳虚证的本质,本文总结了近年肝气虚与肝阳虚证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男女生殖生理上的不同,表现在阴阳禀赋、身体发育、气血等生理功能及病理方面,也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对此古代医家作了较多的研究论述。通过分析探讨男女生理(特别是生殖生理)方面的差异,对更深入理解妇女生理、病理特点,突出和保持中医妇科学的传统特色,具有重要意义。1  男女阴阳禀赋相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又云:“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男子禀阳,女子禀阴,男子阳中有阴,女子阴中有阳。“阴阳者,一分为二也。”世界本身是阴阳二气对…  相似文献   

8.
我在第一讲已经谈到 ,仰观天文 ,俯察地理 ,中知人事 ,是中医研究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与养生的基本手段和思路。运用这一手段和思路 ,仰观天象 ,天空有太阳光和热的辐射 ;俯察地理 ,地面既有昼夜明暗的交替 ,亦有春夏秋冬四季的转换。这是人人都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向阳的时候 ,光明温暖 ,古人叫做“阳” ;背阳的时候 ,黑暗寒冷 ,古人叫做“阴”。昼间向阳 ,昼为阳 ;夜间背阳 ,夜为阴。山南水北向阳 ,为阳 ;山北水南背阳 ,为阴。春夏日照渐多 ,气温渐升 ,春夏为阳 ;秋冬日照渐少 ,气温渐降 ,秋冬为阴。于是地球上便有了阴阳之分。汉代的…  相似文献   

9.
脏腑阴阳属性及其发生学原理索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认为人是天地阴阳相合的产物,人必须从自然界不断摄取饮食水谷以化生“精微之气”,才能维持生命活动,由于气源自于胃,而气为阳,属于天,故在形态上与胃相似的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皆象天而为阳,心、肝、脾、肺、肾之所以具有固定的形状,乃是因为“气生形”,而形为阴,属于地,故五脏象地而为阴。心、肝为单一脏器,肺、肾则为成对器官,本着“阴道偶,阳道奇”、“腰以上者为阳,腰以下者为阴”的阴阳分类总原则,不仅可以确定五脏之阴阳属性,而且还可以对其作进一步的划分。  相似文献   

10.
首先为《阴阳图》正名,其次列举见于古中之诸种《阴阳图》,最后对《阴阳图》之实质及其生成加以考释。本文以《周易》、古代是家之说、《黄帝内经》等为根据,阐明阴阳之基本概念,即指寒署。寒署往,为自然界之最大变化。其实质便是阴阳二气,阴消阳长,阳极生阴,阳消阴长,阴极生阳,周而复始之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论述脏腑阴阳气血津液属于脏腑中不同种类精微物质的基础上,对其生成来源和生理效应进行了探讨。认为,脏腑阴阳气血津液形成于先天,补充于后天,且可由脏腑之间同类物质转化而来。脏腑之阴、血和津液均有濡润、滋养和润泽的生理效应,脏腑之阳和气均有温煦、推动和固摄的生理效应,但阴与血及津液、阳与气之间,偏重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夭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文中“阳生阴长,阳杀阴藏”,诸家解释各异。有曰:“有阳趋向于旺盛,则阳气生发,阴...  相似文献   

13.
阴阳为河洛图、五行学说及先后天八卦学说的根本,亦为《周易》的核心。老子《道德经》阐明朴素唯物自然辩证法,为阴阳学说深度发挥。总结归纳阴阳学说概要有五:阴阳相互依存性、阴阳互动变化性、阴阳互根同一性、阴阳量变之极的转化性、阴阳的时空性,而太极图概括上述内涵。  相似文献   

14.
运用阴阳学说阐述冠心病的病理机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即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致心肌缺血、缺氧,临床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脏扩大,严重者可突然发生死亡。阴阳学说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它的组织结构可以用阴阳两方面加以概括说明。一般来说,上部属阴,下部属阳,表面属阴,体内属阳,在体表则背为阳,腹为阴;在体内则六腑属阳,五脏属阴。五脏之中居于上部的心、肺属阳,居于下部的肝、肾属阴。具体到某一脏腑又有阴阳之分,如心有心阴、心阳;肾有肾阴、肾阳等。《素问·金真言论》“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  相似文献   

15.
"汗为心之液"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汗液的生理、病理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调控系统作用的体现,与肺、心、脾脏之气和肺、心、肝、肾脏之阴密切相关,“汗为心液”囿于五行学说。  相似文献   

16.
各脏腑之间的联系是中基基础理论及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心肾二者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是被归为阴、阳和水、火的关系。而这其中,心肾之间的关系显的尤为重要和特殊;从五行依存生克推理,肾和心是“克及反侮”的关系,而就这种关系而言主要是指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如何理解这种水火既济以及水火失济随之而来的病理变化呢? 就阴阳的特性而言,阴阳是对立制约也是相互滋生的,这就是所谓的“孤阴不具,孤阳不存”。经书[1]云:“五行之理…… 总不出乎阴阳;阴阳之用总不离水火。”心肾之关系可见。火性炎上,水性润下:《慎斋遗书》[…  相似文献   

17.
从重症肌无力与阴阳学说、五脏相关学说和经络学说的关系探讨针灸和推拿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理论基础.重症肌无力的病机主要为脾胃虚损,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病位在脾,亦常累及心肺肝肾,与五脏相关.脏属阴,阴病则要治阳,因此涉及阴阳学说.治阳可用升补脾阳的补中益气汤,再根据五脏虚损加减治之.但少数患者长期服药不愈,则与其经络欠通畅,...  相似文献   

18.
作者指出,《内经》三阴三阳理论,是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应用的基本模式;三阴三阳是阴阳之气各有多少的客观标志;三阴三阳的理论框架是本、标、中见;三阴三阳是天人相应理论的高度概括,其核心是标与本。  相似文献   

19.
辛开苦降法 ,亦称辛开苦泄法 ,是通过辛温与苦寒药物的有机结合 ,巧妙配伍 ,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独特的方法[1] 。《素问·至真要大论》首先提出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 ,酸苦涌泄为阴”,说明辛与苦代表着 2种截然不同的阴阳属性 ,辛善于升发宣散 ,属阳 ;苦能降逆泄下 ,属阴。同时 ,又进一步指出 :“阳明之复 ,治以辛温 ,佐以苦甘 ,以苦泄之 ,以苦下之”,表明辛苦 2类不同性质的药物可以合理配伍以治疗疾病。汉·张仲景宗《内经》之说 ,首创辛开苦降法 ,以辛温之半夏、干姜与苦寒的黄连、黄芩为主组成半夏泻心汤。辛苦合拟 ,寒温并用 ,升降同施 ,…  相似文献   

20.
四、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阴阳学说帮助中医学构筑起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并贯穿于其中各个方面,指导着中医学家的理论思维和诊疗实践,现举例以作说明。 (一)阐释人体的组织结构 中医学根据阴阳对立统一的观点,认为人体内部充满着阴阳双方互根关系。如《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人的组织结构可以借阴阳来划分为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若干部分。由于层次各异,用阴阳来划分人的脏腑组织,其具体所指有所不同。就大体部位而言,则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就背腹而言,则背部为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