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用大圆针行经脐部单孔法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及鞘膜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广州市番禺区钟村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2例腹股沟斜疝及鞘膜积液患儿进行手术治疗,患儿均在单孔腹腔镜监视下,使用大圆针完成高位缝合未闭的鞘状突,并对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复发率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6.5~22.5 min,平均13.2min,术平均中出血量均小于5 mL。25例获得随访6~36月,平均21.6月,并未发现有并发症及复发病例。结论使用大圆针行单孔法腹腔镜高位缝合鞘状突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及鞘膜积液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不留瘢痕,非常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脐部单孔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儿童急性阑尾炎合并鞘状突未闭的优越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脐部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急性阑尾炎的基础上,2003年6月至2012年6月为74例急性阑尾炎合并鞘状突未闭患儿行脐部单孔腹腔镜联合手术。结果:74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术后早期1例发生腹腔内感染,抗感染治疗后痊愈。随访6~36个月,早期行腹腔外缝合的患儿中1例于术后1个月缝合线感染,迁延不愈,术后3个月拆除缝线后治愈,随访未发生腹股沟斜疝;中期应用可吸收缝线腹腔内缝合的患儿中1例3个月后同侧发生腹股沟斜疝,再次手术治愈;余者及后期改用医用涤纶缝合线的患儿均无其他并发症及腹股沟斜疝发生。结论:脐部单孔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儿童急性阑尾炎合并鞘状突未闭安全、有效,术后腹壁无明显手术瘢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采用缝合法与疝针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9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均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随机分为两组,术中分别采用缝合法(缝合组)与疝针法(疝针组)结扎疝囊,每组4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半年,缝合组中复发1例,发生阴囊气肿2例、鞘膜积液2例、皮下血肿2例,共发生并发症7例;疝针组发生鞘膜积液、阴囊气肿各1例,无复发、皮下血肿发生,共发生并发症2例;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采用缝合法与疝针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均是安全、有效的,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疝针法操作更为简便,且容易掌握;术者可根据自身技术水平选择适当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脐部两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行经脐两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22例患者资料,总结手术疗效及术后恢复效果。结果所有患儿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术前诊断为单侧疝111例,双侧疝11例,术中探查发现对侧疝22例。手术时间10~30 min,平均手术时间单侧15 min,双侧20 min。术后随访4~15个月,1例术后并发鞘膜积液再次手术外,其他患者无复发。术后患儿恢复快,切口无瘢痕。结论经脐部两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安全、美观、恢复快、术中能够发现对侧疝的好处,值得临床推广,术中应注意预防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脐微型腹腔镜下内环高位结扎术联合包皮环套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精索鞘膜积液及包茎的可行性及优点。方法:对470例腹股沟疝、精索鞘膜积液、包茎患儿先施行经脐微型腹腔镜下内环高位结扎术,随后行包皮环套术。结果:患儿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内环高位结扎术及包皮环套术。术后恢复顺利,随访1~10年,腹股沟疝、精索鞘膜积液无复发。结论:经脐微型腹腔镜下内环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精索鞘膜积液较传统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美观、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等优点。同时联合包皮环套术后容易清洗、护理,避免了二次手术与麻醉,减少了治疗费用,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小儿腹股沟疝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平谷医院收治的小儿腹股沟疝患者94例,根据所行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7例。试验组行切口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对照组行开放疝囊高位手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统计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手术、住院及下床活动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术后试验组阴囊水肿及继发鞘膜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疝可显著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患者手术指标的同时有效控制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注水疝钩针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2017年5月~2018年12月我科对85例小儿鞘膜积液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经脐部置入腹腔镜,疝钩针带4号丝线经患侧内环口体表处穿刺进入腹膜外间隙潜行,借助水分离技术使输精管和精索血管与后腹膜间隙分离,环绕内环口1周完成鞘状突高位结扎。结果85例单孔腹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增加辅助操作孔,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单侧13~20 min,平均16 min;双侧23~36 min,平均29 min。85例随访4~9个月,平均6个月,1例患儿术后3周腹股沟穿刺点发生迟发性线结反应,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无切口感染、阴囊血肿、睾丸萎缩、医源性隐睾等并发症,无复发。结论单孔腹腔镜注水疝钩针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安全、可行,术后体表无明显瘢痕,操作简便,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微型腹腔镜缝扎内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560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的经验。方法:2004年6月至2009年12月应用腹腔镜缝扎内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560例,患儿6个月~12岁,平均3.5岁。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单侧5~10min,双侧10~20m in,切口皮下缝合一针,术后2~3d出院。术后随访,脐上缘切口大网膜突出3例,皮下气肿4例,肩部酸痛不适3例,切口出血需缝合止血1例,切口线结反应5例,皮下硬结3例,复发3例。其余患儿症状消失,术后无疤痕,治愈率99.8%。结论:腹腔镜缝扎内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切口小,损伤小,疼痛轻,康复快,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住院时间短,且可同时发现及处理隐性内环口未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应用细注射针头套线法行内环口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80例小儿鞘膜积液行手术治疗,在脐部正中、脐水平腹直肌旁置入5、3mm trocar各一个,在腹腔镜直视下应用10号细注射针头套线经皮穿刺到腹膜与腹横肌间隙,完全于腹膜外高位环绕结扎内环口。随访1~10月,平均6月,观察手术时间、术后疼痛、临床疗效、复发率、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单侧7~10min,平均8.0min;双侧12~15min,平均13.0min。患儿术后无明显疼痛,无阴囊水肿或血肿,无腹腔内出血等并发症。术后1d出院。随访1~10月,180例鞘膜积液全部治愈,无复发。腹壁、脐部切口未见明显疤痕。结论腹腔镜下细注射针头套线法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外形美观、治愈率高的特点,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良好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两种手术方式的技术要点及适应证。方法:随机选取腹股沟斜疝患儿76例,应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比较两种手术的技术要点、难易度及疗效。结果:患儿均用腹腔镜完成手术。直接缝合53例,手术时间10~30min,1例术后发生鞘膜积液。导引针缝合23例,手术时间5~30min,无复发病例。结论:两种术式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均有效。直接缝合更适于疝囊较大的患儿,导引针缝合更适于疝囊较小的患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腹股沟疝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失败的原因,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中应注意的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17例腹股沟疝行腹腔镜手术后失败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再手术原因:复发9例,补片感染1例,小肠漏1例,肠壁疝1例,线结反应2例,膀胱损伤1例,脐部切口裂开1例,阴囊血肿1例,髂血管损伤1例。6例再次行腹腔镜探查手术,11例行开腹手术,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2~15 d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腹股沟疝时,在严格掌握腔镜手术指征和遵循手术操作规范。对于病情特殊,手术有难度者应及时中转开腹。术后应密切注意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张力修补术在复发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腹股沟复发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8例腹股沟复发疝中,男36例,女2例,年龄42—80岁,平均56岁。传统手术37例,其中Bassini术18例、Ferguson术17例、McVay术2例、无张力手术1例。第1次术后疝复发时间2个月至15年,平均52个月。再次手术方式均采用无张力修补术。其中疝环充填式33例,三合一补片式5例。结果术后8~10d痊愈出院,术后出现4例急性尿潴留、2例阴囊积液、1例疼痛。全部患者随访2-1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应作为腹股沟复发疝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采用经脐双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12月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154例经脐双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资料,评估经脐双孔法腹腔镜治疗腹股沟斜疝临床疗效。 结果所有患儿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单侧腹股沟斜疝71例(46.1%),双侧腹股沟斜疝6例(3.8%),术中发现对侧隐匿疝77例(50%),单侧腹股沟斜疝平均手术时间(32.7±10.1)min,双侧腹股沟斜疝平均手术时间(33.4±10.9)min。术后随访6个月,未发现复发、阴囊血肿、睾丸萎缩及脐疝等相关并发症。 结论经脐双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疗效确切,术后瘢痕小,术后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硬膜外穿刺针在单切口双通道腹腔镜治疗小儿斜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1—2013-06间应用硬膜外穿刺针在单切口双通道腹腔镜治疗小儿斜疝143例的临床资料,对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有无复发等资料进行研究。结果 14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单侧(8±3)min,双侧(14±3)min,术中发现对侧隐匿疝32例,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2年,未见复发。结论利用硬膜外穿刺针经脐单切口双通道腹腔镜下治疗小儿斜疝,无需使用特殊器械,操作简单,效果确切,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斜疝的疗效。方法2013年3-9月,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斜疝48例。术前诊断右侧嵌顿疝32例,左侧嵌顿疝16例。经脐切口置入trocar建立气腹,置入Z形腹腔镜,经探查孔置入无损伤钳,探查患侧疝内容物类型、嵌顿程度。腹腔镜下辅以体外手法复位将嵌顿疝复位,观察嵌顿脏器损伤情况。如嵌顿脏器无损伤,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探查对侧如存在隐匿疝则同时处理。结果48例均顺利完成单孔腹腔镜手术。术中探查合并对侧隐匿疝10例。嵌顿疝内容物36例为肠管,8例为卵巢,4例为网膜。手法协助复位均顺利还纳,镜下观察5 min,48例嵌顿脏器均血运良好。单侧疝(38例)手术时间10-18 min,平均15 min;双侧疝(10例)手术时间16-30 min,平均24 min。麻醉清醒后进食,疼痛均能耐受。术后10-15 h(平均12 h)出院。随访3-13个月,无切口感染,无阴囊水肿、血肿等并发症,无复发。结论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斜疝不破坏腹股沟管解剖结构,可高位结扎,直视下探查嵌顿疝内容物损伤情况,探查对侧有无隐匿疝。该技术安全、有效、微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治疗小儿疝及鞘膜积液18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及交通性鞘膜积液的新方法。方法: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驰及交通性鞘膜积液180例,其中小儿腹股沟斜疝150例,右侧80例,左侧40例,双侧30例;单侧斜疝中20例有对侧隐性疝;交通性鞘膜积液30例,右侧20例,左侧10例。均在腹腔镜下行内环口荷包缝合高位结扎术+积液抽出术。结果:手术时间单侧疝平均5-10min,双侧疝10~20min。术后平均1.5d出院,皮肤切口无需缝线。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内环口高位结扎术+积液抽出术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无瘢痕、康复快、住院时间短、操作简便、无需特殊器械等优点,无阴囊感染、睾丸扭转及缺血坏死、切口感染、髂腹沟及髂腹下神经损伤、腹股沟区疼痛麻木等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复发疝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8月腹股沟复发疝修补术65例临床资料,65例均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其中23例采用腹膜前修补术.结果 本组65例患者全部治愈,7~9 d出院,术后急性尿潴留7例,阴囊积液4例,慢性疼痛2例,术后2个月网塞感染1例.全部患者随访3个月至6年,无复发.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