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足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足(DF)是发生于糖尿病患者的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严重者可以发生局部的或全足的坏疽。近日我科收治糖尿病足患者1例,通过综合的内科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足的诊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婷 《中原医刊》2006,33(14):55-56
糖尿病足的定义是与糖尿病患者的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资料,所有进行低位远端截肢手术的患者,有40%~70%与糖尿病有关。因此提高对本病认识和综合治疗极为重要。现将近年国内外对其诊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俞光荣  陈雁西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6):1806-1807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糖尿病足定义为:糖尿病患者合并神经病变及不同程度下肢外周血管病变所导致的足部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受损。据报道全球约1.5亿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足部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s,DFU)发病率为15%;糖尿病足伴深度感染发病率为3%-4%;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实施介入方案治疗的临床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取常规方法+介入性治疗.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缓解程度及踝肱指数情况.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5%,治疗总有效率为96.7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8%,治疗总有效率为82.26%,观察组临床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引起的肢体慢性缺血性疾病进行常规方法+介入性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麻木等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单独或共同作用引起的糖尿病患者下肢和(或)足溃疡或坏疽等综合因素所致的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的总称。1956年由Oakley等首先提出用“糖尿病足”这一名词,1972年Catterall将其定义为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和因缺血而失去活力,合并感染的足。DF作为糖尿病的一个严重并发症,具有很强的致残性和致死性,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糖尿病患者一生中发生足溃疡的概率是12%~25%[1].在各种非外伤性截肢中,DF截肢占50%[2].近年来,随着DF介入治疗和负压封闭引流等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DF进入临床,使DF保肢治疗有更多的选择.由于DF的复杂性以及治疗方法的多样性,一直没有一个标准治疗方案,各种治疗方案的优劣也没有定论,因此,研究各种疗法的临床效果及转归为DF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帮助.笔者现对糖尿病足几种治疗方法及效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病人的逐年增加,糖尿病足的患病人数也在不断上升。导致糖尿病足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外周神经病变致足着力点异常,外周血管病变致足部组织缺血,以及反复足部微小创伤继发细菌感染所致,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积极治疗糖尿病足可降低截肢率,提高患者生活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指因糖尿病(DM)血管病变和(或)神经病变和感染等因素,导致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变,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据统计,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住院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及血管病变的筛查,以期发现糖尿病“高危足”。方法采用10g单纤维尼龙丝检查、踝-肱指数(ABI)及超声多普勒对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内分泌科住院的84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神经病变及血管病变检查。结果存在神经病变者共有294例(34.8%),单纯神经病变者213(25.2%);单纯血管病变者116例(13.7%);病程〈5年、5~10年及〉10年者,单纯神经病变发生率分别为16.3%、23.3%和38.6%(P〈0.01);单纯血管病变发生率分别为7.7%、9.7%及28.1%(P〈0.01);神经病变合并血管病变发生率分别为6.9%、8.9%和13.8%(P〈0.01);显示随病程的延长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合并血管病变的发生率递升。结论住院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及血管病变发生率高,且随着病程延长发生率递升。应早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神经病变及血管病变筛查以期早发现“高危足”,阻止糖尿病足部并发症的进一步进展,从而减少截肢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足(DF)是指凶糖尿病血管病变和(或)神经病变和感染等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变。因合并感染引起肢端坏疽称糖尿病足肢端坏疽,是糖尿病足发展的一个严重阶段。具有很强的致残性,最终结局是溃疡、截肢和死亡,目前尚缺乏疗效显著的治疗手段。为了探讨更好的治疗方法,提高疗效,我们自2003年1月-2007年6月应用内科综合疗法治疗86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观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单独或共同作用引起的糖尿病患者下肢和(或)足溃疡或坏疽等综合因素所致的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的总称。在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逐渐增加趋势,约12%~25%的糖尿病人在病程进展中并发足部溃疡。典型的糖尿病足临床表现为下肢发凉、麻木、间歇性踱行、静息痛、肢端坏疽,严重者需截肢。具有很强的致残性和致死性。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综合治疗极为重要。糖尿病足的防治目标是预防为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足经皮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足又称糖尿病足坏死,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是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严重者需要截肢甚至死亡。据统计糖尿病足住院人数占全部糖尿病住院人数的10%。除了内科保守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外,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开展,经皮血管内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基本手段,其成功率95%~100%。具有创伤小、低病死率、低致残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足是糖尿周围血管神经病变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糖尿病的病理和生理改变,使皮肤微循环障碍,肌肉组织屏障防御功能下降,局部缺血,神经营养障碍,经久不愈。传统治疗多采用截肢手术,致残率高,有报道,在全部需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中,20%是因为足部问题,30%有外周血管疾病,50%-70%为非创伤性截肢。所以,糖尿病足并发症对经济的影响也很大,也是世界人类一个主要健康问题,我们对10例2型糖尿病足破溃感染者,应用高压氧治疗,避免了2次截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红 《现代实用医学》2002,14(8):397-399
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 (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为糖尿病足和糖尿病截肢的主要因素。其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了 ,目前认为 ,血管因素、代谢因素及免疫因素参与了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就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进行讨论。1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1.1 血管因素 微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神经缺血、缺氧 ,是导致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一个重要因素。糖尿病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能力增强 ,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 ,血液中凝血物质增多 ,组织纤溶酶激活物减少及组织纤溶酶原抑制物 (PAI l)增多等导…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其发病也提高,根据报道可达90%~100%,可累及神经系统各个部分。近年来报道血管因素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的作用较引人注目。我们用尼莫地平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63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病人因神经血管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合并感染所致的足部疾患,其中5%~10%的病人需行截肢手术,本文对糖尿病足病人的观察与护理要点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足(diabetic.foot.DF)是发生于糖尿病患者的与局部神经异常、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相关的足溃疡,感染和(或)深层组织破坏.严重者会造成截肢而致残,有报道称每年50%的截肢患者发生在糖尿病患者[1].因此,糖尿病足的早期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性外周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爱香  董为伟 《广西医学》2000,22(4):766-769
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神经损害可达80%~100%(1,2),可累及中枢及周围神经。周围神经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可分为双侧对称的多发性神经病变,非对称性单神经病变及局部神经病变(2),临床上以肢体疼痛、感觉减退、麻木、灼热、冰凉为特征,顽固持续性疼痛可使患者出现失眠、抑郁、消瘦、恶液质、糖尿病足溃疡(3~5),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致残或截肢(6),因而倍受医学界的重视。近年来有关DPN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足(DF)是指与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由于此病变多发于四肢末端,因此又称为肢端坏疽,属于中医“消渴”、“脱疽”范畴。  相似文献   

20.
王兴民 《医学文选》2000,19(1):90-92
糖尿病足 (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是指因神经病变失去知觉和因缺血失去活力合并感染的足。其发病率国外约 5 .8%~ 6 .3% ,国内较低 ,约 0 .9%~ 1.7% [1 ] 。临床表现为肢端麻木、发凉、间歇性跛行、下肢静息痛、皮肤慢性溃疡和坏疽等。糖尿病足的治疗相当困难 ,其发展往往导致最终的截肢或合并全身严重感染而死亡。本文结合国内外的有关文献就 DF的发病机制 ,诊断及其防治作一综述。1 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糖尿病足的发生是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的共同结果。血管病变导致循环障碍引起局部缺血缺氧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