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现代医院》2015,(8):29-31
目的探讨每日低剂量的西地那非用于治疗女性间质性膀胱炎疗效。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女性间质性膀胱炎患者68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每天服用西地那非0.25 g进行治疗,对照组每天服用相同剂量的淀粉安慰剂。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每天排尿次数、最大膀胱容量、间质性膀胱炎症状指数和问题指数评分(ICSI、ICPI)、盆腔疼痛和尿频评分(PUF)和生活质量评分(QOL)。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和好转的患者比例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每天排尿次数、最大膀胱容量、ICSI、ICPI、PUF和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最大膀胱容量和QOL评分分别为(265.44±43.85)ml和(44.15±4.69)分,均高于观察组治疗前的(92.45±25.71)ml和(22.14±2.97)分和对照组治疗后(94.12±23.95)ml和(22.38±3.18)分,观察组治疗后每天排尿次数、ICSI、ICPI、PUF则低于观察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日低剂量的西地那非用于治疗女性间质性膀胱炎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各临床症状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硬膜外麻醉下膀胱水扩张联合硝酸银、肝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膀胱水扩张联合硝酸银、肝素膀胱灌注.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1、6个月的24h排尿次数、最大膀胱容量,采用间质性膀胱炎问卷表进行间质性膀胱炎症状评分(ICSI).结果 按疗程治疗结束后,8例患者尿频、尿急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治疗后1、6个月24h排尿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11.5±3.4)、( 12.4±3.5)次比(24.6±3.7)次],最大膀胱容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251.1±60.3)、(179.6±58.7)ml比(95.7±17.4) ml],ICSI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5.7±1.6)、(5.9±1.8)分比(9.2±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膀胱水扩张联合硝酸银、肝素膀胱灌注对于间质性膀胱炎是短期内安全、有效改善症状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依诺沙星联合坐浴治疗对中老年间质性膀胱炎患者血清RhoA/Rho激酶(RhoA/Rho kinase)影响。方法选取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泌尿科患者11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58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均进行常规检查,采用透明质酸以及肝素灌注膀胱,口服阿米替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依诺沙星联合坐浴,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疗效以及血清RhoA/Rho激酶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尿频、尿急以及膀胱充盈性疼痛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尿总量、平均尿量、排尿次数、间质性膀胱炎症状指数(ICSI)、间质性膀胱炎问题指数(ICPI)以及盆腔疼痛与尿急/尿频症状(PUF)水平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oA/Rho激酶浓度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排尿总量、平均尿量较多,排尿次数、ICSI、ICPI以及PUF水平较低,RhoA/Rho激酶浓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诺沙星联合坐浴治疗中老年间质性膀胱炎可有效改善膀胱功能,缓解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5,(8):1004-1005
目的探讨膀胱水扩张术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透明质酸钠灌注治疗,观察组采用膀胱水扩张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O'Leary-Sant、QOL的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O'Leary-Sant、QOL的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透明质酸钠灌注治疗相比,膀胱水扩张术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索利那新联合雌三醇乳膏治疗绝经后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疗效.方法 选择绝经后女性OAB患者8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索利那新组(40例,口服索利那新5 mg,1次/d,连服4周)和联合治疗组(40例,索利那新用法同索利那新组,同时阴道使用雌三醇乳膏,2次/周,连用4周).观察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索利那新组2例失随访,联合治疗组1例失随诊.索利那新组总有效率为73.68% (28/38),白天排尿次数从(7.55±0.80)次降为(5.74±0.76)次,夜间排尿次数从(3.76±0.63)次降为(3.13±0.62)次;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 (36/39),白天排尿次数从(7.46±0.79)次降为(4.85±0.71)次,夜间排尿次数从(3.85±0.63)次降为(1.97±0.67)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索利那新联合雌三醇乳膏治疗绝经后女性OAB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胃镜直视下金属支架治疗58例胃内恶性梗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0.5%碘伏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IC)的疗效、安全性及副作用。方法33例IC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0.5%碘伏50ml膀胱灌注,变换体位,保留2h后排空。1次/d,疗程14d;B组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替代碘伏,方法同A组。观察治疗前后A、B两组患者症状改善、膀胱镜检变化情况及副作用。结果33例患者随访8~22个月。平均18个月。A、B两组用药后。按O’Leafy—Sant IC症状评分(ICSI)、问题评分(ICPI)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A组:症状缓解15例,有效率83.3%;膀胱镜检所见黏膜下点状出血及Hunner溃疡消失显著12例,好转4例。有效率为88.9%。B组:症状缓解7例,有效率为46.7%;膀胱镜检所见黏膜下点状出血及Hunner溃疡消失显著2例,好转3例,有效率33.3%。A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P〈0.01);其尿道灼痛、血尿、发热等副作用低于B组(P〈0.05)。结论0.5%碘伏膀胱灌注可安全有效地治疗IC。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采用膀胱灌注RTX的方法对患有间质性膀胱炎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我院就诊的92例患有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2组,平均每组46例。A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方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膀胱灌注RTX的方法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每日最大排尿量、每日排尿次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我们研究后发现,B组患者治疗后的每日最大排尿量明显多于A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该组患者治疗后的每日排尿次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结论采用膀胱灌注RTX的方法对患有间质性膀胱炎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患者在经过治疗后一次排尿量明显增加,每日排尿次数明显减少,且患者不会出现特殊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可以做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采用索利那新5mg和坦索罗辛0.2mg,每日1次口服,对50例BPH伴OAB患者进行了为期4周的治疗。于治疗前后,以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包括生活质量评估(QOL)及尿流率参数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和尿量(VV),以及排尿日记参数24时排尿次数、尿急次数、急迫性尿失禁次数和夜尿次数为评估指标,观察其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服药4周后,可评价病例46例。IPSS总分及QOL单项评分显著改善,IPSS平均降低9.25分(P〈0.01),其中排尿症状评分平均降低3.37分(P〈0.01),储尿症状评分平均降5.88(P〈0.01);QOL平均降低2.45分(P〈0.01)。治疗前后的尿流率参数值(Qmax、Qave、VV)有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排尿日记4项参数均显著减少(P〈0.01)。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4.35%(1例患者出现口干,1例出现头痛),无1例出现尿潴留。结论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治疗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引起的下尿路症状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患者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测量在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治疗及随访中的疗效评估价值.方法 32例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患者嘱其停止服食氯胺酮,并予抗炎、止血、碱化尿液、解痉止痛等对症处理,27例行麻醉下膀胱水扩张术,治疗前和治疗后1、6个月行实时三维超声检查,测量功能性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并行O' Leary-Sant IC问卷评分(症状评分和问题评分),共28例患者完成6个月随访.结果 治疗后1、6个月功能性膀胱容量、症状评分、问题评分、排尿间隔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171.1±36.8)、(267.8 ±47.9) ml比(55.6±12.1) ml,(6.3±3.2)、(2.6±1.6)分比(13.3±3.8)分,(4.8±2.2)、(2.4±1.2)分比(8.7±3.0)分,(74.5±37.1)、(144.0±37.3)min比(15.5±11.3)min,P<0.01],治疗前后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功能性膀胱容量与症状评分、问题评分呈负相关(r=-0.780、-0.695,P<0.05),与排尿间隔时间呈正相关(r=0.763,P<0.05),与残余尿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测量在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治疗及随访中的效果评估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膀胱水扩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对接受膀胱水扩张治疗的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做好术前后常规护理的同时,切实做好全程的心理护理、治疗前后记录排尿日记、持续膀胱冲洗的护理、留置尿管的护理,加强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出院健康指导。结果本组病例通过心理干预与健康指导后焦虑、抑郁症状明显缓解,能积极配合治疗。治疗后排尿症状明显改善,每次尿量增多,排尿间隔时间延长,尿频、尿急、盆腔疼痛等症状改善。结论对膀胱水扩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患者通过心理干预与有效健康教育,可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增强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以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轻中度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膝骨性关节炎患者51例共57膝,采用以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关节及痛点阻滞、理疗、玻璃酸钠注射以及运动疗法。结果治疗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论以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为主的综合治疗对轻中度膝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基层医疗单位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TCRA)后两种预防宫腔再粘连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11月在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确诊为中重度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的12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随机分为A组57例、B组63例。两组患者术后均使用人工周期+阿司匹林肠溶片,A组术后宫腔放置宫内节育器+透明质酸钠,B组术后宫腔放置Foley球囊导尿管+透明质酸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宫腔形态、月经改善及妊娠情况。结果中度IUA患者中,A组、B组的宫腔形态好转率分别为38.7%、51.5%,治愈率分别为19.4%、36.4%,再粘连率分别为67.7%、45.5%,月经改善有效率分别为54.8%、81.8%,妊娠率分别为36.4%、54.5%;重度IUA患者中,A组、B组的宫腔形态好转率分别为34.6%、46.4%,治愈率分别为11.5%、28.6%,再粘连率分别为84.6%、60.7%,月经改善有效率分别为38.5%、71.4%,妊娠率分别为11.1%、22.2%。以上各项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IUA分离术后使用Foley球囊导尿管+透明质酸钠组治疗效果优于宫内节育器+透明质酸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益肾活血汤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月间在我院治疗的KOA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益肾活血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疼痛程度和日常动作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疼痛程度和日常动作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73.81%,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仅2例出现轻度恶心、呕吐,未经特殊处理缓解。结论益肾活血汤联合玻璃酸钠治疗KOA效果明确,副作用少,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长期使用透明质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于2002年1~5月,选择本科门诊患者68例,予以透明质酸钠关节内注射进行治疗,每周1次,连续5周1疗程,每6个月重复1疗程。参照Lequesne评估法制定观察表,分析比较治疗前、后效果。结果本组68例,其中有58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治疗15个疗程,总有效率87.2%,治疗前后关节功能评分自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透明质酸钠适用于X线分级在IV级以下或Lequesne评分在14分以下的OA患者,长期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可以获得安全、满意的疗效,而对于晚期关节结构改变严重的重度OA患者,长期疗效不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膝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总结1998年9月至2010年8月门诊和住院按疗程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12例,玻璃酸钠20mg关节腔内注射,1周1次。连续注射5周后评定疗效。术前Lyshlom膝关节功能评分(64.8±3.0)。通过6个月~5年的随访,观察患者自我评价、下蹲活动及运动疼痛、关节肿胀、跛行、支撑、膝关节屈伸活动度等临床表现。结果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Lyshlom膝关节功能评分(90.0±1.4)。优良率91.96%。结论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可明显减轻膝关节的局部症状,增加关节的活动度,恢复膝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关节镜清理术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效果.方法 10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关节镜清理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关节镜清理术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比较两组的关节液炎性因子水平、膝关节功能以及疼痛情况.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的TNF-α、IL-6、IL-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玻璃酸钠每次注射液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6 例98 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每单一膝关节每周1 次,每次2 ml,5 周为1 疗程,治疗期间不用其他治疗关节炎的药物,并嘱患者在治疗期间多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量.结果 76 例患者98 膝随访6~12 个月,参照AKS 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58 膝,良21 膝,可10 膝,差9 膝,有效率90.8%,优良率80.6%.结论 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使关节腔润滑性增加,有效缓解轻、中度骨性膝关节炎患者的疼痛,但对于较严重的患者则效果有限.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对轻、中度膝骨关节炎具有良好的疗效,是一种实用、简便、安全、有效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并探讨关节清理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3月收治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34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7例,采用膝关节置换治疗,实验组67例,采用关节清理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HSS膝关节评分优良率及改善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HSS膝关节功能、活动度及疼痛改善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清理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活动度,缓解疼痛,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胡承华 《医疗保健器具》2013,(12):1507-1508
目的评价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注射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盐酸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注射。两组疗程均为1次/周,5次/1个疗程,定期进行追踪观察并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3.3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注射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益肾活血汤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月间在我院治疗的KOA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益肾活血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疼痛程度和日常动作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沪〈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疼痛程度和日常动作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73.81%.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俨〈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仅2例出现轻度恶心、呕吐,未经特殊处理缓解。结论益肾活血汤联合玻璃酸钠治疗KOA效果明确,副作用少,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