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对灯盏细辛注射液(DI)中咖啡酸的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LC-MS/MS测定大鼠血浆中咖啡酸浓度,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单独尾静脉给予DI,实验组尾静脉给予DI及灌胃给予阿司匹林。DAS 1.0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DI单独给药、DI-阿司匹林联合给药,咖啡酸在体内代谢动力学模型均为二室开放模型,联合给药后,咖啡酸的T12β明显增大,CL有所减小。结论阿司匹林可减慢咖啡酸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脉络宁注射液和阿司匹林合并用药后,大鼠体内水杨酸药动学参数的变化.方法:16只大鼠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和合并用药组(n=8),两组大鼠均参照临床等效用量(阿司匹林,7.5 mg·kg-1;脉络宁注射液,3 mL·kg-1),每天给予阿司匹林(阿司匹林组)以及阿司匹林和脉络宁注射液(合并用药组),连续8天,并分别在给药后的第1天和第8天于14 h内进行采血试验.用HPLC法测定大鼠体内水杨酸的血药浓度,DAS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性的统计分析比较.结果:单次给药后,相比于阿司匹林组,合并用药组大鼠体内水杨酸的t1/2、AUC0-14 h和AUC0-∞显著减小,CL/F显著增大,Cmax变化不明显;而多次合并用药后,两组大鼠体内水杨酸的t1/2、AUC0-14、AUC0-∞、CL和Cmax等药动学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次合并用药后,脉络宁注射液可加快阿司匹林在体内的清除;而多次合并用药后,脉络宁注射液对水杨酸在体内消除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α-萜品烯醇为艾叶油中的平喘成分,本文以inhal,po与iv[~3H]α-萜品烯醇研究其在豚鼠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结果表明inhal,po后吸收快,但inhal时有大部分药物进入胃肠道;分布广、除细胞内、外间液外,还可能与血浆蛋白结合;在气管平滑肌,肺脏与心肌中有较高的浓度;消除速度快,inhal,po与iv的t_(1/2)β分别为5.92,8.45与13.33h,主要以原形由尿排泄。  相似文献   

4.
阿司匹林(Aspirin)又名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eylate),是一种古老的解热镇痛药。近年来应用范围逐步扩大,药理作用不断明确,使老药获得新用途;在新的应用过程中又发现新问题。为进一步了解其机理、掌握适应症、禁忌症,特作一些粗浅介绍。阿司匹林口服后二小时体内浓度达最高峰,然后通过肾脏排出,排泄速度与剂量有关,大剂量时半衰期为15~30小时,小剂量则为2~4小时,故常用剂量需每4~6小时补充一剂才能维持治疗浓度,大剂量时则持续5~7日作用始完全消失,故做Quick氏提出的阿司匹林耐量试验时,上海瑞金医院修订为试验前5~7日忌服阿司匹林类药物;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抢救DIC时阿司匹林仅用1克,  相似文献   

5.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胆道排泄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蒋彦章  辛华雯 《中国药师》2004,7(6):424-428
使用抗生素的目的之一是尽快消除体内感染,因此,必须选择血清中具有有效杀菌浓度的抗生素到达感染部位。抗生素主要经肾随尿排泄,其次是经胆道随胆汁排泄;而从乳汁、唾液、泪、汗液及其他体液排泄的仅为极少量。本文主要介绍随胆道排泄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而头孢菌素类随胆汁排出后均有肠肝循环过程[1,2],因此,要准确测定胆汁中头孢菌素的浓度存在一定的困难和偏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3H]洛非西定在大鼠体内的分布、排泄和蛋白结合率.方法 20只大鼠灌胃[3H]洛非西定0.1 mg·kg 1后2、8、24、120 h液闪法测定组织样品和排泄物中放射性强度,用TLC法分离原型药物,用平衡透析法测定蛋白结合率.结果 药后96 h累计排泄量为95.52%,原型药物约占给药量的22.0%.灌胃后,肾、肝和心脏的药物浓度最高,血浆、脑干和脂肪的药物浓度最低.[3H]洛非西定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38%.结论 药物在体内分布广泛,且主要经粪尿排泄.  相似文献   

7.
RP—HPLC法测定正常人血浆中阿司匹林酯酶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血浆中阿司匹林和水杨酸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水杨酸浓度与阿司匹林和水杨酸浓度之和的比值表示阿司匹林酯酶的活性。方法:色谱条件:采用 Phenomenex C_(18)(4.6 mm×1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072 mmol·L~(-1)磷酸(22:78,v/v),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28 nm,柱温30℃。测定阿司匹林和水杨酸浓度,计算水杨酸浓度与阿司匹林和水杨酸浓度之和的比值,绘制概率分布直方图。结果:100名健康人血浆阿司匹林酯酶活性呈正态性分布;33名健康女性和67名健康男性血浆中阿司匹林酯酶活性均显示呈正态性分布。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快速,适合于体外血浆中阿司匹林酯酶活性测定研究。  相似文献   

8.
阿司匹林在临床应用已有 10 0余年 ,早在 185 3年夏尔·弗雷德里克·热拉尔 (Gerhardt)就用水杨酸与醋酐合成了乙酰水杨酸 ;1898年德国化学家菲·霍夫曼 (FeliyHoffmann)又进行了合成 ;1899年由德莱塞 (Dreser)介绍到临床 ,并取名为阿司匹林 (As pirin)。我国于 195 8年开始生产。近年来 ,随着其临床用途越来越多及小剂量应用日益广泛 ,特别已作为血栓抗凝剂使用日渐频繁 ,而且用药时间比较长 ,如使用不当常出现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笔者就其不良反应作一综述。1 阿司匹林简介1 1 其它名称乙酰水杨酸 ;醋柳酸 ;巴米尔。1 2 体内过程 …  相似文献   

9.
饶志  杨欢  武新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14):1144-1146,1158
目的:综述转运体在药物胆汁排泄中的作用。方法:以近几年国内外研究文献为基础,从转运体介导药物的胆汁排泄过程、介导药物胆汁排泄的转运体、药物相互作用、转运体的基因多态性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转运体对药物体内经胆汁排泄过程、临床用药安全性、用药后的个体差异等方面均存在影响。结论:随着对转运体认识的不断深入,其将在药物设计、临床合理用药、个体化治疗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荷叶碱为荷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一种具有调节血脂和治疗肥胖相关疾病的阿朴啡类生物碱。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我们建立了荷叶碱在血浆及各组织匀浆中的定量测定方法,并对其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进行了深入研究。方法大鼠静脉和灌胃给予荷叶碱0.2和10 mg·kg~(-1),在不同时间点收集血浆和组织,以盐酸巴马汀为内标,HPLC-MS法测定给药后荷叶碱在血浆和组织中的浓度。大鼠灌胃给予荷叶碱10 mg·kg~(-1),在不同时间点收集尿液和粪便,经处理后HPLC-MS法测定给药后荷叶碱在尿液和粪便中的浓度。结果空白血浆中荷叶碱在2~2000 ng·m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血浆中绝对回收率为87.5%,样品在长期储存过程中能保持稳定。荷叶碱的绝对生物利用度较低为(1.9±0.8)%。在体内分布中肾>脾>肝>心>肺>脑。荷叶碱在体内主要以原形存在,尚未发现其代谢产物;荷叶碱主要通过肾排泄(80.7%)。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便捷而且有效定量测定大鼠血浆中荷叶碱的方法,并对荷叶碱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临床应用该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考察头孢他啶对奈替米星在受试者体内药动学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 12例受试者在单剂量静脉滴注奈替米星(单用组)或奈替米星加头孢他啶(联用组)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间接光度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清及尿液中奈替米星浓度,计算其药动学参数及尿药回收率. 结果 单用、合用头孢他啶后奈替米星的体内过程均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其药动学参数单用组AUC0-t,t1/2β,CL与0~24 h尿药回收率分别为(52.93±5.58) mg•L-1•h、(3.68±0.33) h、(4.49±0.53) L•h-1与72.22%,联用组分别为(71.81±8.03 )mg•L-1•h、(5.06±0.57) h、(2.95±0.37) L•h-1与59.20%.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奈替米星与头孢他啶联用后,其消除过程减慢,连续应用可能导致药物体内蓄积,二者合用时应适当减少奈替米星的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系统总结托伐普坦治疗低钠血症的药物经济学相关研究结果,为临床应用和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MEDLINE、Web of Science数据库,纳入2009—2016年托伐普坦药物经济学评价相关的中英文文献,并依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评价框架进行文献质量评估。结果:纳入的6篇药物经济学文献中,其中5篇为随机双盲研究,4篇为前瞻性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涉及使用托伐普坦治疗与住院时间、节约潜在成本的关系,以及相比安慰剂的临床疗效和成本-效果分析。结论:托伐普坦治疗低钠血症的心衰患者及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患者,相较于传统治疗,其临床疗效好并且具有较好的成本-效果优势,且对于严重低钠血症患者,该优势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氨茶碱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12例新生儿血中茶碱浓度,氨茶碱剂量按5mg/kg恒速静脉滴注。经时采样,测得数据,经分析药时曲线拟合呈一室模型,平均清除速度常数0.037±0.008h ̄(-1),平均消除半衰期19±4h,平均表观分布容积0.82±0.14L/kg,平均清除率30±5ml/(h·kg)。消除半衰期最大相差2.1倍,显示明显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4.
头孢唑林对阿米卡星在兔体内的药动学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微量微生物法对阿米卡星(AMK)单用及与头孢唑林(CEZ)合用后兔体内AMK血药浓度进行测定,药时数据用MCPKP软件经IBM 计算机处理,并对两组药动学参数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CEZ对AMK的药动学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卡波姆对炉甘石洗剂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捷  单伟光 《中国药业》2010,19(4):32-33
目的筛选各种助悬剂,以提高炉甘石洗剂的稳定性。方法采用沉降体积比法、絮凝度法、重新振摇分散法、黏度法比较各种助悬剂的助悬效果。结果F值和B值的大小顺序为海藻酸钠〉卡波姆〉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CMC—Na+枸橼酸钠。沉降后,重新摇散次数为卡波姆〈CMC—Na+枸橼酸钠〈CMC—Na〈海藻酸钠。对炉甘石洗剂稳定性的综合评估中,卡渡姆对炉甘石洗剂稳定性的综合影响优于其他助悬剂。结论0.003%(g/g)卡波姆作为助悬剂,可以提高炉甘石洗荆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半胱氨酸对抗坏血酸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线性升温法研究半院氨酸对抗坏血酸稳定性的影响,紫外检测波长为243.5 nm。实验结果表明,半胱氨酸能增加抗坏血酸的稳定性。在 20℃,PH 2.0的条件下,含有 2%和 3%的半胱氨酸的抗坏血酸溶液降解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 84.814 kJ/mol和 102.834 kj/mol,有效期分别为1. 015 a和 3.154 a。  相似文献   

17.
张斌  汪华蓉  康纪平  李秋波  冯晓科 《中国药房》2008,19(16):1224-1225
目的:研究碳水化合物饮食对犬加替沙星药动学的影响。方法:8只Beagle犬随机交叉空腹或摄取碳水化合物后单次口服加替沙星胶囊17mg·kg-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用3p97软件计算两者的药动学参数,并评价碳水化合物饮食对加替沙星药动学的影响。结果:空腹组、摄食组的药-时曲线符合口服吸收一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ke(4·00±0·84)、(3·98±1·10)h,tmax(2·29±1·08)、(3·45±2·00)h,Cmax(6·06±0·87)、(4·46±2·10)μg·mL-1,AUC(0~t)(56·74±10·80)、(45·99±6·47)μg·h·mL-1(P>0·05)。结论:碳水化合物饮食对犬加替沙星药动学参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甲硝唑对头孢噻肟钠蛋白结合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甲硝唑对孢噻肟钠蛋白结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超滤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出游离药物浓度,比较未加和加入甲从后头孢噻肟钠的蛋白结合率。结果:头孢噻肟钠的超滤回收率为99.1%,未加及加入甲硝唑后头孢噻肟钠的蛋白结合率分别为32.2%和30.8%。结论:甲硝唑对头孢噻肟钠的蛋白结合率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绒毛钩藤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绒毛钩藤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理作用。方法小鼠自主活动实验观察其镇静作用;戊巴比妥钠阁下催眠实验观察其催眠作用;士的宁致小鼠惊厥实验观察其抗惊厥作用。结果自主活动试验中.绒毛钩藤提取物(0.16g·kg^-1)灌胃给药后,小鼠60min时的自主活动计数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明显减少(P〈0.01)。在戊巴比妥钠阁下催眠实验中,绒毛钩藤低(0.16g·kg^-1),中(0.32g·kg^-1)剂量灌胃给药后,小鼠翻正反射消失的个数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明显增多(P〈0.01)。士的宁致小鼠惊厥实验中。绒毛钩藤提取物灌胃给药后.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中(0.32g·kg^-1)剂量组小鼠死亡数目明显减少(P〈0.01),高(0.64g·kg^-1)剂量组小鼠死亡数目明显增多(P〈0.01)。结论绒毛钩藤在低剂量和中剂量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在高剂量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