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8):179-181
目的 研究个性化护理对血小板输注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为患者的护理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7月在我院进行血小板输注治疗的296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入院时的ID尾号,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减少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8.64%)明显高于对照组(87.8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化疗3 d为(21.62±2.10)L、化疗5 d为(73.95±5.86)L、化疗7 d为(112.22±8.65)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化疗3 d(15.34±2.08)L、化疗5 d(68.32±6.01)L、化疗7 d(98.10±7.68)L;PLT减少持续时间(4.25±1.75)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PLT减少持续时间(7.05±2.25)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输注过程中,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5.5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6.866,P=0.001)。结论 个性化护理措施对血小板输注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缩短PLT减少持续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特点及个性化护理的实施。方法将我院82例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41例,在同时接受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个性化综合护理,比较两组血小板计数改善、SAS评分、SDS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PLT20×109/L持续时间、达PLT≥100×109/L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化疗3、7、14 d后血小板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56.28±4.21)分、(55.72±4.17)分显著低于(67.25±4.02)分、(65.39±4.28)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口腔感染率与肛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其中肛周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可显著改善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血小板计数恢复,减少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肺癌根治术后血小板相关指标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84例肺癌根治术患者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术后均给予基础、健康宣教、饮食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同时针对血小板异常、血栓等并发症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干预前、干预期间血小板相关指标[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比容(PCT)、血小板平均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的变化,统计血栓事件等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舒适度评分。结果在护理干预期间,两组MPV、PCT、PDW水平均平缓下降(P0.05),但在干预21 d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两组干预后,观察组各时间段PLT、P-LCR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52%显著低于对照组26.19%(P0.05);两组护理干预后第7 d舒适度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第14 d、第21 d观察组舒适度评分依次为(81.56±3.79)分、(85.76±3.4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相比于传统护理干预,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有利于稳定血小板相关指标的变化,可明显改善患者PLT、MPV、PCT过高及P-LCR过低的情况,且患者舒适度评分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予以免疫抑制剂治疗(IST)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采用数字随机对照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循证护理,行生活质量评分(SF-36),记录两组干预前后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NEUT)恢复情况,对比两组感染率、出血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NEUT为(56.29±10.3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感染率和出血率分别为23.33%、1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躯体因子、情绪状态、疼痛情况、心理维度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降低了AA患者感染率和和出血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在高血压并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104例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52例,均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采取专科护理路径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3月后用药依从性及干预前后血压、血小板、凝血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52例患者依从性佳48例,占92.31%,对照组37例,占71.15%,干预后观察组依从性评分(16.20±3.17)分较对照组(11.14±2.90)分显著较高(P0.05);护理实施3月后,两组SBP、DBP、PLT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SBP、DBP、PLT分别为(126.16±13.71)mm Hg、(85.00±9.64)mm Hg、(94.20±21.48)×109/L较对照组干预后(131.08±14.61)mm Hg、(87.14±10.39)mm Hg、(99.31±20.06)×109/L显著较低(P0.05),两组凝血三项a PTT、TT及PT组内比较、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科护理路径可通过提高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并保障了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研究饮食护理干预对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期间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肿瘤科治疗的5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行化疗治疗,对照组在化疗期间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护理期间使用饮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口腔黏膜细胞凋亡率及恶心呕吐率、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后体重指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口腔黏膜细胞凋亡率、恶心呕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等QOL-C30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饮食护理干预对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期间营养状况有明显改善作用,能提升对化疗的适应性,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预防护理在尿毒症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栓相关并发症及血管通路堵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透的60例尿毒症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预防护理。比较两组血小板(PLT)、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小板因子-4(PF4)等指标、生活质量与血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干预后PLT、β-TG、PF4等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GQOL-74量表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维持性血透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可有效控制PLT、β-TG、PF4上升度,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出血风险评估在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2年2月~2014年12月就诊的80例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出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科学出血风险评估,比较两组护理后血小板减少分级、干预前后血小板水平、出血发生率、血小板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干预后4 d、6 d、8 d、10 d血小板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血小板减少0度占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0%;出血发生率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两组平均血小板恢复时间[(7.5±1.3)VS(15.4±3.7)]d及住院时间[(9.0±2.2)VS(18.3±4.0)]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出血护理中应用出血风险评估能明显提高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水平,降低血小板减少分级及出血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于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的护理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方法将36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采取协同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程序,采用癌症生活质量问卷(QORTC-QLQ-C30)进行评分调查,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价。结果观察组在躯体、角色、情绪、认知、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评分干预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对于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有利于减轻症状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高危2型糖尿病患者阿司匹林一级预防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危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及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检测两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TG、TC水平及血小板功能变化,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观察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干预前血糖、血脂水平及血小板功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血糖、血脂水平及血小板功能均明显改善,且干预组FBG、HbAlc、TG、T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L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MPV、PDW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可有效提高高危2型糖尿病患者阿司匹林的一级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