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文题释义: 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PauwelsⅢ型骨折冠状面骨折线和髋臼上缘角度>50°,属于股骨颈垂直骨折,具有较大的剪切力,多见于中年人,发生于高能量创伤之后,术后易发生骨折不愈合、缺血坏死、内固定失效等。 股骨颈内侧支撑钢板:固定于股骨颈骨折线前下方,能够施加一个抗垂直股骨颈骨折剪切力的支撑力,从而能够降低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背景:近几年有学者认为采用股骨颈内侧支撑钢板结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能够降低股骨颈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对于这种治疗方式在临床上能否加速骨折的愈合、减少股骨头坏死等尚存在争议。 目的:Meta分析评估股骨内侧支撑钢板结合空心螺钉和单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差异。 方法:利用 Cochrane图书馆、PubMed、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搜索并收集采用股骨内侧支撑钢板结合空心螺钉内固定和单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对照试验,分别由2名评价者独立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数据提取并进行互相核对,最后运用 RevMan 5.3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经过筛选最终纳入5篇相关临床试验,其中包括4篇随机对照试验和1篇回顾性队列研究,总共243例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空心螺钉内固定相比,股骨内侧支撑钢板结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手术时间较长[MD=23.19,95%CI(8.32,38.06),P=0.002]、术中出血量较多[MD=83.48,95%CI(32.08,134.89),P=0.001]、愈合时间较短[MD=-1.56,95%CI(-1.89,-1.24),P < 0.000 01]、并发症发生率较低[RD=-0.07,95%CI(-0.11,-0.02),P=0.003]、髋关节Harris评分较高[MD=7.39,95%CI(3.18,11.60),P=0.000 6];两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OR=1.29,95%CI(0.02,74.86),P=0.90];③结果表明与单纯空心螺钉内固定相比,支撑钢板结合空心螺钉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可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术后Harris评分。 ORCID: 0000-0002-3170-1278(陈翔)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文题释义: 富血小板血浆:是将自体全血经过离心、分离而得到的血液制品,含有多种大量的自体生长因子,富含较高浓度的血小板,故亦称之为富生长因子血小板或自体浓缩血小板。 烧伤:指由于高温、电流、强辐射或者腐蚀性物质引起的不同程度组织损害,主要指皮肤和/或黏膜,导致组织的缺血缺氧,或其他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紊乱,炎症递质释放,最终导致其他组织器官功能的衰竭。 背景:目前富血小板血浆已被应用于烧伤、整形美容、外科和骨科治疗中,但由于富血小板血浆制备标准不一,使其在烧伤方面的研究结果存在争议。 目的:系统评价富血小板血浆修复烧伤创面的有效性。 方法:应用计算机全面检索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选择富血小板血浆修复烧伤创面的随机对照试验,治疗组为单独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或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常规或其他治疗;对照组为常规治疗,或其他治疗,或安慰剂治疗。对文献进行筛选、信息提取和质量评价后,利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11篇文献,837例患者,其中治疗组420例,对照组417例;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OR=12.61,95%CI(6.93,18.29),P < 0.000 1],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OR=-4.64,95%CI(-6.21,-3.06),P < 0.000 01],敷料渗湿纱布层数、内层纱布更换次数、创面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OR=-4.01,95%CI(-4.91,-3.11),P < 0.000 01;OR=-3.79,95%CI(-5.33,-2.26),P < 0.000 01;OR=-3.41,95%CI(-5.93,-0.88),P=0.008],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炎性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OR=0.46,95%CI(0.22,0.94),P=0.03;OR=0.30,95%CI为(0.17,0.56),P=0.000 1];③结果表明,富血小板血浆修复烧伤创面的效果良好,能提高创面愈合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敷料渗湿纱布层数、内层纱布更换次数和换药次数,降低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和炎性反应发生率。 ORCID: 0000-0003-3340-2201(钟淑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文题释义: 试验序贯分析(trial sequential analysis,TSA):作为累积Meta分析的一种,其主要是将序贯分析方法引入传统的Meta分析,以解决传统Meta分析在反复更新中出现的随机误差(假阳性/假阴性的结果)问题,同时也能计算得出某一个确切的结论所需要的样本量。 异质性:一般指Meta分析中,纳入文献之间存在的异质性。其广义定义为:描述参与者、干预措施和一系列研究间测量结果的差异和多样性,或那些研究间内在真实性的变异。狭义定义为:专指统计学异质性,用来描述一系列研究中效应量的变异程度,也表明除可预见的偶然机会外研究间存在的差异性。 背景:应用3枚空心螺钉是多年以来治疗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但是,一些临床研究探讨正三角与倒三角形排列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得出的结论却不一致。 目的:系统评价正三角和倒三角排列空心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和万方等数据库,搜集所有关于应用3枚空心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8年5月。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TSA 0.9软件进行试验序贯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最终纳入8项队列研究,共计1 150例患者;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倒三角组相比,正三角组手术时间明显增加[MD=12.30,95%CI(4.83,19.77),P < 0.01],失血量显著增多[MD=12.44,95%CI(6.56,18.32),P < 0.01],但两组股骨头缺血坏死率[OR=0.66,95%CI(0.34,1.29),P=0.22]、骨折不愈合率[OR=1.37,95%CI(0.86,2.18),P=0.18]和末次随访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70分[OR=1.29,95%CI(0.58,2.26),P=0.5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结果说明,倒三角组较正三角组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失血量时间方面优势明显;而在股骨头缺血坏死、骨折不愈合、末次随访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70分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因纳入研究主要为队列研究,存在偏倚较大,故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ORCID: 0000-0001-9852-6219(赵树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
文题释义:椎体后凸成形:采用椎体内置入气囊的方法通过扩张使椎体复位,在椎体内部形成空隙,减小骨水泥注入所需的推力,使骨水泥在椎体内不易流动,可有效解除或缓解疼痛、恢复病椎高度,但临床发现仍存在骨水泥渗漏等风险。 唑来膦酸:椎体后凸成形已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然而如何有效改善骨质疏松状况成为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唑来膦酸是双膦酸盐类药物,可有效抑制骨吸收,降低再发骨折风险,改善骨折患者的功能评分。 背景:临床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症缺乏系统的科学评价和循证学依据,因此目前对于唑来膦酸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尚无明确定论。 目的:系统评价唑来膦酸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公开发表在CNKI、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及CBM、PubMed、Cochrane等英文数据库中,有关唑来膦酸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治疗方式为唑来膦酸联合椎体后凸成形,对照组治疗方式为椎体后凸成形,时间截止至2019年9月。由2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按Cochrane协作网标准对纳入随机对照试验逐个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最终纳入5篇文献,均为随机对照研究,试验组患者175例,对照组患者184例;②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后12个月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MD=0.12,95%CI(0.08,0.17),P < 0.000 01],治疗后6,12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对照组[MD=0.46,95%CI(0.18,0.75),P=0.002;MD=0.85,95%CI(0.20,1.50),P=0.01],治疗后1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MD=6.59,95%CI(4.77,8.41),P < 0.000 01],骨水泥渗漏率、椎体骨折再发率低于对照组[OR=0.22,95%CI(0.08,0.59),P=0.003;OR=0.18,95%CI(0.07,0.50),P=0.000 8];两组椎体高度恢复、椎体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MD=0.65,95%CI(-0.27,1.56),P=0.16;MD=-0.60,95%CI(-2.45,1.25),P=0.53];③结果表明与单独应用椎体后凸成形相比,唑来膦酸联合椎体后凸成形在提高骨密度值、减少椎体骨折再发率、改善患者远期临床症状、预防骨水泥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后期仍需大量高质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提供更充足的证据。 ORCID: 0000-0001-8871-3539(李凯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文题释义: 椎旁神经阻滞:是通过将局麻药物注射到椎旁间隙内而实现,阻滞包括椎旁脊神经和其分支以及交感干,具有简单、易行、有效及低廉等特点。 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是由于潜伏在感觉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被重新激活引起的近期或远期疼痛。主要包括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即带状疱疹痛)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疼痛常表现为典型的病理性神经痛特点,主要特征是自发痛、痛觉过敏、感觉异常等,呈电击样、烧灼样、针刺样等疼痛。 背景:目前临床研究显示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胸腰段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有显著效果,并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使用。 目的:系统评价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胸腰段带状疱疹相关疼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WanFang Data、VIP以及CBM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01-01。根据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有关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及药物治疗胸腰段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或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组作为实验组,药物治疗组或传统椎旁神经阻滞组作为对照组。依据Cochrane Handbook 5.1.0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文献质量。通过Revman 5.3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最终纳入11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共916例受试者;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组的镇痛效果更好,在1-4周内临床镇痛效果最佳,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下分析,1周:MD=-0.91,95%CI(-1.22,-0.61),P < 0.000 01;2周:MD=-1.11,95%CI(-1.52,-0.70),P < 0.000 01;3周:MD= -1.26,95%CI(-1.79,-0.74),P < 0.000 01;4周:MD= -0.90,95%CI(-1.57,-0.24),P=0.007;同时睡眠质量及治疗有效率均有提高[固定效应模型下分析,OR=3.63,95%CI(2.38,5.53),P < 0.000 01],统计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并且具有未增加整个治疗过程的不良反应等优点;③结果说明,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胸腰段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是安全和有效的。 ORCID: 0000-0001-7945-6411(宋旭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文题释义: 穴位注射法:将药液注入穴位使药物直接应用于穴位,既发挥药物作用又能发挥经络传导的作用,通过药物刺激调节人体经络系统,达到舒筋通络的作用。 膝骨关节炎:又称为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退行性膝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慢性骨关节病,主要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退变、破坏、软骨下骨硬化、关节边缘软骨下骨增生,进而引起滑膜炎症、半月板损伤、游离体形成及关节外组织炎症等一系列病变,临床症状以膝关节的疼痛、肿胀、变形及活动受限为主。背景:大量临床研究显示,穴位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但当前穴位注射治疗该病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试验。 目的:应用Meta分析法系统评价穴位注射疗法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改善及关节功能的影响。 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自建库以来至2019年5月有关穴位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组为穴位注射或穴位注射联合其他疗法,对照组为不同于穴位注射疗法的其他治疗方法,检索语言中、英文不限,筛选后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提取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16篇随机对照试验,涉及患者1 287例,其中观察组648例,对照组639例;②Meta分析显示,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治愈率、Lysholm评分、日本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OR=3.23,95%CI(2.19,4.76),Z=5.91,P < 0.000 01;OR=1.86,95%CI(1.35,2.58),Z=3.74,P=0.000 2;MD=7.87,95%CI(2.66,13.08),Z=2.96,P=0.003;MD=9.16,95%CI(4.18,14.13),Z=3.61,P=0.000 3],两组目测类比评分、WOMAC评分、Lequesne指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MD=-1.11,95%CI(-2.29,0.07),Z=1.84,P=0.07;MD=-7.56,95%CI(-17.26,2.14),Z=1.53,P=0.13;MD=-0.46,95%CI(-1.62,0.71),Z=0.77,P=0.44;OR=1.31,95%CI(0.31,5.57),Z=0.37,P=0.71];③结果表明穴位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确切,但由于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普遍不高及可能存在偏倚等因素,仍需更多更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结论。ORCID: 0000-0002-7859-7850(邓凯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文题释义:跟骨骨折:在跗骨骨折中最常见,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75%的跟骨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关节内骨折会严重影响跟骨的形态与承重功能。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目的是恢复关节表面和跟骨的高度、宽度和形态,但由于跟骨周围软组织覆盖较为薄弱,手术入路的选择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争议。 经跗骨窦切口:2000年由Ebraheim及同事提出,经临床研究表明,经跗骨窦切口可充分暴露距下关节面,术后解剖结构恢复及功能康复较佳,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较低。 背景:跟骨骨折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75%的跟骨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可更好地恢复跟骨形态与功能,近年来经跗骨窦入路开始被临床医师认知并应用,但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入路选择仍存在一定争议。 目的:系统评价跟骨骨折手术治疗中经跗骨窦切口与传统L形切口2种入路的疗效以及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经跗骨窦切口和传统L形切口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4月。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并进行数据提取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共522例患者;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2种切口的末次随访的Bohler角[MD=0.14,95%CI(-0.54,0.81),P > 0.05]、术后Gissane角[MD=-0.19,95%CI(-1.36,0.98),P > 0.05]及Maryland评分[MD=-0.25,95%CI(-3.41,2.91),P > 0.05]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③2组末次随访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MD=6.39,95%CI(-0.09,12.87),P=0.05]可能存在差异性;④与传统L形切口相比,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在缩短手术时间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 [MD=-14.98,95%CI(-23.90,-6.06),P=0.001 < 0.05],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OR=0.18,95%CI(0.08,0.38),P < 0.000 1];⑤提示手术治疗跟骨SandersⅡ、Ⅲ型骨折,经跗骨窦切口相对于传统L形切口在疗效方面并没有明显的优势,但是由于跗骨窦切口创口较小,有着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的优势,表明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安全性较高。然而,因纳入研究样本量较少,以上结论仍需更高质量、样本量更大的临床试验进行验证。 ORCID: 0000-0001-5580-3001(洪伟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文题释义: 光疗法:是指利用自然光或人工光线用以防治疾病、促进机体功能恢复的一种理疗方法。光疗法最主要的作用是热效应,即通过光照射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扩张周围血管,加速血液循环,抑制神经兴奋性,放松肌肉,其能纠正病变部位微循环障碍,利于炎症的消退,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以关节软骨丧失为主要特征的进行性、关节退化性疾病,临床表现包括膝关节疼痛及功能受损,晚期可致残,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目前尚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来逆转关节内进行性损害过程,现阶段主要围绕着疼痛减轻和功能改善两大治疗目标。 背景: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光疗法联合透明质酸钠对膝骨关节炎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但仍缺乏循证依据。 目的:对光疗法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进行Meta分析。 方法:使用计算机对英文数据库(PubMed,OVID,EMBASE)及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查找各数据库建库至2019-07-01发表的光疗法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随机对照中英文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提取文献中相关临床数据,采用专业软件(RevMan 5.3)对结果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6篇文献,1 505例患者。实验组采用光疗法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对照组采用透明质酸钠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OR=4.20,95% CI(2.75,6.39),P < 0.000 01);实验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OR=2.62,95%CI(1.78,3.86),P < 0.000 01];实验组治疗膝骨关节炎较对照组目测类比评分降低更为明显[MD=-1.51,95%CI(-2.15,-0.87),P < 0.000 01];实验组治疗膝骨关节炎较对照组Lysholm评分改善更为明显[MD=13.30,95%CI(6.82,19.78),P < 0.000 01];实验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OR=0.64,95%CI(0.25,1.63),P=0.35]。结果显示,光疗法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较单一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具有更大优势,疗效显著,安全性亦较高,但仍需进行更多研究质量高、样本数量大的随机对照研究加以验证。 ORCID: 0000-0003-4306-287X(邓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文题释义:软聚硅酮银离子敷料:是一种运用Safetac技术制成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从内到外由一层具有自黏性软聚硅酮伤口接触内层,一层包括聚氨酯泡沫、无纺布和高吸收性聚丙烯混合纤维的吸收垫,以及一层透气并防水的外覆薄膜组成,具有抗感染、吸渗性好、透气性好等特性,容易黏附于干燥完整的皮肤表面而不紧贴在湿润创面,能在创面表面形成湿润环境。 烧伤:指由于高温、电流、强辐射或者腐蚀性物质引起的不同程度组织损害,主要指皮肤和/或黏膜,导致组织的缺血缺氧或其他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紊乱,炎症递质释放,最终导致其他组织器官功能的衰竭。 背景:软聚硅酮银离子敷料是一种运用Safetac技术制成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具有抗感染、吸渗性好、透气性好等特性,能为创面愈合提供良好的湿润环境。 目的:评价软聚硅酮银离子敷料修复深Ⅱ度及以下程度烧伤创面的有效性。 方法:应用计算机全面检索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选择软聚硅酮银离子敷料修复深Ⅱ度及以下程度烧伤创面的随机对照试验,治疗组为单独软聚硅酮银离子敷料治疗,或软聚硅酮银离子敷料联合常规治疗,或联合其他治疗;对照组为常规治疗,或其他治疗,或安慰剂治疗。对文献进行筛选、信息提取和质量评价后,利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11篇文献,784例患者,治疗组381例,对照组403例;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在第7,14,21天及最后一次测量的烧伤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OR=11.56,95%CI(9.60,13.53),      P < 0.000 01;OR=13.29,95%CI(7.54,19.04),P < 0.000 01;OR=4.10,95%CI(2.28,5.93),P < 0.000 1;OR=1.17,95%CI(0.42,1.93),P =0.002],烧伤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OR=-2.81,95%CI(-3.49,-2.12),P < 0.000 01],烧伤创面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OR=-0.38,95%CI(-0.53,-0.24),P < 0.000 01];两组烧伤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伤口感染、换药次数、创面治疗费用、不良反应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OR=1.16,95%CI(0.47,2.85),P=0.74;OR=1.44,95%CI(0.47,4.41),P=0.52;OR=-8.04,95%CI(-18.82,2.74),P=0.14;OR=-98.26,95%CI(-272.91,76.40),P=0.27;OR=0.61,95%CI(0.31,1.20),P=0.15];③结果表明,软聚硅酮银离子敷料应用于深Ⅱ度及以下程度的烧伤创面能提高创面愈合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疼痛。 ORCID: 0000-0003-3340-2201(钟淑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文题释义: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通过可膨胀性气囊抵达病变椎体,膨胀后可更好的恢复椎体高度,然后植入骨水泥稳定脊柱,能减少骨水泥渗漏,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腰背疼痛。但近年来临床实践中发现术后新发骨折时有发生,对于哪些因素影响术后骨折再发仍然没有统一的结论。 再发骨折:可发生在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原发强化椎体、邻近节段椎体或跳跃节段椎体,往往在患者随访复查中发现,可出现持续的腰背部慢性疼痛不缓解,发生原因并没有明确结论,有学者研究认为与患者骨质疏松程度、骨水泥渗漏等因素有关,也有学者认为骨水泥渗漏并不会造成术后椎体的再发骨折。 背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在椎体成形术基础上改良而来,能更好的恢复压缩椎体高度,减少骨水泥渗漏,近年来普遍应用于临床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但时常有报道术后发生强化椎体及邻近节段椎体的再发骨折,对于影响再发骨折的相关因素仍存在争议。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后再发骨折的相关因素。 方法:计算机搜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并手工辅助检索主要的中英文骨科杂志,并追查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收集2009年1月至2019年4月有关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后再发骨折因素分析的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后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年龄[WMD=1.87,95%CI(0.79,2.95),P < 0.05]、骨密度[WMD=-0.46,95%CI(-0.61,-0.31),P < 0.05]、骨水泥渗漏[OR=2.68,95%CI(2.11,3.39),P < 0.000 01]、 初次术后后凸角矫正量[WMD=2,95%CI(0.34,3.66),P=0.02]、初次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WMD=5.25,95%CI(2.16,8.34),P=0.000 9]等因素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后再发骨折相关;②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后再发骨折与性别[OR=0.83,95%CI(0.67,1.02),P > 0.05]、体质量指数[WMD=-0.27,95%CI(-1.06,0.51),P=0.49]、骨水泥注入量[WMD=0.06,95%CI(-0.21,0.32),P=0.68]、手术入路方式[OR=0.87,95%CI(0.61,1.25),P=0.46]、原发骨折为胸腰段(T11-L2)[OR=1.48,95%CI(0.93,2.38),P=0.1]无关;③结果表明,年龄、骨密度、骨水泥渗漏、初次术后后凸角矫正及初次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均与椎体后凸成形后再发骨折相关,而性别、体质量指数、骨水泥注入量、原发骨折为胸腰段、手术入路方式与椎体后凸成形后再发骨折无明显相关性,以上结论还需以后纳入更多的高质量文献加以研究验证。 ORCID: 0000-0002-0018-5231(刘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1.
背景:国内外在经皮螺钉置入固定与石膏固定治疗急性无移位性腕舟骨骨折方面有较多的临床经验,但尚缺乏循证医学方面的依据。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螺钉置入固定与石膏固定治疗急性无移位性腕舟骨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有关国内外已发表的采用经皮螺钉置入固定与石膏固定治疗急性无移位性腕舟骨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 结果与结论:纳入4个随机对照试验,175例患者。Meta分析表明,与石膏固定相比,经皮螺钉置入固定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SMD=-8.83,95%CI(-10.45,-7.21), P < 0.000 01],减少重返工作时间[MD=-6.86,95%CI (-7.17,-6.56),P < 0.000 01],较好恢复腕关节活动[SMD=1.79,95%CI (1.23,2.36),P < 0.000 01],提高握持力 [MD=3.53, 95%CI (2.52,4.54),P < 0.000 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R=0.50, 95%CI(0.22,1.14),P=0.10]。说明经皮螺钉置入固定治疗急性无移位性腕舟骨骨折疗效优于石膏固定治疗,由于该系统评价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局限性,对于两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尚需更多高质量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关键词:舟骨骨折;经皮螺钉置入固定;石膏固定;系统评价;Meta分析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3.025  相似文献   

12.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在治疗上选择髓内固定还是髓外固定仍存在争议。 目的:系统评价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各种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的疗效。 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等常用中英文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全面查找国内外比较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国内外比较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修改后Jadad质量评分量表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应用统计学软件Stata 12.0和RevMan 5.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方法采用Mantel-Haenszel法。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31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计5 217例患者。根据修改后Jadad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评价,纳入的所有研究中19 篇方法学质量为高质量,12篇为低质量。Gamma钉组术中股骨骨折(RR= 4.00,95%CI:1.80-8.86,P < 0.01)、术后股骨骨折(RR =3.57,95%CI:1.68-7.60,P < 0.01)、内固定切出(RR =1.61,95%CI:1.02-2.52,P =0.04)、再骨折风险(RR =1.58,95%CI:1.09-2.30,P =0.02)和随访期内髋部或大腿部残留疼痛(RR =1.31,95%CI:1.09-1.57,P < 0.01)明显高于滑动髋螺钉组;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术中失血明显较滑动髋螺钉组少,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亦更高,但术中暴露于射线中的时间更长(MD=2.11,95%CI:1.78-2.43,P < 0.01);髓内髋螺钉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滑动髋螺钉组,但术中暴露于射线中的时间更长(MD=1.20,95%CI:0.88-1.52,P < 0.01)。结果证实,对于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钉板系统和髓内固定均可取得良好疗效,首选以动力髋螺钉为代表的髓外固定。对于不稳定转子间骨折,髓内系统优于髓外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循证医学,研究诱导膜与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感染性骨缺损文献,比较二者临床疗效,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录的诱导膜技术和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长骨感染性骨缺损文献,利用RevMan 5.3软件Meta分析术中出血量、手术次数、愈合时间、并发症、临床疗效、末次随访患肢膝关节Iowa及踝关节Iowa评分。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43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次数[(=-0.61,95%(-0.89,-0.33),0.000 1)]、愈合时间[(=-6.66,95%(-11.35,-1.97),=0.005)]、并发症发生率[(=0.22,95%(0.14,0.34),0.000 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51.60,95%(-57.34,160.55),=0.35)]、临床疗效{骨性结局[(=1.18,95%(0.51,2.69),=0.70)]、功能结局[(=1.78,95%(0.89,3.55),=0.10)]},患膝[(=0.09,95%(-2.95,3.12),=0.95)]及踝[(=1.14,95%(-1.37,3.64),=0.37)]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诱导膜技术和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均取得较好疗效;诱导膜技术手术次数、愈合时间、并发症等较Ilizarov骨搬运技术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背景:人工股骨头置换相比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上优势明显。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的疗效,比较两种不同治疗选择的差异。 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CNKI、维普等数据库,收集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的临床对照试验,提取基线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负重下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最后随访时的Harris评分和功能恢复优良率等数据,采用RevMan5.0.25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纳入11个临床对照研究,共1 227例患者,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组587例,动力髋螺钉组64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与动力髋螺钉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住院时间较短[RR=-2.56,95%CI(-3.27,-1.85),P < 0.000 01]、置入后负重下床时间较早[RR=-50.09,95%CI(-62.73,-37.45),P < 0.000 01]、并发症发生率较低[RR=0.39,95%CI (0.28,0.55),P < 0.000 01],最后随访时的Harris评分[RR=4.19,95%CI (3.04,5.34), P < 0.000 01]和功能恢复优良率[RR=2.25,95%CI (1.49,3.40),P=0.000 1]均较高。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相比,人工股骨头置换不明显增加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但显著缩短住院时间、置入后下床负重时间,降低置入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Harris评分及功能恢复优良率,在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中国内地采用减肥手术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较好,但对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尚无明确报道。 目的:以胃转流术为主,系统评价中国内地采用减肥手术治疗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 方法:计算机检索 Cochrane 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12年第2期)、MEDLINE(1990年至2012 年2 月)、EMbase(1990年至2012年2月)、CBMdisc(1990年至2012年2月)、CNKI(1990年至2012年2月),手工检索相关文献,选择中国内地采用减肥手术治疗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报道。评估文献质量,提取相应信息后,采用RevMan 5.1.0 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初检出 30 篇文献,经筛选最终纳入 7 篇文献,包括307例患者。文献总体质量不高,均为 C 级。各资料间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计算。结果表明,行减肥手术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3,6个月空腹血糖水平[MD=-2.84,95%CI(-3.60,-2.08),P < 0.000 01;MD= -3.79,95%CI(-4.56,-3.02),P < 0.000 01]、术后3,6个月糖化血红蛋白水平[MD= –1.52, 95%CI(–2.14, -0.89),P < 0.000 01;MD= -1.90, 95%CI(-2.46, -1.34),P < 0.000 01]、术后6个月胰岛素抵抗指数[MD= –1.80, 95%CI(-2.68, -0.91),P < 0.000 1]均明显低于术前,敏感性分析显示合并性结果稳定可靠,倒漏斗图分析提示纳入的文献可能存在发表偏倚。提示中国内地采用减肥手术治疗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疗效较好,但由于文献质量不高,尚需高质量大样本长期随访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6.
背景:儿童DelbetⅡ型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率较高,有限元法已广泛应用于研究成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后的稳定性,但儿童股骨颈骨折的相关分析较少。目的:研究3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DelbetⅡ型儿童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选择1例8岁儿童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CT扫描患儿股骨近端影像数据导入Mimics 17.0,在Geomagic 14.0,Cero 3.0,Hyper Works13.0中建立3种内固定方式治疗DelbetⅡ型儿童股骨颈骨折的有限元模型,分别为空心钉模型(CS模型)、空心钉联合克氏针模型(CS+K模型)、锁定钢板模型(LP模型),观察3种模型的内固定应力、骨骺应力及骨折断端相对位移。结果与结论:(1)CS+K模型骨折端和股骨头内的应力显著大于CS模型、LP模型(P <0.001);LP模型的股骨侧应力显著大于CS+K模型、CS模型(P<0.001);(2)CS模型的相对位移量显著大于CS+K模型和LP模型(P<0.001);(3)LP模型的骺板平均应力显著大于CS+K模型、CS模型(P<0.001);(4)结果表明,空心钉联合克氏针固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导针钝头探通法辅助判断空心拉力螺钉置入深度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10月—2020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老年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6例,其中男3例、女13例,年龄65~89(70.1±4.8)岁。患者均为GardenⅡ型骨折。均行闭合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术中均使用导针钝头探通法辅助判断空心拉力螺钉置入深度。术后即刻复查患侧髋关节CT及三维重建,观察骨折断端对位、对线情况,螺钉的置入位置,测量螺钉尖与股骨头软骨下骨的距离,评估导针钝头探通法辅助判断螺钉深度技术的效果及有效性。术后1年内定期随访,观察切口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内固定断裂、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手术时间为30~85(51.8±11.2) min,术中出血量为20~100(44.3±23.5) mL。16例患者共打入空心拉力螺钉49枚,术后即刻影像学检查显示,骨折断端对位、对线优良,螺钉的置入位置良好,螺钉钉尖与股骨头软骨下骨的距离为0.21~0.49 (0.38±0.11) cm;螺钉置入位置均有效,有效性为优(100%)。术后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内固定失败。1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6(9.1±3.3)个月。随访期间无螺钉断钉、退钉及股骨头塌陷、坏死等并发症发生,骨折愈合时间为3~6(4.1±1.0)个月。术后6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定疗效,16例患者疗效均为优良。结论 在老年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中,使用导针钝头探通法辅助判断空心拉力螺钉置入深度,可将螺钉尖准确放置在股骨头软骨下骨下方0.5 cm范围内,有助于提高内固定稳定性、促进骨折断端良好愈合。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At present,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have proved that the discectomy and interbody fusion are effective in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But for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ith Modic chang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above two kinds of surgical methods are still inconclusive. OBJECTIVE: To systematically review the effectiveness of discectomy versus interbody fusion in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ith Modic change. METHODS: We searched PubMed, Embase, The Cochrane Library (Issue 2, 2015), CBM, CNKI, VIP and WanFang database fo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n discectomy versus interbody fusion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ith Modic change from inception to May 1st, 2015. Clinical outcomes were back pain Visual Analog Scale, leg pain Visual Analog Scal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lumbar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 the number of cases affecting complications, and MacNab criteria. Meta-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RevMan 5.2 software. RESULTS AND CONCLUSION: Nin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were included, involving 945 patients. The results of meta-analysi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discectomy group, back pain Visual Analog Scale was lower [MD=0.81, 95%CI (0.69, 0.92), P < 0.000 01];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was lower [MD=2.07, 95%CI (1.62, 2.52), P < 0.000 01]; lumbar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 was higher [MD=-2.32, 95%CI (-4.32, -0.32), P=0.02] in the interbody fusion group.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eg pain Visual Analog Scale and MacNab criteria outcomes was detected between both groups. These findings verified that interbody fusion was safer and more effective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ith Modic change, compared with discectomy.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直接前侧入路(DAA)切开复位空心螺钉联合内侧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纳入2016年 9月-2018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骨科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24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13例,采用闭合复位3枚空心螺钉内固定,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18~54(41.23±11.31)岁;观察组11例,采用DAA入路切开复位空心螺钉联合内侧支撑钢板固定,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9~55(39.9±12.4)岁。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患者术后6、12个月 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效、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Garden指数及Haidukewych 股骨颈骨折复位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所有患者术后获1年以上随访,患者术后6、12个月Harris 髋关节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5.18 ± 5.88)、(92.18±4.17)分和(72.92±6.26)、(88.38±6.17)分,其中术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术后1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3.23~6.06(4.45±0.88)个月,对照组为3.86~7.93(5.77±1.1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观察组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5例(5/13)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 。两组患者Garden 指数及Haidukewych 股骨颈骨折复位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结论 与闭合复位多枚空心螺钉固定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相比,DAA入路切开复位空心螺钉联合内侧支撑钢板固定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允许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