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外洗联合穴位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弥可保肌注;治疗组30例,予弥可保穴位注射,并给予中药外洗,疗程为28d。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外洗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疗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104 例随机分为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结果:治疗2个月后,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组的临床显效率为51.9%,总有效率为88.5%,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张英泽  边刚 《光明中医》2011,26(6):1165-1165
目的观察野木瓜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128例,均应用降糖药物、营养神经等药物,野木瓜注射液穴位注射。结果经治疗后,疼痛、麻木感、感觉迟钝等症状明显改善甚至消失。结论野木瓜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疗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104例随机分为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结果:治疗2个月后,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组的临床显效率为51.9%,总有效率为88.5%,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选穴及用药规律,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19年12月在中国知网、维普网及万方数据库中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文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频次分析和聚类分析,分析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选穴和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47篇,包括43个穴位及79味中药。在穴位选择上,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为足三里穴。用药频数排名前10位的分别为红花、桂枝、黄芪、川芎、当归、细辛、丹参、牛膝、冰片、赤芍。结论: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选穴以足三里穴、涌泉穴、三阴交穴为主,可补益气血,通调一身阳气。用药以活血化瘀药为基础,性味多辛温,意在温阳辛散,改善血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与中药汤剂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南昌市洪都中医院诊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常规组、试验组2组,给予常规组30例患者甲钴胺进行治疗,给予试验组30例患者穴位敷贴与中药汤剂联合治疗。分析2组患者不同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穴位敷贴与中药汤剂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子午流注选穴灯盏细辛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对3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给予子午流注选穴灯盏细辛穴位注射,每次每个穴位注射0.5 mL,每天1次,治疗28天;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穴位注射,每次每个穴位0.5 mL,每日1次,治疗28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05)。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子午流注选穴灯盏细辛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43例,治疗组给予丹参川芎嗪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口服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2%,对照组为67.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痛麻洗剂(自拟配方)配合足底穴位按摩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人60例,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0例使用甲钴胺治疗2周,观察组30例使用痛麻洗剂足浴配合足底穴位按摩,疗程2周。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反射积分和感觉检查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症状积分、反射积分和感觉检查积分均有减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效果更为明显,起效更快,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56.7%。结论:痛麻洗剂配合足底穴位按摩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优于甲钴胺,可以作为一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外治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10.
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原糖尿病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针灸结合弥可保穴位注射组与口服弥可保片组,观察治疗前及3个疗程后患者临床症状、肌电图的变化.结果:针灸结合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结合弥可保穴位注射应用于DPN的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5例采用穴位注射弥可保,每日1次;对照组45例采用肌肉注射弥可保,每日1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71.1%,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2组显效所需疗程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分析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选穴规律。方法:收集CNKI建库以来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文献,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挖掘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结果: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是三阴交,选用穴位最多的经脉是足太阳膀胱经;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穴位间支持度最高的是足三里-三阴交;通过聚类分析得出6个有效聚类群:曲池-合谷、气海-关元、脾俞-肾俞、太冲-太溪、肝俞-胰俞-肺俞、悬钟-昆仑-涌泉-后溪;核心穴位对有:气海-关元、环跳-飞扬、八风-八邪、委中-承山、昆仑-悬钟、后溪-涌泉、梁丘-伏兔。结论: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穴包括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曲池和合谷,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剖析临床针灸处方选穴规律完全可行,是一种比较可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陕西中医》2015,(7):936-937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外治法优势。方法:将众多医家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使用中医外治法进行临床观察实验总结,从足浴熏洗疗法、针刺疗法、穴位注射疗法、按摩疗法、艾灸治疗、其他疗法、联合治疗等方面进行分类整理。结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外治法疗效显著,但较为笼统,个人经验较多,缺乏规范的诊疗准则。  相似文献   

14.
陈燕  符宇 《光明中医》2015,30(2):340-342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联合穴位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控制降糖、营养神经、扩张血管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治疗上加中药足浴、穴位注射及足部护理。15天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胫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及中医症候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增快,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药足浴、穴位注射及足部护理等综合治疗措施可较快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提高胫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根据经验统计,探索分析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取穴与组方规律.方法:所有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文献均来源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时间跨度为1911年-2012年3月.对这些文献相关穴位的使用频次以及归经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的108篇文献中,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涉及14条经脉的104个穴位、70个组方,其中只有足三里、三阴交、曲池等12个穴位的使用频次超过15%,以1~2个和4个穴位为组方的文献占51.85%.结论:虽然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取穴组方仍然困守于经验的樊篱,但是繁乱的经验中也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刺络放血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整个过程均给予基础治疗(综合性血糖调控),治疗组予基础治疗、刺络放血及中药穴位贴敷,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及口服甲钴胺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5%)明显优于对照组(67.5%)(P0.05),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刺络放血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8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已为临床广泛应用,一般多采用口服或静脉给药方式。2007-2008年,我们采用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8例,并与静脉注射治疗3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联合中频脉冲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糖尿病宣教、饮食控制、运动、降糖、足部护理与甲钴胺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频脉冲穴位治疗。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总积分与正中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并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总积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穴位注射联合中频脉冲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症状,提升神经传导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符合纳入标准95例临床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安慰组和对照组。在常规西医控制血糖血脂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硫辛酸静脉滴注,治疗组加用穴位贴敷治疗,安慰组给予安慰剂穴位贴敷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及TCS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安慰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症状积分明显高于安慰组和对照组,具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CSS评分明显高于安慰组及对照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穴位敷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低频脉冲刺激穴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频脉冲刺激穴位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86.05%,明显低于对照组63.64%(P 0.05);经治疗后,观察组TCSS总分为(7.09±1.0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25±0.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低频脉冲刺激穴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疗效,可以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