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通过现代文献研究探讨原发性失眠症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方法,通过对2000—2013年原发性失眠症中医辨证文献资料的统计分析,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证候规范及证候要素提取,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频数、频率分析。结果:66个证候类型中出现频率前3位的证候是心脾两虚证、痰火扰神证、肝郁气滞证;出现频率前3位的病位类证候要素为心、肝、脾;出现频数前3位的病性类证候要素为火/热、气虚、阴虚。结论:原发性失眠症的主要病机为心脾两脏的气、阴虚,肝脏气郁或气郁化火。目前原发性失眠症中医临床证候类型分布较为分散,而证候要素对临床辨证的覆盖率较好,能够更好地统一、规范临床辨证。  相似文献   

2.
针对失眠伴早泄、健忘症,老年失眠,失眠伴嗜睡,过伟峰教授从五脏相关理论出发,在审证求机的基础上,辨证为心胆气虚、心肾不交;心胆气虚兼心肾不交,肝经郁热;心胆气虚,心脾两虚。针对证型兼夹、证候交叉的特点,治疗中突出证随机转、方随证变的原则,复法组方,灵活化裁。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患者失眠常见,多由于肝郁气滞、心脾两虚、心肝阴虚、心肾不交、胆郁痰扰所致。对于肝郁气滞者当舒肝理气,解郁安神,养血扶正;心脾两虚者则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扶正解毒;心肝阴虚需甘润缓急,养心安神,化瘀解毒;而心肾不交则需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清热解毒;胆郁痰扰则清化痰热,和中安神,化瘀解毒。本病往往正虚邪盛、虚实夹杂,治疗当明晰证候,辨证施治,方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亚健康失眠人群中医证型、舌象特征及其二者的分布规律,分析舌象在亚健康失眠人群中辨证分型等方面的特点,为临床同病异治提供客观支持。方法搜集整理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就诊于河北省中医院的260例亚健康失眠患者资料,统计分析患者中医证型分布频率及中医证型与年龄、舌形、舌色、苔色、苔质的关系。结果亚健康失眠患者中,女性患病率远高于男性,主要中医证型为肝郁气滞证、肝肾阴虚证、心肾不交证;舌形以瘦薄舌、苍老舌为主,娇嫩舌、裂纹舌次之;舌色以鲜红舌最多见,其次为淡红舌;苔色以黄苔最多,其次为白苔;苔质以干/燥苔为主。青年人中肝郁气滞证、肝火扰心证为常见证型,心胆气虚证和心脾两虚证相对较少;中年人中心肾不交证、肝肾阴虚证为常见证型,心脾两虚证和心胆气虚证较少;老年人中肝肾阴虚证最为常见,胃失和降证和心胆气虚证较为少见。肝郁气滞证以青紫舌为主,肝肾阴虚证、心肾不交证、肝火扰心证以鲜红舌为主,胃失和降证、阴虚火旺证以绛舌为主,心脾两虚证、心胆气虚证以淡白舌为主。心胆气虚证、肝郁气滞证、心脾两虚证、胃失和降证主见白苔;肝火扰心证、阴虚火旺证、心肾不交证、肝肾阴虚证主见黄苔。肝火扰心证、心肾不交证、肝肾阴虚证主见干/燥苔,心胆气虚证、心脾两虚证、肝郁气滞证、胃失和降证主见薄苔,阴虚火旺证以少/无苔为主。结论亚健康失眠人群临床证型表现多端,不同证型间舌象有一定的差异性及分布规律,为亚健康失眠的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寐的中医证候的临床分型规律,总结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方法查阅不寐(或失眠)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9.0数据软件对证型及证候要素进行频数分析。结果不寐的常见证型为心脾两虚、肝气郁滞、肝火扰心、阴虚火旺、痰火(热)扰心、心胆气虚、心肾不交;常见病位证素为心、肝、脾、肾、胆、胃等;常见病性证素为火、气虚、气滞、阴虚、血虚、痰、血瘀、阳亢等。结论不寐的中医证型分类数目较大,证素辨证对临床辨证的概括性较好,能更有效的规范辨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舌脉诊数据在失眠不同证型中分布规律,为同病异治提供临床数据支持。方法:搜集失眠为主症的398例医案中患者的一般资料、舌象脉象信息和证候诊断等。运用频数分析、R×C卡方检验和关联规则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失眠高频证候舌脉数据。结果:选取以失眠症为主症的医案中出现频数较高且典型的三种证候进行,证候类型分别为:肝郁气滞型、心脾两虚型和痰瘀互结型。其中78例肝郁气滞型高频舌脉诊数据为:淡红舌、舌胖大、苔薄白或薄黄、脉弦;65例心脾两虚型高频舌脉诊数据为:淡白舌、舌胖或带有齿痕、苔白或薄白、脉沉或脉虚无力;49例痰瘀互结型高频舌脉诊数据为:舌质暗或紫、舌胖大、苔白或黄腻、脉弦滑。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肝郁气滞型失眠常见的舌脉组合为:舌淡红、苔白、脉弦;心脾两虚型失眠常见的舌脉组合为:舌淡白、苔薄白、脉沉或脉虚无力;痰瘀互结型失眠常见的舌脉组合为:舌暗紫、苔白腻、脉弦滑。结论:在失眠症医案中,失眠症的三类典型临床常见证候的舌质、舌苔、脉象数据客观地反映了三种不同证型的病理特征,为临床辨证疾病证候提供辨识度高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根据现代中医医案中失眠症的主要症状表现,探讨临床上针对失眠症的辨证论治规律,以指导临床辨证,提高治疗失眠的效率。方法对筛选出的287例现代中医医案中失眠症的症状表现,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结果以眠差为主症,以烦躁、眩晕、心悸、神疲、健忘、头昏等为次症;舌脉表现多见舌红、白苔、黄苔、弦脉、数脉等;常见证候类型有:胆郁痰扰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心火炽盛证、肝阳上亢证、胃气不和证。结论探讨失眠症症状间的内在规律,以探究证候内的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为临床辨证治疗失眠和临床诊断的规范化提供参考,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研究结果基本符合中医辨证思路规律,可以为临床辨证提供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丹  邵祥芸  赵敏 《环球中医药》2020,13(3):384-388
目的基于文献研究,探讨失眠症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医药期刊文献所报道的治疗失眠症相关文献,收集统计失眠症中医证候并提取证素信息,利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结果(1)共检出文献653篇,符合要求317篇,整理后规范证名得到44种中医证候,其中以心脾两虚证、痰热内扰证、肝郁化火证、阴虚火旺证、心肾不交证等频次较高。(2)证素组合规律中以两证素、三证素、四证素组合为主。(3)在单一病性证素中以热(火)、气虚、血虚、阴虚等频次较高;病位证素以肝、心、脾、肾等频次较高。(4)在证素组合时以热(火)+肝、气虚+血虚+心+脾、热(火)+痰、热(火)+阴虚等频次较高。结论失眠症的主要病理因素以热(火)、气虚、血虚、阴虚为主,病位主要以肝、心、脾、肾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医证候、证素分布规律及特征,为相关证候标准规范及临床诊疗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检索筛选符合标准的COPD文献并提取证候类型,将复合证型分解成基本的证候要素,统计各证候分布比例及证素出现频次、频率。结果:COPD病例数分布较高的中医证候为痰热壅肺、肺气虚、痰浊阻肺、肺肾气虚、肺脾两虚,稳定期证候出现频率较高的为肺肾两虚、肺气虚、肺肾气虚、肺脾气虚、肺脾两虚、肺脾肾虚,急性期证候出现频率较高的为痰热壅肺、痰瘀阻肺、痰热瘀肺、痰浊阻肺、肺脾肾虚。本病病位类证素为肺、肾、脾、心、肝,病性类证素按频次由多至少依次为气虚、痰、阳虚等。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证候以本虚标实为主要特征,肺脾肾虚贯穿于疾病始终,肺肾气虚可能成为COPD的基础证候。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失眠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和证候诊断标准。方法:采用中医"四诊"和统计学方法,对失眠病证候规律和证候诊断标准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共纳入506例失眠病例,根据证候诊断标准,证型按照出现频次分别为阴虚火旺型、心脾两虚型、肝郁化火型、痰热内扰型、心胆气虚型,同时出现了大量混合型证候。结论:失眠病以阴虚火旺、心脾两虚证型最为常见;失眠病基本病机为心肾不交;证候诊断标准,尚有完善之处,混合型证候在诊断标准中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医证型和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为制定乳腺癌的辨证分型标准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近20年有关乳腺癌的文献进行检索并建立数据库,对证型及证候要素进行频次分析。结果:乳腺癌术前证型文献分布频率前3位的是:冲任失调证、肝郁痰凝证、肝郁气滞证;病例数频率前3位的是:肝郁痰凝证、冲任失调证、肝郁气滞证。术后证型文献分布频率前3位的是:气虚证、阴虚证、肝郁气滞证;病例数前3位的是:有病无证、脾肾两虚证、气虚证。乳腺癌病位类证候要素5个,术前主要为肝,术后为肾;病性类证候要素10个,术前居前3位的为气滞、痰、血瘀,术后为气虚、血瘀、阴虚。结论:该结果初步反映了乳腺癌患者术前、术后中医证型及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为乳腺癌的证候规范化及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的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10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中医基本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中医基本辨证要素中病性证素分布呈痰浊血瘀热盛气虚阳虚气滞阴虚血虚的趋势;病位证素分布呈神(脑)心脾肾大肠肝的趋势。证型分布中实证呈现痰热瘀滞证痰瘀互阻证热盛血瘀证里实热结证的趋势;虚实夹杂证呈痰热炽盛,气阴耗伤证气虚血瘀证气虚痰阻证的趋势;虚证呈阳气亏虚证血虚证、气阴两虚证的趋势。结论脑梗死急性期中医病性证素是痰浊、血瘀、热盛、气虚等;病位证素是神(脑)、心、脾、肾等;证候分布是痰热瘀滞证、痰瘀互阻证、热盛血瘀证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王国斌教授治疗失眠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证,整理医案,进行总结。结果:王师认为失眠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等有关,其病机为心神不舍,阴阳失交;临床可分为阴虚阳亢、气机不畅、胆瘀痰扰、心胆气虚、肝血不足、心肾不交、心脾两虚型7个证型辨证治疗;王师在治疗失眠时常用合方、擅用朱砂,并注重患者整体状态的调整。结论:王师辨治失眠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属中医学不寐、目不瞑等范畴。慢性失眠症严重影响工作、生活和社会功能,可导致多种疾病。中医学一般认为失眠症是血虚、阴虚、气虚、阳虚、食积、肝郁引起,可分为肝郁化火、痰热内扰、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等证型。笔者认为失眠症的根本病机是阴阳失调,可分为营卫不和、心肾不交、脾胃失和、心肝失调等证型,运用桂枝汤为主加味调和阴阳治疗失眠症有较好疗效,现将心得体会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失眠的八纲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八纲辨证的角度梳理失眠的常见病因、病位、病性、病机。失眠以里证为多见,病位主要在心、脾、肝、胆、胃、肾、经络,但并非全无表证,可有"表里同病"情形;热证失眠的常见成因为心火、肝火、痰火、脾倦火郁等,寒证失眠多从胆气虚冷立论;虚证失眠常见心血虚证、心阴虚证、肝血虚证、心脾两虚证、心肝血虚证、心胆气虚证、心肾不交证、阴虚火旺证等,核心为神失所养;实证失眠常见肝郁化火证、心火炽盛证、痰热内扰证、胃腑不和证、瘀血内阻证等,核心为神识扰动;阳证失眠多为阳不入阴,而阴证失眠则多为阳气入阴困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的主要中医证素分布特征及其共病特征。方法:基于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我院的失眠症患者临床资料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其内容包括:年龄、性别、病程、现病史、既往史、症状、失眠患者证素调查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得出失眠症患者的证素特征分布规律和共有疾病特征。结果:共收集524例有效病例,男233例,女性291例。依据年龄分为青年组90例(18~39岁)、中年组243例(40~65岁)、老年组201例(>65岁);病位证素按频次由高到低为心、脾、肝、肾、胃、胆。病性证素按频次由高到低为内热、痰证、血虚、气虚、气郁、阴虚、阳虚、湿证、血瘀。证素组合形式以三证素组合最为常见。两证素组合形式中,心火炽盛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肝气郁结、胃热炽盛;三证素组合形式中,痰热扰心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心脾两虚、心肝火旺。前9位共有疾病为高血压病、抑郁症、脑梗死、脑供血不足、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胃炎、眩晕综合征、焦虑症。结论:失眠患者中医证型以虚实夹杂为主,病性证素以内热、痰浊、血虚为主;病位因素以心、脾、肝为主。共有疾病以心脑血管疾病、抑郁障碍及代谢疾病为主。  相似文献   

17.
马智教授治疗不寐经验撷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妮  马智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5):1288-1289
介绍了马智教授对失眠辨治的经验,即在以往传统教科书中心脾两虚、心胆气虚、肝气郁结、痰热内扰四型的基础上,增加心肾不交、胃气不和两证型.马老组方精炼,精于辨证施治,注重随证加减,重视失眠的心理治疗,使患者得到全身心的调整.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五脏证候是临床辨证的核心.从临床主证、临床特点、证候分类、类证鉴别等论述心病证候辨证施治.依据八纲将心病证候分为虚实两类虚证表现正气不足之气、血、阴阳;实证表现为邪气有余之寒、热、痰、瘀.证候分九类即心气虚、心阳虚、心阳虚脱、心血虚、心阴虚、心火亢盛、痰火扰心、痰蒙心神、心脉痹阻证.同时要作好类证鉴别心气虚证与心阳虚证;心阴虚证与心血虚证;心火亢盛证与痰火扰心证;痰火扰心证与痰蒙心神证.及胆郁痰扰证、肾虚水泛证、心肾不交证、心肺气虚证、心阳虚证、心脾两虚证、心肝血虚证、心胆气虚证等证的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失眠症的选穴及辨证分型的规律,为临床治疗失眠选穴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2-2017年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中文数据库中针灸治疗失眠的相关文献,并根据失眠的证型和症状对选穴规律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获取文献共63篇,得到腧穴135个,应用频率最高的前5个腧穴依次为心俞、百会、神门、太冲、三阴交。最常见证型及其配穴:心脾两虚证多配心俞、脾俞、足三里穴;心胆气虚证多配胆俞、心俞、丘墟穴;阴虚火旺证多配太溪、太冲、肾俞穴;心肾不交证多配肾俞、太溪、心俞穴。结论:针灸治疗失眠多从心论治,并注重中医理论辨证配穴。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6):15-20
目的分析失眠症中医证素与症状/体征、中药的相关性。方法于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搜集近10年关于失眠的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516条医案进行规范,应用“证素辨证”法进行病位及病性证素辨证,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别对证素与症状/体征、中药进行回归分析。结果经规范后提取失眠症常见证素有心、肝、脾、肾、阴虚、火热、气滞、气虚等8个;通过Logistic回归方法分别筛选出与证素相关的变量,其中与阴虚相关的变量为15个最多;与心相关的变量为10个最少。结论研究借助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归纳出失眠主要证素与症状/体征及证素与中药应用之间的相关关系,为临床辨证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