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与自然分娩两种分娩方式对产褥感染及血清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生产的剖宫产产妇(剖宫产组)和自然分娩产妇(自然分娩组)各15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两组产妇产褥感染情况,分析分娩前及分娩后(分娩后3 d)的WBC、CRP及PCT水平。结果剖宫产组外阴及阴道炎4例,子宫切口感染8例,盆腔腹膜炎2例,自然分娩组分别为3例、0例、1例。剖宫产组产褥感染率为8.67%,高于自然分娩组的2.67%(P0.05)。分娩前,两组产妇血清WBC、CRP及PCT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分娩后,剖宫产组血清WBC、CRP及PCT水平均高于自然分娩组(P0.05)。结论不同的分娩方式对产妇产褥感染及血清WBC、CRP及PCT水平有影响,血清WBC、CRP及PCT水平可作为检测产褥感染的辅助指标,建议检测分娩前后剖宫产产妇的血清WBC、CRP及PCT水平,对产褥感染做出早期诊断及治疗,减轻对产妇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肝素结合蛋白(HBP)、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45名为对照组。检测两组HMGB1、HBP、IL-10、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MGB1、HBP、IL-10水平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HMGB1、HBP、IL-10、IL-6、CRP、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脓毒血症患者血清HMGB1、HBP、IL-10水平与IL-6、CRP、PCT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住院15 d, 92例脓毒症患者死亡22例,生存70例,死亡组患者血清HMGB1、HBP、IL-10、IL-6、CRP、PCT水平均高于生存组(P<0.05); 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HMGB1、HBP、IL-10联合检测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7。结论 脓毒症患者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褥期发热患者检查血清C-反应蛋白(CRP)对预防产褥感染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妇产科2012年9月~2014年5月收治的48例(研究组)产后发热产妇的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分娩后未发热产妇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产前与产后48h内的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WBC)水平的差异,分析产后研究组血清CRP水平与WBC、IL-6的相关性,同时根据CRP不同水平进行分组,比较最终临床确诊感染患者数量差异。结果:产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CRP、WBC及IL-6较产前均显著升高(P<0.05);产后研究组CRP、WBC及IL-6较对照组升高更加显著(P<0.05);研究组48例产妇产后的CRP水平与WBC、IL-6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RP水平与WBC、IL-6均呈显著的正相关〔(r=0.457,P=0.001),(r=0.541,P=0.000)〕;CRP>5 mg/L组并发产褥感染28.57%显著高于CRP≤5 mg/L组的3.70%。结论:产后检测产妇的CRP水平,对于判断产妇并发产褥感染并采取及时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褥感染血清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为预防产褥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7月医院采用剖宫产(剖宫产组)及阴道分娩(阴道分娩组)的产妇各300例,观察产妇产褥感染情况,检测产妇分娩前及产后3d时WBC、CRP及PCT水平。结果剖宫产组产褥感染临床诊断26例、确诊23例,临床感染率与确诊感染率分别为8.67%、7.67%,阴道分娩组产褥感染临床诊断12例、确诊8例,临床感染率与确诊感染率分别为4.00%、2.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产后3d呼吸系统感染、切口感染、乳腺感染等指标均高于阴道分娩组,且两组产妇产后3d时以上指标较分娩前升高(P<0.05)。结论分娩方式对产褥感染及血清WBC、CRP及PCT水平存在一定影响,剖宫产产妇产后产褥感染及相关炎性因子水平均高于阴道分娩产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水平与产妇产褥期感染的关系,为产妇产褥期感染预防和治疗对策提供参考。方法纳入杭州市富阳区妇幼保健院2019—2020年分娩的109例产褥期感染产妇设为观察组,按照1∶1的比例及产后时间天数相同的同期产妇109例设为对照组,采集两组产妇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IL-6、TNF-α、IFN-γ水平并行组间比较。将观察组患者按照感染部位分为子宫内膜炎组40例、盆腹腔感染组33例及外阴感染组36例,分组统计不同产褥期感染部位患者血清IL-6、TNF-α、IFN-γ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按照确诊后治疗时间将观察组产妇分为治疗后24 h、治疗后48 h、治疗后72 h,采集血液检测血清IL-6、TNF-α、IFN-γ水平并行不同时间段比较,综合分析血清IL-6、TNF-α、IFN-γ水平与产妇产褥期感染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产妇血清IL-6、TNF-α、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感染部位患者血清IL-6、TNF-α、IFN-γ水平子宫内膜炎组高于盆腹腔感染组和外阴组,盆腹腔感染组高于外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褥感染患者治疗后72 h血清IL-6、TNF-α、IFN-γ水平低于治疗后48 h及治疗后24 h,治疗后48 h低于治疗后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6、TNF-α、IFN-γ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产褥感染的部位及治疗时间,可在一定程度反应产褥感染发生发展变化,可作为产褥感染辅助诊断、病情发展及治疗效果监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开放性骨折感染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医院的开放性骨折患者200例为开放性骨折组,选取与开放性骨折患者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00名为对照组。对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且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测定两组研究对象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 200例开放性骨折患者中感染45例,感染率22.5%;有41例培养出病原菌46株,其中粪肠球菌7株占15.2%、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6株占13.0%;开放性骨折组的CRP、IL-6、IL-10、TNF-α、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开放性骨折组感染患者的CRP、IL-6、IL-10、TNF-α、PCT水平均高于非感染患者(P0.05)。结论开放性骨折患者血清炎性指标水平升高,同时合并感染患者血清炎性指标水平升高则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外周血降钙素原(PCT)、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对新生儿B族链球菌(GBS)败血症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工作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三亚中心医院就诊的116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研究组(GBS感染,33例)和对照组(非GBS感染,83例)。对两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临床症状、孕产妇情况及外周血PCT、PLT、CRP、IL-6水平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孕产妇中胎膜早破、既往GBS感染占比分别为45.45%(15/33)、42.42%(14/33)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血清PCT、CRP、IL-6分别为(6.80±3.65)μg/L、(47.45±25.98)mg/L、(76.33±26.67)ng/L均高于对照组,而外周血PLT为(207.49±103.55)×109/L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PCT、IL-6水平和PLT水平诊断新生儿GBS败血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0.672、0.717、0.643,而血清CRP诊断新生儿GBS败血症的AUC无统计学意义(P=0.072)。结论与非GBS败血症比较,新生儿GBS败血症可表现为较高的PCT、CRP、IL-6水平和较低的PLT水平,其中,血清PCT、IL-6和PLT水平对于GBS败血症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产褥感染产妇血清相关因子变化的规律以及产褥感染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医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发生产褥感染的产妇74例为试验组,同时选择未发生感染的产妇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C-反应蛋白(CRP)、抗凝血酶原Ⅲ(AT-Ⅲ)、降钙素原(PCT)和抗氧化能力指标水平,同时对产褥感染患者进行对症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产褥感染产妇的血清IL-6、CRP、PCT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AT-Ⅲ水平低于对照组,TAC、SOD水平低于对照组,MDA、MPO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盆腔结缔组织炎和盆腔腹膜炎的产妇血清因子较其他感染类型变化幅度更大,治疗后所有产妇睡眠、饮食、精神状态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伤口愈合良好,74例产妇均痊愈出院。结论 产褥感染产妇血清因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对于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感染的产妇进行对症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感染、降低产妇体温、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α1-酸性糖蛋白(α1-acid glycoprotein, α1-AG)、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ed blood cell immune complex rosette, RBC-ICR)与剖宫产后产褥感染的关系,为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在诸暨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剖宫产术后并发产褥感染的71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期行剖宫产未发生产褥感染的5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α1-AG、IL-6和RBC-ICR水平,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观察组术后1 d、3 d、5 d时的血清α1-AG、IL-6和RBC-IC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血清α1-AG、IL-6和RBC-ICR水平在不同类型产褥感染患者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盆腔腹膜炎患者术后3 d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类型,α1-AG和RBC-ICR水平明显高于外阴及阴道炎和宫颈炎患者(P<0.05);子宫内膜及输卵管炎患者术后3 d血清α1-AG和IL-6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产后早期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对产褥感染的诊断价值,为产褥感染的预防和诊断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海口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的50例产褥感染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未发生产褥感染的50名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产后1 d时血清PCT、CRP、IFN-γ、IL-6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其预测产褥感染的价值。结果病例组患者在产后1 d时的血清PCT、CRP、IFN-γ、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早期血清PCT、CRP、IFN-γ、IL-6水平预测产褥感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0.779、0.751、0.757、0.932,以血清IL-6水平的AUC最高,在最佳界值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00和1.000。结论产褥感染患者产后早期即可出现血清PCT、CRP、IFN-γ、IL-6水平的升高,这些血清指标可用于辅助预测感染风险,临床医生应重视产后早期相关血清标志物的监测,达到预防感染及早期诊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动态监测产褥感染产妇血清细胞因子及抗氧化能力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湖北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67例产褥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其中外阴阴道及宫颈炎22例,子宫内膜炎及输卵管炎26例,盆腔腹膜炎19例。选择同期住院分娩未发生产褥感染的65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分别在产后1、3、5 d检测各组产妇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抗凝血酶原Ⅲ(antithrombinⅢ,AT-Ⅲ)、降钙素原(procalcitionin,PCT)等细胞因子水平及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C)、超氧化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髓过氧化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等抗氧化能力指标。结果观察组不同时间点血清IL-6、CRP、PCT、MDA、MPO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T-Ⅲ、TAC、SO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产褥感染产妇的病情加重,血清IL-6、CRP、PCT、MDA、MPO水平逐渐升高(P0.05),而血清AT-Ⅲ、TAC、SOD逐渐降低(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清细胞因子和抗氧化能力指标有助于判断产褥感染病情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病原学分布特点及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炎症通路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海南西部中心医院眼科收治的感染性角膜炎患者106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医院收治的近视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患者眼部分泌物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与鉴定;比较两组患者及研究组内不同疾病严重程度、不同治疗转归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L-17、IL-23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106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15株,有6例患者存在细菌、真菌混合感染。共检出真菌61株,占53.04%,细菌54株,占46.96%;研究组CRP、PCT、TNF-α、IL-17、IL-23水平(11.06±3.31)mg/L、(0.61±0.20)ng/ml、(19.33±6.21)ng/ml、(43.27±16.20)ng/ml、(37.34±14.43)ng/ml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治疗无效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高于有效组和治愈组(P<0.05),有效组患者血清CRP、PCT、TNF-α、IL-17、IL-23水平高于治愈组(P<0.05)。结论本院感染性角膜炎以真菌性角膜炎为主,其中镰刀菌、曲霉菌检出率较高,在用药时应有侧重;血清IL-17、IL-23水平可反映感染严重程度及治疗转归,其临床价值有待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新生儿肺炎(NP)患儿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韶关市曲江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诊治的NP患儿80例,按细菌感染情况分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各40例。选择同期4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三组的hs-CRP、PCT和IL-6水平。结果观察1组血清PCT、hs-CRP和IL-6水平明显高于观察2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血清PCT、hs-CRP和1L-6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观察2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1组血清PCT、hs-CRP和1L-6诊断NP的敏感度均明显高于观察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指标特异度与观察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PCT、IL-6水平可作为NP患儿的辅助鉴别指标,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疗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8(IL-8)在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中的变化及与肺通气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台州恩泽医疗中心收治的9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根据患儿病情将其分为急性期组(43例)和恢复期组(47例),同时选取45例健康小儿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血PCT的含量,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CRP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IL-8含量。比较3组患者血清中PCT、CRP及IL-8的水平;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患者的高峰呼气流量(PEF)、用力肺活量(FVC)及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指标。分析血清PCT、CRP及IL-8水平变化与肺通气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患儿的PCT、CRP及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P<0.05),且急性期组患儿的PCT、CRP及IL-8水平均显著高于恢复期组(P<0.05)。同时急性期组患儿的肺通气功能指标PEF、FEV1/FVC及FEV1均明显高于恢复期组(P<0.05)。相关性研究显示,血清PCT、CRP及IL-8水平与肺功能通气指标PEF、FEV1/FVC及FEV1均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的PCT、CRP及IL-8水平会显著升高,且水平与肺通气功能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IL-6在脓毒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LU-Mltest半自动定量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30例未患脓毒症患儿和60例脓毒症患儿有效治疗前后血清PCT含量、IL-6含量及APACHEⅡ评分。同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体温变化和WBC计数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PCT、IL-6和APACHE-Ⅱ评分结果比较显示,脓毒症组PCT、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APACHE-Ⅱ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脓毒症组患儿体温变化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WBC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进展,PCT、IL-6水平逐渐降低(P<0.05)。结论:PCT和IL-6含量检测对患儿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和疗效判定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以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恶性肿瘤化疗后细菌性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天津市北辰医院肿瘤科接受化疗的108例恶性肿瘤化疗后感染患者及同期50例恶性肿瘤化疗未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分别纳入感染组及未感染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血清因子水平、不同感染类型血清因子水平及各项检测方法诊断价值。结果感染组患者细菌感染46例、病毒感染40例以及混合感染22例;感染组患者血清CRP、PCT、SAA、白细胞介素-6(IL-6)、IL-8分别为(71.24±8.18)mg/L、(3.52±0.45)μg/ml、(239.46±20.55)mg/L、(98.35±9.69)ng/L、(249.06±38.57)ng/L高于未感染组患者(P<0.05)。细菌感染患者和混合感染患者血清CRP、PCT、SAA、IL-6、IL-8分别为(101.95±13.04)mg/L、(6.78±0.70)μg/ml、(362.77±39.65)mg/L、(115.94±12.57)ng/L、(351.86±42.09)ng/L和(93.65±14.95)mg/L、(5.82±1.73)μg/ml、(313.59±42.33)mg/L、(99.87±14.24)ng/L、(295.11±49.10)ng/L均高于病毒感染患者(P<0.05);细菌感染及混合感染患者血清因子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RP、SAA诊断恶性肿瘤化疗后感染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联合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阳性预测值。结论血清CRP、PCT、SAA、IL-6、IL-8在恶性肿瘤化疗并发感染患者中表达水平升高,在细菌感染及混合感染患者中表达水平高于病毒感染患者,各项因子单独及联合诊断对恶性肿瘤化疗后合并细菌性感染具有一定鉴别价值,可为其诊断及治疗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28~34周孕妇宫颈分泌物FFN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感染的内在关系。方法:使用ELISA法测定妊娠28~34周先兆早产的孕妇41例(研究Ⅰ组)和早产的同孕龄孕妇40例(研究Ⅱ组),并以相同孕周的正常孕妇60例为对照组(研究Ⅲ组)的宫颈分泌物FFN和血清IL-6含量。结果:①研究Ⅱ组的FFN和IL-6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Ⅰ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结局为早产组的FFN和IL-6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②FFN预测早产和1周内分娩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高于IL-6,而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则低于后者。结论:FFN、IL-6与感染性早产有关系,联合检测有助于监测临床感染状态,可作为预测感染性早产及临床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关系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36例冠心病并行PCI术的患者及15例CAG正常者的血清CRP、IL-6水平,并比较不同冠脉病变程度者其血清值及PCI术后的变化。结果血清CRP、IL-6水平显示:冠心病患者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三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PCI术后显著高于术前。CRP、IL-6之间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RP、IL-6水平与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关系密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中有炎症反应参与,且在PCI术后应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FS)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0表达水平并与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来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36例热性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同期选取8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6、IL-10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对受试者鼻咽部脱落细胞进行病毒抗原检测,分析不同类型病毒感染热性惊厥患儿血清中IL-6、IL-10水平及患儿临床特征,探讨对非典型热性惊厥(复杂性热性惊厥,CFS)患儿临床特征的危险因素。结果CFS组患儿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单纯性热性惊厥(SFS)组和对照组,SFS组患儿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FS组患儿血清中IL-10表达水平显著低于SFS组和对照组,SFS组患儿血清中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病毒A(FluA)组热性惊厥患儿血清中IL-6水平显著高于副流感病毒(PIV)组、腺病毒(ADV)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组,FluA组热性惊厥患儿血清中IL-10水平显著低于PIV组、ADV组、RS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uA、PIV、ADV、RSV 4个组之间年龄、热峰、热程、同一热程多次惊厥发作、发作后长程意识水平下降(PPI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FS患儿临床特征的危险因素显示年龄与部分性发作有关(P<0.05),同一热程中多次惊厥发作与年龄、FluA病毒有关(P<0.05),PPIC与热程、同一热程中多次惊厥发作、ADV感染有关(P<0.05)。结论FS患儿血清IL-6表达水平上调,IL-10水平下调,不同病毒类型感染的热性惊厥患儿临床表现不同,年龄、同一热程中多次惊厥发作、FluA、PPIC等可能是FS发作的重要因素,其中FluA可能是FS发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