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以和为本,注重机体阴阳调和。中医"和"的思想理论的形成对脾胃病临床处方用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古代文献和现代研究的梳理,在历代医家的临床经验基础上,结合个人的临床体会,对中医"和"的思想理论体系的形成演变进行了归纳,并对和法和"和"的思想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认为和法不仅仅局限于和解少阳,还包括其它和解调和之法和多种调和之法有机配合使用。"和"的思想理论体系对中医临床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和的方法,更多的是理论思想的指导和遣药组方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中医"和法"的内涵,根据道家"和"的观点,将"和法"分为广义"和法"、狭义"和法"及相对"和法"3类.狭义的和法即现行中医方剂学所讲之和法,广义和法中多种治法的组合、组合式多种治法的"生化"过程两种内涵.根据道家"和"之内涵,和法的使用必须注意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辨证论治形式和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辨证论治的形式和应用,包括中医辨证和识病的诊断形式和应用,完成治疗和护理的施治形式和应用,应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改进和更新具有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和法”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瑞震 《河南中医》2009,29(2):108-110
《伤寒论》中的“和法”,和后世所谓的“和法”,在概念上及内容实质上完全不同。后世所谓的“和法”,只是指“和解”与“调和”而言,很大意义上是指少阳病的治法;而《伤寒论》一书中的“和法”,则是在贯穿全书始终的“和谐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发汗解表谓之和,清热泻火谓之和,攻下逐实谓之和,温补散寒谓之和,亦即凡是能祛除病邪,匡复正气,促使机体恢复阴平阳密、气血和顺、功能谐调,进而恢复健康的方法,都属“和法”之列。所以,后世之“和法”,属于狭义之“和法”,而《伤寒论》之“和法”,则属于广义之“和法”。  相似文献   

5.
用道家“和”的观点审视中医“和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中医“和法”的内涵,根据道家“和”的观点,将“和法”分为广义“和法”、狭义“和法”及相对“和法”3类。狭义的和法即现行中医方剂学所讲之和法,广义和法中多种治法的组合、组合式多种治法的“生化”过程两种内涵。根据道家“和”之内涵,和法的使用,必须注意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小柴胡汤和法运用发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国光 《中医杂志》2008,49(3):208-210
和法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和法即和解少阳之法;和阴阳、和表里、和脏腑、和营卫、和气血等皆为广义和法。张仲景《伤寒论》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之法而设,是和解少阳法的代表方。然小柴胡汤临床运用不仅仅局限于和解少阳的范畴,它的外延向广义和法不断延伸,其内涵已融人了广义和法的许多内容。  相似文献   

7.
任世禾 《中医教育》2008,27(4):9-13
为了提高中医药国际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根据中医药国际教学的特征和国际学生的特点,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采用新的讲课形式和课程结构,在教学中引进“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的授课模式,充分发挥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结果表明,运用建构主义的理论进行中医药国际教学的设计和过程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8.
足三里等穴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灸一免疫的研究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代医学家和许多研究者从临床和基础的角度,对针灸调节免疫的作用和机制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针灸能改变机体的特异和非特异的免疫功能,对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均有明显的影响,其中足三里穴在抗肿瘤、防治变态反应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具有整体性和双向性。现就足三里对机体免疫调节之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作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9.
《内经》将古代"和合"思想引入医学领域,用以阐明人的生命规律和疾病的防治规律,认为"和"是健康的标准和生命的本质,"和之"是养生的最高法度。只有把握适中、有度的原则实施养生方法,才能使人体处于天人和、形神和、阴阳和、脏腑和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酶的方法提高红景天苷和酪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酶学方法短时间内提高红景天苷和酪醇的含量.方法 微生物固体和液体发酵法,通过硫酸铵沉淀法从黑曲霉H35和H42的发酵液中提取合成红景天苷和酪醇的红景天苷合成酶系和酪醇合成酶系.通过酶促反应提高红景天苷和酪醇的含量.结果 通过酶学的方法使得红景天苷和酪醇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94.2%和83.8%.通过两种酶的协调作用使得红景天苷和酪醇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39.9%和191.1 %.酪醇合成酶的最适反应pH和温度分别为5.5℃和40℃;红景天苷合成酶的最适反应pH和温度分别为5.0℃和45℃.酪醇合成酶在pH4~6.5温度低于65℃有较好稳定性;红景天苷合成酶在pR3.5~6.5温度低于60℃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结论 酶学方法可以在短期间内将红景天苷和酪醇的含量提高139.9%和191.1%,具有较高的实用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和民众对健康认识的不断提高,医疗制度改革的全面深入推进,加强和提高医院的理疗护理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也影响到医院在公众心里的形象和综合竞争实力,因此,临床护理质量的加强和提高,已成为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适应时代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努力建立并不断创新和完善护理质量和水平是包括我们每一个医护工作者在内的工作人员应当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临床护理工作的创新和提高既离不开对护士等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加强,也需要医院管理层的科学管理和来自制度方面的鼓励和规范.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和民众对健康认识的不断提高,医疗制度改革的全面深入推进,加强和提高医院的理疗护理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也影响到医院在公众心里的形象和综合竞争实力,因此,临床护理质量的加强和提高,已成为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适应时代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努力建立并不断创新和完善护理质量和水平是包括我们每一个医护工作者在内的工作人员应当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临床护理工作的创新和提高既离不开对护士等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加强,也需要医院管理层的科学管理和来自制度方面的鼓励和规范.  相似文献   

13.
中医英语语料库的建设和应用是中医英语研究和发展的新趋势,语料库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形成中医英语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提供中医英译的参考标准和依据,最终促进中医英语学科的快速发展,为中医的国际化进程服务。对以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为基础的中医英语语料库研究进行简要概述,并分析和阐述了中医英语语料库的建设对于中医英语教学和中医英语翻译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金荣  成玉怀  王航宇  唐辉 《中草药》2001,32(10):938-939
目的 为南瓜和苦瓜的鉴定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结果 南瓜和苦瓜均有明显的显微和理化鉴别特征。结论 这些特征可作为南瓜和苦瓜鉴别的根据。  相似文献   

15.
作者认为,和有广义狭义之分,《内经》、《伤寒论》中所指的和是广义的,八法及现代方剂学中所说的和法是狭义的。作者进一步阐明了和法的含义和适应范围,介绍了临床应用和法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单盼盼 《河南中医》2013,33(6):864-865
李培训主任医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结合肿瘤患者特点,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用药经验,喜用对药,往往能收到良好的疗效.如党参和黄芪、黄芪和知母、半枝莲和半边莲、川芎和当归、夏枯草和半夏、杏仁和川贝母.除上述对药外,还应用其他对药,如苦参和女贞子、旋覆花和代赭石、玄参和牡蛎、女贞子和墨旱莲、黄芪和浮小麦、焦三仙和鸡内金、金银花和连翘、牡丹皮和丹参、姜黄和郁金等.需根据临床辨证加减应用.  相似文献   

17.
郑彩茹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2):169-170
目的:探讨骨盆性难产的诊断方法和护理措施。方法:选择临床观察总结。结果:骨盆异常引起的难产诊断和护理,减少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的感染和死亡率及产后并发症。结论:对骨盆异常引起难产的早期诊断和护理,实施针对性的分娩方式,可有效缩短产程,减少孕产妇和新生儿的产伤、感染和死亡率,降低剖宫产率和产妇瘘管、产后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4,(3):154-157
通过双酯型生物碱的水解,影响水解的因素和水解产物的多样性来看附子解毒过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通过水解产物的毒性和活性的分析以了解水解在附子解毒和心血管作用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正确应用和评价这些产物在炮附子提取液中的心血管作用提供参考,并提出附子进一步的研究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孔伟  郭鹏 《河南中医》2007,27(2):1-2
《伤寒论》在和法发展和形成过程中,承上启下,在医疗实践中充分运用了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的和法治疗原则,创立了许多和法治疗的经典方剂,开创了和法临床应用的新局面,为和法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研究张景岳的医学著作和临证经验,从<黄帝内经>的整理和提高、各家学说的取长和补短、临床各科的总结和拓展、辨证施治的规范和发扬、制方选药的传承和创新5个方面,总结其遵循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善于继承,勇于创新的治学精神和学术思想,认为张景岳是推动中医学术继承和创新的伟大实践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