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肾祛寒治尪汤辅以中药熏蒸及穴位敷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8月收治的28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144例)和对照组(144例),研究组采用补肾祛寒治尪汤辅以中药熏蒸及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临床常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晨僵时间、休息痛、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双手平均握力、20m步行时间)及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并采取健康状况评定量表(HAQ)评估患者治疗前后健康状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61%,不良反应率为0.6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各项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检查指标、HAQ量表评分均相近(P0.05),治疗后两组数据均有所改善,研究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祛寒治尪汤辅以中药熏蒸及穴位敷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好,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具有极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补肾祛寒治尪汤辅以中药熏蒸及穴位敷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6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补肾祛寒治尪汤联合中药熏蒸及穴位敷贴治疗与塞来昔布胶囊、甲氨喋呤片、白芍总苷胶囊西医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相关指标、中医证候积分、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以及C反应蛋白(CRP)指标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但治疗组降低幅度更大,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93.33%,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予以观察随访,发现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3.33%(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补肾祛寒治尪汤辅以中药熏蒸及穴位敷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能够促进患者临床指标改善,缓解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桂枝芍药知母汤及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5月~2016年3月收治的17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纳入本次实验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患者(85例)予以常规临床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85例)则采取中医方案(针灸联合桂枝芍药知母汤及中药熏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关节肿胀指数及压痛指数、功能障碍指数、晨僵时间、休息痛、20m步行时间)及实验室指标(血沉、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并采取健康状况评定量表(HAQ)评估患者健康状态,视觉模拟量表(VAS)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分别评估患者关节疼痛情况及睡眠质量。结果:1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65%,高于对照组89.41%,P0.05;2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率为1.18%,低于对照组8.24%,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均相当,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前两组患者HAQ、VAS、PSQI量表评分均相当,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HAQ、VAS、PSQI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联合桂枝芍药知母汤及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佳,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患者临床指标及实验组指标、关节疼痛、睡眠及健康状态均改善,具有较高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温经蠲痹汤联合益赛普治疗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抗风湿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温经蠲痹汤联合益赛普治疗,疗程为3个月。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晨僵时间、肿胀关节数目、压痛关节数目的变化。研究采用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评分)和美国健康评估问卷(HAQ评分)进行临床评价;检测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指标水平的变化及治疗前后关节功能改善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6.480,P0.01);治疗后2组相关检验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相关检验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患者DAS28评分和HAQ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DAS28评分和HA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腹痛、感染等不良发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经蠲痹汤联合益赛普治疗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明显改善关节炎相关症状、降低检验指标水平,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尪痹中药熏洗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型的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用美洛昔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治疗组用尪痹中药熏洗汤治疗,比较两组实验室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指标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尪痹中药熏洗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型可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温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中药熏蒸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熏蒸联合针灸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0天。观察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1%,对照组为87.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疼痛、肿胀、压痛、僵硬等证候积分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积分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温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且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温针灸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关节疼痛VAS评分、关节症状指标、中医症候量化评分及健康评估积分(HAQ)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并采用美国风湿病协会标准(ACR20)评定两组患者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关节疼痛VAS评分、各项关节症状指标、中医症候量化评分及HAQ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关节疼痛VAS评分、关节肿胀度、关节疼痛数目、晨僵持续时间、中医症候量化评分及HAQ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SR及CRP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ESR及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4.1%,对照组为57.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中药熏蒸是一种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生化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ESR、RF、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西药治疗可有效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生化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桃红饮加味结合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瘀血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瘀血痹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内服桃红饮+中药熏蒸),对照组40例(内服桃红饮),观察临床疗效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桃红饮加味结合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瘀血痹阻证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楼佩儿 《新中医》2020,52(10):102-104
目的:观察艾附暖宫汤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寒凝血滞型原发性痛经(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寒凝血滞型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给予艾附暖宫汤内服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评估临床疗效,对比组间治疗前及治疗第1、第2、第3个月经周期时的痛经程度,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小腹疼痛、经血色暗、月经伴有瘀块、四肢畏冷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上述4项中医证候积分均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第1、第2、第3个月经周期时的痛经积分均逐渐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第3个月经周期时的痛经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第1、第2个月经周期时的痛经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艾附暖宫汤联合穴位敷贴可明显改善寒凝血滞型PD患者的痛经症状,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疗效。方法 纳入南通市中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收治的90例肝阳上亢型眩晕患者(2020年6月—2022年6月)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穴位敷贴组以及联合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穴位敷贴组患者常规治疗+单纯穴位敷贴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常规治疗+穴位敷贴治疗+中药汤剂治疗。观察3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眩晕评分变化及中医证候总积分变化、治疗前后患者眩晕持续时间变化、不良反应,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3组复发情况。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穴位敷贴组及对照组(P<0.05);治疗前3组患者眩晕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眩晕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眩晕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与穴位敷贴组患者,眩晕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穴位敷贴组(P<0.05);3组不良反应均较少(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疗效显著,可较好改善患者眩晕症状,促进患者恢复,患者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腹针联合中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RA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中西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腹针联合中西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评估积分(VAS疼痛评分,HAQ健康调查积分,DAS28积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VAS疼痛评分、HAQ健康调查积分、DAS28积分显著性降低,P 0. 05。结论腹针配合中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较单纯药物治疗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对减轻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的增效作用及护理方法。方法: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以MTX联合非甾体抗炎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中药熏蒸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进。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疼痛评分上存在显著差异,结果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熏蒸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该种方法可利于疼痛的减轻,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通络汤联合中药熏蒸及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9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44例)采取临床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45例)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肾健脾通络汤联合中药熏蒸及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骨密度水平、视觉模拟疼痛量表评分(VAS)、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84.09%),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及VAS评分、骨密度水平均相当,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及VAS评分、骨密度水平均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不良反应率(0.00%)低于对照组(9.0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健脾通络汤联合中药熏蒸及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临床价值极高,患者疗效提升,症状改善,骨密度水平增加,疼痛缓解,不良反应率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以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中药穴位敷贴联合加味金匮肾气汤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症状改善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治疗组(n=30)、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敷贴联合加味金匮肾气汤,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肺功能(FEV1、FVC)、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2组症状积分有所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FEV1、FVC均有所提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穴位敷贴联合加味金匮肾气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妙苓仙子汤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药组予妙苓仙子汤,对照组予秋水仙碱,联合组予妙苓仙子汤联合秋水仙碱,每组30例。3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关节疼痛评分、关节肿胀评分、关节功能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以及尿酸(UA)、炎症指标、肾功能和不良反应;统计对照组、联合组的秋水仙碱减量所需时间。结果①治疗后联合组关节疼痛、肿胀、功能评分均低于中药组、对照组(P0.05),中药组、对照组两组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中药组、联合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③中药组、联合组降尿酸(UA)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组的白细胞(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中药组、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⑤联合组的秋水仙碱减量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妙苓仙子汤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在抗炎止痛疗效上不劣于秋水仙碱,同时具有降尿酸作用,且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较小。  相似文献   

17.
刘志队  李陶冉  韩丹 《光明中医》2022,(16):2989-2991
目的 研究中药熏蒸联合中药封包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在郑州人民医院2018年7月—2021年5月诊治的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在西医疗法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熏蒸和中药封包疗法治疗,对比2组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等。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晨僵时间、关节肿痛个数、关节压痛个数和血清CRP、ES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中药熏蒸和中药封包疗法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确切,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通痹定痛汤热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来氟米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通痹定痛汤热敷治疗,连续治疗14天,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关节压痛计数(TJC)、关节肿胀计数(SJC)、晨僵时间、疼痛VAS评分、疾病活动度(DAS28-CRP)评分及健康评价调查表(HAQ)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JC、TJC及疼痛VAS、DAS28-CRP、HAQ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TJC及疼痛VAS、DAS28-CRP、HAQ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痹定痛汤热敷可有效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疾病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生化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ESR、RF、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西药治疗可有效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生化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滋心汤联合穴位敷贴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4年10月—2016年6月在嘉定区真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就诊的1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天王补心丹组、滋心汤组、穴位敷贴组和联合组,每组各40例。天王补心汤组给予天王补心汤口服,滋心汤组给予自拟滋心汤口服,穴位敷贴组给予穴位敷贴治疗,联合组给予自拟滋心汤联合穴位敷贴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积分变化情况。结果 4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95.00%,37.50%和92.50%,联合组和滋心汤组疗效优于天王补心汤组及穴位敷贴组,天王补心汤组疗效优于穴位敷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滋心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下降,联合组和滋心汤组改善情况优于天王补心汤组及穴位敷贴组,天王补心汤组改善情况优于穴位敷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滋心汤组证候积分改善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PSQI积分均有所下降,治疗前后比较,联合组PSQI积分改善情况优于滋心汤组,滋心汤组PSQI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天王补心汤组,天王补心汤组PSQI积分改善情况优于穴位敷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心汤联合穴位敷贴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症的疗效确切,联合使用具有增效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