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平  白春昕 《中国卫生产业》2014,(4):146-146,148
目的通过本文的相为临床资料分析,对临床上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相关注意事项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6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在我院治疗期间的相关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结果导致小儿出现高热惊厥症状的诱导原因多为上患儿呼吸道系统受到感染所致。在小儿高热惊厥的患儿中,有少数会由于反复发作而导致脑损害,由此可以看出要及时地对患儿采取有效的降温处理,进行防治患儿高热惊厥的复发。研究的66例患儿,在接受治疗后全部治愈出院,没有发现死亡病例。结论治疗高热惊厥患儿是,应及时对患儿的惊厥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治小儿高热惊厥的重点在于对“惊厥”的控制,要帮助患儿消除高热状况,在发生惊厥后可适当的使用抗惊厥药,以使复发减少从而使后遗症发生的几率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护理及预防观察.方法:选择高热惊厥的惠儿进行预防和护理的观察.结果:本组30例患儿,经治疗护理后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为5-10d,随访发现再次发作患儿3例,其它均无异常.结论:护理人员应对高热惊厥的急救程序做好充分熟练掌握,做好治疗中的配合及家长和患儿的健康指导,其家长对高热惊厥及并发症加强认识,积极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热惊厥患儿的护理经验,以利临床推广应用.方法 我院儿科2016年1月~2016年6月共收治150例高热惊厥患儿,通过对患儿的急救以及针对患儿的生命体征、皮肤、口腔、饮食、心理等方面进行观察与分析,总结高热惊厥护理措施的重要性及护理经验.结果 无1例死亡.其中惊厥发生2次以上2例,无惊厥持续状态发生.150例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 对高热惊厥的患儿及时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营养,做好皮肤及口腔护理,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对减少其发病率和后遗症,促进患儿痊愈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Ca2 水平与高热惊厥有无关系.方法将高热惊厥患儿作实验组,非惊厥高热患儿作对照组,常规检测血Ca2 值,比较两组的差别.结果高热惊厥患儿与高热非惊厥患儿血Ca2 水平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高热婴幼儿在治疗中可常规加用钙剂维持血钙水平.  相似文献   

5.
邓春友 《现代医院》2007,7(Z1):105-106
对高热惊厥患儿的家长进行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指导,提高患儿家长对高热惊厥的认识水平,指导家长正确掌握药物降温及物理降温的方法,使家长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高热惊厥疾病知识,对及时控制惊厥和预防再次发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阶段性健康教育对高热惊厥患儿家长心理健康及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高热惊厥患儿9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家长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家长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家长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两组患儿临床相关指标、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家长心理健康(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长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家长高热惊厥知识掌握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高热惊厥患儿家长行阶段性健康教育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家长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缓解患儿家长不良情绪,缩短患儿症状消失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阶段性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7日~2017年5月18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高热惊厥患儿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阶段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98%,明显高于对照组84%(P<0.05).结论:在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护理中,应用阶段性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其尽快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病例1:患者男,33岁。因发热3天,皮肤出现淤点、淤斑1天入院。患者3天前突起高热,达39℃,伴头痛、恶心、呕吐,在区医院按“感冒”治疗。1天前下肢出现散在的淤点、淤斑,并迅速扩散到全身。无惊厥、腹痛和关节痛,未见血尿。  相似文献   

9.
谢玲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8):4688-4689,4691
目的 探讨导致高热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措施及方法.方法 选取某院2010年1~12月间收治的84例高热惊厥患儿,分析导致高热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84例患儿无1例失访,43例出现复发,复发率51.19%,首发年龄、家族史、发作季节、发作体温、发作次数、发作时类型及发作时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4例后遗症.结论 年龄<3岁、有高热惊厥家族史、发作季节<6月份、发作体温≥39℃、发作次数≥2次、复杂性发作及发作时间≥3 min均为高热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应针对以上危险因素进行预防,以避免惊厥的再次发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高热惊厥患儿家长的常见心理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0例高热惊厥患儿的父母进行心理反应测定。结果高热惊厥患儿父母SCL-90各项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儿母亲更容易出现强迫症状、恐怖、焦虑、忧郁、人际关系敏感等不良情绪,以及首次高热惊厥与反复高热惊厥(惊厥≥2次)患儿父母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热惊厥患儿父母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正常人群,医护人员在对患儿进行精心护理的同时,应评估患儿家长(特别是母亲)的心理反应状况,进行必要的健康宣教,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争取他们的积极配合。  相似文献   

11.
<正>宝妈杨洋10月大的女儿已经发热四天了袁前3天持续39益以上袁没有其他症状袁不咳嗽流涕袁吃奶一般袁高热时精神萎靡袁并且时有惊颤抖动袁吓得杨洋3个晚上没有合眼遥这天晚上袁女儿出现短暂的高热惊厥袁唯恐女儿再次惊厥袁杨洋赶紧带她到医院遥医生化验血象后发现袁孩子白细胞总数才1 000多袁并且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苯巴比妥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发烧、痉挛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为临床小儿高热惊厥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8例和杭州市儿童医院2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共48例。按照就诊顺序将其编号,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路径救治,观察组在对照组救治基础上,加用苯巴比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就诊时、首次治疗后1 h、3 h、6 h体温及Ashworth痉挛等级的变化,恢复正常体温和痉挛等级为0级的时间。完成治疗后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并比较,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儿高热惊厥复发率并比较。结果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原发疾病、发作持续时间、入组时体温、意识、抽搐评分、痉挛评分、家族病史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经治疗后1 h、3 h、6 h时体温、Ashworth痉挛等级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后1 h、3 h、6 h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Ashworth痉挛等级0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痉挛等级为0的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完成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再次发生高热惊厥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收集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苯巴比妥可有效缩短患儿体温及痉挛恢复正常的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对治疗小儿高热惊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小儿高热惊厥患儿护理过程中采用护理干预,分析临床效果.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我院所收治的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中选取52例作为样本人群,就诊时间段是2015年1月~2016年1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52例患儿实行均分,2组患儿分别命名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26例患儿.参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儿: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儿0.5h内体温开始下降率、高热惊厥终止时间、1年内复发率均显著性更佳,对比参照组患儿而言,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在小儿高热惊厥患儿护理过程中采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且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对高热惊厥患儿采取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实验1组和实验2组,每组40例。实验1组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2组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对两组高热惊厥患儿护理满意度情况以及症状改善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2组患儿护理满意度以及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实验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高热惊厥患儿采取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更显著,值得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5.
宣齐敏  徐大勇 《现代养生》2014,(22):147-147
目的:分析研究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40例高热惊厥患儿以及35例发热但无惊厥的患儿,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并实施对应的治疗措施。结果:惊厥发生于24h内患儿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发于24-48h患儿。发作形式最为常见的全身性;分析惊厥发作的原因为高热,患儿的体温均高于38.5℃。高热惊厥患儿的血钠、血糖水平与发热无惊厥患儿差异显著。40例高热惊厥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2.5%。结论:分析高热惊厥患者的临床表现,并采取对应的措施改善,对于提高患儿生命质量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0月27日,我县某村一患儿到防疫站就诊,儿童家长叙述,2008年10月17日17:00左右,在某预防接种门诊接种流感疫苗0.5ml,21:00左右,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10月27日经县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小组诊断为过敏性皮炎,建议住院治疗,患儿当日到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诊断为:金葡菌性烧伤样皮肤综合征,经住院治疗于31日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浅析高热惊厥儿童的临床急救护理措施。方法:选取高热惊厥患儿4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调查对象,其中对照组20例,观察组20例,年龄为8个月-6岁,其中8个月-1岁的有20例,1岁-4岁有12例,4岁-6岁有8例。两组患儿均符合高热惊厥的病情标准。儿童惊厥发作时,体温38℃以下的5例,38℃-39℃有15例,38℃-38℃有20例,本文对高热惊厥在临床护理措施作出了浅析。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急救后都顺利在医院进行了后续的整治,并且康复出院,基本无并发症和再发作情况。结论:常见的儿科急症高热惊厥,在急救护理中,如果方法不正确或不及时,都会引起患儿脑损伤,导致脑缺氧和脑水肿等并发症,如果时间过长,会加重脑损伤,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因此,我们要重视患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急救护理工作,并且根据现实情况,总结惊厥显现以及护理措施,保证患儿的生命安全,为后续就诊起到有效的作用,达到最终的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研究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40例高热惊厥患儿以及35例发热但无惊厥的患儿,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并实施对应的治疗措施。结果:惊厥发生于24h内患儿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发于24-48h患儿。发作形式最为常见的全身性;分析惊厥发作的原因为高热,患儿的体温均高于38.5℃。高热惊厥患儿的血钠、血糖水平与发热无惊厥患儿差异显著。40例高热惊厥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2.5%。结论:分析高热惊厥患者的临床表现,并采取对应的措施改善,对于提高患儿生命质量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9.
王金珍 《现代养生》2014,(24):197-19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高热惊厥40例患儿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作为护理干预组。并选取常规护理的40例高热惊厥患儿护理资料,作为对照组,对比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有效率95.0%,对照组有效率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护理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20.0%,护理干预组未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高热惊厥患儿治疗的效果,迅速的缓解惊厥症状,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高热惊厥患儿的急救与护理经验,提高急救与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6年1月到我院儿科门急诊及住院部救治的78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快速止惊、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及时降温、加强监护等综合治疗及护理,78例患儿均转危为安。结论及时迅速控制惊厥、高热,加强综合护理是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