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8 毫秒
1.
目的:了解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为今后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1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调查表、婴儿死亡报告卡、年报及补漏调查信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4-201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334例,平均死亡率10.84‰,2004年与2012年相比,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呈显著的下降趋势,达到了《十堰市2004年-2012年儿童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的目标。死亡原因排前2位的是新生儿出生窒息、早产出生低体重,先天异常有上升趋势,其他死因顺位变化不大。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新生儿、婴儿监护,提高三级保健网络管理水平和医务人员急救水平,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蜀山区2008至2012年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和死亡原因分析,掌握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及变化趋势,为降低儿童死亡率提供科学根据。方法按照《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对2008至201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新生儿死亡率4.18‰,婴儿死亡率5.5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79‰,与2008年相比较新生儿死亡率下降(4.96‰),婴儿死亡率下降(5.7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5.27‰);新生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56.47%,占婴儿死亡的69.06%,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81.76%,1~4岁儿童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18.24%;前5位死因为早产或低出生体质量、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窒息、肺炎和其他先天异常。结论5岁以下儿童各年龄组儿童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不同年龄组儿童死亡原因不同,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主要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铜陵市区2002-2006年14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了解铜陵市14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提出对应预防措施,以有效降低儿童死亡率。方法 对2002—2006年铜陵市区14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5年来铜陵市区14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200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2.15‰,2006年为7.05‰。其中新生儿死亡率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44.3%,婴儿占72.5%;14岁以下儿童死因前4位依次为先天异常、意外伤害、窒息、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原因按年龄段区分死因前四位依次为新生儿期:先天异常、窒息、早产、呼吸系统疾病;1~4岁儿童:意外伤害、呼吸系统疾病、先天异常、肿瘤;5—14岁儿童:意外伤害、肿瘤、先天异常、神经系统疾病。结论 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尤其要降低婴儿死亡率,降低窒息、先天异常及肺炎死亡率;降低5岁以上儿童死亡率,尤其要降低意外伤害、肿瘤死亡率,对能够引起胎儿畸形及儿童肿瘤的各种因素要积极干预,提早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准确掌握延安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最终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方法依据《延安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监测执行。结果 全市妇幼卫生年报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明显低于监测结果;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70%以上,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80%以上。5岁以下儿童死亡前5位死因依次为:出生窒息、先天异常、肺炎、早产儿、意外和中毒。结论 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年龄越小死亡越高.尤其是新生儿。且死因以出生窒息、先天异常为主。因此提高基层产科人员实践操作水平.认真落实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行动计划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了解昌吉州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探讨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收集2010~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进行死亡率、死亡类别等相关因素分析.结果2011年5岁以下死亡率9.37‰,婴儿死亡率7.30‰,新生儿死亡率4.90‰.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67.06%,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77.98%.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在降低婴儿死亡率尤其是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无锡市惠山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保健服务状况,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出有效干预措施。方法按照《江苏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对出生、死亡漏报审查,达到质控指标要求。结果2006~2007年惠山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04‰,婴儿死亡率3.67‰,新生儿死亡率3.04‰,早期新生儿死亡率1.68‰。5岁以下儿童死因前4位顺位为溺水、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肺炎。结论有效降低儿童死亡率,应加强孕期保健及孕期监测.提高产科、儿科医疗质量和急救技术,提高儿童安全防范意识,减少意外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昌吉州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探讨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收集2010~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进行死亡率、死亡类别等相关因素分析.结果2011年5岁以下死亡率9.37‰,婴儿死亡率7.30‰,新生儿死亡率4.90‰.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67.06%,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77.98%.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在降低婴儿死亡率尤其是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我区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方法:笔者收集了2001—2005年云岩区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并对其统计分析。结果:新生儿死亡(NMR),婴儿死亡率(IMR),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U5MR)分别为:6.01‰、7.97‰、9.27‰。结论:新生儿死亡,婴儿死亡仍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人群;出生窒息、先天性心脏病、先天畸形、意外及肺炎是云岩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分类死因。  相似文献   

9.
    
董素华 《安徽医学》2013,34(8):1233-1236
目的分析蚌埠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趋势和死亡原因,探讨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3~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0.33‰,新生儿死亡率7.17‰,婴儿死亡率9.04‰,其中,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79.34%,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69.47%,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87.56%。2003年分别与2004年、2005年、2009年、2010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岁以下儿童死因排在前3位为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和肺炎。结论提高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专业人员对新生儿疾病的诊断和急救水平,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关键是降低婴儿死亡率,特别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赵江萍 《农垦医学》2005,27(3):223-224
目的:掌握兵团5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趋势及主要死亡原因,探讨干预措施。方法:对1999~2003年兵团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上升趋势。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依次为肺炎、意外事故、新生儿窒息、早产低体重、畸形、溺水、先心、诊断不明。结论:提出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提高产科、儿科医护质量,推广窒息复苏技术,减少意外死亡,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进一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对临洮县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掌握临洮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趋势及主要死亡原因,探讨一整套切实可行的预防保健措施。方法建立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网,对2004~2006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主要死因为出生窒息、早产低体重、先天异常、肺炎、意外和中毒。结论要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关键是做好孕期保健工作,提高产科儿科质量,推广窒息复苏技术,普及科学育儿知识,避免致畸因素,提高先天畸形的早期诊断水平,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2.
2000—2005年韶关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韶关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妇幼卫生管理和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全国统一制定儿童死亡报告卡,建立城市和农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以市妇幼保健机构为中心,逐级上报死亡资料。结果:全市6年平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4.39‰,婴儿死亡率为12.10‰,新生儿死亡率为8.62‰;5岁以下儿童死亡主要以新生儿为主占59.91%;5岁以下儿童和婴儿死亡前五位死因为出生窒息、肺炎、早产低体重、先天异常、腹泻。结论:6年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全省水平,政府应引起高度重视,提出进一步完善新生儿急救网络、加强儿科和产科携手合作、降低先天畸形患儿发生、加大农村妇幼卫生建设等措施,有效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测阳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主要死因及变化规律,探讨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浏阳市1996~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年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18.30%o、14.51%。、10,02%。,2005年与1996年相比较,三率分别下降了43.21%、53,51%、61.98%,下降速度较快,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性(χ^2=35.71,P=O.000)χ^2=50.89,P=O.000,);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69.10%,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54.78%,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79.28%,1~4岁儿童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20.22%;主要死因顺位依次为意外、肺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先天异常、出生窒息;意外死亡率高达333.24/10^5,呈上升趋势。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是降低新生儿、婴儿死亡率,加强健康教育,减少儿童意外死亡;采取出生缺陷干预措施,降低先天异常的死亡率;加强肺炎防治,降低肺炎死亡率:提高围产保健和产科质量,降低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新都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和死亡原因进行分析、比较,准确掌握新都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变化趋势,为新都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出干预措施,为提高儿童保健服务质量,为改善儿童生存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2006-2010年新都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新都5岁以下儿童各年龄组死亡率均呈现下降趋势,2010年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在2006年基础上分别下降4.36%、4.61%、7.57%.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5岁以下儿童先天异常死亡5年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甘肃省2001—2005年5岁以下儿童先天异常死亡现状及5年死因变化趋势,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先天异常死亡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甘肃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利用全省16个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点2001—2005年儿童先天异常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先天异常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死因顺住居第1、2住的为先心病、神经管缺陷;死亡率农村高于城市;死亡特点是年龄越小,死亡所占比例越高。结论预防和减少先天异常死亡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工作重点,开展有效的产前检查和孕期保健是预防的重要环节;未来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农村。  相似文献   

16.
滕朝霞 《吉林医学》2013,34(22):4489-4490
目的:了解和掌握华蓥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趋势,提出干预措施。方法:按照中国妇幼卫生监测方案要求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2006年~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3.99‰、6.52‰、10.1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波浪式下降趋势;新生儿死亡、婴儿死亡、1~4岁儿童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构成比分别为39.47%、64.47%、35.53%;5岁以下儿童死因前四位依次为意外、出生窒息、肺炎、出生缺陷。结论:降低新生儿、婴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通过制定实施针对性的相应措施,强化健康教育,做好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儿科质量,推广窒息复苏技术,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将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宁夏2001-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趋势,探讨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对宁夏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整理、汇总,结果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2001至2010年呈逐年下降趋势;山区5岁以下儿童各年龄段死亡率明显高于川区,但山、川区差距逐渐缩小;5岁以下儿童死亡前五位死因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肺炎、先天性心脏病、其他先天异常;2001、2005、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前就医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52,P<0.05)。结论应继续提高儿童保健综合服务质量和能力,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龙游县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的现状和特点,探讨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对三级死亡报告网收集的1997~2007年111例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监测分析,按国际疾病分类进行死因分类,计算意外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构成比和死因顺位。结果1997~2007年龙游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意外死亡所占比例却呈上升趋势,成为危害儿童健康和生命的主要因素,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前三位原因为溺水、车祸和意外跌落,意外死亡发生率1~4岁儿童明显高于1岁以内儿童。结论意外死亡上升为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溺水、车祸和意外窒息的宣传,提高防范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玉溪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主要死因变化趋势,得出结论肺炎、出生室息、早产低出生体重、意外死亡、先天异常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应继续提高围生期保健水平,加强产科质量及儿科急救水平,大力开展宣传教育,从而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2003—2007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0.07‰,婴儿死亡率24.30‰,新生儿死亡率12.03‰。5岁以下儿童死亡年龄构成为:新生儿死亡、婴儿死亡及1~4岁儿童死亡分别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40.00%、80.91%和11.09%,而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49.44%。不同民族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哈尼族33.66‰和41.10‰,彝族30.50‰和35.65‰,傣族6.87‰和11.17‰,汉族10.05‰和13.98‰,白族6.97‰和10.45‰。5岁以下儿童死亡民族构成情况是:哈尼族占60.30%,彝族占25.15%,傣族占3.94%,汉族占9.70%,白族占0.91%。5岁以下儿童前5位死因分别为:肺炎、窒息、早产、意外、腹泻,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86.06%。提示采取以推广肺炎、腹泻为主的两个标准病案管理,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提高产科质量和两个系统管理质量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