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现代玻璃体切除手术在向微创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对于剥除较为透明的视网膜前膜(ERM)、视网膜内界膜(ILM)及彻底切除后部玻璃体是每一位手术医师面临的挑战。近几年,国外学者对于染色玻璃体切除术做了大量的离体实验、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研究结果。本文就染色玻璃体切除术相关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国产YD-7A型玻璃体切割机在玻璃体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苏州YD—7A型玻璃体切割机连接美国ALCON切割刀的方法,开展玻璃体手术59眼,其中:(1)角巩膜切口前段玻璃体切除术19眼;(2)睫状体平部晶体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葡萄膜炎瞳孔膜闭、白内障2眼,恶性有光眼1眼;(3)单纯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混浊积血7眼;(4)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球内异物钳夹术治疗球内异物7眼;(5)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复杂性机网膜脱离23眼;均取得一定的疗效。介绍了此连接的方法,既节省了开支,又发挥了进口切割刀的优点,使国产玻璃体切割机能用于临床,不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视力,而且使一些需要玻璃体手术的复杂性眼病的治疗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玻璃体切除治疗玻璃体视网膜出血性疾病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玻璃体切除术对玻璃体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远期疗效,选择了眼外伤、Eales病、糖现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玻璃体出血等行玻璃切除术,术后观察了功能、新生血管的复发等的变化,结果氘有病例视力均有提高,新生血管的程度减轻,再出血比率减少。因此我们认为玻璃体切除术有助于新生血管的减少及减缓。  相似文献   

4.
李杰  刘三梅  李芳  钟捷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8):1483-1486
自二十世纪初25 G、23 G无缝线玻璃体切除术的相继推出,已将我们带入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微创时代约有10余年历史。与传统20 G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术相比,25 G、23 G无缝线微创玻璃体切除术不仅缩小巩膜切口,而且还大大简化了手术程序,缩短了手术时间及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因此,在过去十余年时间里,越来越多的医生由传统的20 G玻璃体切除术转向25 G、23 G玻璃体切除术。但随着微创玻璃体切除术的普及,无缝线巩膜切口的相关并发症也随之增多。本着“越小越好”的理念,眼科学者开始研究下一代玻切手术,并且得益于不断更新换代的高速玻切机、高通量的照明光源、更精细的制造技术和清晰广角镜的发展,日本学者Oshima于2010年正式推出了27G玻璃体切除术。27 G玻璃体切除术较之前的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切口更小,切割速率更高,带给眼底外科医生全新的体验。目前27 G甚至更细的玻璃体切除术尚处在继续革新之中,围绕其优缺点、适应证及未来发展也逐渐成为大家关注讨论的焦点。本文在此结合笔者27 G玻璃体切除术经验,对27 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玻璃体切除术进行了一个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5.
外伤化脓性眼内炎的两次玻璃体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伤化脓性眼内炎的最佳治疗措施及时机,方法:回顾对比了24例外伤化脓性眼内炎在角膜水肿,玻璃体透见性差的条件下,14例急行玻璃体切除加玻璃体腔内注药术后再次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组),10例应用药物治疗后再行玻璃体切除术(对照组),结果:14例两 次玻璃体切除术患者在视力,眼球萎缩率,眼底病变改变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二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外伤化脓性眼内炎一经确诊应立即行玻璃体切除术,在角膜水肿改善后再行二次安全性玻璃体切除术,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徐翀  王方 《国际眼科纵览》2012,36(5):352-357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眼内玻璃体氧分压分布及变化机制的研究进展,明确玻璃体氧分压的维持主要是与眼内抗坏血酸盐耗氧有关,探讨了玻璃体切除术后提高的玻璃体氧分压有助于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缺血、缺氧状态,并能够减轻糖尿病患者视网膜黄斑水肿。维持玻璃体内氧分压梯度有助于保护晶状体及小梁网免受氧化应激的损伤,玻璃体切除术后晶状体、小梁网周围的氧分压升高可能导致术后核性白内障、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率升高。此外,还介绍了玻璃体氧分压及视网膜氧分压的检测方法,玻璃体维持氧分压梯度对药物性玻璃体切除临床应用的意义。(国际眼科纵览,2012,36:352-357)  相似文献   

7.
玻璃体切除术后晶体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切除术后晶体改变及相关因素间的关系。报告一组有晶体眼视网膜脱离手术、冷冻、巩膜扣带、注气(SF6或C3F8)联合玻璃体切除术68例72只眼及未联合玻璃体切除术46例47只眼。随访12个月以上,比较两组,玻璃体切除眼术后发生核硬化38.9%,非玻璃体切除眼仅5.6%,P〈0.001。晶体后囊下混浊,玻璃体切除眼为34%,非玻璃体切除眼仅为4.2%,P〈0.001。核硬化与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玻璃体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及其相关因素,对34例玻璃体切除术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对不同病情联合白内障摘出、或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异物搞出术。近期和远期治愈率分别为70.8%和30.6%。白内障治愈率为50%,作者认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术前全面检查对手术并发症的处理及手术成败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积血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玻璃体积血58例(58眼)。分析玻璃体积血的病因,并观察玻璃体切除术后视力变化和并发症。结果本组主要病因为视网膜静脉阻塞和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力在0.01~0.05者术前为6眼(10.35%),术后1周为35眼(60.35%),随访2~4月的50例中为33眼(66.00%)。术中并发症有医源性裂孔和眼内出血;术后并发症有玻璃体再次积血,视网膜脱离,晶状体浑浊等。结论对药物治疗不能吸收的玻璃体积血施行玻璃体切除术后视力可显著提高,术中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张妙  罗莉霞 《国际眼科杂志》2021,21(12):2076-2080

玻璃体切除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自1972年由O''Malley提出后已成为眼科治疗史的一大革命,打破了既往的手术禁区,为无数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患者带去了希望。随着玻璃体切除术的不断发展,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增加,手术适应证扩大,目前玻璃体切除术已成为治疗眼后段疾病最常用的手术方式。虽然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症越来越少,但白内障的发生或进展仍为PPV术后最常见的高发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视力及眼底的观察,且目前尚无有效办法预防,白内障摘除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方法,严重增加了患者的负担。PPV术后白内障进展的影响因素众多,对其发病机制有多种假说,包括晶状体周围氧分压增高、玻璃体正常结构的破坏、光毒性等,但尚无定论。本文将从PPV术后白内障发生或进展的发生率、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几方面对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发生或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其后续的研究及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玻璃体切除术对兔眼视网膜电图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健  惠延年 《眼科研究》1996,14(2):92-94
对19只兔眼行玻璃体切除术,动态观察了术后28天内ERGb波的变化和28天时视网膜结构的变化。结果玻璃体切除后1、4天ERGb波明显降低(P<0.01),第7天较1.4天回升(P<0.05),14~28天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28天时光镜及电镜检查视网膜无明显结构损害。此结果为判断玻璃体手术后疗效、评价玻璃体手术后应用药物对视网膜的毒性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自1986年10月至1988年3月选用家兔进行了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球穿通伤的实验研究。结果:(1)损伤区炎症反应明显,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细胞浸润。(2)自穿通伤口向玻璃体内有明显的纤维组织增生。(3)实验组纤维组织增生较对照组轻,这说明早期施行玻璃体切除术对防止纤维组织增生有重要意义。(4)所有实验结果和临床观察表明以伤后1周手术较佳。(5)房水和玻璃体的细胞学检查表明主要是红血球,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相似文献   

13.
玻璃体切除术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后囊破裂玻璃体溢出的处理方法。方法对36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发生玻璃体溢出者,行闭合式前段玻璃体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3月,矫正视力0.5以上者63%。结论前段玻璃体切除术为后房人工晶体Ⅰ期植入提供有利条件,是处理后囊破裂玻璃体溢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外伤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严重眼外伤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我院对13例复杂性眼外伤实行了手术治疗方法。其中单纯性玻璃体积血5例,外伤性白内障合并玻璃体积血3例,采用了较简单的玻璃体切除术。服内异物、眼内炎各2例,贯通伤合并网脱1例(双眼)。手术中根据不同情况给以相应的处理,以上病例经临床观察效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发生玻璃体脱出的处理及其效果。方法 37眼人工目标植入手术中发生玻璃体脱出,使用剪刀-棉签4行开放式前段玻璃体切除术,Ⅰ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 成功植入或缝线固定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36眼(97.3%),术后矫正视力≥0.5者28眼占76%。结论 术中玻璃体脱出者施行玻璃体切除术并Ⅰ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仍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外伤性化脓性眼内炎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抗生素及玻璃体切除术对外伤性化脓性眼内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玻璃体腔内注射抗生素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结果G 球菌占52.2%,G-杆菌占40.0%,真菌占10.8%。治疗后视力高于指数有39例。结论外伤性化脓性眼内炎的主要病原菌是G 球菌及G-杆菌,玻璃体腔注射抗生素能有效控制眼内感染。玻璃体切除术仍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玻璃体切除术后晶体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玻璃体切除术后晶体混浊的发生与加重相当多见,其发生率献报告各不相同,玻璃体切除术的适应证不同,术后晶体混浊的类型和发生率差异亦很大。本就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前膜、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硅油眼内充填术后晶体混浊的类型,发生率及其与相关因素间的关系,发生机理,预防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玻璃体切除术使许多眼病的治疗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已成为眼科的一种常见手术。对于一些类型的青光眼,玻璃体切除术及其联合手术治疗能取得良好疗效。本文介绍部分类型青光眼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眼内后极部非磁性异物的玻璃体切除摘出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以玻璃体切除术摘出眼内后极部非磁性异物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3l例(34眼)眼内后极部非磁性异物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异物摘出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应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眼内非磁性异物摘出术中的31例(34眼)中,32眼为一次手术成功摘出,成功率为94.12%。术后视力提高19眼(55.88%),术后视力不变6眼(17.65%),视力下降9眼(26.47%)。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内后极部非磁性异物手术操作方便,准确,损伤小。  相似文献   

20.
玻璃体切除术使许多眼病的治疗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已成为眼科的一种常见手术。对于一些类型的青光眼,玻璃体切除术及其联合手术治疗能取得良好疗效。本介绍部分类型青餐眼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