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体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它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ELISA测定血清和腹腔液中VEGF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测定正常子宫内膜与患者在位、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 ①血清、腹腔液VEGF的水平,EM各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EM早期组高于晚期组(P〈0.05);各组腹腔液VEGF水平均高于血清水平(P〈0.05)。异位内膜组、在位内膜组VEGF的表达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5),在异位内膜组中Ⅲ、Ⅳ期组与Ⅰ、Ⅱ期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②患者的异位内膜组VEGF的表达和腹腔液组VEGF的含量呈正相关(P〈0.05;rs=0.404)。结论 患者体内VEGF的异常表达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及腹腔积液中VEGF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腹腔积液和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2例不同期别内异症患者血清及腹腔积液中VEGF的含量,并与30例非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内异症组血清和腹腔积液中VEGF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内异症组腹腔积液中VEGF含量高于同组的血清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异症组Ⅲ、Ⅳ期血清和腹腔积液中VEGF含量均高于Ⅰ、Ⅱ期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VEGF在内异症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检测其含量变化有利于该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胡丽芳 《河北医学》2015,(6):917-92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IGF-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endometriosis ,EMs)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8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EMs的患者(其中Ⅰ期14例,Ⅱ期16例,Ⅲ期22例,Ⅳ期16例)为EMs组,选取60例非EMs患者(包括卵巢囊肿、输卵管结扎及不孕症行腹腔镜检查的患者)为非EMs组,另选取60例行妇科检查的正常妇女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 VEGF、IGF-Ⅰ水平。应用受试者特异性曲线( ROC )分析VEGF与IGF-I在EMs患者中应用价值。结果:EMs组患者血清VEGF、IGF-I水平显著高于非EMs组及对照组( P<0.05),而非EMs组与对照组血清VEGF、IGF-I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P>0.05)。Ⅲ~Ⅳ期EMs患者血清VEGF、IGF-I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 P<0.05)。经ROC分析显示,VEGF联合IGF-I检测时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各单项检测( P<0.05)。结论:血清VEGF、IGF-I表达水平升高与EMs的发生及病情的进展具有密切的关系,两者在EMs患者中可能通过协同表达促进病情的发生发展。通过联合检测可提高其临床诊断价值,有助于对EMs患者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趋化性细胞因子ENA-78、IL-8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0例EM患者及20例非EM患者(对照组)腹腔液中ENA-78和IL-8水平。结果:EM组患者腹腔液ENA-78、IL-8的水平(326.25±231.35pg/ml、3.58±1.98n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23.85±61.42pg/ml、1.25±0.78ng/m1)(P〈0.05);EM组Ⅲ-Ⅳ期患者腹腔液中ENA-78、IL-8水平(504.65±256.14pg/ml、4.87±1.59ng/ml)均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腹腔液ENA-78、IL-8水平(210.12±102.23pg/ml、2.06±1.55ng/ml,P〈0.05);EM组及对照组增生期和分泌期腹腔液中ENA-78、IL-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液中ENA-78、IL-8的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EM患者腹腔液中ENA-78、IL-8水平增高,与期别相关,可能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和对照组腹腔液中IGF—1和PAPP—A的水平变化及相关性,探讨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9例内异症患者(EMs组)及25例非内异症患者(对照组)腹腔液中IGF—I和PAPP—A水平。结果①EMs组中,IGF—I和PAPP—A水平分别为(117.1±36.6)ng/L、(2.854-0.56)ng/mL,均高于对照组的(79.5±18.7)ng/L、(1.93±0.56)ng/mL(P〈0.05);②Ⅲ~Ⅳ期患者腹腔液中IGF—I水平为(126.5±39.1)ns/L高于Ⅰ~Ⅱ期患者的(107.3±32.0)ng/L(P〉0.05),而Ⅲ~Ⅳ期患者腹腔液中PAPP-A水平为(3.15±0.50)ng/mL高于Ⅰ-Ⅱ期患者的(2.55±0.45)ng/mL(P〈0.05),且PAPP-A水平与r—AFS评分呈正相关;③EMs患者腹腔液中PAPP—A和IGF—I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腹腔液中IGF—I和PAPP-A的增高可能与内异症的发病有关;PAPP—A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含量变化与胃癌的发生及复发的关系,探讨血清PGⅠ、PGⅡ作为胃癌早期诊断及术后复发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消化性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及胃癌术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的含量及PGⅠ/PGⅡ比值的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PGⅡ极明显升高(P〈0.01);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PGⅠ水平有所下降(P〈0.05);胃癌患者PGⅠ、PGⅠ/PGⅡ极明显下降(P〈0.01),胃癌术后及术后无复发患者PGⅠ、PGⅡ水平也都极明显下降(P〈0.01),而术后复发患者与胃癌术后患者相比较,PGⅠ、PGⅡ水平都极明显升高(P〈0.01)。以PGⅠ〈35ng/mL或PGⅠ/PGⅡ〈1.5ng/mL为阳性指标,其确诊率和特异性分别为72.5%和82.3%。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数值及比值下降,与胃癌发生与复发密切相关,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及胃癌术后的随访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初治40例NHL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中VEGF含量。结果NHL患者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变为Ⅲ~Ⅳ期、有纵隔浸润或腹部伴纵隔浸润患者血浆VEGF水平明显高于病变为Ⅰ~Ⅱ期、仅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P〈0.01)。经治疗后达完全缓解的患者血浆VEGF水平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复发/进展者VEGF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VEGF水平可反映体内淋巴瘤细胞的总负荷和疾病状态,测定血浆VEGF水平对NHL分期、病变部位的判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69例食管鳞癌患者及38名健康人VEGF水平。结果食管鳞癌患者组血清VEGF水平[(428.0±39.5)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12.0±23.5)ng/L](P〈0.01);血清VEGF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有关,与年龄、性别等因素无关。结论食管鳞癌患者血清VEGF的表达水平可作为食管鳞癌预后判断的一个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脂肪酸合酶( FAS)表达水平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首次诊断为原发性胃癌的患者53例,其中Ⅰ和Ⅱ期患者24例,Ⅲ和Ⅳ期患者29例,并以51例来自健康体检的汉族人群与5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为对照,通过ELISA方法对研究对象的血清FAS表达水平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胃癌患者血清FAS的表达水平(5.25±0.48) 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82±0.28) ng/mL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3.24±0.37)ng/mL,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确定诊断胃癌的血清FAS最佳临界值为3.78 ng/mL。相较于Ⅰ和Ⅱ期患者FAS:(4.04±0.35) ng/mL,Ⅲ和Ⅳ期患者血清FAS (5.83±1.37) ng/mL表达水平更高(P<0.05)。10例患者在手术前血清FAS水平>3.78 ng/mL,其中有7例术后下降至<3.78 ng/mL (P<0.05)。结论血清FAS表达水平的升高与胃癌的发生、进展有关,对血清FAS含量的检测有助于胃癌的诊断与随访。  相似文献   

10.
杜金郎 《河北医学》2014,(4):624-626
目的:探讨血浆血脂和单克隆抗体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手术患者结直肠腺瘤33例,结直肠癌Ⅰ-Ⅱ期60例,Ⅲ-Ⅳ期31例,检测患者手术前血浆水平及单克隆抗体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 CEA )、糖类抗原CA19-9、CA242和CA125水平,比较各肿瘤类型检测指标表达差异;对比分析四种肿瘤标志物单独或联合应用的灵敏度、特异度、Youden 指数。结果:良恶性结直肠肿瘤患者间TC、TG、ApoB 水平无变化,P>0.05;结直肠癌患者HDL、ApoA1水平较腺瘤患者水平降低( P<0.01);LDL水平在腺瘤和结直肠癌Ⅰ-Ⅱ期患者间无差异(P>0.05),但结直肠癌Ⅲ-Ⅳ期患者较Ⅰ-Ⅱ期患者高(P<0.01);结直肠癌患者的CA125、CA242、CA199、CEA水平均较腺瘤明显升高(P<0.01),四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均高于任一单独指标检测。结论:血浆HDL、ApoA1水平降低,LDL水平升高可用于诊断结直肠肿瘤的良恶性及癌症分期,单克隆抗体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朱涛  谢红岩 《中原医刊》2011,(15):61-6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能否作为评判宫颈癌化疗近期疗效的预测指标,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监测60例宫颈鳞癌患者及20例正常健康妇女血清中的VEGF水平(P〈0.01)。结果宫颈癌I期血清VEGF值低于Ⅱ期者(P〈0.05);宫颈癌患者术后血清VEGF表达较术前明显上升(P〈0.01),术后化疗后血清VEGF水平较术后明显下降(P〈0.01);宫颈癌I期患者术后化疗后血清VEGF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Ⅱa期、IIb期患者术后化疗后血清VEGF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宫颈癌1Ib期患者新辅助化疗(NACT)后血清VEGF浓度较NACT前降低(P〈0.05)。结论VEGF可作为预测宫颈癌化疗近期疗效和判断术后是否需要辅助化疗及化疗疗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子宫内膜移位症进行VEGF含量与内异症分期的相关性研究,并为临床辅助诊断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取我院妇科经腹腔镜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6例,使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VEGF的含量,按不同R-AFS分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R-AFS分期血清中VEGF含量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R-AFS分期腹腔液中VEGF含量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FS分期与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VEGF含量成正相关,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此结果进一步证实了,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重要作用,并且由于其与疾病程度的明显相关,可以将VEGF做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的诊断依据以及疗效判断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况燕  徐红  何中慧  覃锦耀 《广西医学》2010,32(11):1320-1322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血清TNF-α的水平动态变化及其在EM疗效和预后评价中的意义。方法EM组患者80例,手术前、术后7d、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并与40例正常健康妇女(对照组)比较。结果EM组术前血清中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Ⅲ~Ⅳ期患者高于Ⅰ~Ⅱ期(P〈0.05)。术后1周血清中TNF-α水平下降,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1)。EM组随访58例,未复发的52例治疗结束后血清TNF-α水平呈下降趋势,复发的6例治疗结束后血清TNF-α水平呈增高趋势。结论EM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EM复发有关,EM患者血清TNF-α水平的动态检测有作为EM疗效评价、复发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马春利  薛满 《医学综述》2014,20(21):3966-3968
目的观察川崎病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CAL)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宝鸡市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川崎病患儿(川崎病组)54例,其中无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24例,合并冠状动脉损伤(CAL)组30例,另以年龄相仿的2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患儿及健康儿童血清MMP-1、IL-6及VEGF水平。结果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清MMP-1为(19.2±4.1)μg/L、IL-6为(47.7±9.6)ng/L及VEGF为(214.5±15.8)ng/L。缓解期,血清MMP-1(13.1±3.5)μg/L、IL-6(14.4±5.5)ng/L及VEGF为(123.2±16.7)ng/L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CAL组较NCAL组升高更为显著。川崎病组急性期血清MMP-1及IL-6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69,P<0.05;r=0.78,P<0.01),而VEGF水平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r=-0.63,P<0.01)。结论 MMP-1、IL-6及VEGF在川崎病患儿,特别在伴CAL时表达明显升高,可能参与川崎病血管损伤尤其是CAL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患者的异位和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及其在E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有或无EM的妇女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VEGF在EM患者异位与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增殖期和分泌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并以抗第八因子相关抗原(F8-RA)抗体标记间质微血管并进行微血管计数(MVD)。结果在整个月经周期中,研究组异位和在位内膜中VEGF表达均持续高于对照组(P〈0.01)。EMs患者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的微血管密度(MVD)明显高于对照组内膜(P〈0.05)。结论VEGF在EMs患者的高表达,说明其通过促血管生成在该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章君华  徐键 《浙江医学》2011,33(12):1760-1762,1765
目的 检测Toll样受体4(TLR4)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LR4在EM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EMs患者的卵巢异位内膜45例(EMs异位内膜组)和相对应的在位子宫内膜32例(EMs在位内膜组),32例非EMs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各组内膜组织中TLR4的表达情况,以及TLR4在EMs不同临床分期的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作半定量分析后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EMs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子宫内膜中,TLR4蛋白均有不同程度表达,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上皮和腔上皮.TLR4蛋白在EMs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在异位内膜中表达要高于在位内膜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LR4蛋白在Ⅰ~Ⅱ期EMs患者异位内膜的表达与Ⅲ~Ⅳ期患者异位内膜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EMs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中的TLR4表达下降,但在异位内膜表达高于在位内膜,TLR4可能参与了EM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的检测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诊断和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0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EMS患者50例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者45为对照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VEGF和EMAb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①观察组治疗前血VEGF[(182.5±14.7) ng/L]和EMAb[(0.37±0.09)ng/L]水平及EMAb阳性率[62.0%(31/5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VEGF和EMAb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单项检测.③观察组治疗后血VEGF含量[(120.1±18.4)ng/L]及EMAb阳性比例[28.0%(14/50)]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VEGF和EMAb的检测在EMS的诊断与疗效评价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张琨 《医学综述》2014,20(18):3403-3404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I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ACI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尤瑞克林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病因治疗及神经康复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尤瑞克林组予尤瑞克林治疗,0.15肽核酸U尤瑞克林+100 mL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hs-CRP及VEGF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血清hs-CRP治疗前分别为(12.41±3.76)mg/L、(11.82±3.88)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hs-CRP分别为(6.06±2.61)mg/L、(8.92±3.43)mg/L,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血清hs-CRP值均下降(P<0.05),组间比较,尤瑞克林组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VEGF治疗前分别为(212.88±87.25)ng/L、(205.64±86.73)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VEGF分别为(280.53±86.33)ng/L、(241.47±86.62)ng/L,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血清VEGF值均升高(P<0.05),组间比较,尤瑞克林组升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能减轻脑缺血后的炎性反应,促进局部血管再生,保护缺血脑组织。  相似文献   

19.
王鑫炎  杜炜杰 《浙江医学》2011,33(12):1717-1719
目的 通过检测及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IL-13水平的变化,初步推测其在EM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EMs组32例患者和对照组20例非EMs患者腹腔液及血清中IL-13的水平,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并将EMs组血清及腹水IL-13水平分别与EMs R-AF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EMs组血清IL-13水平[(6.95±2.74)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2.87±9.70) pg/ml](P<0.01);EMs组腹腔液IL-13水平[(3.26±1.81)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8.49±6.65)pg/ml](P<0.01).根据期别将EMs组分为轻度亚组(Ⅰ、Ⅱ期)和重度亚组(Ⅲ、Ⅳ期),血清IL-13水平轻度亚组[(7.85±2.09)pg/ml]与对照组[(12.87±9.70) pg/ml]及轻度亚组[(7.85±2.09 )pg/ml]与重度亚组[(6.34±3.00) pg/ml]均无统计学差异,重度亚组[(6.34±3.00)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2.87±9.70)pg/ml](P<0.05);腹腔液IL-13水平重度亚组[(2.43±1.43)pg/ml]明显低于轻度组[(4.48±1.63)pg/ml](P<0.01),后者又显著低于对照组[(8.49±6.65)pg/ml](P<0.05).EMs组腹腔液IL-13表达水平与其R-AFS评分呈负相关(r=-0.52,P<0.05).结论 EMs患者腹腔液中IL-13的水平显著降低,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负相关,推测IL-13在EMs的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