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S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对于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的意义。方法对72例胃腺癌患者完整地随访结果及临床病理资料,以30例正常胃组织作为对照。分析胃腺癌与正常胃组织中HPSE、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评价两者与胃癌患者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 HPSE蛋白胃癌中的各级表达分别为:0级43%(31/72)、1级25%(18/72)、2级21%(15/72)、3级11%(8/72),VEGF蛋白胃癌中的各级表达分别为:0级53%(38/72)、1级22%(16/72)、2级15%(11/72)、3级10%(7/72),显著高于在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P<0.05)。HPSE、VEGF蛋白表达阳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12个月,阴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70个月,HPSE、VEGF阳性表达的患者与阴性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PSE、VEGF可作为胃癌诊断及不良预后的两个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癌TACE后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44例接受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内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前各项指标与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 以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2.8作为最佳截断值,低NLR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mOS)为27.0个月,高NLR组患者的mOS为10.8个月,低NLR组患者mOS明显长于高NLR组(1年生存率75.0%比 43.5%,2年生存率51.1%比22.0%,P=0.004)。低NLR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为4.7个月,高NLR组患者的mPFS为2.5个月,两组患者之间的m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区域淋巴结转移、肝外转移、ALP、GGT、AFP、CA19-9、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均是影响总体生存时间的预后因素,而NLR、CA19-9和血管侵犯是影响mPFS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前NLR是影响总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术前外周血NLR水平是影响肝内胆管癌患者行TACE治疗的独立预后因素,高NLR提示肝内胆管癌患者TACE的治疗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3.
胰腺癌不同治疗模式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比胰腺癌多种治疗模式的疗效,评价胰腺癌综合治疗模式的价值。方法120例胰腺癌患者,根据治疗模式不同分成手术切除组、介入治疗组及其他治疗组,分别评价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20例患者总的中位生存时间9.3个月,1年累计生存率33.4%。手术切除组(20例)中位生存时间15.4个月,1年累计生存率56.4%;介入治疗组(58例)中位生存时间8.4个月,1年累计生存率30.7%;其他治疗组(42例)中位生存时间9.3个月,1年累计生存率26.3%。手术切除组与其他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组临床受益率为43%,其他治疗组临床受益率为3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胰腺癌的姑息治疗以改善生活质量、控制疾病进展、适当延长生存时间为目的,介入治疗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作为首选姑息疗法。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观察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与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40例肝癌切除术后出现残癌或复发灶的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作为观察组。并收集同期采用单纯TACE治疗的同类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AFP水平及生存情况。 结果 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ORR)为47.5%,较对照组(25.0%)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高血压、皮肤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AF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的AF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12个月随访结束时,对照组生存11例、死亡29例,观察组生存22例、死亡18例,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观察组生存时间尚无法估算,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癌较单纯TACE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可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继发第二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血液科自2005年1月至2016月12月收治的280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检索MM继发第二肿瘤的患者,并对MM继发第二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疗过程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对280例连续诊治的MM患者进行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4个月,继发浆细胞白血病患者4例,发病率为1.4%(4/280);继发浆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65岁,总中位生存期为37个月,确诊继发浆细胞白血病后,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5个月。出现继发第二肿瘤患者5例,发病率为1.8%(5/280);MM继发第二肿瘤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9岁,总生存期为19~135个月,中位生存为42个月。继发第二肿瘤的类型分别为肺癌1例,膀胱癌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例。其中,血液系统肿瘤占60.0%(3/5)。初始治疗方案包括烷化剂、免疫调节剂及硼替佐米。治疗后完全缓解患者3例(60.0%)。MM患者、MM继发第二肿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继发第二肿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较MM继发浆细胞白血病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继发第二肿瘤的患者预后差,生存期缩短,且MM继发第二肿瘤后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较MM继发浆细胞白血病后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6.
化疗栓塞与化疗灌注在中晚期膀胱癌治疗中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生存分析的方法对照研究化疗栓塞与化疗灌注在中、晚期膀胱癌中的治疗作用。资料与方法69例中、晚期膀胱癌患者分为两组,一组行双侧髂内动脉化疗灌注术,另一组行双侧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术。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各个因素与术后膀胱癌的生存时间进行回归分析,筛选出主要的影响因素;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种治疗方法与生存时间的关系,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69例手术均成功,双侧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术组生存时间为5~52个月,平均(26.52±3.29)个月;双侧髂内动脉化疗灌注术组生存时间为4~36个月,平均(13.41±1.69)个月。中晚期膀胱癌的死亡率与介入治疗的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风险度为3.220,回归系数为1.169,证明双侧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术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接受双侧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高于接受双侧髂内动脉化疗灌注术的患者。结论应用化疗栓塞治疗较单纯化疗灌注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评价TP方案(紫杉醇- 顺铂)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TAI)治疗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价值。 方法 随访64例行TP方案TAI治疗的不可切除NSCLC,分析预后相关因素及安全性。 结果 64例患者共接受172次TAI,平均每例(2.7±1.9)次。37例仅支气管动脉为肿瘤供血动脉,27例除支气管动脉外,还有肋间动脉、胸廓内动脉、胸外侧动脉、膈动脉参与供血。无严重TAI相关并发症。随访1~60个月,死亡63例。客观反应率为46.9%,疾病控制率为81.3%。全部患者肿瘤无进展的平均时间为6.7个月,中位无进展时间3个月。平均总生存时间(OS)9.8个月,中位OS 6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4.7%、29.7%、9.4%。基于单因素分析,OS的独立影响因素是TAI治疗次数和更多的肿瘤供血动脉。 结论 TAI是治疗不可切除NSCLC安全、有效的方法,给不可切除NSCLC患者带来了明显的临床获益,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载药微球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DEB-BACE)和单纯全身静脉化学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疗效和无进展生存差异。方法 选择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中晚期肺癌患者80例,其中DEB-BACE组40例,静脉化疗组40例。定期跟踪随访,收集临床资料。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CR)和客观缓解率(ORR)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采用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中,除既往治疗情况和转移灶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EB-BACE组中位随访时间为14.0个月,化疗组中位随访时间为20.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32,P=0.464)。DEB-BACE组的DCR为67.5%,优于化疗组的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1,P=0.025);DEB-BACE组ORR也优于化疗组(χ^(2)=11.665,P=0.002)。DEB-BACE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为8.0个月,化疗组为3.0个月。DEB-BACE组6、12和24个月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7.5%、34.0%和3.2%,化疗组分别为30.0%、15.0%和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8,P=0.014)。结论 DEB-BACE组的DCR、ORR、mPFS均高于化疗组,表明DEB-BACE在中晚期肺癌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评估胆道125I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接受经皮胆道125I粒子支架植入治疗40例,单纯胆道金属裸支架植入75例。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及并发症、胆道支架通畅时间、生存时间等。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无手术相关死亡发生,两组患者的术后近期疗效及并发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道通畅时间分别为(8.93±3.28)和(6.59±3.14)个月,术后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2.12±6.28)和(9.02±4.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式及肝内病灶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胆道125I粒子支架作为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姑息治疗方案安全有效可行,能延长支架通畅时间及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125I粒子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前后癌胚抗原(CEA)及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中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联合组42例行125I粒子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术,灌注组45例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比较两组血清CEA、CYFRA21-1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联合组和灌注组术后1、3、6、12月缓解率分别为14.3%、54.7%、66.6%、72.2%和8.8%、28.8%、38.6%、39.3%,联合组缓解率高于灌注组,术后两组CEA及CYFRA21-1浓度均较术前下降,联合组血清CEA及CYFRA21-1浓度低于灌注组(P<0.05)。联合组及灌注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0个月和15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11个月和7个月,联合组生存率显著高于灌注组(χ^2=11.02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血清CEA和CYFRA21-1降低组有效率及生存率均明显高于CEA和CYFRA21-1增高组(P<0.05)。结论125I粒子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NSCLC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中CEA、CYFRA21-1的浓度,且CEA、CYFRA21-1的动态变化可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与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3年11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收治的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107例,符合入组条件的40例中,21例接受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联合治疗组),19例接受单纯TACE治疗(TACE组),观察患者生存时间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和TACE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8.4个月和5.7个月(P<0.001),疾病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7.3个月和4.3个月(P=0.002),2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1%和15.8%(P=0.559)。结论TACE联合索拉非尼较单纯TACE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未增加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并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患者的放射治疗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根治术后局部区域复发行放射治疗93例患者的临床特点,结合随访资料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法分析比较生存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1.0个月(95%CI 9.4~12.6个月),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0.9%、10.1%和6.7%.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PS评分、是否放化疗联合治疗、放射治疗剂量与预后相关;原发灶部位、术后复发间隔时间、以及转移灶数目均不影响预后.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仅是否放化疗联合治疗、放射治疗剂量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后复发放射治疗可以使部分患者生存时间延长,积极放化疗联合治疗、放射治疗剂量≥60 Gy者预后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及价值。资料与方法 6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联合组37例先行TACE,再行微波消融治疗,对照组31例仅应用TACE治疗,全部病例于治疗前后行超声及动态增强CT或超声造影检查,观察患者肿瘤病灶大小变化及血流信号情况,同时检测治疗前后甲胎蛋白水平变化并随访患者生存率。结果联合治疗组部分缓解(PR)10例,稳定(SD)18例,进展(PD)9例,对照组PR 5例,SD 14例,PD 12例;联合治疗组在肿瘤血流信号消失、生存期及甲胎蛋白水平变化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其6个月、12个月、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94.6%、7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3%、74.2%、54.8%;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联合治疗组的生存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具有协同作用,疗效明显并可延长患者生存期,是一种有效的微创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93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患者的放射治疗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根治术后局部区域复发行放射治疗93例患者的临床特点,结合随访资料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法分析比较生存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1.0个月(95%CI 9.4~12.6个月),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0.9%、10.1%和6.7%.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PS评分、是否放化疗联合治疗、放射治疗剂量与预后相关;原发灶部位、术后复发间隔时间、以及转移灶数目均不影响预后.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仅是否放化疗联合治疗、放射治疗剂量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后复发放射治疗可以使部分患者生存时间延长,积极放化疗联合治疗、放射治疗剂量≥60 Gy者预后好.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71例结肠—直肠癌肝转移的病人作了肝脏动脉内灌注5—FU 治疗。治疗前先切除原发肿瘤。每次灌注治疗前行血管造影检查。60例的X 线资料可用于回顾分析。血管造影确定肿瘤位于肝右叶18例,肝左叶1例,左、右叶均有肿瘤40例。60例经灌注治疗后28例有效,表现为肿瘤体积减小,或3个月以上肿瘤不增大。28例的平均生存时间为21个月。其余病例平均生存时间为8个月。其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1)。肝内肿瘤体积小的病人生存时间比肿瘤较广泛者长。血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上腺转移瘤的伽马刀治疗效果。方法对20例肾上腺转移瘤病人,用伽马刀进行肾上腺转移瘤适形放射外科治疗,以50%~60%等剂量曲线包绕病灶,周边剂量3.5Gy~4.5Gy,隔日1次,共8~10次。结果除2例因全身多处转移伴全身衰竭未完成治疗外,18例患者完成治疗。5例患者治疗后有2例生存超过1年,1年生存率为40%(2/5)。治疗后超过6个月的12例患者中,10例生存;6个月生存率为83.3%(10/12)。随访患者平均生存时间10个月。伽马刀治疗后3个月后复查,根据B超和CT检查肾上腺转移瘤,88.9%(16/18)患者的转移瘤有不同程度的缩小。77.8%(14/18)患者原有的腰痛症状逐步减轻。结论肾上腺转移瘤对放射治疗敏感,伽马刀治疗肾上腺转移瘤是比较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胆管介入与TAIC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胆管介入与动脉灌注术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价值。材料和方法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 97例。PTCD减黄术后 3 4例留置了内支架 ,45例行TAIC。比较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变化 ;支架组和无支架组、TAIC组和未 (N)TAIC组生存时间与生存率差别。结果 :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 ,全部病例平均生存时间 11.1个月。支架组平均生存时间为 15 .4个月 ,无支架组平均生存时间为 8.8个月。TAIC组平均生存时间为 15 .2个月 ,而NTAIC组平均生存时间为 7.5个月。结论 :充分引流后的内支架留置术优于单纯引流术 ,而胆管介入配合TAIC能够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血管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临床效果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55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平均年龄69.5岁,男性36例,女性19例,临床症状包括间歇性跛行3例,静息痛22例,肢体溃疡或坏死30例;单侧肢体病变33例,双下肢病变22例;D-二聚体增高42例(D-Ⅱ550ug/L),其中伴有糖尿病患者18例,房颤患者15例,高脂血症患者31例;全部患者接受下肢动脉腔内治疗,单纯球囊成形术11例,同时行球囊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44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结果全组55例患者术后随访1~30个月,随访期内复发31例,复发率56.4%,平均生存时间17.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8个月,6个月生存率95.0%,1年生存率85.0%,2年生存率2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变肢体数目、治疗方法、糖尿病、房颤及高脂血症病史是与ASO血管腔内治疗后再狭窄的相关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显示病变肢体数目、糖尿病、高脂血症是影响ASO患者行PTA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治疗方法是影响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病变肢体数目、糖尿病、高脂血症是影响ASO患者行PTA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治疗方法是影响预后的保护因素,有利于客观评判疗效和生存预期,并提供有效的介入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经动脉栓塞术(transarterial embolization,TAE)联合微波消融术(microwave ablation,MWA)治疗肾上腺转移瘤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介入科接受TAE同步联合MWA治疗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为肾上腺转移瘤,均在TAE治疗后于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MWA,术后即刻行CT平扫,术后1、3、6个月及1年行腹部CT/MRI增强检查。随访期间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及生存时间。结果TAE联合MWA的技术成功率为100%。仅有2例患者于术中出现高血压危象,1例患者出现肾上腺功能不全,其余患者仅出现一过性不良反应,对症治疗后均缓解。术后1、3、6个月及1年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5.2%(20/21)、95.2%(20/21)、85.7%(18/21)、80.9%(17/21),部分缓解率分别为4.8%(1/21)、4.8%(1/21)、14.3%(3/21)、19.1%(4/21)。客观缓解率为100%。中位生存时间(OS)为32.5个月,12、18、24个月总生存率分别为100%、85.7%、66.7%。结论TAE联合MWA是可行的,且安全有效,可用于治疗肾上腺转移瘤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未规律服用替莫唑胺对高级别胶质瘤辅助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行初次手术并接受同步放化疗序贯6周期替莫唑胺化疗的治疗模式(Stupp方案)治疗的123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规律服用替莫唑胺将患者分为规律治疗组(n=82)和不规律治疗组(n=41)。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及生存期情况。结果规律治疗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8.3%(47/60)、90.0%(54/60),未规律治疗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分别66.7%(18/27)、81.5%(22/2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规律治疗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1个月,规律治疗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5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未规律服用替莫唑胺对患者总生存期存在影响,严格按照治疗方案服用替莫唑胺能够最大程度保证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