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暴发性1型糖尿病是特发性1型糖尿病的一个新亚型,起病突然,在短时间内出现重度胰岛素缺乏而导致严重代谢紊乱.其临床表现不同于传统的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且无明确的自身免疫证据.目前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不详.本文就暴发性Ⅰ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标准等内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M)属于T1DM 1B型,通常起病急,β细胞功能明显减退甚至衰竭,临床上表现为高血糖,糖尿病酮症甚至酸中毒,病死率较高。部分证据表明人类白细胞抗原、病毒感染、自身免疫促成了该疾病的发展,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临床表型的差异反映出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异质性。本文就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该病发病的独特性及临床特点有助于我们对糖尿病的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3.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对糖尿病认识的逐渐深入,其诊断和分型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和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所提出的新的分型诊断标准中,首次将1型糖尿病分为自身免疫(免疫介导)性和特发性两种亚型,即1A型和1B型糖尿病。虽然按照病因学相发病机制对糖尿病进行分型、诊断已成为人们的理性认识,但到目前为止,我们对1B型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临床特征等诸方面仍不十分明确,故名特发性1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4.
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M)是由Imagawa等[1]于2000年首次报道,目前分型上暂列入特发性1型糖尿病的范畴。该病多数无糖尿病家族史,发病前多有胃肠道感染或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后迅速出现严重急性代谢紊乱,其中血淀粉酶升高较为常见,易被误诊为胰腺炎。  相似文献   

5.
酮症倾向糖尿病(KPD)是一类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自发性酮症起病的糖尿病总称,既包括经典1A型糖尿病、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特发性糖尿病,也包括以酮症酸中毒或糖尿病酮症起病的2型糖尿病。多种证据表明KPD是一类异质性疾病,KPD患者在遗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β细胞功能储备上均存在差异。KPD合理分型,对研究其病因、发病机制,及血糖接近正常的缓解期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暴发性1型糖尿病是1型糖尿病的新亚型,临床上较为少见,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是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β细胞功能显著破坏甚至衰竭,预后极差。本文报道了1例继发于2型糖尿病的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了其临床特征及诊疗经过,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成人迟发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本质上属于1a型糖尿病(DM)的缓慢进展亚型,是在遗传易感的基础上由环境因素触发引起的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损害所致。发病过程分两个阶段:非胰岛素依赖期及胰岛素依赖期。其临床特点介于T1DM和T2DM之间,既有明显的胰岛素(Ins)缺乏,又有胰岛素抵  相似文献   

8.
暴发性1型糖尿病是日本学者Imagawa等提出的1型糖尿病的新亚型.由于尚未发现其明确的病因及自身免疫的证据,根据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及1999年WHO对糖尿病的分型诊断方案,暂被归入特发性1型糖尿病的范畴[1].现将宁波市北仑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暴发性1型糖尿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暴发性1型糖尿病是1型糖尿病的新亚型,起病急骤,在短时间内出现胰岛素极度缺乏,导致严重的代谢紊乱,且无明确的自身免疫反应证据,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文就曾救治的4例患者进行分析,以供临床医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M)是近年提出的特发性1型糖尿病的一个新亚型,该病起病急,进展迅速,死亡风险极大。最近我院收治孕晚期暴发性1型糖尿病1例,现作以简要报告。  相似文献   

11.
暴发性1型糖尿病是日本学者Imagawa等提出的1型糖尿病的新亚型.由于尚未发现其明确的病因及自身免疫的证据,部分证据显示该病与遗传因素(如人白细胞抗原,HLA)和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有关[1~4].根据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及1999年WHO对糖尿病的分型诊断方案,暂被归入特发性1型糖尿病的范畴[5].笔者所在科室在2010年12月收治了一名爆发性1型糖尿病的患者,现将该患者的诊疗护理过程介绍如下. 1病历介绍 患者王某,男性,56岁,因"腹痛、腹泻伴恶心、呕吐一天"于2010年12月23日入住笔者所在医院消化科.  相似文献   

12.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l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adults,LADA)是1993年被命名的成年起病、缓慢进展的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约占临床2型糖尿病的10%~15%,其早期临床表现酷似2型糖尿病,但胰岛β细胞遭受缓慢免疫破坏而导致胰岛素缺乏。由于受检测手段的限制,该病极易被误诊为2型糖尿病而延误治疗,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社会及经济负担,已引起世界糖尿病学界的关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研究所自1995年开始,  相似文献   

13.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adults,LADA)是1993年被命名的成年起病、缓慢进展的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约占临床2型糖尿病的10%~15%,其早期临床表现酷似2型糖尿病,但胰岛β细胞遭受缓慢免疫破坏而导致胰岛素缺乏。由于受检测手段的限制,该病极易被误诊为2型糖尿病而延误治疗,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社会及经济负担,已引起世界糖尿病学界的关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研究所自1995年开始,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青年科技人才基金、教育  相似文献   

14.
以酮症起病的肥胖性糖尿病患者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亚型,其特点是起病急,以酮症为首发症状,发病前患者往往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但缺乏典型1型糖尿病的自身免疫证据;经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后,胰岛β细胞功能可不同程度的恢复等。由于此类酮症起病的肥胖糖尿病患者兼备1型和2型糖尿病的特点,目前对其诊断、分型以及治疗、预后评估尚无统一的意见,深入探讨其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有助于为这部分患者最终的临床分型和制订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缺乏而引起的一组高血糖症候群,表现为口渴、多饮、多尿和消瘦。根据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不同,将糖尿病分成不同的类型,便于研究和治疗。现就新的糖尿病分型和诊断标准介绍如下: 一、糖尿病分型 Ⅰ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Ⅱ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①肥胖型:家族遗传史,40岁后发病,多有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组异质性代谢性疾病,由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所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伴血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障碍为特征。糖尿病可分为1型和2型,1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由于自身免疫对胰岛β细胞破坏后造成胰岛素分泌的绝对缺乏,故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胰岛素治疗来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的发生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或是胰岛素抵抗,可表现为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相对缺乏,或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伴或不伴胰岛素抵抗[1]。  相似文献   

17.
近十余年来由于对糖尿病的病因、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的进展 ,1 997年经美国糖尿病协会 ( ADA)委员会报告公布 ,提出了更新糖尿病分型和诊断标准的建议 ,并于 1 998年和1 999年经世界卫生组织 ( WHO)咨询委员会认可的分型摘录如下 :1 .1型糖尿病(胰岛 β细胞破坏 ,通常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自身免疫性 :急性型、迟发型·特发性2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相对缺乏 ,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有胰岛素抵抗 )3.其他特殊类型·胰岛 β细胞功能基因异常·胰岛素作用基因异常·胰腺外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或化学制剂·感染…  相似文献   

18.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LADA)属于自身免疫性缓慢起病的1型糖尿病,但其早期临床表现与2型糖尿病相似。LADA与经典1型糖尿病的自身免疫发病机制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其胰岛β细胞所受免疫损害呈缓慢性,因此LADA可作为进行1型糖尿病免疫学研究的一种人类模型。LADA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的国际标准,应从临床特征、易感基因、细胞和体液免疫标志、组织病理等方面综合考虑,其中胰岛自身抗体是诊断LADA的重要指标。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有助于保护部分LADA患者残存的胰岛细胞功能。研究具有不同抗体滴度LADA患者的病理改变有助于了解β细胞的免疫破坏进程,尝试新的免疫干预措施,从而可能为1型糖尿病的预防甚至治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LADA)是1型糖尿病的亚型,是指发病初期不需要胰岛素治疗缓慢进展的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在早期临床表现类似于2型糖尿病,但其实质是由免疫介导的胰岛β细胞损害和胰岛素缺乏,属于1型糖尿病的范畴。近年来有关LADA研究进展的报道较多,本文就其诊断标准、患病率、发病机制以及治疗策略等方面的问题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1型糖尿病(T1DM)是由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对β细胞靶向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缺乏而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需终身进行胰岛素治疗,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多项数据显示感染性疾病发病率的下降伴随着过敏和自身免疫疾病发病率的上升,因而推测环境因素在T1DM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现已有多种细菌、寄生虫、病毒及其成分在动物模型中被证明可以预防T1DM,因此,通过微生物疫苗进行早期免疫刺激,进而诱导自身免疫耐受,有望成为预防T1DM安全有效的新方法。本文对临床和动物研究中的1型糖尿病微生物疫苗进行综述,主要从微生物的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和活载体疫苗进行概述,并讨论了各类疫苗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