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明显移位的桡骨颈骨折传统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与新型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术疗效差异与可推广性.方法 2006年7月-2007年12月共收治O'BrienⅡ、Ⅲ型桡骨颈骨折18例,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治疗6例,术后石膏固定6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术12例,术后石膏固定3周,石膏拆除后功能锻炼.平均随访12个月,观察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比例.结果 18例患儿骨折均愈合良好,无畸形,在随访期无桡骨头过度生长,无桡骨头骨髓早闭及骨桥形成,无关节周围异位钙化灶.根据Tibone和Stoltz临床疗效评价方法评判,结果显示在治疗儿童明显移位的桡骨颈骨折方面,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术较传统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及美观性强的特点.结论 儿童明显移位的桡骨颈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术具有一定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JudetⅣ型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市骨科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19例JudetⅣ型桡骨颈骨折患儿采用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应用长臂石膏托外固定,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愈合效果。结果 19例患儿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0.4 min、术中出血量为2.9 mL;术后所有患儿均未出现感染、骨化性肌炎、尺桡骨近端融合、肘关节不稳定等并发症,骨折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5周,肘关节屈伸及旋转功能均恢复正常,平均恢复时间为11d;随访12个月时,19例患儿经Metaizeau功能评价标准评定的临床疗效均为良好。结论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JudetⅣ型桡骨颈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肘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贺兵  田元高  熊福生  邹刚 《西南军医》2011,13(4):661-662
目的 观察小夹板加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小儿尺桡骨双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31例小儿尺桡骨干双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后用小夹板加石膏托外固定,并通过平均1.5年的随访,以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31例患者经过治疗并随访后显示,优26例,占83.8%,良4例,占12.9%,差1例,占3.2%,总优良率为96.8%.结论 本方法可以使大多数尺桡骨干双骨折的患儿通过手法复位小夹板加石膏托外固定而达到恢复前臂旋转功能,是治疗小儿尺桡骨干双骨折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掌指骨骨折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均在X线下采用弧形交叉髓内钉内固定30例(36处)及普通交叉克氏针内固定32例(35处)治疗掌骨及近节指骨骨折.结果 采用弧形交叉髓内钉内固定者骨折端均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按王肇祥评定标准均达到优,骨折愈合时间4~6周,平均4.8周;采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者骨折端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只有9处,按评定标准优只占26%、良占74%,骨折愈合时间6~8周,平均7.2周.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的内固定均较稳固,弧形交叉髓内钉内固定对骨折端的对位愈合效果优于普通交叉克氏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1例Bennett骨折在X线透视下牵引复位,用2枚直径1.5 mm克氏针内固定大多角骨及第一、二掌骨,使Bennett骨折达到解剖复位,观察手术疗效及预后.结果 术中21例Bennett骨折均予解剖复位,术后石膏外固定4 w,术后4~6 w视骨折愈合情况去除克氏针内固定,全面行拇指功能锻炼,禁过度负重.21例患者随访6~24个月,全部患者均骨性愈合,无骨折不愈合及畸形愈合.采用Cannon等方法从功能活动和疼痛两方面评判,优13例,良7例,可1例,总优良率为95.24%.结论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固定可靠,疗效确切,避免二次手术痛苦,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闭合复位内固定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明显移位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采用在C臂下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均在6周内愈合,关节功能无限制,无明显肘内外翻畸形。1例术后尺神经支配区感觉减退,拔除克氏针后消失,无1例感染。结论移位明显的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容易,但固定及维持复位困难,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虽是首选治疗方法,但石膏或夹板固定不牢固,易出现松动甚至可造成血管及神经损伤,而切开复位更易进一步造成软组织创伤,组织粘连,最终导致关节僵直功能障碍。本组C臂下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治疗移位明显的肱骨髁上骨折避免了上述缺点,而且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7.
桡骨小头骨折是肘部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部肘关节骨折的11%。桡骨小头骨折按Mason分型,Ⅱ型和Ⅲ型者传统治疗方法是桡骨小头切除术,也有人行开放复位加克氏针或螺丝钉内固定,针对前者术后因肘关节失去原始解剖形态及稳定性而存在诸多的并发症,后者因术后需再次取出内固定物,增加病人痛苦,且增加关节周围组织的损伤。近年出现了可以吸收棒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笔者认为该方法固定物的稳定性差,术后需石膏固定较长时间,影响肘关节功能。另外也有进行桡骨小头置换术,笔者认为更适合严重粉碎性骨折。我院自2000—12以来对此类患者进行骨折开放复位加Herbert螺钉内固定手术12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桡骨远端骨折系指发生于旋前方肌近侧缘以远部位的骨折.包括Colles骨折、Smith骨折和Barton骨折,其发病率约占急诊骨折患者的17%[1],尤其多见于60岁以上人群,其中粉碎性骨折占桡骨远端骨折的25%[2].对于粉碎性桡骨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仍存争议.本次研究总结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急诊收治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86例,对比分析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石膏外固定和斜T形钛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1986年6月~1992年12月采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肽骨外髁骨折23例,骨折愈合率100%,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率91.3%。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8例,女5例;年龄3~12岁。左侧15例,左侧8例。好发年龄5~7岁,共13例,占总数56%。骨折类型:骨折块明显向外后侧移位7例。骨折块向外侧同时向后下翻转移位13例;肋骨外髁骨骺骨折伴尺桡骨近端问后外侧移位,骨折块保留在桡骨头上面不旋转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0~30d12例,31~90d9例,90d以上2例。术前伤肢功能:本组病例伤后均行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4周以上,肘…  相似文献   

10.
桡骨远端骨折是累及桡骨远端关节面的关节内骨折,较少见.掌侧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生率约占桡骨远端骨折的1.3%~([1]),治疗上要求解剖复位,可靠固定,以期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既往常采取闭合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等保守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但因闭合的方法难以实现完全复位,尤其关节内的小骨片更难复位,即使已经复位的患者,也常发生再脱位而导致治疗失败.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268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病人治疗的临床观察和分析,了解闭合复位经皮穿针结合外固定治疗该患者的疗效。方法:在C臂X线机监视下,闭合整复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达到满意复位后,自肱骨外上髁部位交叉向内钻入两枚克氏针至骨折近段,检查断端稳定后,将针尾留于皮外,行石膏外固定,后期改用夹板外固定治疗。结果:本组268例,解剖复位251例,近解剖复位17例,均I期愈合,随访1~24个月,肘关节功能均恢复正常,6例遗留轻度肘内翻畸形。结论:合理选择治疗方法能满足肘关节功能恢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邓杰林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7):1170-1171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对照组畸形愈合和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高于观察组,观察组复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腕关节屈伸功能和前臂旋转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enry入路解剖复位联合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皮克氏针撬剥复位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儿童JudetⅢ型、Ⅳ型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临床疗效。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9-01至2017-01采用经皮克氏针撬剥复位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的儿童桡骨颈骨折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依据Judet分型对病例进行分型,JudetⅢ型、Ⅳ型患儿采用手术治疗,术后依据Metaizeau整复标准评估手术复位效果,末次随访按 Metaizeau 疗效标准评估患儿预后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98±18.98)个月(9~100个月)。按Judet分型:Ⅲ型44例,Ⅳa型9例,Ⅳb型7例。单纯桡骨颈骨折41例,18例合并尺骨鹰嘴骨折,1例合并肱骨内上髁骨折。按 Metaizeau 的整复标准,其中优48例,良12例,一般0例,差0例。按Metaizeau疗效标准,优55例,良5例,一般0例,差0例。结论 经皮克氏针撬剥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桡骨颈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复位效果满意,固定效果可靠,术后可早期活动,肘关节功能恢复好,是一种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技术在掌、指骨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4例115处手部掌骨、近节指骨新鲜骨折,在X光机监视下,采用手法整复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治疗.从患者手的肌力、关节活动范围和影像学检查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术后全部病例均经随访,X线片显示所有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平均6周拔除克氏针.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TAM评分,优16例,良70例,中8例,差0例.结论: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具有价格低廉、损伤小、固定确切、内固定取出方便、患者依从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解剖锁定接骨板(LCP)结合克氏针治疗MayoⅡB型尺骨鹰嘴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3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并成功随访的19例MayoⅡB尺骨鹰嘴粉碎骨折患者资料,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20~65岁,平均40.5岁。左侧10例,右侧9例。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闭合骨折,均无神经及血管损伤,不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肘关节脱位等损伤。均采用切开复位LCP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术后并发症,并采用Broberg-Morrey肘部骨折疗效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19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8.5个月。术后随访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未发生克氏针针尾退出,无螺钉松脱、内固定失效、感染、骨髓炎等并发症。术后发现尺骨鹰嘴关节面复位部分丢失1例,但未引起明显功能障碍。术后1年按照Broberg-Morrey肘部骨折疗效评分标准评定,优8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89.5%。结论 LCP结合克氏针治疗MayoⅡB型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关节面复位良好,固定牢固可靠;术后可早期行肘关节功能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并总结盖氏骨折的治疗经验及方法。方法对30例前臂盖氏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或不加超腕关节石膏固定术。结果 30例随访时间6~14个月,治疗效果优19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结论对前臂盖氏骨折的治疗,采用手术恢复桡骨及下尺桡关节解剖复位,配合详细的术后指导功能练习,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钛质弹性钉(TEN)微创治疗成人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海军第971医院骨科2013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17例成人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性9例,女性8例;年龄19~63岁,平均37.6岁。根据Mason骨折分型,Ⅱ型14例,Ⅲ型2例,Ⅳ型1例。对于MasonⅡ型骨折,手术均采用弹性钉微创固定,必要时采用克氏针经皮撬拨、推顶复位;2例MasonⅢ型骨折采用小切口切开辅助复位、克氏针联合弹性钉固定;1例MasonⅣ型骨折采用带线锚钉修复内外侧副韧带,弹性钉固定桡骨颈部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根据Metaizeau标准评定。结果17例患者获得平均22.3个月的随访,无软组织感染发生。根据Metaizeau标准,14例MasonⅡ型骨折,优11例,良3例;2例MasonⅢ型骨折,中1例,差1例;1例MasonⅣ型骨折,良1例。结论弹性钉可以用于治疗成人桡骨颈骨折,对于成人桡骨颈MasonⅡ型骨折疗效显著,对于桡骨头完整的MasonⅣ型骨折也有较好的疗效,对于桡骨头碎裂严重的MasonⅢ型骨折疗效最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进行生物力学试验,比较从肱骨内上髁至尺神经沟不同进针点与桡侧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稳定性,为临床减少肘内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0具尸体20个肱骨标本制成肱骨髁上骨折模型,分A、B两组。A组:从肱骨内上髁至尺神经沟平分取5点向对侧某点打入克氏针与桡侧克氏针交叉固定;B组:以尺神经沟为始点向对侧5个不同方向打入克氏针与桡侧克氏针交叉固定。分别进行生物力学测定。临床治疗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46例,随访1年以上。结果A组与B组一致,随着克氏针与骨折线成角越大,应变越小,位移变化越小,应力强度越大,轴向刚度越大,抗扭能力越强,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46例患者,肘关节功能良好,无肘内翻发生。结论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骨折复位后将尺侧克氏针从肱骨内上髁移至尺神经沟与桡侧克氏针交叉固定,其生物力学稳定性增强,减少了肘内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1996年9月~2005年12月,我们采用牵引下即时管型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42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42例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26~64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10例(均合并脊柱损伤),跌倒21例,交通事故11例。按照AO/ASIF分型:A3型15例,C3型27例。其中伴桡骨茎突骨折29例,下尺桡关节脱位16例。桡骨短缩3.5~7.6cm,平均5.6mm;掌倾角-15°~-31°,平均-20°;尺偏角-12°~10°,平均:-3°。1.2治疗方法局部麻醉下复位32例;脊柱手术结束后全麻尚未清醒时复位10例。1名助手双手分别牵引患侧拇指及示、中、环指,另1名助手固定上臂并做对抗牵引,持续牵引2~5min。术者根据骨折移位情况进行手法复位,先恢复桡骨轴线及掌倾角,再复位骨折碎块及下尺桡关节。维持牵引状态,以前臂超腕管型石膏直接固定腕关节于牵引位。术后行石膏悬吊,并开始进行掌指关节及指关节屈伸功能锻炼。4周后拆除石膏,开始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1.3结果术后复查X线片,全部病例骨折端轴线恢复良好;关节面基本达到解剖复位32例,关节面移位<2mm8例,移位2~3mm2例。术...  相似文献   

20.
磷酸钙水泥填充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磷酸钙水泥(CPC)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 人桡骨18根,制成桡骨远端骨折伴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CPC、克氏针、CPC+克氏针固定,测定在100N压缩强度下桡骨压缩刚度和远端骨折块的旋转位移情况、压缩位移2mm时的抗压缩强度、最大压缩强度。结果 在压缩力至100N时,3组的抗压刚度值没有明显差异,远端骨块在冠状面(桡尺方向)和矢状面(掌背方向)两个平面上的旋转角度也没有明显差异。压缩位移2mm时压缩强度CPC组(平均375N)和CPC+克氏针联合固定组(平均386N)明显超过克氏针组(平均116N),最大压缩强度CPC组(平均871N)和CPC+克氏针联合固定组(平均943N)也明显超过克氏针组(平均395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PC对伴有骨缺损的桡骨远端骨折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对于粉碎较严重的骨折可与克氏针和石膏等其他内外固定相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