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闭合性腹部损伤致小肠破裂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 4 5例闭合性腹部损伤致小肠破裂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均行手术治疗 ,治愈 4 1例 ,死亡 4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 4例 ,盆腔脓肿 3例 ,早期粘连性肠梗阻 2例。结论 早期诊断 ,早期手术是提高治愈率 ,减少并发症 ,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围手术期防治腹腔感染处理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提高外伤性小肠破裂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8~2004年外伤性小肠破裂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8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漏诊12例,切口感染4例,切口裂开2例,吻合口漏1例。结论:外伤性小肠破裂一经诊断或高度怀疑时应立即手术探查,术中应全面仔细探查,防止因其他并存疾病而漏诊。早期诊断及及时合理的处理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田冰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2):197-198
目的:探讨外伤性小肠破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本院2000~2009年收治的76例外伤性小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72例,死亡4例(占5.2%)。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选择合理术式,术后正确治疗是减少小肠破裂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胃穿孔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08年4月~2010年4月期间收治的86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手术治疗,统计分析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86例患者,其中41例行单纯修补缝合术,22例胃大部切除术,15例行十二指肠段段吻合术,8例修补术后行胃癌Ⅱ期根治术。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3.95%(12/86),其中切口感染5例,肠梗阻3例,腹腔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均经过对症支持治疗后治愈出院。结论急性胃穿孔应该早期诊断,及早手术治疗,综合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手术方式,才能较好的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外伤性小肠破裂误诊的原因 ,以吸取教训。方法 对延误诊治的 8例外伤性小肠破裂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治愈且无并发症 ,1例腹壁疝形成者腹壁感染延期愈合 ,2例死于ARDS。结论 早期诊断与及时手术是降低小肠破裂病人死亡率的关键。延误诊治者 ,大多是早期体征不明显或只注意其它损伤 ,忽略了腹部体征的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延迟性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临床经手术证实的小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其中男12例,女4例.所有病例早期腹膜刺激征不明显,均在受伤后24 h~1周内进行手术治疗;术前均行MSCT腹部薄层扫描及重建检查,其中平扫12例,平扫+增强扫描4例.结果所有病例均手术证实小肠破裂,其中合并其他腹部脏器损伤3例(3/16),单纯小肠损伤13例(13/16).MSCT术前诊断阳性15例(15/16),其中局限于肠系膜间隙渗出积液、点状游离积气9例(9/15),单纯肠间积液4例(4/15),肠系膜间隙游离小气泡2例(2/15);伴肠管肿胀、管壁增厚11例(11/15).术前诊断阴性1例(1/16),经剖腹探查证实.受伤24 h后CT诊断小肠破裂3例(3/16),受伤后3 d内诊断者10例(10/16),受伤后1周内诊断者2例(2/16),其中受伤后3 d内作出诊断者共13例(13/16).结论 MSCT检查在延迟性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对指导临床诊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35例根据胰腺损伤的部位及程度选择手术方式,治愈34例,死亡1例,胰漏发生6例,胰腺假性囊肿4例,胰周脓肿6例,应激性溃疡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1例。胰腺损伤的诊断是否及时、胰腺损伤及其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恰当与否是影响预后的关键,个体化治疗原则可提高胰腺损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对24例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22例痊愈,6例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术后死亡。作者认为十二指肠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76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1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行手术治疗,17例(44.74%)病人发生术后并发症。围术期死亡5例(病亡率12.2%),其中术中死亡2例,分别为严重颅脑损伤和大血管损伤、凝血功能障碍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死亡3例,2例为休克无法纠正、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另1例死于十二指肠瘘并发症。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探查和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降低十二指肠损伤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腺、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与术式选择。方法对我院1996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8例胰腺、十二指肠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术前确诊85例(86.7%),术中确诊13例(13.3%),均采取手术治疗。其中治愈88例(89.8%),发生手术并发症5例,死亡5例(5.1%),死亡原因为合并严重颅脑损伤、创伤性湿肺、肺部感染、腹腔感染、感染性休克。结论胰腺、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主要根据腹部症状及体征,结合腹腔穿刺、B超、X线、CT检查可确诊。早期诊断、及时和正确的手术方式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采取一期手术治疗创伤性结肠破裂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97例创伤性结肠破裂患者,其中男性62例,女性35例;年龄25~75岁,平均(39.21±4.63)岁,对其接受一期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97例患者手术治疗均顺利完成,包括74例修补术与23例切除吻合术。接受一期手术治疗的患者86例,其中83例完全康复出院,治愈率96.51%;3例死亡,死亡率3.49%;11例出现术后并发症(肠瘘5例、腹腔脓肿4例、肠梗阻2例),并发症发生率12.79%。接受二期手术治疗的患者11例,6例完全康复出院,治愈率54.55%;5例死亡,死亡率45.45%;有5例出现术后并发症(肠瘘2例、腹腔脓肿2例、肠梗阻1例),并发症发生率45.45%。一期手术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二期手术患者,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明显低于二期手术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创伤性结肠破裂采取一期手术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应注意在术前对患者自身情况及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详细了解,从而采取合适的术式以尽量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胰腺损伤的救治(附2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腺损伤的救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6例胰腺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2 6例中合并伤 2 2例 (84 .6 % ) ,其中尤以肝、胃损伤多见。手术 2 1例 ,保守治疗 5例 ;并发症 10例 ,其中胰瘘 4例 ,外伤性胰腺炎 2例 ,腹腔脓肿 1例 ,胰腺假性囊肿 3例。治愈 2 2例 ;死亡 4例 ,其中 2例在伤后 4 8小时内分别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结论 及时判明有无主胰管损伤 ,用适当的手术方式、通畅的引流、恰当的药物治疗是减少其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加快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后严重腹腔感染的原因及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2月~2013年5月间收治的37例腹部创伤后严重腹腔感染的临床资料,男性31例,女性6例;年龄17~73岁,平均37.25岁。分析损伤部位、致伤原因、腹腔感染原因、治疗方法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37例病例经体格检查、腹腔穿刺、超声或CT等确诊。腹腔感染主要原因:剖腹探查漏诊13例,手术方式不当9例,胃肠延迟破裂7例。分别行胃肠修补或吻合7例,膈下引流8例次,脓肿穿刺置管引流5例次,结肠单腔造口4例,坏死肝组织清除和胆囊切除各1例,负压封闭引流2例。35例腹腔液作药物敏感鉴定,全部病例使用抗生素。并发脓毒性休克17例。死亡1例(2.7%),死于严重腹腔感染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其余痊愈出院。结论漏诊胃肠道损伤、手术方式不当及胃肠延迟破裂是腹部创伤后严重腹腔感染的主要原因;外科手术控制感染源和早期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治疗严重腹腔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伴腹膜后血肿的腹部/盆腔多脏器损伤65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伴腹膜后血肿的腹部/盆腔多脏器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2005年3月收治的伴腹膜后血肿的腹盆部多脏器伤6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治疗51例(78.5%),非手术治疗14例,手术中后腹膜切开探查29例(56.9%),肝修补14例,脾切除或修补15例,胰体尾切除1例,胃修补3例,十二指肠修补及造瘘术11例,肠部分切除或修补术30例,肾修补13例,膀胱修补和造瘘术9例,血管修补5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为多发伤,入院时休克41例(63.1%)。治愈58例,死亡7例,死亡率10.8%,死亡原因主要为失血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结论 伴腹膜后血肿的腹部/盆腔多脏器伤伤情复杂严重,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和抗休克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并强调根据受伤部位和伤情的不同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迟发表现的胃肠道创伤诊治病例,提高对此类损伤的认识和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18年5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迟发胃肠道损伤患者17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4例;年龄17~58岁,平均39.3岁;道路交通伤9例,坠落伤5例,击打伤2例,砸伤1例。受伤当时表现不能确定胃肠道破裂,通过动态观察症状体征改变结合辅助检查后进行剖腹探查手术,受伤后2~21d手术后确诊。治疗方式:十二指肠破裂行引流,备二期修补,小肠和胃创伤行吻合术治疗,结肠损伤行造口治疗,二期再行吻合术。结果其中2例胃壁挫伤坏死,行部分切除修补;2例十二指肠破裂行引流、空肠造口;5例小肠破裂坏死行部分肠段切除,端端吻合;1例回肠破裂行造口。2例横结肠坏死行部分坏死切除近端造口,2例乙状结肠破裂,1例坏死行乙状结肠造口;2例回盲部和升结肠破裂行回肠造口;3~6个月再行造瘘吻合回纳。本组病例2例十二指肠破裂引流好转出院,其他均治愈。结论对迟发表现的胃肠道创伤病变应详细追问病史、连续动态观察、全面体检、合理辅助检查可较早发现并诊断此类损伤,及时手术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33例创伤性膀胱破裂的临床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创伤性膀胱破裂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创伤性膀胱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3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手术包括膀胱修补术、膀胱造瘘术;对合并后尿道损伤者,根据受伤时间行相应处理;对肠破裂或膀胱直肠贯通伤者行肠修补或结肠造瘘术。1例行保守治疗,留置导尿管引流。结果32例手术治疗患者术后排尿正常,其中1例因损伤严重于术后24小时内死亡。结论膀胱灌注实验结合腹腔穿刺检查及膀胱逆行造影是膀胱破裂简单而可靠的诊断方法。早期诊断、及时救治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儿童腹腔脓肿的CT诊断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CT对儿童腹腔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经手术和穿刺针吸证实的腹腔脓肿的CT表现进行分析,急性阑尾炎13例,升结肠穿孔1例,美克尔憩室炎2例,感染源不明确7例。19例行平扫与增强检查,4例仅平扫检查。结果脓液CT值与病程及致病菌种类无关,脓液量与病程呈正相关。52%脓肿内见到气体影,22%脓肿内见到小钙化斑。病程1周以上者全部见不均匀厚壁强化的脓肿壁。结论脓肿内见到小钙化斑和气体影像具有特征性,脓腔内较大气液平面提示肠瘘存在,脓肿内无气体影不能排除肠瘘。  相似文献   

18.
281例腹部火器伤的诊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战时腹部火器伤的诊治。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79~1989年收治的281例腹部火器伤。结果 早期诊断符合率96.8%(272/281),一线医院误诊率3.2%(9/281)。严重并发症有:胃肠瘘23例(8.2%),腹腔脓肿34例(12.1%),切口感染32例(11.4%),感染性休克26例(9.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14例(5.0%),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8例(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