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sans,ASO)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周围血管疾病,是由于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断扩大和继发血栓的形成,引起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出现患肢慢性或急性的缺血症状.  相似文献   

2.
<正>脑梗塞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西医认为脑动脉粥样硬化,常见症状为失语、口眼歪斜、偏瘫、偏侧肢体麻木、大小便失禁、痴呆、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恶心、呕吐,四肢僵硬、神志不清等症状,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是长期高血压引起脑深部白质及脑干穿通动脉病变和闭塞,导致缺血性微跟塞,常位于脑相对静区,许多病列不能确认。藏医  相似文献   

3.
<正>脑血栓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常发生于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下段、椎动脉上段、椎-基底动脉交界处等。患者多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1],严重者还会出现瘫痪,行走障碍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CISS分型方法进行亚型分析,归纳总结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学特点。方法选择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500例,均具有完善的数字血管造影(DSA)、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CT等影像学检查及其他病因学检查资料,根据患者病史、临床症状及各项辅助检查结果,采用CISS分型方法对每位患者进行亚型判定。结果 CISS亚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占69%,其中以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穿支动脉闭塞病因所占比率最高为23%;穿支动脉性卒中占12%,心源性卒中占7%,其他病因性卒中占1%,病因不明性卒中占11%。不同性别间CISS各亚型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原因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最为常见,其中尤以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穿支动脉闭塞原因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5.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动脉硬化血管病中常见而最重要的一种。在我国60岁以下人群中,发病率高达80%左右,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指在周围血管脂质代谢紊乱,致动脉壁脂质沉着,粥样硬化改变,动脉粥样物质的不断扩大和继发血栓形成,引起动脉管腔狭窄、闭塞,使肢体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症  相似文献   

6.
姚登峰  郭金昊 《光明中医》2014,(6):1166-1167
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是近年来高发的周围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比正常人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极易导致下肢坏疽等并发症,而且发病迅速。中医治疗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积累了丰富经验。本文浅析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的病因病机,概述中医内治、外治法及中成药制剂的应用,体现了中医治疗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7.
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指由于体内大、中型血管管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断扩大和继发血栓引起的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患者患肢远端出现慢性或急性的缺血症状。多数患者在发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可引起患肢坏疽截肢,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动脉硬化闭塞症作为一种全身性的危险疾病,好发于腹主-髂动脉、股-腘动脉等多处大、中型动脉。近年来,中医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文章探讨了中医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张艳  陈静 《上海针灸杂志》2005,24(11):20-20
头臂综合征又称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是脑内盗血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使锁骨下动脉近心端狭窄或闭塞所致。临床上多表现为上肢出现类似下肢的“间歇性跛行”及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笔者采用针灸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中风是由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是指除心脑血管、肾血管和视网膜血管病变之外的肢体大、中小动脉粥样硬化和微血管病变,并伴有周围神经病变。近年来,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的病因病机、证治方药的研究日渐深入,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是指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组成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大动脉狭窄和闭塞、血栓形成及穿支小动脉病变等,从而引起的后循环TIA及脑梗死。而眩晕,是后循环缺血患者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张艳  陈静 《针灸临床杂志》2005,21(10):25-25
头臂综合征又称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是脑内盗血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使锁骨下动脉近心端狭窄或闭塞所致.临床上多表现为上肢出现类似下肢的"间歇性跛行"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笔者通过针灸治疗,临床上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Diabetic arterial occlusion,DAO)是糖尿病常见血管并发症,是指糖尿病病人出现的以肢体动脉粥样硬化和微血管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并出现缺血性表现的一种慢性病症。本病多数患者早期不能及时诊治,后期疗效低且预后较差,往往有  相似文献   

14.
头臂综合征又称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是脑内盗血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使锁骨下动脉近心端狭窄或闭塞所致。临床上多表现为上肢出现类似下肢的“间歇性跛行”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笔者采用针灸治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符合《实用神经医学》中头臂综合征诊断标准。经血管造影提示,椎动脉返流及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经颅多普勒检查提示:双椎动脉供血不足。选取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128例,其中男82例,女46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62岁。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对照组56例。2治疗方法2.1治疗组取穴风池、完…  相似文献   

15.
脑梗塞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颅内外供应脑组织的动脉血流管壁发生病理改变,血管腔变狭窄或闭塞,造成脑局部急性血流中断、缺血、缺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常出现偏瘫、失语、大小便失禁等。  相似文献   

16.
正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是供应脑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并形成血栓,使血管管腔狭窄、闭塞,造成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脑细胞缺血、缺氧、软化和坏死,主要表现为肢体乏力或感觉异常等神经症状,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特征。根据动脉粥样硬化的有关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基础,西医临床主要采用调节血脂和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治疗,辅以控制高血糖、高血  相似文献   

17.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为动脉因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的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主要侵犯腹主动脉下端、髂动脉、股动脉等大、中型动脉。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动脉中层变性和继发血栓形成而逐渐形成管腔闭塞,使下肢发生缺血。据大量病例观察,每年约有10万例下肢缺血者接受血管重建手术治疗。而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难度大,并发症较多。近年来,随着血管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ASO正逐步向微创手术—经皮血管腔内手术治疗的方向发展,这为ASO患者提供了多种创伤小、安全性高、操作简便的手术方法[1]。我院血管外科2004年3月—2006年2月对5例ASO…  相似文献   

18.
脑动脉硬化症(CAS)系指脑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硬化、微小动脉玻璃样变等动脉管壁变性所引起的非急性弥漫性脑组织改变和神经功能障碍。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其病理改变为胆固醇和脂肪在动脉内沉淀,从而引起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小血管闭塞、血管弹性减弱和血管壁粗糙等一系列脂质代谢障碍,最终引发脑动脉粥样硬化,使脑部的供血、  相似文献   

19.
[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DCT)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疑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病人采用MDCT成像检查,利用多种重建技术做图像后处理来显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等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形态学改变。[结果]:奉组32例全部检查成功,螺旋MDCT发现30支狭窄或闭塞的血管中15支轻度狭窄,8支中度狭窄,6支重度狭窄,1支闭塞,显示下肢动脉主干狭窄和闭塞的符合率达100%。[结论]:MDCT方法具有安全、方便、准确、无创等特点,是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较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0.
王立敏  王铁牛  赵红放  张春彦 《河北中医》2008,30(10):1035-1036
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ASO)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局部表现,是动脉发生非炎性退行性与增生性病变,受累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的一种常见的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2005-01-2007-01,我们应用六虫胶囊治疗ASO 67例,观察其对微循环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