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调查北京回龙观医院门诊患者2015年4月15日精神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当日精神科门诊患者獉獉獉獉284例,对其使用的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镇静催眠药/抗焦虑药治疗处方进行调查。结果:(1)当日獉獉284例精神科门诊患者中,男性119例(41.9%),女性165例(58.1%),临床诊断主要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神经症(包括焦虑状态、抑郁状态等)、睡眠障碍、脑器质性障碍等。(2)284例患者中使用1种精神药物治疗的147例(51.76%),使用多种精神药物治疗的131例(46.13%)。抗精神病药使用频率居前3位是喹硫平37例(13.03%)、奥氮平35例(12.32%)、阿立哌唑32例(11.27%)。抗抑郁药使用频率居前3位的是草酸艾司西酞普兰47例(16.55%)、米氮平25例(8.8%)、文拉法辛21例(7.9%)。心境稳定剂使用最多的是丙戊酸钠7例(2.46%)。镇静催眠药/抗焦虑药使用频率居前3位的是马来酸咪达唑仑42例(14.79%)、劳拉西泮31例(10.92%)、佐匹克隆和艾司唑仑各18例(6.34%)。结论: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和抗抑郁药已经成为精神分裂獉獉症和抑郁症治疗的主要药物,多种精神药物的联用较多,反映出精神药物治疗精神疾病互补增效模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精神科门诊患者2011年3月7日精神药物的使用现况。方法当日精神科门诊330例患者,对其主要使用的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镇静催眠药/抗焦虑药物治疗处方进行调查。结果①当日330例精神科门诊患者中,男性152例(46.1%),女性178例(53.9%),临床诊断主要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躁狂、神经症(包括强迫症、抑郁症、躯体形式障碍)、脑器质性障碍、睡眠障碍、焦虑等。②330例患者中使用1种精神药物的108例(32.7%),使用多种精神药物的212例(64.2%),应用辅助药物的9例(2.7%),抗精神病药使用频率居前5位的是氯氮平和利培酮各35例(10.6%)、阿立哌唑28例(8.5%)、舒必利26例(7.9%)、喹硫平24例(7.3%),齐拉西酮16例(4.8%)。抗抑郁药使用频率居前5位的是舍曲林33例(10.0%),帕罗西汀20例(6.1%),米氮平、曲唑酮、氟西汀和氟伏沙明各14例(4.2%),文拉法辛和米安色林各10例(3.0%),瑞波西汀4例(1.2%)。使用心境稳定剂居前5位的是丙戊酸镁14例(4.2%)、碳酸锂9例(2.7%)、丙戊酸钠8例(2.4%)、奥卡西平5例(1.5%)、拉莫三嗪4例(1.2%)。使用镇静催眠药/抗焦虑药居前5位的是:氯硝西泮42例(12.7%)、阿普唑仑36例(10.9%)、劳拉西泮24例(7.3%)、丁螺环酮22例(6.7%)、佐匹克隆19例(5.8%)。结论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和抗抑郁药已经成为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治疗的主要药物,多种精神药物的联用较多,反应出精神药物治疗精神疾病处方模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该院住院抑郁症患者精神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使用一日法对该院2012年抑郁症住院患者的精神药物处方进行调查。结果药物治疗抑郁症的方案有13种,联用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和心境稳定剂88例(72.73%);使用的抗抑郁药均为新型抗抑郁药,其中舍曲林使用频率最高(29.75%);使用抗精神病药94例(77.69%),其中奥氮平使用频率最高(27.27%);抗焦虑药以苯二氮卓艹卓为主,阿普唑仑与劳拉西泮共占59.50%(72/121)。结论该院抗抑郁药的使用能够做到个体化用药,治疗抑郁症方案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山市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的用药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以2O13- O7-17为时间点,对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使用频率最高的抗精神病药物是利培酮,其次是氯氮平和奋乃静;使用一种抗精神病药物患者83例,两种抗精神病药物联用患者9例;使用心境稳定剂患者32例,抗精神病药物与心境稳定剂联用者26例;使用抗抑郁药患者1例;使用苯二氮卓艹类药物患者23例。结论中山市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物以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为主,注重心境稳定剂、抗抑郁药及苯二氮卓艹类药物的使用,兼顾关注患者的躯体情况,从医疗用药方面体现了中山市对流浪精神病患者救治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袁建 《北方药学》2018,(1):173-174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精神科门诊一周处方用药情况.方法:调查我院精神科门诊一周处方,统计所患疾病种类和用药情况.结果:①在调查的213例患者中,抑郁症127例,占59.6%;精神分裂症43例,占20.2%;双相障碍14例,占6.6%;焦虑症9例,占4.2%;躁狂症8例,占3.8%;②在127例抑郁症患者中,单一用药25例,占19.7%;联合用药42例,占33.1%;单一联合苯二氮卓类60例,占47.2%;在4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单一用药11例,占25.6%;联合用药25例,占58.1%,单一联合苯二氮卓类7例,占16.3%;③在213例患者中,抗精神病药使用居前两位的是奥氮平36例和奎硫平13例,抗精神病药使用频率见表2;抗抑郁药使用居前两位的是草酸艾斯西酞普兰54例、米氮平45例,抗抑郁药使用频率见表3;心境稳定剂使用居前两位的是碳酸锂11例、丙戊酸钠4例,心境稳定剂使用频率见表4;镇静催眠药/抗焦虑药使用居前两位的是阿普唑仑100例、氯硝西泮40例.结论:本院精神科就诊的疾病谱系广,药物使用合理,能够综合考虑药物的药理作用、联合用药、不良反应以及个体化用药方案等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精神药物临床使用情况。方法:收集肇庆市第三人民医院200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出院,年龄60a或以上老年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病历175份,采用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对精神药物的使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的使用频率居首位,其次为奋乃静;抗抑郁药中舍曲林居首位,其次为帕罗西汀;在联合用药方面,抗精神病药与苯二氮艹卓类药物、抗抑郁药与苯二氮卓艹类药物和情感稳定剂、抗精神病药与抗抑郁药联用较多。在使用的33种精神药物中除舒必利、丙戊酸钠、阿普唑仑、三唑仑外,其余药物的DUI均≤1.0。结论:我院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精神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新型抗抑郁药的使用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7.
心境障碍病人176例住院用药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心境障碍病人住院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确诊的176例心境障碍病人应用各种精神药物的分布及频率进行调查统计。结果: 接受抗抑郁药治疗的107例病人中,使用第2代抗抑郁药占78. 5 % (84 /107 )。接受抗精神病药治疗占全部病人的57. 4 % ( 101 176),其中第2代抗精神病药占26. 1 % (46 /176)。合并用心境稳定剂占45. 5 % (80 /176 ),其中碳酸锂居首位。合并丁螺环酮和苯二氮艹卓类药分别占20. 5 % (36 /176)和39. 2 % (69 /176)。结论: 处方方式逐渐以第2代抗精神病药和抗抑郁药占主流,锂盐仍然为一线情感稳定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药物应用情况及其用药规律。方法采用一日法,以2013年5月14日为时间节点,对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其用药规律。结果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用药频度居前5位的依次为利培酮、氯氮平、奥氮平、阿立哌唑和喹硫平。心境稳定剂用药频度居前3位的是丙戊酸钠、奥卡西平和丙戊酸镁。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和新型抗抑郁药已成为临床一线用药,临床治疗总体用药比较规范,但仍需要注意苯海索和苯二氮类(BDZ)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成年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的临床使用现状。方法: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对2017年12月期间某院60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入组的603例患者中,接受单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单一组)的患者260例(43.12%),采用联合2种及以上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患者245例(40.63%),其中联用情感稳定剂例数为117(19.40%)。第2代抗精神病药使用比例明显高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使用频率居前的5种药物依次是:奥氮平213例(35.32%),利培酮191例(31.67%),氯氮平153例(25.37%),阿立哌唑93例(15.42%),丙戊酸钠93例(15.42%)。结论: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少部分病例存在3种及以上抗精神病药联合的情况,缺少循证医学证据支持,需进一步研究,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双相情感障碍联合治疗研究进展与临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双相情感障碍联合治疗的进展 ,评价其疗效与安全性 ,以期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近期相关国内、外文献 ,对涉及各临床时期的双相情感障碍联合治疗研究进展和临床评价进行介绍。结果与结论 :目前的研究结果提示 ,对于急性躁狂患者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与心境稳定剂联用可明显提高疗效 ,且起效更迅速。对于双相抑郁患者 ,在心境稳定剂的基础上 ,加用帕罗西汀等新型抗抑郁药可改善疗效 ,且不增加转相的风险 ;关于维持治疗中的联合用药问题 ,锂盐和三环类抗抑郁药(TCA)长期联用并无优越性 ,且TCA会诱发躁狂。而心境稳定剂与新型抗抑郁药联用的长期随机对照研究仍很缺乏 ,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考察其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我院抗抑郁药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12年7.9月1080张诊断为抑郁症的处方进行分析。结果:1080例患者中,男425例(39.35%),女655例(60.65%),女性多于男性。各类抗抑郁药中,以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使用频率最高。各种抗抑郁药的平均使用剂量均在安全范围之内。697例(64.54%)患者联用苯二氮萆类药物治疗,476例(44.07%)患者联用抗精神病药,233例(21.57%)患者联用心境稳定剂。结论:以SSRI为主的新型抗抑郁药已经成为我院临床抗抑郁治疗的主流药物,抗抑郁药的使用以单一用药为主。  相似文献   

12.
王鸽翔 《中国药房》2014,(46):4328-4330
目的:了解首次住院与多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用药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对我院首次与多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对两者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药物使用种类上,首次与多次住院患者使用频率排前5位的均为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首次住院患者用药频率最高的是奥氮平,多次住院患者用药频率最高的是氯氮平;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单一用药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率上明显高于多次住院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合并苯海索片、心境稳定剂、抗抑郁药、苯二氮类药上,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我院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单一用药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率上均高于多次住院患者,氯氮平较少用于首次住院患者。  相似文献   

13.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给药方案时点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给药方案的现状。方法:采用一日法,选取我院2009年7月16日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535例,调查患者性别、年龄及口服药品名称、剂量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精神病药使用频率前5位依次是氯氮平、喹硫平、利培酮、奥氮平、氯丙嗪,给药方案以抗精神病药治疗最多,其次是抗精神病药+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苯二氮革类药(BZD)、抗精神病药+心境稳定剂+BZD。结论:抗精神病药联用心境稳定剂和(或)BZD有利于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14.
铁常乐  王传跃 《中国药房》2010,(26):2406-2408
目的:调查我院2008年抑郁症住院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方法,检索我院2008年出院并符合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病历资料,对精神药品的应用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新型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拮抗药(NaSSA)的使用达到89.9%,舍曲林应用比例最大,占22.5%。新型抗抑郁药合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尤其是喹硫平治疗较多(39.2%)。结论:使用新型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已成为临床用药的主流,联合用药尤其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比例高。联合治疗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本院救治病区流浪精神疾病住院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日法,对精神患者的药物使用日剂量、联合用药情况、治疗方案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1例精神疾病患者中,药物使用日剂量排序前3位的药品为利培酮208例(38.5%)、氯丙嗪51例(9.4%)、苯海索44例(8.1%);本院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占主导地位,利培酮是首选治疗药物;精神药物的使用以单药为主,有207例(59.0%),二联用药112例(32.0%)。结论:本院救治病区精神药物的使用结构合理,基本符合我国目前精神药物的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16.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 is a common disorder in psychiatric practice and drugs are widely used in its treatment, targeting symptom clusters, such as affective dysregulation, impulsive-behavioural dyscontrol, and cognitive-perceptual symptoms. In last period, a growing number of studies on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BPD have been performed, but different proposals of treatment guidelines are not completely in accordance on drug indications for BPD patients. This article reviews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comparing active drugs versus placebo and drugs versus drugs, published between 1990 and 2010 and focused on the treatment of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Different classes of psychoactive agents, such as antipsychotics, mood stabilizers, antidepressants, and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were tested in BPD patients. More recent evidences suggest that mood stabilizers (topiramate, valproate and lamotrigine), second 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 (olanzapine and aripiprazole) and omega-3 fatty acids can be useful to treat affective symptoms and impulsive-behavioural dyscontrol in BPD patients. Moreover, antipsychotics significantly improve cognitive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BPD. SSRIs were found effective in decreasing severity of depressed mood, anxiety and anger, mainly in subjects with a concomitant affective disorder. Effects of antidepressants on impulsive behaviours are uncertain.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improve methods of trials and confirm these findings.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应用现状,探讨临床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特点。方法:随机抽查本院2008年住院的700例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采用WHO药物统计合作中心设定的限定日剂量(DDD)计算我院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及联合用药情况。结果: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DDDs排序为:喹硫平、利培酮、氯氮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奥氮平。单一药物治疗496例,占70.86%;二联或三联用药204例,占29.14%。DUI≤1。结论:我院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用药结构倾向合理。对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应以单一药物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