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诊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连续选取脓毒症患者133例。收集患者入院24h及72h相关化验指标,并计算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根据患者入院28d后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92例)和死亡组(41例),比较2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试验分析NLR与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入院24h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NLR及降钙素原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血pH、血乳酸、APACHEⅡ、SOFA评分及入院72h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NL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72h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NLR及APACHEⅡ、SOFA评分预测能力较强,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9、0.728、0.731、0.739、0.7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72hNLR及APACHEⅡ评分是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72hNLR、淋巴细胞及APACHEⅡ评分3个指标预测脓毒症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3。24h NLR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呈正相关(r=0.262,0.193,均P<0.05)。结论:入院时NLR可以评估急诊脓毒症患者的病情;72hNLR和APACHEⅡ评分是脓毒症患者28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72hNLR、APACHEⅡ评分及72h淋巴细胞计数3个指标预测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对AECOPD患者院死亡评估价值。方法收集1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信息(性别、年龄),入院24 h内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APACHEⅡ评分等。将其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统计NLR、PLR、APACHEⅡ评分在两组之间有无差异,运用ROC曲线评估NLR、PLR、APACHEⅡ评分对死亡患者的预测价值。结果NLR、PLR、APACHEⅡ评分在存活组(123例)及死亡组(18例)的均值分别为7.82±9.01、205.46±165.19、16.95±3.68及34.62±20.10、547.71±481.67、29.90±6.65,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显示NLR截断值为0.849(敏感度72.22%,特异度为82.11%),PLR截断值为323.68(敏感度61.11%,特异度为87.8%),APACHEⅡ评分截断值为25.7(敏感度55.56%,特异度为90.24%),NLR、PLR、APACHEⅡ评分对AECOPD患者的死亡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三者联合AUC值最大,为0.892对死亡的预测价值更佳。结论NLR、PLR、APACHEⅡ评分对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急性加重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价值,三者联合具有最佳预测效果,且NLR、PLR是AECOPD患者简便、有效的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重症感染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脓毒症患者175例临床资料,按照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脓毒症组70例、严重脓毒症组59例、脓毒症休克组46例,根据患者临床预后分为存活组133例、死亡组42例,比较分析各组CRP、PCT及APACHEⅡ评分,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患者临床预后判断价值。结果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CRP、PCT及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增加,CRP、PCT及APACHEⅡ评分明显升高(P0.05)。死亡组CRP、PCT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PCT、CRP及APACHEⅡ评分两两互呈显著正相关(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CRP、PCT、APACHEⅡ评分及三者联合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CRP曲线下面积为0.817,PCT曲线下面积为0.798,APACHEⅡ评分曲线下面积为0.809,三项指标联合曲线下面积为0.893。结论联合运用CRP、PCT及APACHEⅡ评分对ICU老年重症感染患者临床预后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和肺损伤预测评分(LIPS)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108例ARDS患者根据氧合指数分为轻(n=43)、中(n=35)、重度(n=30)3组,比较各组入院时基本资料。按照治疗28 d后的预后转归再分为死亡组(n=41)和存活组(n=67),比较两组治疗1、3 d的APACHEⅡ与LIPS变化及与病情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不同时间点APACHEⅡ和LIPS评估预后的价值。结果入院时轻、中、重度组APACHEⅡ和LI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活组和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均显著升高(P<0.001),且死亡组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存活组LIPS显著降低(P<0.01),而死亡组LIPS显著升高(P<0.01),两组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1、3 d APACHEⅡ和LIPS与病情呈正相关(P<0.05,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治疗1 d LIPS曲线下面积大于APACHEⅡ评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29,P=0.353);治疗1 d的LIPS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均显著高于APACHEⅡ评分(Z=2.605,P=0.009)。结论 APACHEⅡ和LIPS在ARDS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均具有一定价值,治疗3 d的LIPS预测价值较高,在临床评估病情及判断预后并给予综合治疗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对重症中暑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择重症中暑患者40例,其中存活31例、死亡9例。收集其入院24 h内APACHEⅡ评分,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结果 40例重症中暑患者APACHEⅡ评分为6~32(15.51±7.62)分,其中存活组为(12.32±5.03)分、死亡组为(26.13±4.34)分,两组比较P<0.01。随着APACHEⅡ评分的增高,重症中暑患者病死率逐渐升高。APACHEⅡ评分对死亡判断的ROC曲线下总面积为0.976,APACHEⅡ评分19.5分为最佳诊断界点,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86.7%。结论 APACHEⅡ评分能预测重症中暑患者的严重程度,A-PACHEⅡ评分≤19.5分可作为患者预后死亡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联合血乳酸清除率评估老年重症肺炎(SP)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我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80例老年SP患者,根据入院时,入ICU后12h、24h、48h、72h各项实验室指标最差值计算各时点APACHEⅡ评分,同时,采集动脉血测定血乳酸水平,计算对应时间血乳酸清除率。评价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清除率预测老年SP患者死亡的价值。结果以入院后28d预后为研究终点,80例患者分为存活组46例和死亡组34例。死亡组入院时,入ICU后12h、24h、48h、72h平均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平均血乳酸清除率均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同时,死亡组APACHEⅡ评分与入ICU时间呈线性相关(r=0.55,P0.05),而存活组APACHEⅡ评分与入ICU时间无明显相关性(r=0.21,P0.05)。患者入ICU 24h、72h APACHEⅡ评分ROC曲线下面积较大(为0.91、0.95);入ICU 12h、24h、48h、72h四个时间点血乳酸清除率ROC曲线下面积均较大(为0.93、0.92、0.90、0.95)。结论密切监测入ICU后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清除率对判断老年SP患者预后有较强的可靠性,两者联合可作为评估SP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评分系统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需要急诊重症监护患者28天生存率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急诊ICU接诊的AECOPD患者15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常规进行积极救治采用BAP-65评分、APACHEⅡ评分及CAPS评分对28天生存率进行预测。根据患者预后将患者分为两组死亡组(12)例,存活组(138例)。结果: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与CAPS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两组BAP-65评分结果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ROC分析结果显示三种评分系统中APACHEⅡ评分对AECOPD患者入住急诊ICU后28天生存率预测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17,且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最大分别为89.06%及83.88%,CAPS评分与BAP-65评分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8、0.888均在0.8以上,且诊断敏感性性及特异性均在70%以上。结论:采用BAP-65评分、APACHEⅡ评分及CAPS评分均对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28天生存率预测价值均较高,相对而言APACHEⅡ评分预测价值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损伤预测评分(LIPS)对严重创伤患者短期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对58例因各种因素导致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住院14天生存情况,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肺损伤预测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估测评分(APACHEⅡ评分)、严重创伤程度评分(ISS),并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价LIPS、APACHEⅡ对预测严重创伤患者死亡的风险。结果 58例严重创伤患者死亡13例,存活45例。死亡组LIPS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LIPS高水平组(12)病死率显著高于LIPS低水平组(12)(P0.05)。比较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LIPS与APACHEⅡ、ISS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LIPS、APACHEⅡ均对预测严重创伤患者预后有统计学意义,AUC0.7。结论 LIPS与严重创伤患者预后相关,可以作为预测患者死亡风险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测量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联合血乳酸清除率,对脓毒血症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筛选敏感性和准确性较高的生化标志物,提高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03月至2019年03月入我院诊断脓毒血症患者共96例,入院24h评估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平均(35.6±10.3),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平均(12.3±3.6)。根据临床预后分为存活组76例和死亡组20例(20.8%),患者均接受指南推荐的救治流程,采用PiCCO测量入院2d、3d和7d的EVLWI水平,常规生化法检测血乳酸水平,计算清除率。结果存活组入院2d、3d和7d的EVLWI水平和血乳酸清除率逐渐降低(P0.05),而死亡组变化不明显(P0.05),各时间点比较,存活组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入院2d、3d和7d的APACHEⅡ和SOFA评分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EVLWI水平和血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和SOFA评分之间无线性相关(P0.05)。分别以EVLWI水平和血乳酸清除率为预测指标,临床预后(存活或死亡)为终点指标,经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发现,EVLWI预测死亡的准确性(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25,敏感性86.5%,特异性75.9%,截断值9.8mL/kg;血乳酸清除率预测准确性为0.769,敏感性83.2%,特异性70.6%,截断值3.6mmol/L/min。结论联合检测EVLWI和血乳酸清除率对早期准确预测脓毒血症患者临床预后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小板平均体积联合APACHEⅡ评分对肺栓塞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7年11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肺栓塞并住院的患者共171例,其中高危组(50例)、中危组(59例)和低危组(62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147例)与死亡组(24例)。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MPV值,计算患者APACHEⅡ评分的得分。比较不同组间血MPV值和APACHEⅡ评分之间的差异,评价MPV水平和APACHEⅡ评分用于肺栓塞患者病情严程度及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随着肺栓塞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APACHEⅡ评分指标水平逐渐升高(P<0.05);对于患者预后而言,死亡组患者有着更高的APACHEⅡ得分(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当APACHEⅡ评分=22分为最佳临界值,其曲线下面积为0.8715(95%CI 0.814~0.928),预测患者不良预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67.0%。相关性分析显示,血MPV值与APACHEⅡ评分并无相关性。血MPV值与肺栓塞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无统计学关系(P=0.6547 vs P=0.3279)。结论APACHEⅡ评分可以用于肺栓塞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而血MPV值与肺栓塞患者的病情无明确相关性,两者联合并不能提高对肺栓塞病情及预后的评估效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与APACHEⅡ评分识别危重症患者的临床对比.方法 收集360例死亡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一包括性别、年龄、生命体征、意识、化验、诊断等.分别对360例患者同时进行MEW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  相似文献   

12.
APACHEⅡ评分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在AECOPD中的应用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分析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死亡风险中的预测指导作用。方法对78例AECOPD患者分别进行APACHEⅡ和CPIS评分,比较不同分组的动脉血气结果、死亡率、死亡风险及住院时间进行分析。结果死亡组APACHEⅡ和CPIS评分均高于存活组。APACHEⅡ评分组〈18和≥18,入院时和入院24hPaCO2、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IS评分36组;CPIS评分〈6和36分组住院时间分别为APACHEⅡ评分组入院时〈18和≥18死亡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6.96,P〈0.05),A—PACHEⅡ评分组死亡分辨的ROC曲线下面积(0.789)略大于CPIS评分(0.719)。结论APACHEⅡ在判断死亡预后方面好于CPIS评分,而CPIS评分在预测患者24h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常用量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死亡预测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APACHEⅢ)、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C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欧洲卒中评分(ESS)、既往史和伴发疾病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44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24 h内分别进行APACHEⅡ、APACHEⅢ、CSS、NIHSS、ESS、既往史和伴发疾病评分,并据患者发病后1个月时的预后分为生存组279例和死亡组162例,对2组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通过ROC曲线评定分析6个量表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APACHEⅡ、APACHEⅢ、CSS、NIHSS和伴发疾病评分高于生存组(P<0.01),ESS评分低于生存组(P<0.01)。2组既往史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APACHEⅢ、CSS、NIHSS、ESS和伴发疾病评分6个量表预测急性脑梗死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7、0.858、0.896、0.876、0.886和0.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预测界值分别为12、31、15、26、33和10分。结论 APACHEⅡ、APACHEⅢ、CSS、NIHSS、ESS和伴发疾病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预测准确度在75%左右。  相似文献   

14.
李冬云  聂秀红  杨强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0):1416-1418
目的比较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和简明急性生理学评分系统Ⅱ(SAPSⅡ)在呼吸危重症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74例呼吸危重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SAPSⅡ和APACHEⅡ评分,并计算院内预计病死率(PHM),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之间的差异。同时应用Hosmer-Lemeshow拟和优度检验和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C)判断两种评分系统校准度和分辨度。结果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的SAPSⅡ和APACHEⅡ评分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SAPSⅡ和APACHEⅡ的AUROCC分别是0.80、0.83,分层研究表明APACHEⅡ-PHM、SAPSⅡ-PHM与实际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评分系统对患者预后的鉴别能力均较好,可应用于判断呼吸危重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降钙素原、D-二聚体与乳酸3种生物标记物评价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56例脓毒血症患者按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发病早期血降钙素原、D-二聚体、乳酸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并建立ROC曲线观察标记物对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结果:3种标记物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在2组患者均有明显差异,3种标记物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存在明显相关;标记物阳性项目越多,病死率越高;3项标记物预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在0.72~0.79之间。结论:血降钙素原、D-二聚体和乳酸水平均对患者的死亡有较好的预测意义,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PCT(降钙素原)在脓毒血症患者治疗后病情预后评价及与APACHEⅡ(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间收住的112例脓毒血症患者。根据脓毒血症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34例,重症组45例,休克组33例。根据患者治疗结局分为存活组92例,死亡组20例。根据发生MODS(多器官官能障碍)与否分为非MODS组68例,MODS组44例。分析PCT在各组患者之间指标差异,与APACHEⅡ指标相关性。评价两指标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及预后的评价价值。结果:在轻症组、重症组及休克组患者之间比较,PCT指标、APACHEⅡ评分差异显著(P<0.05),其中轻症组PCT指标及APACHEⅡ评分最低,休克组最高。死亡组患者与存活组患者比较,其PCT指标及APACHEⅡ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在MODS组与非MODS组患者之间比较,非MODS组患者PCT指标及APACHEⅡ评分较MODS组患者明显低(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PCT指标与APACHEⅡ评分指标呈正相关(P<0.05)。绘制ROC曲线比较PCT指标及APACHEⅡ评分各自及联合评价脓毒血症预后效果,在各组中,两者联合评价效果优于单独各自评价效果。结论:PCT指标及APACHEⅡ评分对于评价脓毒血症患者预后均有效果,两者呈正相关。但PCT指标不能独立评估患者预后,联合评价效果优于单一APACHEⅡ评分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IL-6)含量的变化以及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76例ARDS患者发病时(0 h)和病程中(24 h、48 h、72 h)血清IL-6的变化,同时采用APACHEⅡ评分(0 h、24 h、48 h、72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