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方法将21 541例手术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10 624例、观察组10 91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实施医护协作责任制护理,包括手术室护士专项培训,护士参加病房医生大查房和术前讨论,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护士、手术间相对固定。连续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工作效率及医护患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手术室实施医护协作责任制护理能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从而提高医护患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手术室团队成员间的信息传递状况,探讨不良沟通的原因,为提高手术室团队的有效合作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医护合作量表与质性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31名手术室医护及麻醉人员进行调查与深度访谈,对主、客观资料分析整理。结果护士组对医护沟通满意度评分显著低于医麻组(P0.01);质性访谈归纳出以下主题:医、麻、护三方交流信息不全面,缺乏信息互换;信息传递不到位及影响因素;可能的解决方案。信息的主要来源调查显示,护士组与医麻组的信息来源重要性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组间比较,护士组更倾向于从手术室护士和病区护士获取信息(P0.05,P0.01)。结论手术团队成员间尽量多交流共享信息,打破信息壁垒,尝试采用专业的沟通工具并优化沟通流程,同时加强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有利于团队合作及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进综合性医院手术室护士专科化管理方法对手术室医护人员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4月对传统的手术室护士专科化管理方法进行改良,包括采取绝对专科化和相对专科化相结合方式,优化重组护理人力资源;改变专科培训模式,采用医护合作培训方法和专科组内分层级培训;合理搭建值班人员梯队,确保值班期间所有急诊手术的配合质量。比较改进前后手术医生、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改进后,手术医生对护士仪器设备使用、体位摆放和手术配合方面的满意率较改进前显著提高(P0.05,P0.01),手术护士对其他专科手术配合能力、全科理论知识、预见性思维、应急反应能力评分显著高于改进前(均P0.01),手术患者对访视宣教内容认知度和手术体位安置舒适度的满意率显著高于改进前(P0.05,P0.01)。结论改进手术室护士专科化管理能满足综合性医院多专科发展需求,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护士言行对手术医师情绪影响的调查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46名手术医师进行无记名问卷式调查。结果 手术室护士的服务态度、安静的手术环境、医护之间适当的交流、合理的建议等都获得了80%以上医师的认同,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影响医师手术时的情绪以及维持融洽的医护关系。护士得体的语言,业务素质的高低等也都不同程度对医师手术时的心情有着微妙的作用。提示手术室护士应重视自身的言行及配合质量.以减少对手术医师的情绪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室医护一体化模式在骨科亚专科分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医疗组骨科亚专科将手术室分成运动医学组、关节组、创伤组、脊柱组,与骨科医疗组捆绑结合,实施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实行护士长-亚专科组长-组员三级管理体系,并观察实施前后首台开台时间、接台时间,护士亚专科知识考核成绩和医生、护士、患者满意情况。结果实行医护一体化骨科亚专科分组管理后,首台开台时间、接台时间显著缩短,护士亚专科知识考核合格率、医护患满意率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手术室医护一体化骨科亚专科分组管理,有效缩短首台开台时间及接台时间,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有利于培养手术室护士向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室实施区域专科分组排班与层级管理干预效果。方法 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管理前)为常规专科组管理,护士长负责排班,设置8个手术专科组,由8名专科组长负责专科业务管理。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管理后)实施区域专科分组排班与层级管理:将8个专科组人员划分为4大区域组,由4位区域组长负责组内排班、手术调配及各项管理工作;护士长负责手术室监督与总体管理。结果管理后,第1台手术9:00之前准点开台率从72.81%提高到85.20%、接台手术等待时间从(61.82±6.15)min缩短到(57.15±5.97)min、月平均手术量从(1 753.63±111.15)台次增加到(1 821.52±96.61)台次;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从0.09%降至0.04%;手术患者、外科医生、手术室护士对手术室的总体满意分别从89.00%、88.78%、87.63%提高到95.00%、98.10%、97.94%,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手术室实施区域专科分组排班与层级管理,能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护理质量和医护患三方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ICU医护合作关系及ICU护士职业获益感,分析医护合作对护士职业获益感的影响。方法采用医护合作量表、护士职业获益感量表对230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医护合作量表总分为(90.60±14.48)分,条目均分为(3.62±0.58)分;护士职业获益感总分为(133.39±17.11)分,条目均分为(4.04±0.52)分。回归分析显示,护士和医生的关系、患者信息的交流能力及职称是护士职业获益感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整R2=0.428)。结论ICU医护合作和护士职业获益感较高,且医护合作是护士职业获益感的重要影响因素,管理者应重视医护合作关系的建设,提升护士的积极职业认知。  相似文献   

8.
合作式医护工作模式在骨科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合作式医护工作模式在骨科的实施与效果.方法 构建合作式医护工作模式,包括设立总责护士岗位,医护联合查房,医护人员固定和专科化,营造“患儿第一”的病区文化,建立建设性解决冲突的机制,科主任和护士长的支持性管理,提升医护人员能力等.结果 实施1年后,患儿平均住院日较实施前缩短1.7d,床位周转率、使用率、出院人数和手术人数均增加1倍,护士工作满意度提升5.6%.结论 在不增加医护人员人力的情况下,合作式医护工作模式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护士工作满意度和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医护合作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改善医护人员合作行为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修订的中文版医生-护士合作量表(NPCS)对苏州市30所医院神经外科的171名医生和506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医生护士NPCS总分为85.41±13.29,医生NPCS总分及3个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护士(P0.05,P0.01),其中护士和医生能够互相帮助条目医生护士得分均排第1;护士不同年龄、职称、工作年限、医院等级NPC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神经外科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医护合作现状较好,医生医护合作感知优于护士;医护管理者应进一步健全医护共同参与机制,加强培训,使医护合作更深入更广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顾问护士在同质医疗服务模式创新病房提供全程服务的实践及效果。方法通过自愿及竞聘原则从外科病房中选出3个病房作为试点创新病房,并各设置顾问护士1名,与医生组建医护团队,为患者提供同质医疗护理服务。调查患者住院期间满意度和医护合作满意度,比较设置顾问护士前后患者住院满意度及医护合作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满意度、医护合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综合医院外科病房设置顾问护士,开展同质医疗服务模式,可加强医护合作,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和医护合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专科小组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在手术室护理人员77人中选出50人组合成先心病、冠心病、风心病及大血管组4个专科小组,实施专科小组管理,包括手术配合、学习与培训、器械、仪器管理、手术间管理及人员考核。比较实施前后同期护士专科操作合格率。结果专科护士手术物品准备、无菌单铺置、体位摆放、皮肤保护考核合格率显著高于专科小组管理前(均P<0.05);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率达98.8%。结论专科小组管理能显著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改善医护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标准操作规程(SOP)在肝胆胰手术外科精密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肝胆胰手术外科精密仪器制做图文并茂的SOP,张贴于设备表面,对全科护士进行培训。选取2019年10—12月150例手术作为对照组,2020年5—7月150例手术作为观察组,比较SOP使用前后两组手术的应用效果。结果 SOP使用后,观察组护士精密设备操作规范率93.3%,对照组为75.3%;因配件不齐、操作不熟练、设备故障等致手术中断发生率观察组为4.7%,对照组为12.0%;医师满意度观察组(4.53±1.01)分,对照组(3.89±0.96)分;护士对精密设备使用满意度观察组(4.42±0.70)分,对照组(3.86±0.61)分;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操作流程的应用为手术室护士精密设备的规范操作提供了可视参照,提高手术室护士精密设备规范操作率及正确复位率,降低故障率并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了医护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转变,为手术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手术室护士的整体素质.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患者实施术前访视、术中支持和术后随访的规范化护理服务,使手术患者在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中都能享受到人性化、系统化、规范化的优质护理服务.结果:手术室的护理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取得了患者满意、医护满意、社会满意的效果.结论:优质护理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确保手术安全,进一步加强了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4.
协作式术前访视在妇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病房与手术室护士协作完成术前访视在妇科手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0例妇科择期手术患者以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术前访视方法,观察组术前1 d由病区和手术室护士通过沟通、协调、合作,以团体讨论、互动教育的形式进行术前访视。结果观察组手术相关知识认知、遵医率、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手术室与病房协作的术前访视满足了患者的术前访视及健康教育需求,保证了术前访视质量。  相似文献   

15.
背景手术室待诊区和麻醉恢复室的人员需求受到当天外科医生在同一手术间内手术排序的影响。方法研究10个外科手术室在连续201个工作日中的手术排序。结果不同的外科医生对自己的手术排序存在明显差异,主要以手术时间的长短为依据,缺乏内在规律性。这种非协调手术排序使外科手术近乎随机进行,但其对麻醉恢复室人员配置的需求与既往模拟研究所确立的最优手术排序方法相同。当所有手术间手术时间接近8小时时,虽然按照“最长手术优先”的原则进行手术排序效果并不理想,但在被研究的医院中,这种排序方式尚优于其他方法。排序效果不佳的原因在于,同一天内总有某些手术室比其他手术室繁忙得多。各手术间(包括周转手术间)手术时间的标准差是3.2小时,与平均工作负荷高度相关。其他33所医院的研究数据证实,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手术排序对手术室待诊区患者数量的峰值影响甚微。结论多个外科医生在不同的手术室中的非协调决策可能导致患者送入麻醉恢复室和待诊区的速度高度一致,对每个外科医生的手术进行单独排序并不能减少恢复室延迟接收患者的发生率和对人员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手术室医护人员对仪器设备相关知识需求的情况,探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的有效方法。方法随机选择手术室护士60名和外科手术医生60名,对其进行手术室仪器设备相关知识需求问卷的调查,分析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对此方面的了解与需求情况。结果手术室医护人员都希望了解仪器设备相关知识;均希望采用厂家人员授课的方法进行培训。在培训内容、管理形式上,手术室护士和医生的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其中护士希望得到的培训内容排名前3位的是:仪器设备的正确操作流程、仪器设备的存放位置和基本配套、仪器设备基本故障处理和维修处理程序,医生希望得到的培训内容排名前3位的是:仪器设备基本故障处理和维修处理程序、仪器设备的正确操作流程、通用和专科仪器设备。护士最希望的管理模式是手术室专科组长协同护士长或专职人员共同管理,医生最希望的管理模式是调派专职技术人员管理。结论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应综合各方面因素,充分了解手术室护士和实际使用者外科医生的需求,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关管理措施和培训方法,提高仪器设备的管理效率,进一步营造手术配合的和谐氛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生与护士感知的医护合作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医护人员合作意识和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医护合作行为相关因素问卷和临床实务合作量表对3所三级甲等医院144名临床医生和149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临床合作行为量表得分为3.96&#177;0.69,医生为3.83&#177;0.69,两者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合作得分最高的前三项是与医生沟通医嘱、明确责任、与医生有共同理念;医生合作得分最高的前三项分别为明确责任、站在护理角度看问题、主动沟通护理措施;医护人员在共同讨论医疗护理知识条目得分均最低。科室、管理者重视程度、医护配置、合作意愿是护士临床合作行为的影响因素;职称、科室、角色期望、文化程度、合作意愿是医生临床合作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医护合作需要进一步加强,重视双方沟通,关注影响合作的因素,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专科小组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在手术室护理人员77人中选出50人组合成先心病、冠心病、风心病及大血管组4个专科小组,实施专科小组管理,包括手术配合、学习与培训、器械、仪器管理、手术间管理及人员考核.比较实施前后同期护士专科探作合格率.结果 专科护士手术物品准备、无菌单铺置、体位摆放、皮肤保护考核合格率显著高于专科小组管理前(均P<0.05);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率达98.8%.结论 专科小组管理能显著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改善医护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三级甲等医院医护合作关系及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医生与护士感知的医护合作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医护人员合作意识和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医护合作行为相关因素问卷和临床实务合作量表对3所三级甲等医院144名临床医生和149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临床合作行为量表得分为3.96±0.69,医生为3.83±0.69,两者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合作得分最高的前三项是与医生沟通医嘱、明确责任、与医生有共同理念;医生合作得分最高的前三项分别为明确责任、站在护理角度看问题、主动沟通护理措施;医护人员在共同讨论医疗护理知识条目得分均最低。科室、管理者重视程度、医护配置、合作意愿是护士临床合作行为的影响因素;职称、科室、角色期望、文化程度、合作意愿是医生临床合作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医护合作需要进一步加强,重视双方沟通,关注影响合作的因素,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术室耳科手术专科组护士规范化专科培训的方法,提高专科手术配合质量。方法由手术室护士6名成立耳科手术专科组,应用耳科手术专科护士培训手册和操作考核评分表,对专科组护士进行理论、技能培训与考核。结果培训后,耳科手术医生和患者对手术室护士的满意度评分、耳显微器械损坏率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对耳科手术专科护士行规范化专科培训能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降低耳显微器械损坏率,有利于耳科手术专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