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癌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均是全球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疾病,长期以来人们将其作为两个独立的疾病分别进行了广泛研究,然而其早期防治工作仍面临极大困境,预后并未得到根本改善。近来,一系列研究显示两者共同存在的一些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异常的免疫炎症反应影响肺癌和COPD的发生发展。COPD合并肺癌临床上较为常见,COPD是肺癌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1],两者相关的危险因素及潜在关联的发病机制应引起国内外临床医师及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刘艳  董红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0):1345-1348
目的探讨肺癌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预防PPC的干预对策,降低PPC发生风险。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1月行手术治疗肺癌患者298例。收集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PPC发生的相关因素,将有统计学意义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PC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制定干预对策。结果298例肺癌手术患者有49例发生PPC,发生率为16.44%。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吸烟、肿瘤pN分期及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差均是PP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肺癌手术患者PPC的发生与老年、COPD、吸烟、肿瘤PN分期及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差有关,对这些因素须引起重视,须制定相应干预对策,降低PPC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5年6月在保康县人民医院内科住院期间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COPD患者44例,并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无肺部真菌感染的COPD患者44例作为对照,采用单因素(t检验,x^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对44例COPD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单因素分析发现,下列因素与COPD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有关: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抗生素频繁更换,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低蛋白血症,合并糖尿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了4项独立危险因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抗生素频繁更换,低蛋白血症,合并糖尿病。结论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抗生素频繁更换,低蛋白血症,合并糖尿病是COPD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张霞  刘中洋 《临床荟萃》2020,35(2):185-18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焦虑是其重要的心理共病之一,焦虑增加COPD患者的发病率、病死率,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等。COPD发生焦虑的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消除这些危险因素可减少共病焦虑的发生率,并可以提高COPD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治疗的126例COPD患者,分析COPD患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126例COPD患者中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者28例(22.22%),单纯COPD者98例(77.78%);并发组年龄、COPD分级、高血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DD)与单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COPD分级、高血压、NT-proBNP、DD为COPD患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引起COPD患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因素较多,临床应密切关注合并危险因素者,以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经纤维支气管镜诊断中心型肺癌50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近年来矿区中心型肺癌的部分临床及纤维支气管镜检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将1987年7月-2003年6月16年来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诊断的503例中心型肺癌患者的部分临床资料及纤维支气管镜检资料分前后8年两个时段行综合分析及分段分析。结果纤维支气管镜检特征:中心型肺癌好发部位为上叶支气管,其次为左右主支气管;病理特征上鳞癌始终占首位;鳞癌以腔内增殖型病变为主,腺癌以管壁浸润型为主。临床特征:后一时段肺癌发病年龄高峰及次高峰均向后延了10岁,吸烟者、患COPD者肺癌发病率高,且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结论近年来肺癌发病年龄高峰后延,肺癌与吸烟、COPD有一定关联,煤矿工职业因素与肺癌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心率失常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7年1月441例肺癌手术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果高龄(〉70岁)、长期吸烟、术前心电图不正常、全肺切除是肺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心律失常的高危肺癌患者术前着重改善心肺功能、戒烟,术后加强心电监护、充足氧供、减轻疼痛和有效排痰。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防可治性疾病,但这一慢性病目前在我国的防治情况却不容乐观,其患病率等仍在逐步上升。COPD的发生与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且不同地区主要危险因素也有不同。了解各危险因素在COPD发病中的作用有助于提高COPD的防治水平。本文主要对COPD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联合检测对肺栓塞(PTE)的诊断意义。方法同时测定确诊的21例PTE患者的DD、Hcy、叶酸和维生素B12,并同时测定25例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23例肺癌、28例肺结核患者及25名健康体检者的DD、Hcy。结果PTE组、COPD组、肺结核组、肺癌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D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PTE组与COPD组、肺癌组、肺结核组比较,DD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O.05)。P11E组Hcy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COPD组、肺癌组、肺结核组与对照组问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PTE组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DD、Hcy及叶酸的缺乏是PTE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PTE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气道阻塞与肺癌危险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5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首诊为肺癌的393例患者为肺癌组及400例无任何部位肿瘤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吸烟史、病理类型、病灶部位(中央型和周围型)、分期。比较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和25%、50%用力肺活量时的呼吸流速(FEF25%和FEF50%)占预计值百分比。结果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癌发生的OR值为2.18。控制吸烟因素影响后,合并COPD肺癌发生的OR值为2.09。FEV1%60时肺癌发生的OR值为2.41,FEV1/FVC50%时肺癌发生的OR值为2.87;控制吸烟因素影响后,FEV1%60时肺癌发生的OR值为2.41,FEV1/FVC50%时肺癌发生的OR值为2.88。肺癌组MMEF、FEF50%、FEF7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COPD患者,肺癌发生的危险性明显升高。气道阻塞是除吸烟以外另一个影响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随着气道阻塞程度的加重,肺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1.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癌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老年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也多见于老年人,COPD合并肺癌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而且早期不易被发现往往延误诊断和治疗,为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肺癌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对本院1999~2007年收治的62例COPD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肺癌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系统多发的疾病,大约45%~80%的肺癌患者合并患有COPD。近年来研究发现,这两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一些相同的致病因素,且医学界认为COPD是导致肺癌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1-2])。目前,化学治疗是临床治疗晚期肺癌的主要手段,而肺部感染是其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3])。当患者同时存在COPD和肺癌时,化学治疗之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概率明显增加,因此,了解晚期肺癌合并COPD患者化学治疗后肺部感染的状况及其病原菌分布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胸部X线表现以支气管肺炎为多见,病原菌主要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广谱高效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和低蛋白血症、高龄是继发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降低COPD继发真菌感染发病率的主要途径是避免盲目使用高效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预防医源性感染,增加患者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肺癌化疗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并根据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分析2018年11月~2019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51例肺癌化疗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最大似然估计前进法分析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肺癌化疗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52.94%;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肺癌分期、疼痛程度、抑郁症状、前一周饮食及行动能力是肺癌化疗患者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肺癌化疗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社会人口学因素、疾病因素、饮食情况及心理因素都会对肺癌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带来严重影响。提示临床医务人员应积极采取全方位、多途径干预方法解决患者存在的可控危险因素,对于不可控危险因素也应从其他方面加大营养支持,以缓冲对肺癌化疗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从而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衰弱现状,探讨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淮北市人民医院诊治的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276例;采用老年综合评估方法对老年COPD患者的衰弱及老年综合征进行评估,并对老年COPD患者衰弱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76例老年COPD患者中,衰弱及衰弱前期分别为85例、98例,患病率分别为30. 8%及35. 5%;衰弱组≥80岁、独居、疾病严重程度、共病、多重用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抑郁及营养不良的比例均高于非衰弱组; 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0岁、COPD重度及以上、共病、多重用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焦虑状态、抑郁状态、营养不良为老年COPD患者衰弱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老年COPD患者衰弱患病率高,受老年综合征等多种因素影响;应尽早发现并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16.
尹景兰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6):8243-8243
背景:中国人口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病率有下降趋势,但对COPD一些危险因素的监控工作仍还是十分必要的。目的:调查本溪市桓仁城镇人口COPD患病危险因素,分析其规律性。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妨碍抗肿瘤治疗,缩短患者生存期的因素之一。作者自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住院肺癌患者196例,分析肺癌下呼吸道感染的现状,探讨肺癌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利制订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估计江苏省居民1990 — 2017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疾病负担程度及其归因危险因素的定量水平。方法利用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资料,分析1990 — 2017年江苏省居民COPD的患病率、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过早死亡率的变化趋势,运用人群归因危险百分比估计不同危险因素导致COPD疾病负担的比例。结果1990 — 2017年江苏省COPD的标化患病率、标化死亡率、标化DALY率和过早死亡率都呈下降趋势(P<0.001),仅女性的标化患病率未见下降(P=0.157)。 40岁以后DALY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快速上升。 伤残损失寿命年在DALY中所占的比例上升,吸烟导致了40.70%的DALY,已成为引起江苏省COPD疾病负担的首位原因。结论江苏省COPD疾病负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不可忽视,应重点关注中老年、女性人群,将控烟作为防控的重要手段,注重预防因COPD导致的伤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呼吸道曲霉菌分离阳性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发生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选择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52例呼吸道曲霉菌分离阳性的COPD患者,根据我国IPA的诊断标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确诊IPA者7例,临床诊断18例,曲霉菌定植27例.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广谱抗生素、机械通气、过去1年中多次住院等因素与COPD患者发生IPA有关;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过去一年中多次住院者是发生IPA的独立危险因素.IPA组住院病死率为84%,明显高于定植组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预后危险因素分析表明,延迟诊断和治疗与预后相关.结论 接受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及过去1年中多次住院的COPD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曲霉菌分离阳性应视为IPA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心率失常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7年1月441例肺癌手术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果高龄(>70岁)、长期吸烟、术前心电图不正常、全肺切除是肺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心律失常的高危肺癌患者术前着重改善心肺功能、戒烟,术后加强心电监护、充足氧供、减轻疼痛和有效排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